被遗忘的战役

战争片荷兰2020

主演:西奥·巴克利姆-比格斯,汤姆·费尔顿,吉斯·布洛姆,苏珊·雷德尔,斯科特·里德,杰米·福雷特斯

导演:马蒂耶斯·范·小海因根

 剧照

被遗忘的战役 剧照 NO.1被遗忘的战役 剧照 NO.2被遗忘的战役 剧照 NO.3被遗忘的战役 剧照 NO.4被遗忘的战役 剧照 NO.5被遗忘的战役 剧照 NO.6被遗忘的战役 剧照 NO.13被遗忘的战役 剧照 NO.14被遗忘的战役 剧照 NO.15被遗忘的战役 剧照 NO.16被遗忘的战役 剧照 NO.17被遗忘的战役 剧照 NO.18被遗忘的战役 剧照 NO.19被遗忘的战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4 16:14

详细剧情

在战争中的三位年轻人,他们的选择各不相同,但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自由

 长篇影评

 1 ) 不愿忘却《被遗忘的战役》

不愿忘却《被遗忘的战役》 De slag om de Schelde

荷兰拍摄的本片首演于2020年12月14日在荷兰瓦尔赫伦岛沿岸的市镇弗利辛恩举行。以纪念发生在1944年11月份的盟军瓦尔赫伦岛战役。

二战已经接近尾声,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后,一路长驱直入,已经进入比利时与荷兰的边境。然后准备向希特勒的老巢柏林进军。为此,盟军已经拿下比利时的深水港安特卫普市作为战略物质的中转站。但也先必须取得安特卫普出海口斯海尔德河两岸的控制权。瓦尔赫伦岛就是河岸的一个关键岛屿。

弗利辛恩的老百姓站在街边看着疲敝的德军在换防。而伪市长正忙碌的检查档案,设法把自己与德军合作的材料毁掉。市府的职员特恩洁(苏珊·雷德尔 Susan Radder饰)离开了市政府后看到了自己的弟弟德瑞克(朗诺德·卡尔特 Ronald Kalter饰)由于触犯了德军而被追捕。德军的处理方法粗暴而简单。先抓了几个当地青年为人质,如果抓不到德瑞克就会处决这几个人。无可奈何的德瑞克只得前往德军司令部自首。

荷兰小伙子马里努斯由于盲信纳粹的宣传而自愿进德军服役,在东线被苏军坦克大炮打的七荤八素,最后重伤进了医院,伤愈后由于老乡的帮助被送回荷兰服役。还当上了长官秘书的悠闲职位。当他看到德军对德瑞克施以酷刑后满心愤怒就偷偷的告诉了特恩洁。谁知被发现被送往前线。

威廉是盟军在比利时花园市场行动中的一个英国伞兵,途中他的滑翔机被德军防空部队击中而迫降在荷兰。和他一起的几个同伴都离他而去,只剩他一个人找到了准备进攻瓦尔赫伦岛的加拿大部队,并决定参加他们的行动。

特恩洁在德瑞克的相机里看到他拍摄的德军军防设备。她把照片带给了荷兰的地下抵抗运动组织。他们要她带一张地图给即将进攻的盟军部队。瓦尔赫伦岛与荷兰本土只有一个狭窄的长提链接。加上长堤两边都是沼泽地。既无法行走战车也无法驶船。所以只要德军守在一头,因此易守难攻。第一天加拿大军队正面进攻受了很大的损失。但次日加拿大军队照着地图上标出的沼泽地里的隐蔽河道迂回到德军后面轻而易举的突破了德军防线解放了瓦尔赫伦岛。

大国都爱拍摄战争片,而且题材丰富,一战的,二战的,还有大大小小各个小战,随便拍,任意拍,这次荷兰出面拍摄也是难有的一次。不过也拍的有板有眼的。虽然这在二战中只能算是个小战役,但可以看到普通老百姓,抵抗人员,和军队都参加在一起,别具一格。

按说荷兰和德国相邻,本来语言人种相近,宗教相同,关系也可以,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的。但在战争时期却没有什么客气可说的。这时候可真是杀你是本分,放你是情分。德军对待荷兰,依然要杀的绝不手软。尽管德瑞克的老爸还医治过德军和那个上校,而且上校看起来面上和颜悦色的,却毫不犹豫的杀了德瑞克以及他的同伙。这个心狠手辣的纳粹上校也是双手沾满了荷兰人的鲜血刽子手。

虽然是个小战役,但还是有进攻,防守这些基本手法吧。荷兰是出名的水乡之地,小兵们端着步枪,避开飞舞的子弹,还得趴在泥地里打滚,个个都是搞得满身泥污,一不留神就送了命。杀你是本分,放你是情分。战争就是一个巨大的粉碎机,如果一头投进人,那另一头就送出一个个死去的人。当加拿大军队进攻德军防线时,几乎成了德军的靶子,来一个死一个,冲了整整一天却死伤枕藉而一无所获,最后只得放弃进攻。幸亏第二天盟军靠着地图绕到了德军防线的后面突击,这下德军就惨了,基本上是全军覆灭。如果和那些二战中动辄百万人马大战相比,这次只是个“被遗忘”的小战役,但还是有3231名盟军、4250名德军和2283名平民丧生。不过这一仗也打的痛快,盟军抓了4万多个德军俘虏。并且打开了安特卫普的通道。

剧中这三个主人翁之间并无太多交集,只是最后,威廉在随着大军进入弗利辛恩看到特恩洁正在帮助从德寇魔掌中舍命救出她的濒死时的马里努斯。

荷兰将十月份作为斯海尔德河战役纪念为荷兰被解放的开始,2019年比利时以及荷兰国王共同参加了75周年的纪念活动。

导演马蒂耶斯·范·小海因根 Matthijs van Heijningen Jr.荷兰导演。

吉斯·布洛姆 Gijs Blom荷兰出生的年轻演员。

杰米·福雷特斯 Jamie Flatters英国出生的导演,制片人和演员。

苏珊·雷德尔 Susan Radder荷兰模特儿和演员。

朗诺德·卡尔特 Ronald Kalter荷兰出生的年轻演员。

 2 ) 小中见大,那场难以磨灭的眼神交织,以及结尾的小遗憾

三人主导三视角,这些分线故事各自都清晰丰满而流畅,不仅有德军军官的伪善邪恶,也呈现了一些盟军士兵的怯懦,人性的挖掘与战争中的困境与意外也很符合逻辑。特别要赞的是,这种基于缩小的点视野的战争背景剧情,其战争场面拍的也很棒,特别是对平民介入战争残酷的描写——送情报女子渐死中看着士兵和士兵不敢看又不得不看的眼神交织,神来之笔,难以忘却,不可磨灭。

但是,女主与另一男主的不断相遇,而且,最后女主还被其舍身相救,就太过于戏剧化了,导演应该让女主在战争结尾时沾满更多的血腥与污秽,这才能更能展示战争中个体面临的终极残酷,即战争中人的存在绝不可能有侥幸与圆满,人的精神与肉身时刻会被黑暗与恶吞噬。

 3 ) 边缘

与其说是战役,倒不如说是“战斗”水平,并没有涉及到宏观整体战役描写,而是从微观上战役肌理的组成部分“小队战斗冲突”出发,更方便对故事中不知名角色的描写,你会发现看到最后你可能记不得他们的名字,因为他们的名字本身就没有在台本里出现过多少次,而恰好也是这些平平无奇的大多数,组成了那些惊心动魄的战斗细节,成为了波澜壮阔的宏大战役的分子。

两条线的交汇较为正常,一些角色和情节有更好的发挥可能,反而是男主澄澈的眼神和最后自杀式和救赎式的发泄成了点睛之笔,他看着挚友的癫狂,中尉的释然,同胞的处决……被战争的绞肉机无情碾过之后,他原本狂热理想主义者的深深执念被彻底粉碎,陷入彻底的虚无,而这也是本片最优秀的一点,它借助无数个普通的/平常的人的眼睛,展现了战争对人的无情的摧残与改变,那些被摧毁的信念成功成为了二战后虚无/荒诞/存在主义生长的肥料,也让我们不禁一再追问战争之意义究竟为何……(想到了「现代启示录) 除此之外,为了贴近真实战斗的表现,大量的特写/近景,手持镜头/第一人称被使用,让战斗场面的真实感得到了大幅增强。同时,绚丽的晚霞和初生的太阳,那些自然风景的出现也像「自然光线」一样成功的烘托了战斗的氛围,也是对战争意义的有力追问。本片或许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并没有到强有力的地步,但是正是为了追问「意义」,借助主角们的眼睛,大量的「普通人」片段的出现和转变让主题更加深刻。 最后,作为一部关注「边缘」的作品,本作的视角投向了「加拿大营」与「荷籍德军」,近年来这些小众国家关于二战题材佳作频出,「我们的1944」也是一样,不过后者兼关注民族解放话题

 4 ) 战争片。从三个年轻人的视角去看这场为了抢夺港口的战争,反映出战争的残酷,反战情绪很浓。没有英雄,没有逃脱,非常真实的影片,盟军也会怯战逃跑,德军也会誓死抵抗

战争片。从三个年轻人的视角去看这场为了抢夺港口的战争,反映出战争的残酷,反战情绪很浓。没有英雄,没有逃脱,非常真实的影片,盟军也会怯战逃跑,德军也会誓死抵抗,让战争真实直接地展示在眼前……

为了为反击德国战场的盟军提供补给,盟军和德军对荷兰的一个港口城市展开了争夺。本来撤退的德军又回来布防,盟军也想方设法,要夺取这个城市。女主一开始以为盟军已经打过来了,就和女友一起去看看战况。目睹了弟弟因为照相机被德军砸坏,于是用石块袭击德军汽车,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情。虽然弟弟逃脱了,但是返回布防的德军却开始追究这个事情,而且还抓住了好几个与弟弟相似的孩子进行询问。女主的父亲知道后,找到了他医治过的德军负责人。负责人骗父亲说,只要弟弟自首,就不会重罚弟弟的。结果弟弟被带走后,德军对他施以酷刑,逼问他照相为了什么?有没有同伙?弟弟不堪酷刑,供出了同伙,结果地下组织被破坏,自己也被枪决。为了救出弟弟,姐姐不但把弟弟的照片交给地下组织,还按照他们的要求拿出了很多有价值大情报。地下组织被破坏后,她还主动去送情报,为了掩护同伴离去,自己被德军抓了,关了起来。

参加德军的荷兰少年是因为家境贫寒,没有报答生活,自愿参加德军的,在受训后就上了战场。在一次防守战中,为了救护自己的战友,被打成重伤进了医院。病愈后到了德军准备固守的荷兰地区,做了指挥官的秘书。他目睹了女主和父亲前去为弟弟求情,帮助女主和父亲脱险,还在知道女主弟弟要被枪决时,去告知女主,结果被发现,又被发配到前线参战。前线失守,他跑回后方,正好德军准备撤退,要处决女主,这个荷兰裔德兵打死了准备处决女主的德国军官,自己也身负重伤。

还有一个盟军指挥官的儿子,是个飞行员,驾驶滑翔机的。因为喜欢冒险,很多人都不愿意与他搭档。在执行飞行任务时,遭到德军地面炮火袭击,与滑翔机的队长以及三名战士一起迫降在德军占领区。四个战士拖着受伤的队长一路艰难前行。在发现一处住所后,他们在这几休息。其中有两个战士不堪重负逃跑了。指挥官儿子与另一个战士继续带着队长前行。在一处住所,他们放下队长,去找船只,准备坐船渡过海域找到大部队。但是当他们发现船只,回来时,有两个德国兵闯进了队长所在的房子。他们与德国兵对峙,德国兵失手打死了队长,指挥官儿子发狠杀死了两个德国兵。然后指挥官儿子准备和另一个士兵用德国兵的筏子逃走,但是另一个士兵没有上船。指挥官儿子找到了大部队,又被编入了在堤坝上冲锋的队伍,他们在女主朋友送出的情报帮助下,从德军背面偷袭了德军,与付出惨重代价的正面部队一起击溃了德军防线。最后他们冲进德军的后方指挥部,看到女主正用纱布按着血流不止的荷兰裔德国兵的伤口,德国兵已经没有了气息,满脸泪水。

战争对于每一个来讲都是残酷的,作为观影者都希望残酷的事都会有转机,就像希望被抓走的儿子可以被善待,危难时刻会有人出手相救;希望一直抱有对同胞恻隐之心的荷兰裔德国兵可以逃出战争的魔掌,回到家人身边,讲述战争中的种种身不由己;希望战火中仇视只是因为各为其主的无奈,人与人之间恢复信赖,相互和善一些,但是所有的这一切,在战争面前都不堪一切,如幻梦一般,耳侧响彻的永远是受难者的哀嚎,绝望的叹息,以及让人目不暇接的枪响声……

战斗场面的长镜头一直是最震撼的,一路冲锋,枪林弹雨,爆炸丛生,血肉横飞,尸横遍野,一个好端端的人,转瞬之间就变成了支离破碎的肉块,这样的震撼,常常被作用,也一直震撼着所有观影者。哀嚎声、咒骂声,如影随形的子弹,无处不在的爆炸,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到处的尘土横飞,到处的泥泞不堪,让战争的质态非常得完备,身临其境。很多的抵抗都是出于义愤,如果没有弟弟被抓事件,女主可能还是市长办公室的文员,天天干着为纳粹服务的工作,但是走了仇恨,才会不余余力地抵抗,哪怕就是微不足道地一件小事。

很真实的一部电影,视角很好,用年轻人的角度看战争,残酷而真实,振聋发聩……

 5 ) 被遗忘的战争,被遗忘的国家,被遗忘的电影,民族主义的反思

2020的电影,到20230401,豆瓣上只有7762个人评价;对比热门的,1998拯救大兵瑞恩,63万+;2022西线无战事,13万+。电影本身是不错的,有历史,几条线索跟进的都不错,人性的选择等。

荷兰,至少在中国,至少我个人认为,是个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国家。足球,郁金香,风车,低地国家。结束了。

这场战争的本源,是为了争夺治河权,以便通过此河去运输物资、军队。有没有用呢,当然有。但是是有时效性的。超过了时限,这段运输的意义就断崖式下降,到了几乎没有的地步。在当时的欧洲,大约至多有3个月的效用。也让我想起了波兰,浴血华沙,1万+的人评论,很大程度上,也是被遗忘的。无论是战役、国家,还是电影。

回到主体,民族主义,是什么,为什么,图什么。

一战后,一直到二战后,民族主义,民族自决的不断呈现,出现了许多小国家。这些国家,从国民的角度看,是民族独立了,民族主义的胜利。荷兰,作为联合省的一部分,历史上还曾经作为海上马车夫,一度在世界占据主导地位,东印度群岛,等等。然很快就衰落了。波兰,历史上与德国、俄国有世仇,斗争是有必要的,但浴血华沙,是及其不明智的选择,战略上是正确的,战术选择是愚蠢的。

那么,民族自决,成立国家,规模比较小,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图什么。从政客的角度说,民族主义能都调动公民的积极性,统一思想,取得政治优势,政治地位,大概算是成功的。从人民的角度看,从老百姓现实的角度看,似乎收益不大。当然,波兰有特殊性,必须要斗争。即便如此,老百姓也没有收益啊。不划算啊。

不久前查了一下美国的人口构成,德裔占最大多数,大约10%多一些。这些人没有民族主义吗?大约更多的,还是现实的选择吧。

政治、百姓利益,特别是百姓的短期利益,很多时候是矛盾的,要看怎样选择,怎样宣传喽。

结论:1、民族自决产生规模小的国家,对老百姓并没有直接的好处,当然,有的时候是被迫的选择。2、民族自决产生的大国,比如印度、印尼等,了解的不多,感觉也没有得到有效,快速的发展。3、对小的民族的,相对比较合理的选择,不是独立建国,而是在联邦中,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还要一定的整体性,比如,南斯拉夫。当然,这需要一部好的宪法;大家都能接受的,小民族不会受欺负;一个好的财政政策,小民族不吃亏;一个好的制衡措施,比如议会,重点是名额分配。当然,这是理想状态,很难达到。4、回过头看,似乎共和制的中国的选择是最有利于大家的,民主自治,相对其他省更多的自治权,但必须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对少数民族,一定程度上,是比对多数民族,汉族更加偏向,让少数民族占点便宜,并不影响国家大局。

 6 ) 被时光网遗忘的电影《被遗忘的战役》

这是我从时光网携号转网的第一篇影评!作为一名非著名资深影评人,常年驻守在时光网,在时光网的长短影评已经有1500+,而转网的原因就是在时光网里竟然没有收录这部电影!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时光网的发展不单单遇到了瓶颈没有突破,而是它在倒退!

言归正传,说电影!

关于战争片,我总是用一句话开头的——一部优秀的战争片表达的主题就应该是反战!本片真真切切做到了!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对于新电影和悬疑片,我一般是不剧透的,只是谈谈我的观后感。所以我尽量不剧透的情况下谈谈本片!

一般优秀的战争片都以宏大的战争场面为主,而本片恰恰相反,它就像摄影时用的微距,也就是从微观来切入到战争,从三个不同阵营的年轻人,甚至是不带偏见的三条支线来描述战争,当然又相互交集,这有点像《#我们的父辈》;而它的主线也很清晰明朗,就是盟军诺曼底登陆后,德军节节败退,当盟军攻占到了荷兰的时候,需要在荷兰的一条入海口的河流处建立一个补给点,而和德军发生的一场小的战役。所谓的小的战役是相对于整个二战来说,其实就这场战役里的死亡人数也是过万了:盟军3000+,德军4000+,平民2000+!

而三个主角分别是盟军的英籍空降兵,德军的荷兰籍步兵以及荷兰当地的一个医生的女儿,她有一个荷兰地下抵抗者的弟弟,自己又是市政府的文秘,就是因为她这几重特殊的关系,才最终主导了战争的走向!而对于另外两名男主角的描述,更倾向于对于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善恶的描述!本片把三位主角联系交集在了一起,也使得本片更有吸引力和凝聚力,让残酷的战争电影里闪耀着情感的温馨,把主角内心里的善良感动着观众!当然每个人的归宿也都是最适合剧情的,就不剧透了!

当然,作为战争片,如果没有对于战场的描述那也是失败的;如果对于战争场面描述的不到位那也是失败的!这点各位看官大可放心,从巷战到两军对垒,从空战到肉搏,都是非常精彩且真实的,基本达到了《#布列斯特要塞》和《#浴血华沙》的水准,也就是很多观众嘴里的“大片”的标准!

至于演员,我一个都不认识,应该是荷兰人拍的,但是几个年轻人表演的都很不错,特别是那个荷兰籍的德军,他作为德军去杀自己的同胞,那种复杂的感情表现的很真切,让他成为本片我最同情的一个角色!别的演员也没有拖后腿,哦了!

推荐指数⭐️⭐️⭐️🌟

 短评

这样式的反战过犹不及,矫情了。不是不允许45年临解放才回头是岸,就是各种说服力都不那么充分。不如英国那条线。多一星给战争场面。

8分钟前
  • 水水
  • 还行

明明不是市场花园行动,豆瓣文青人均英语都是英美教授级别的,是怎么看片头片尾战史介绍,然后又洋洋洒洒写下影评的?此片背景来自市场花园行动失败后,盟军依靠加拿大部队为主力,组织的斯海尔德河战役。最后战斗背景来自此次战役中很出名的一场战斗,第二阶段活力行动中的瓦尔赫伦岛长堤战斗。实际战斗持续三天,加拿大部队前期损失惨重,尤其是加拿大皇家高地团C连和卡尔加里高地人团B连损失过半,大部分人都是被德军打死在堤坝上。此役是突袭瓦丁赫伦岛,解放荷兰的第一仗。

10分钟前
  • NeptuneSpear
  • 推荐

本片并不是要拍出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讲述战争中每个普通的个体的无奈与人性的复杂。

15分钟前
  • 靓坤
  • 推荐

虽然战争场面略有失真,但整体基调冷峻写实,视角超然而中立。在微观层面里,捕捉到了一丝超越阵营的残酷和混沌。

18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推荐

美化战争是耍流氓,鼓吹圣战是耍流氓、怂恿神风特工和万岁冲锋、总玉碎更是耍流氓

19分钟前
  • 托腮
  • 还行

如果让海报引导想把该片作为硬核战争片来爽,请绕路,最巧妙的其实是人设。荷兰籍德军士兵无奈恪守军令对地下抵抗军同袍执行枪决、毫无战场经验的滑翔运输机年轻英伦机师迫降逃亡后加入堤坝正面惨烈进攻、与世无争的荷兰女孩因抵抗军弟弟被诱导自首被枪决后扭转价值观决意参与输送关键情报予盟军,等等。把战争穹顶笼罩下的一个个小人物的命运,在框架上做了顺畅的绑定,个性鲜活。

23分钟前
  • 老珂
  • 推荐

实在没想到荷兰人自制电影的水平已经这么高了。

27分钟前
  • 沧边的树
  • 力荐

情报很重要啊。

28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观影时看到汤姆·费尔顿出演是个意外小惊喜(《猩球崛起》后他接演的影视作品口碑和热度大多都不太给力)。电影拍得挺不错,但还是略有不满之处、有些不够精彩。→ 日积月累、机缘巧合地看完了豆瓣电影一周口碑榜十部作品:1.《摩加迪沙》,2.《浊水漂流》,3.《浊水漂流》,4.《疯神》,5.《风信子之恋》,6.《被遗忘的战役》,7.《在糟糕的日子里》,8.《粘在一起的隔离》,9.《五个扑水的少年》,10.《兰心大剧院》。—— 以为21世纪了,人类应该越渐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然后努力团结地将战争写入历史,但还是免不了看到有些战火的苗头因为各种复杂的原由有重燃之势……那个我心中渴望的「充满爱与和平的世界」难道终究只能是我的妄想吗?

31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战争的残酷不分阵营,人性的复杂难分善恶。

35分钟前
  • 阿基米德
  • 推荐

斯海尔德战役,荷兰解放第一枪也是荷兰历史最贵的电影,可以看得出来花了钱。三条线叙事当交汇时颇有力量。当然无法苛求荷兰弹丸小国拍出战争大片,但依然可圈可点,几位年轻演员也表现不错。

38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拍这样也只能被遗忘了!

40分钟前
  • Hanson
  • 较差

战争片突出的是人性,而不应该拉仇恨。

41分钟前
  • 平静海滩
  • 力荐

一看导演拍过《怪形前传》?

44分钟前
  • 荒林
  • 还行

色调很对味

46分钟前
  • 我不是江湖骗子
  • 还行

三条线编织推进汇合,相当工整,前头有些散乱,俄罗斯前史和伞兵训练铺得太开,中段后就非常出色,人物抉择的压力真实到位,最出彩的是对荷兰海滨湿地浅滩环境的刻画。

47分钟前
  • novich
  • 推荐

荷兰拍的二战战役片,记录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突出的是残酷战争中的人性与善良,而不是仇恨和所谓的“英雄主义”。

50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个人特别喜欢这种战争片,不宣扬高大上,不宣扬钢铁意志,不避讳谈人性。//喜欢的片段有:A 被击中的滑翔机上几个幸存的英国士兵,有偷了同伴装备逃命的,有死活不肯重回战场的。B 第一次单独遇敌根本没有神勇无敌,而是紧张到哆嗦,拿枪都抖。C 没有坚持到底死活不开口的地下党员,纳粹上猛刑,小伙子就把同伴招了。 D 好心送口信的司令部秘书,在街头给姐姐带口信,叫她别回头,听着就行。姐姐干脆来了个大转身:我弟弟怎样了!让一街的德军都看到。 虽然很蠢,一点也不像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那样一边假装不认识一边走着说话,但就是很真实。

52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m21260:人性之光,最后在解放前夕如雕塑般仰坐,解脱!

57分钟前
  • Timing
  • 还行

整体感觉有点平,但奇妙的是,总能让我有代入感。一场战争,以前会分阵营敌对,但当你代入的时候,只会看到被战争裹挟的一个个年轻人。他们恐惧的眼神里又满是对即将到来的自由与和平的渴望。没有人想在战争中永垂不朽,没有人愿意直视垂死的眼神……

1小时前
  • 郡子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