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萨玛

战争片其它2003

主演:Marina Golbahari  Khwaja Nader  Mohammad Arif Herati  Zubaida Sahar  Mohamad Haref Harati  Hamida Refah  Gul Rehman Ghorbandi  Mohammad Nadir Khwaja  

导演:斯迪克·巴尔马克

播放地址

 剧照

奥萨玛 剧照 NO.1奥萨玛 剧照 NO.2奥萨玛 剧照 NO.3奥萨玛 剧照 NO.4奥萨玛 剧照 NO.5奥萨玛 剧照 NO.6奥萨玛 剧照 NO.13奥萨玛 剧照 NO.14奥萨玛 剧照 NO.15奥萨玛 剧照 NO.16奥萨玛 剧照 NO.17奥萨玛 剧照 NO.18奥萨玛 剧照 NO.19奥萨玛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08 23:01

详细剧情

  一群阿富汗妇女正在为工作权利而上街游行,塔利班很快赶到,用水枪冲散人流,女孩奥萨玛(Marina Golbahari 饰)和母亲湿漉漉的回到家里。奥萨玛一家的男丁全部在战争中失去,母亲只能靠私人行医贴补家用,而塔利班是不允许女性工作的,为解决生计,奥萨玛被家人乔装成男孩,送到父亲老战友的小店内工作,但是塔利班很快将奥萨玛送入伊斯兰学校,流浪儿艾士潘迪(Arif Herati 饰)在学校里帮助奥萨玛隐藏性别,不过事情还是败露了,奥萨玛的童年,在塔利班手中无奈的结束。  本片全部由业余演员出演,获2003年戛纳电影节观众票选最佳影片、金摄影奖及年青导演奖,2004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等十余项专业褒奖。

 长篇影评

 1 ) FIFF23丨DAY4圆桌《奥萨玛》:被束缚的女性不受真主的眷顾

主持人:@子夜无人

场刊嘉宾:@阿斯巴-甜、@赵小毯、@Lolita_hsh、@Leo

特邀嘉宾:@donnie

选片人代表:@我略知她一二

主持人 子夜无人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3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场刊圆桌的第4天第1场,我是主持人@子夜无人,第1场我们讨论的电影是阿富汗电影《奥萨玛》,在深入之前,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场刊嘉宾 Leo

两星,可能是心里已经对这样的现实感到麻木了。所以展示苦难,重演一段发生过无数且乏力的现实已经无法唤起我的痛感。但是现实世界需要这样的电影,需要更激烈的表达,需要唤起阈值不断上升的痛感。

场刊嘉宾 阿斯巴-甜

3星,导演用镜头营造出一种纪录片的质感,让观影者能有一种切身的代入感,会时时为奥萨玛的未来而担忧。真实地展现了塔利班治下女性的生存状态。

场刊嘉宾 赵小毯

三星,导演让观众感受到的苦难是直接且残酷的,利用压迫感去直面女性的生存现实:被束缚的女性不受真主的眷顾。

场刊嘉宾 Lolita_hsh

2星 很多段落確實觸目驚心,作为女性观众代入自身更加难受。但整体上还是感觉像个“工具”电影,社会意义和煽动性比起影像表现更突出。

主持人 子夜无人

描述第三世界苦难生活的电影有很多,本片是选择从女性群体来切入的,大家觉得这点做得如何?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我觉得本片情节的设置很巧妙,女主角不是一个女性的符号,而是时代洪流中一个渺小的个体,而她更悲哀的地方在于她还是一个女的。

场刊嘉宾 阿斯巴-甜

我觉得是成功的,小女孩的恐惧感和无助感表现得很好。

场刊嘉宾 赵小毯

切入点很精巧,第三世界的男权社会里,女性本身就是被男人要求躲在男人后面的群体,男权社会的男性无法保护女性、更是在压迫女性、不禁让人感到可悲

场刊嘉宾 Leo

我觉得切入点是好的,但是看完之后我脑子里印象最深刻的就只剩下小女孩了。

场刊嘉宾 阿斯巴-甜

小女孩怯生的状态表现力很好,尤其一双大眼睛,就很适合来拍这种苦难的遭遇,很能让人同情。

场刊嘉宾 Lolita_hsh

單論切入點的話,是很巧妙的。第三世界本来就充满不公和痛苦,而第三世界的女性群体更是底层中的底层。被压迫的人也在压迫他人,这是多层的压迫,戏剧张力很大,有比较多的发挥空间。

主持人 子夜无人

我其实觉得这片的导演意识挺强的,它不是那种“原生态”的拍法,编排得比较精细。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一开始的dv镜头,我就耳目一新,后来才知道是那个外国人拍的,虽然外国人就是个炮灰。

场刊嘉宾 阿斯巴-甜

对,有点像伪纪录片那种。开始看着还挺震撼的,还一直在想,这纪录片咋拍的,不怕被杀吗

主持人 子夜无人

关于导演技法这块,大家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地方吗,可以谈一下

场刊嘉宾 阿斯巴-甜

我开始以为是纪录片,看到小女孩剪头发那段,镜头从女孩切到地上掉落的头发,心想,这纪录片也太会了

场刊嘉宾 Leo

导演比较会调动情绪,但是我其实不确定这种方式算不算煽动。如果是别的议题我可能会觉得是在取巧,但是放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会觉得可以再激烈一些。

场刊嘉宾 赵小毯

纪录片式的观感时有时无,观众的视角从拍摄者和电影的角度不断切换,导演似乎有意去在营造真实的氛围。

场刊嘉宾 Lolita_hsh

導演的風格其實讓我感覺有點混雜,有的時候感覺他很刻意地在表現戲劇衝突,有時候又稍顯溫吞。有種沒想好的感覺。

主持人 子夜无人

大家应该都有看《下午五点》吧,其实这两部在题材上有可比较的地方,那你们觉得在煽动性这点上它会不会做得更好呢?

场刊嘉宾 赵小毯

《下午五点》更像是诗意地去将情感渗透观众,这部则是残酷地现实一针见血、煽动性的部分在后者确实更加锐利、让人难受

场刊嘉宾 Leo

这部在我看来在煽动性上是优于《下午五点》的,导演她会截取真实的生活场景跟片段,每当你想要质疑作者在刻意煽动情绪的时候,现实就会甩你一个巴掌告诉你这他妈的都是真的。相反《下午五点》前半程都是靠辩论跟对话在平铺观点,比较生硬而且无用。

场刊嘉宾 阿斯巴-甜

我是可以接受的这种所谓“煽动性”的,也可能我被煽动了,但它确实打动我了。《下午五点》中这种苦难的表现不如《奥萨玛》,或者说不一样。《奥萨玛》更聚焦于女性生存本身,稍有不慎就会因为自己女性的身份而牺牲。而《下午五点》中的女性的境况会好一点(塔利班被赶走,西方军队进来了)。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最重要的是《下午五点》是女导演、《奥萨玛》是男导演。

主持人 子夜无人

其实关于《奥萨玛》我还有一个角度,女性当然是不幸的,但男性作为既得利益者其实也是悲剧中的一环,他们被单性别地聚集着,被不正确地教育着,养成为暴力的、嗜血的怪物。

场刊嘉宾 阿斯巴-甜

是的,从这一点来说也可以算作不幸。但没女性那么直白惨痛

场刊嘉宾 赵小毯

在苦难之地、男性在压迫女性的同时也是在压迫自己、就跟男性气质一样、本身也是压榨男性的一种方式。所以其实影片单丛女性视角出发、却蕴含了对男性的悲剧的展示、还是非常精妙的导演设计。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悲剧是因为塔利班吧,就不是人呆的地方。塔利班迫害女性,洗脑男性,从小灌输错误思想。

场刊嘉宾 赵小毯

安奶说的导演感很强、我深有同感,而且似乎中东地区的导演包括伊朗,都有很强的导演感,他们的表达欲很强烈、戏剧冲突设计感很强。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导演很生猛,用几乎喜剧的手法讲了一个很残忍残酷的故事,女孩是一种悲剧,小男孩的哭泣更是一种悲剧。小男孩最后摘掉帽子哭是一种觉醒吗?我不知道。

#FIFF23#DAY4的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2 ) 《奥萨玛》

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足以让一个国家成为地狱。

本片最大的冲突来自于塔利班(伊斯兰学生武装)执掌阿富汗之后的一条针对女性的禁令,那就是不准女性参加工作。主人公这一家三口,从外婆到母亲到女儿只有女性。如果严格遵守禁令,等待她们的只有饿死。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只有铤而走险,让最容易乔装为男孩的女儿去参加工作,带回面包和牛奶。

可惜的是,塔利班为了训练新的武装力量,把魔爪伸向了所有的男童。于是,刚刚摆脱了饥饿阴影的一家又面临唯一的生计来源——女儿被当作男童抓紧了训练营。在里面小鸡啄米式地背着《可兰经》,但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无知男童们对她性别的怀疑。

唯一的一点小温暖,就是来自于流浪孩子的保护,一个人挡在她前面,把她一次次即将掉进毁灭深渊的时候把她拉了回来。只是到最后,事情还是败露了。

最让人绝望的是,她因为冒充男孩即将被处死的时候,又来个一个老头,名义上救下了她,实际上是把她娶走,当作自己的禁脔。她再一次被戴上更大的镣铐,承受一生的折磨。

整个影片真实、沉闷、让人绝望。真实的程度堪比纪录片,但就其唤起人的本质情感来说,又属一部极佳的艺术片。

 3 ) --星期八::Osama奥莎玛

更加少见的阿富汗的电影

平静实在的讲述了关于那个女孩的一段生活 可能是太平实了 得到的是纯粹的痛

想到地球上面现在这个时刻有很多人是在这样的生活着 ..

 4 ) 关于镜头

粗糙的镜头特意要营造出真实的味道,但是很显然不是记录片的风格。虽然观者有时被置于摄影者的位置,有时又恢复为正常的角度,这样的转换倒没有让人觉得confused,反而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如同身临其境,又不至于太过渲染。想起了另一部电影,坎大哈。

 5 ) 当自由不再需要宣言

电影《奥萨玛》讲述了在塔利班恐怖统治下的阿富汗,成年男子都因参加对俄战争而阵亡。妇女们都成了寡妇,不被允许工作,因此没有生活来源。同时,不得裸露自己身体的任何一部分,人身自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限制。片头便是一群寡妇示威游行,举着“无关政治,我们很饿,我们需要工作”的标语。蒙面的妇女,切实的标语,在塔利班的镇压到来之后,四窜逃生,一片狼藉。

导演西迪克•巴尔马可冷静地处理了画面渲染与人物叙述之间的关系。在记述少女奥萨玛的悲苦命运上,并没有进行失衡的处理,将观众的情绪始终控制在一个可思考的处境。片中奥萨玛因家中难以为继,幼小的身躯被迫担起了抚养母亲和奶奶的责任。为此,母亲和奶奶无奈地执意决定让少女奥萨玛铤而走险。削去长发,易装男生。这样,奥萨玛就可以外出工作换来食品财物供给家中,尽管最终被人识破,尽管奥萨玛的哭声不断。

奥萨玛最后的命运是被一位有权势的老人莫拉买走,因而幸免于死刑。另一种说法是,少女奥萨玛将终日空锁在莫拉老人的深墙宅院内,因而错过了死刑。一个细节是,莫拉老人让少女奥萨玛选择各种锁具的时候,她不愿意,莫拉便给了她一把最大的锁。表面上看,莫拉的不妥协得了一个更大的惩罚。无疑,导演的用意应该不止于此。这更是一个隐喻,喻指不妥协、不反抗只能带来更重的灾难。

结局的设置,为这苦难深重的民族做了最好的诠释。在莫拉买走奥萨玛的那一刻,背后的伊斯兰教众高呼,“感谢主吧,主是伟大的”。极具反讽意味的是,当时代的年轮到了今天,还将上帝的恩德挂在嘴边的人,通常不是懦夫就是独裁者(懦弱即是一人内心的独裁,独裁同时也是众人的懦弱)。因为只有上帝的名号才能消除他们的恐惧感。面对这样的纤弱少女,面对这样的人间惨剧,面对这样的赤诚教众,面对这样的主。果真如此,毋宁没有。

影片的开头引用了前南非总统曼德拉的一句名言,“我不能忘记,但我可以原谅。”看完影片,让我想起中国歌手黄家驹写给曼德拉的那首歌——《光辉岁月》里的歌词,“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少女奥萨玛,何时你的自由,不再需要观众的宣言?

 6 ) 奥莎玛

阿富汗,塔利班,奥莎玛,这些听起来很熟悉但事实上对我来说却很陌生的词汇,深深地吸引着我买来影碟后就迫不及待地看完了这部影片。我得承认这里面有我对一个动乱民族的强烈好奇心,这种好奇心甚至可以说成是窥视,因为对那样一种浸淫在宗教习俗中而在外人眼里显得邪异的民族,是难以做到为他人所正视的,况且塔利班本身就带着飘忽不定的游击性质,因此我只得窥视,同时带着敬而远之的些许敬畏。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就像我们现在绝口不提发生在中国三十多年的那场声势浩大的运动。“无法遗忘但可原谅”,片头引用曼德拉的这句话,似乎给我的感受提供了点注解,仿佛人类所有的悲哀和不幸都将掩埋在历史的废墟中,那一场场的战争和动乱,似乎是轻易就可以从太平盛世里抹去的陈年痕迹。

政治的力量当中有股蛊惑民心的神气威力,当它在宗教的庇护下施展拳脚的时候,无法避免地流露出它邪异的一面。影片中那个裹着穆斯林头巾的老头,吊儿郎当地斜躺在宣判席上,特别像旧时黑社会的流氓头子,他以真主的名义按照塔利班的法律宣布了一系列刑罚结果,包括枪决一名外国记者,活埋一名出轨的妇女,并把12岁的女主角判给富人作小妾。“死亡是对异教徒的惩罚”,通过暴力掠夺权利,然后被宗教所异化,这本身就挺邪异的。宣判大会上一股无比邪异的气息扑面而来,它能让我忘了片中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更像是好几千年以前的事。

看完整个影片,就像揭开那些穆斯林女人头上裹得严严实实的沙巾,对她们的真面目探个究竟,结果看到的是一张张千疮百孔的凄惨面容,让人倒吸一口凉气也罢,看到最后,居然没给个喘气的机会,女主角被富人老头领回家,一把巨大的琐将她锁在房内,老头屋外行伪善且肮脏的洗礼,然后光着身子向房间走去,这时镜头一黑,影片结束,那一片黑暗就是女孩无法逆转的命运。

影片由真人真事改编而成,通过一名十二岁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塔利班政权下阿富汗女人悲惨的生活境遇,作为一部针对性十分强烈的影片,它的目的就是要把塔利班的恶劣罪行公布于众,据说这是塔利班政权倒台后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阿富汗电影,它的意义无疑是十分重大的。

类似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电影,镜头的运用显得极其的笨拙,我想那应该是剔除一切技术手段而作的忠实记载,纪录片风格,把这称为朴素更为合适,有点晃,像是摄影师在坑坑洼洼的咔布尔街头不时来个踉跄,那条路肯定不好走吧,也许它就像阿富汗今后所要走的民主之路。

 短评

這是要多麼殘酷。世界如此殘忍與不堪。

8分钟前
  • 小柚子×旅行家
  • 力荐

每个国家都有主旋律电影

11分钟前
  • duanjf
  • 还行

恐怖的现实

15分钟前
  • jerry
  • 推荐

三星半

20分钟前
  • 扭腰客
  • 还行

可恶的宗教,凄惨的生活;那个变态的社会造成了这么多悲催的生活

23分钟前
  • Nore
  • 推荐

战争,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都必定会给平民百姓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痛苦过后的恐惧。

26分钟前
  • 跑步去流浪
  • 推荐

因为陌生 所以牛b

29分钟前
  • Lotte Mars
  • 力荐

好压抑

32分钟前
  • Purr
  • 推荐

忘不了

36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力荐

r

40分钟前
  • 马克爱马克
  • 推荐

此片是我第一部看过的阿富汗电影

44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还行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全部由业余演员出演,获2003年戛纳电影节观众票选最佳影片、金摄影奖及年青导演奖,2004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等十余项专业褒奖的阿富汗影片,揭示塔利班统治时期阿富汗妇女的地位,令人唏嘘~~

47分钟前
  • 乌咪
  • 推荐

比较受不了这个女孩哭

48分钟前
  • Yannnnn
  • 还行

战争苦难造就的阿富汗电影,参见:http://www.douban.com/review/3119426/

49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推荐

xzd

50分钟前
  • 喘喘
  • 还行

FUCK塔列班

53分钟前
  • small hands
  • 力荐

阿富汗;塔利班对妇女的残忍对待

56分钟前
  • seeku
  • 推荐

真是一个变态的国度

58分钟前
  • lixunhuan
  • 推荐

故事结构清晰,内容有看点,隐喻、讽刺、主题重复都做到了,可就像一碗没有放盐的高汤,缺了点什么,不痛不痒,不好不坏,不上不下的片子,挺没劲的。

1小时前
  • bluerider
  • 还行

我默默地转身流泪,已是我最大的怀念

1小时前
  • 枕鸿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