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台儿庄

战争片大陆1986

主演:邵宏来,初国梁,江化霖

导演:杨光远,翟俊杰

播放地址

 剧照

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1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2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3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4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5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6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13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14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15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16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17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18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19血战台儿庄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4 08:14

详细剧情

  1938年,日寇占领民国首府南京之后,计划由南北两面包抄津浦路遇陇海路的枢纽——华东重镇徐州,以实现对华东的全面占领。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邰宏来 饰)临危受命,指挥保卫徐州、抵抗日寇。日寇入侵山东,陆军上将韩复榘畏战逃跑,将济南拱手让与日军,蒋介石(赵恒多 饰)整饬军纪将韩某枪决。为了增强作战实力,李宗仁将四处受排挤的川军将士纳入麾下,又力劝蒋介石恢复张自忠指挥权,构筑了强有力的抗日统一战线。与此同时,日寇矶谷师团南下临沂,屠杀当地百姓,张自忠为一雪前耻,率部奔赴临沂,与庞炳勋部死战日军,拉开了台儿庄大捷的序幕……

 长篇影评

 1 ) 请告诉孩子们,应该如何面对侵略----写在“台儿庄大捷“70周年

 题记:
      我们把堆积成山的血肉之躯筑起在了台儿庄的中正门前,换来了这场歼灭日寇上万人的胜利。
      这里不缺少英雄,精忠报国、大气凛然的张自忠将军;舍死抗敌、慷慨就义的王铭章师长.....更多的却是一个个鲜活的默默无闻的生命,他们有一个共同 的名字--中国人,他们从容赴死只为一个共同的目的--捍卫国土,捍卫尊严。
      这部影片提醒人们,请告诉孩子们,中国人曾经是这样面对敌人的侵略!
 


  你已经多久没有唱过国歌了?
  看到影片结尾,油画般的画面,史诗般的镜头,“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悲壮的歌声回荡在心中。
  我们把堆积成山的血肉之躯筑起在了台儿庄的中正门前,换来了这场歼灭日寇上万人的胜利。
  也许换算双方伤亡人数的比例,我们胜利的代价太过庞大。也许一次胜利,不可能阻挡整个战区最终的沦陷。
  但是通过这部纪实性的影片,我们多少能够了解到一些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真实情形,多少能够体会到一些在民族存亡之际有血性中国人的不屈精神。
  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战争影片中,已经有了足够多的被塑造得过分高大典型的战斗英雄形象,足够多的英勇就义前高呼的崇高革命口号。
  我们需要英雄,同时,我们也想了解那些在战场上如草芥般死去的普通中国人。面对侵略时,那些人们是怎么战斗的,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赴死的。
  这些,也许在这部影片中,你都能看到。
  杨光远导演身为一个山东人,立誓要把1938年发生在家乡土地上的这场战争真实的呈现给世人。我想,他做到了。
  这里不缺少英雄,精忠报国、大气凛然的张自忠将军;舍死抗敌、慷慨就义的王铭章师长.....更多的却是一个个鲜活的默默无闻的生命,他们有一个共同 的名字--中国人,他们从容赴死只为一个共同的目的--捍卫国土,捍卫尊严。
  这里没有过分艺术化的“万岁”“打倒”之类的口号,人们走向死亡时喊的是“替我多杀几个鬼子!” 或者去以血肉之躯阻挡一辆日寇的坦克,却只轻描淡写地说一句“清明想着给我烧点纸。”
  固守台儿庄的最后时刻,国民党守军已被逼入绝境,而汤恩伯的援军还在畏首畏尾地按兵不动。守军将领孙连仲接受李宗仁的命令和建议,用大把的洋钱给部队打气,“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显然,用错了地方,这不是在打内战,而是在面对侵略。“我们命都不要了,还要钱干啥?留着这些钱,给我们立块碑吧。”最平凡的士兵们身上却往往能闪烁出最伟大的英雄主义光芒,他们就这样踏着扔了一地的洋钱,走向死亡。
  所以说,这场胜利,不仅仅是一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大捷,不仅仅彰显了李宗仁领导下一批抗日将领们的功勋,更加是广大中国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意志和决心的体现。台儿庄残破的城墙上,烈士们用鲜血渲染着几个大字“宁死不当亡国奴”!
  这部八十年代拍摄的影片,尽管受到拍摄条件,资金,特效水平上的种种限制,但是无论是在规模,布景,画面,人物的表现力上,都不逊色于现在拍摄的任何一部国产的同类题材纪实性战争电影。影片的成功是因为多达二十几个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因为处处力求还原历史真实的严肃拍摄方式,以及油画般唯美的画面;更是因为这部电影通过真实的历史告诉了人们,在中华民族受到侵略,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中国人是如何不屈地面对这一切的。
   看过这部影片,请告诉孩子们,中国人曾经是这样面对敌人的侵略! 

 2 ) 经典抗战电影天花板

回头看看看电影,才能明白如今的神剧是多么荒唐。强烈推荐新时代抗战导演多看看,剧情要真实,拍摄要独特,人物形象塑造完美。用心把电影拍好就是艺术。战争片就应该按这种模式拍,新时代需要好导演,投资方值得关注。经典对白,命都不要了,还要钱做什么。一寸山河一寸血,悍不畏死台儿庄。张自忠,王铭章,池峰城,孙连仲,都是虎胆雄心,铁骨铮铮的将军

 3 ) 蒋经国:给我搞个拷贝来看看

1986年4月初,电影《血战台儿庄》在香港举行了首映式,谢忠侯给蒋经国打电话:我刚才看了大陆在香港上映的一个抗战影片,讲的是国军抗战打胜仗的,名叫《血战台儿庄》,里面出现了你父亲的形象,跟他们以前的影片形象不同,这次形象是正面的。 《血战台儿庄》是大陆拍摄的第一部反映国民党军正面抗战题材的影片,因而此次电影局审片会的规格也是比较高的,各部门的领导都来了。 本来导演杨光远还有些担心,但是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审片会上,大家对这部影片的反应出乎意料的好,而且没有提出任何删改意见。一位领导在看完影片后,紧紧握住杨光远的手说:“谢谢你拍了这部好影片。” 审片会后,《血战台儿庄》在全国上映,并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家都被片中那壮烈的事迹深深地感染了。影片在上海放映时,甚至还出现了观众集体为这些勇士致敬、默哀的动人一幕。 1985年夏末,李宗仁的儿子李幼邻在美国得知大陆正在拍摄台儿庄战役的消息后,心情很是激动,立即赶回祖国先睹为快。 一下飞机,李幼邻就对前来机场迎接的陈敦德说:“我先不去宾馆,你现在就带我去看《血战台儿庄》。” 当时影片尚在后期制作中,陈敦德有些为难地说:“电影正在最后制作之中,音乐还没有最后合成呢。” 李幼邻急切地说:“没关系,我就是想马上看到。”陈敦德请示国家电影局后,为李幼邻放映了没有音乐剪辑合成的《血战台儿庄》。李幼邻看了不到十分钟,眼泪就流了下来。 《血战台儿庄》继在大陆上映后,又于1986年4月在香港举行了首映式,同样受到了观众的欢迎,票房收入进入前三名。香港报纸评论说,《血战台儿庄》表现出一种尊重历史的态度,讴歌了民族魂。 谢忠侯看完影片后,当即给蒋经国打电话汇报,说蒋介石在电影中是以正面的形象出现的。谢忠侯所说的正面形象,其中就包括蒋介石主持王铭章追悼会的情节。王铭章师长牺牲后,蒋介石亲自为其主持追悼会。当时,日本战机飞来扫射轰炸。面对危险,蒋介石临危不乱,发表讲话,神态镇定自若。这场戏实际上也是根据历史档案拍摄的。蒋经国听后立即在电话里对谢忠侯说:“给我找一个拷贝来看看!” 蒋经国既有此要求,谢忠侯便马上找到新华社香港分社负责人告知此事。新华社香港分社负责人立即就此事向上级作了汇报。上级批示:可以将此影片传至台湾。 1987年7月,正值卢沟桥事变爆发50周年,全国各地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广西电影制片厂复制了一盘《血战台儿庄》电影拷贝,并通过新华社香港分社转交给台湾方面。 蒋经国收到影片拷贝后,立即组织了国民党中常委全体人员观看。看完影片后,蒋经国若有所思地对大家说:“从这个影片看来,大陆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脸上抹黑。看来,大陆的政策有所调整,我们相应也要作些调整才是。”宋美龄对这部影片也十分关注,接连看了两遍。 不久,蒋经国同意开放国民党部队老兵回大陆探亲。这也是海峡两岸隔离多年后,台湾首次开放在台人员回大陆探亲,两岸坚冰开始悄然融化。 蒋经国、宋美龄看过影片后,《血战台儿庄》在台湾上映,并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报刊纷纷载文,对这部影片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些在台的国民党军将领也称赞说:“共产党有这样的胸怀来拍摄台儿庄大战,真是了不起!” 对于那些在台儿庄战役中浴血杀敌的将士的亲人们来说,影片《血战台儿庄》对他们心灵的抚慰和震撼也是一言难尽。 看过《血战台儿庄》的人,对影片的结尾一定印象深刻。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前奏三次响起,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残破的城墙一隅:城头,水边,日军丢弃的坦克旁,成百上千具尸体铺成一条血路,中国军队的灰色军装和侵华日军的黄色军装几乎斑驳难辨;余火还在燃烧,浓烟还在弥漫,一面残缺不全的军旗,飘扬在城墙的最高点。伴随着这些镜头的,还有李宗仁向上级汇报台儿庄战绩的旁白以及发电报的声音。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国民党军将领郑洞国、郑庭笈、覃异之等人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曾给予指导。 据杨光远介绍,他去采访郑洞国时,郑洞国一开始不愿接受采访,说你们一拍国民党就是歪戴帽,斜眼,都是反面角色。 杨光远推心置腹地对他说:“我是直面历史的,是实事求是的,你放心,我不会歪曲这段历史的。” 郑洞国这才放下心来,将自己所知道的台儿庄战役经过,原原本本地讲给杨光远听。杨光远还找了台儿庄战役时守卫枣庄地区的原国民党军第九十三军军长李仙洲,两人谈了三个多小时。杨光远离开时,李仙洲还将他送到大门口,并且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当年守卫台儿庄的师长池峰城的妻子和儿子见到杨光远时激动得几乎要给他下跪,哽咽着说:“池峰城在这部影片中,他被刻画成英雄,我们真是没想到!” 杨光远见状也是感慨不已,他说:“我只是个导演,影片能够拍摄并公映,完全来自于客观对待历史的决心,来自于祖国大陆对海峡对岸的感情。” —————————— A:无限唏嘘。期待再有充满大智慧的人出现! B:其实全片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川军王铭章军长为保卫藤县壮烈殉国的那一段。 C:台儿庄战役中,王铭章率3000川军死守藤县,无一生还。“十万火急。徐州李长官,并转蒋委员长,目前,日军已攻破藤县城防,我方援军至今杳无音讯,职部王铭章及全师官兵决心以死报效国家,以遂成仁之志。谨此急电。民国二十七年三月十七日下午,下午三时。”

 4 ) 语录

外国记者:自抗日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军队转移阵地的说法已成了失败的同义词。 李宗仁:太原会战,我军曾转移阵地,但十八集团军却在平型关取得重大胜利。淞沪会战,我军也曾转移阵地,可日军为此付出伤亡惨重的代价。 李宗仁:只要我们吸取抗战初期的经验教训,我们完全有把握战胜敌人,粉碎他们的进攻! 李宗仁:以我之见,今日徐州绝非昨日南京。 李宗仁:夫人千里迢迢送来家乡茶叶,无非是在激励宗仁要像保卫家乡那样保卫徐州。 孔老先生(对李宗仁):乘马过街市,信步定人心。 韩复榘:我抄日本人的后路,老蒋抄我的后路。整整一个炮兵旅,一炮没放,全他娘的给调走了! 韩复榘:不是我韩某不抗日,实在是老蒋不仁不义,欺人太甚! 韩复榘:今后,谁敢说我韩某不抗日,我就毙了他! 李宗仁:从今天起,没有我的命令,五战区的一兵一卒不容许任何人随便调动! 李宗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蒋介石:照我们国家现有的物资储备,只能够打半年的!所以对付日本人,能够用政治解决问题的,就决不能采取战略。 蒋介石:既然大家都不要川军,就让他们回四川称王称霸好了! 李宗仁:世界上没有无用之兵,只有无为之将。 韩复榘:我韩某最喜欢直来直去。 韩复榘:如今这个世道,我他娘的看透了!没有枪,什么也王八盖儿! 韩复榘:把老子的队伍打光了,咱们还不如一群要饭花子! 1937年12月27日,韩复榘为了保存实力,擅自放弃了津浦路北线重镇济南,致使津浦路正面大门洞开,北线日军主力矶谷廉介第十师团乘虚南下,长驱直入。 1938年1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集第一、第五两战区高级将领在河南开封举行军事会议。 李宗仁(对蒋介石): 只要委员长答应我两个小小的要求,我们五战区很可能打一个不大不小的胜仗。 1、在津浦作战期间,委员长有什么指示请直接吩咐宗仁,千万不要越级指挥。 2、请委员长放张自忠回去率部参战。 蒋介石:从抗战以来,我们一败再败,就是因为军纪不整,各自为政! 韩复榘(对蒋介石):山东丢失是我的责任,那南京丢失又是谁的责任? 1938年1月24日,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兼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在武昌被执行枪决。 1938年1月12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在渤海的崂山湾、福岛两处强行登陆。 占领青岛后,日本坂垣第五师团为策应,矶谷第十师团沿胶济线西进,至潍县转南,循莒县诸城进迫鲁南军事重镇临沂,与中国守军展开激战,从而拉开了台儿庄会战的序幕。 徐祖贻:救兵如救火啊! 张自忠:现在国难当头,山河破碎,一切私仇旧怨就不提它了。 张自忠:不灭日寇,自当拼死疆场! 板垣征四郎:支那军队在作战上有一个很大的弱点,那就是被突破一点就会全线崩溃。 徐祖贻(对庞炳勋):张自忠主张以攻代守,强渡沂水,赴敌背后。这样既可以解临沂之围,又可以包抄敌后,歼灭敌人。 张自忠(对徐祖贻): 我军伤亡是大,可日军的伤亡更为惨重啊!我五十九军在苦撑,坂垣师团不也在苦撑吗? 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双方最后时刻的较量啊!请你无论如何代我禀告李长官,批准我再打一天一夜。就是苦撑最后五分钟,我也誓将坂垣击溃! 1938年3月16日,日军矶谷廉介第十师团不待东南两路日军的配合,以先入关中者为王的骄横气焰孤军南进,直扑藤县。川军122师在王铭章师长的督战下与日军在藤县展开激战。 汤恩伯:淞沪会战就是因为我们逐次使用兵力,把一个师一个师的部队白白地填进去,结果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蒋介石:我们身为军人,要以王铭章师长为榜样,临危不惧,视死如归! 李宗仁:诱敌深入,背水一战,这就是我的决心。 孙连仲(对池峰城):日本人的炮火厉害得很。巴掌大的庄子,你把那么多部队投进去,人家一顿炮弹你就垮了,往后的仗还怎么打? 池峰城:娘的!日本人真鬼,冷不丁地给老子来发流弹。 1938年3月23日,日军矶谷廉介第十师团组织强大火力,在飞机、坦克、火炮的掩护下,两千多名步兵绕过南洛的王郁彬团,经刘家湖向台儿庄大举进攻。 孙连仲:不打破敌人的空中优势,这个仗没法打下去了。 1938年3月27日夜里,孙桐萱部隐蔽前进,成功摧毁了日军大汶口机场。 孙连仲(对池峰城):你想撤退?那就提着脑袋来见我,我提着脑袋去见李长官! 李宗仁(对孙连仲):现在撤离阵地,阵亡将士的鲜血岂不是白流了? 李宗仁(对孙连仲):我现在悬赏十万大洋,你把后方凡是能拿枪的人全都集合起来,组成敢死队。 孙连仲:传我的命令,当兵的打光了,军官们填进去。大家都填光了,老子就来填! 孙连仲:本总司令以成仁之决心,誓与台儿庄共存亡! 孙连仲:前进者重赏,后退者杀头! 敢死队(对孙连仲):长官,眼下咱命都不要了,还要大洋干什么?留着这点钱,等抗战胜利了,别忘了给咱们立块碑就行了。 池峰城(对张静波):在这个节骨眼上,你擅自脱离战场,阵地都让日本人占去了,你还留什么种子啊? 汤恩伯:我们背后已经发现了日军。现在出击,一旦暴露了军团主力位置,我们完蛋,台儿庄也保不住。 1938年4月6日,汤恩伯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严令下,率部从日军侧后发起攻击,于底阁、杨楼地区重创日军坂本旅团,随后进抵台儿庄外围。 与此同时,台儿庄一线守军展开全面反击,日军矶谷师团主力撤退不及,陷入重围。 台儿庄大战结束,我军歼灭日军11984人,生俘日军719人,缴获步枪一万余支、机枪913挺、火炮127门、战车40辆。 击毙日酋福荣真平大佐,伊藤敏雄、奥谷勤部队长,金田幸弘、宫川喜一、市村满少佐。击伤安永、中川部队长。 日军残部逃至易县。

 5 ) 关于电影大事记和王铭章后人、矶谷廉介等

一、影片大事记年表和政治影响

影片战斗场面特别是近战场面十分让人出戏,气势稍逊,细节有诸多可以再斟酌之处,特别是王铭章将军殉国镜头。但是本片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影片拍摄本身。

1965年7月20日,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洁(二妻)飞到北京。在李宗仁重返大陆北京欢迎宴会期间,周恩来在给电影界这桌人敬酒时,专门对著名导演、北京电影学院院长成荫说:“成荫同志,今天李先生从海外回来,我看他有两件事今后可以拍成电影,一是1938年李先生指挥国民党杂牌军在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大捷,一个就是今天李先生归根。”后因为十年浩劫的爆发,此事无从谈起,但成荫导演从没忘记总理的话。

1982年,广西电影制片厂的编剧陈敦德来到北京电影学院进修,成荫导演专门向他提到了此事,成荫说:“李宗仁先生是广西人,台儿庄战役时他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希望你将来回广西电影制片厂后,能配合我进行这部戏的拍摄。”同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田军利、费林军创作了剧本《血战台儿庄》并发表在了《八一电影》杂志上,主要讲述张自忠将军如何英勇牺牲于台儿庄战役(当然不是),因为与历史严重不符等其他政治原因,所以被束之高阁。

1984年4月成荫导演因病逝世。

1984年12月11日,作曲家杨少毅任职广西电影制片厂第一副厂长、党委副书记,主管艺术和生产。时任广西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主任陈敦德向杨少毅提出了拍摄“台儿庄大捷”的建议。

1985年,正值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他正式决定把“台儿庄大捷”拍成电影。

1985年2月,新华社报道了革命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馆”中展出了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抗日的内容。这鼓舞了杨光远并最终促使他下定决心

1985年3月,陈敦德以3000元的高价直接到北京从田军利、费林军手中买走了三年前张自忠将军的剧本。同时,经过时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萧穆厂长同意,陈敦德又从八一电影制片厂“借”来了杨光远出任导演,萧穆厂长还同意杨导调用八一厂各方面的主创人员。

电影拍摄之前,有人就提出:“共产党怎么能去表现国民党抗日?而且还打了胜仗?”“我军三大战役还没拍完,怎么能先拍国民党抗日?”也有人担心:“拍这样的影片不仅经济上冒风险,政治上恐怕也难以通过。”八一厂的一些老同志好心地劝杨光远:“拍这个干什么,我们党的抗战题材还没拍完呢。”杨光远回答:“国民党军队抗战本身也是中国军队的抗战,这是抗日战争,不是党派之争。”杨光远的妻子汪友茂则坚定地支持他,对他说:“你想拍,就去拍,现在不可能再打成右派了。

1985年11月1日,国家电影局局长石方禹专门在北京京西宾馆主持召开了《血战台儿庄》的剧本座谈会,除了一些相关的领导和专家外,当年参战的郑洞国、郑庭笈、覃异之等前国军高级将领、李宗仁原秘书程思远先生也应邀出席会议。会议的最后,石方禹和所有与会人员均表态将全力支持影片的拍摄。

《血战台儿庄》的电影剧本在经过多方研讨,前前后后17次修改定稿之后,终于投拍。

1986年2月5日,广西电影制片厂《血战台儿庄》摄制组正式成立。

1986年2月16日,大年初六,大小9辆汽车,满载着摄影器材和各种物资,浩浩荡荡地开赴山东外景地。导演翟俊杰制订了选角六原则,对影片角色选定贡献很大,影片的历史角色还原度高。122师师长王铭章一角就是由翟俊杰导演自己扮演的。此后,翟俊杰导演三拍“长征”,力排众议起用了早年有“奶油小生”之称的唐国强来饰演教员,是中国影视史上第一次打破了必须由特型演员饰演领袖人物的惯例。邵宏来(2017年7月19日去世了享年84岁)是青岛话剧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1981年在电影《南昌起义》中出演陈独秀而一举成名。他毛遂自荐给导演杨光远写信希望扮演李宗仁。退伍军人赵恒多是蒋介石的特型演员,除了本片之外,他也参演了《大决战》三部曲、《肝胆相照》、《吉鸿昌》等作品。赵恒多2001年因癌症病逝于北京。在本片中饰演日本陆军中将矶古廉介的青岛话剧团演员董骥,后来在1994年《三国演义》中出演被诸葛孔明骂死的王朗,董骥于2009年11月26日因病逝世。

济南军区政委迟浩田专门派济南军区步兵营协助参加《血站台儿庄》的拍摄。本片的特邀顾问是当年曾以新闻记者身份亲历“台儿庄大捷”的荷兰籍新闻纪录片电影导演伊文思,他提供了当年战场的纪录片《四万万人民》作为参考资料,影片中部分场景就取材于这部纪录片的真实镜头。中国军事科学院也对影片的拍摄工作给予了大量的文献和历史资料等方面的帮助。

1986年6月,李宗仁在美国定居的独子李幼邻(正妻李秀文所生,1993年5月去世)回国探亲,得知《血战台儿庄》已经杀青消息后,迫不及待的请求看样片。李幼邻看完后握住邵宏来的手,激动地说:“太像我父亲了,太像我父亲了!”

1986年9月15日,《血战台儿庄》完成了送审的混录双片。

1986年10月22日晚,中共中央书记处分管意识形态的习仲勋、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阎明复等到电影局,审查影片《血战台儿庄》。

为了预防不过政审,杨光远带了一本《毛主席语录》去参加审片会,因为上面写着: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最终《血战台儿庄》暂时通过了审查。习仲勋紧紧握住杨光远的手说,谢谢你拍了这部好影片。

1987年1月17日,广西电影制片厂曾接到过停止洗印与发行影片《血战台儿庄》的通知。

1987年2月18日,广西电影制片厂又接到电影局传达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该影片发行的指示。内容有三点:1.今年是台儿庄战役49周年,该片可以在全国发行放映;2.有人提出要在片头添加一段毛泽东语录。可以不加。3.有人提出要删掉影片中“蔣介石不怕日机轰炸”的细节。删或者不删,由艺术家们自己去决定。

1987年6月11日开始,《血战台儿庄》在香港、澳门的16家影院举行联映。时任台湾“中央通讯社”香港负责人的谢忠侯(公开身份是记者)观影后,立刻给蒋经国致电:“我刚才看了中共在香港上映的一个抗战影片,讲的是国军抗战打胜仗的,名叫《血战台儿庄》,里面出现了先总统的形象,跟他们以前的影片形象不同,这次形象是正面的。”蒋经国听后十分震惊,于是指示谢忠侯说:“找一个拷贝来给我看看。”

1987年7月,适逢“卢沟桥事变”50周年,新华社香港分社负责人经过请示中央同意后,复制了一盘影片的录影带给了谢忠侯。蒋经国看完《血战台儿庄》以后,说:“这个片子有几点是可以的,第一共产党认为我们是抗日的;第二,对我父亲是正面报道,没有抹黑和歪曲他。看来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所调整,我们相应也要作些调整。”蒋经国不仅自己看了这部影片,还把它推荐给了宋美龄和国民党中常委观看。据说宋美龄“连看了两遍”。

当年在台儿庄战役中坚守阵地的池峰城将军的妻子和儿子,也专程来大陆感谢导演杨光远,因为影片表现了池峰城将军的英勇抗日形象,没有因为后来池峰城将军打内战而贬低他,这令家属十分感激。

一位侨居海外的原国民党将领说:“中国共产党有这样的胸怀来拍摄台儿庄大战,了不起!”

时任中央统战部部长的阎明复对杨光远说:“你这部电影抵我们好多年统战工作,我一定要把这部片子送到台湾去。”不久,台湾有关部门购买了电影《血战台儿庄》和电视剧《最后一个冬天》(解放成都)的版权,在台公映。

1987年11月,蒋经国终于决定同意放国民党部队老兵回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在骨肉分离了近40年后终得乡愁变重逢,从而揭开了海峡两岸互动往来的新篇章,电影《血战台儿庄》对此功不可没。程思远谈起此事时非常激动,也赞赏广西电影制片厂为该片所作的贡献,欣然为其题字:“精心策划,促进统一。”

《血战台儿庄》成功之后,广西电影制片在1994年又推出了《铁血昆仑关》,被视为《血战台儿庄》的姐妹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观看。

《血战台儿庄》是新中国成立后,客观还原国军正面战场英勇抗战的开山之作,第一次在银幕上正面描写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正面形象,开启了台湾与大陆之间在影视作品中互相贬低和黑化现象的改变进程。

《血战台儿庄》当年特批拍摄经费240万元,实际耗时四个月、只花了180万,所有演员是没有片酬的,翟俊杰因为又导又演剧组给他30块钱,他买了两条烟,大家一起抽了。快40年过去了,如今影视拍摄技术突飞猛进,新拍大片经费都以“亿”为单位,演员片酬天价,又拍出了什么呢?暂时还没有其他国产影片在内涵和影响方面超过本片,本片出道即巅峰,为什么?因为在经济大潮冲击下很多文艺工作者丧失了原则和信仰,后辈们没有本片的胸怀和格局,没有胸怀谈什么高度?没有格局谈什么深度?本片拍摄之前程思远就曾说过:“未来的这部影片,将拍出两个人物的形象:一个是在银幕上拍出国民党官兵当年抗战的形象;另一个是在银幕后的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博大、高瞻远瞩、实事求是的形象。”

《血战台儿庄》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对烈士的尊重,没有神功神剧,没有胡编滥造,没有美女,没有恋爱,是严肃的历史题材军事战争电影。时代已久远,英雄已故去,故地已面非,但是,史料还在,精神还在,信仰还在!珠玉在前,后辈赧颜!

2011年9月11日下午,导演杨光远在北京病逝,享年81岁。

二、滕县保卫战、王铭章将军的后人

滕县(今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保卫战是徐州会战和台儿庄战役的序幕战,徐州会战的指挥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高度评价说:“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

1938年5月9日在武汉,国民政府为藤县保卫战中殉国的王铭章将军举行了隆重的悼念仪式。蒋介石亲自参加,并送了挽联:“执干戈以卫家邦,壮志不还,拼将忠忱垂宇宙;闻鼓鼙而思将帅,国殇同哭,忍标遗像肃清高。”教员、吴玉章、董必武等人为王铭章送了“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增光”的挽联。

接到死守滕县的命令后,王铭章立刻昭告全城将士:城存与存,城亡与亡。王铭章命727团长张宣武将滕县南北门堵死,东西门暂留,保证交通,但是要时刻做好堵死的准备。王铭章向其长官孙震发完诀别电报后,下令砸掉电台,后在位于今天山东滕州西关电灯厂附近巷战中被日军机枪流弹击中,身中七弹、壮烈殉国,时间是3月17日下午三时,时年45岁。一同殉国的还有一同作战的参谋长赵渭宾、副官长罗甲辛、少校参谋谢大埔、第 124 师师参谋长邹慕陶及随从 10 余人。王铭章将军牺牲后,在没有统一指挥情况下,城内国民党军将士依然顽强和日军展开激烈巷战,誓死守土。

自1938年3月15日傍晚日军进抵滕县城附近开始,至3月18日城陷的4天中,守城将士自王铭章以下3200余人除少部(200余人左右)从北门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国军共击毙日军两千余人。滕县县长周同一,得知王铭章将军已殉国、日军攻入滕县之后,坠城自杀,城内300余名无法转移的重伤员,在城破后用手榴弹和子弹或与日军同归于尽,或自杀殉国,无一人投降,誓死不做亡国奴。由于日军在藤县损失惨重,日军进城后开展了南京一样的屠城式大屠杀。

王铭章将军在生前曾说过: “誓以必死报国,将积年薪俸所得酌留赡家及子女教育之用,余以建立公用事业”、“我很有决心在新都办一所学校,为家长谋利”。王铭章将军血战滕县牺牲后,其妻叶亚华女士秉承将军遗志,以一万两千元的将军阵亡抚恤金做为办学经费,于1941年9月在新都出资创建创办了铭章中学,并参与校务管理,以此来纪念将军,告慰英灵。解放后铭章中学改名“新都中学”,后改为“四川省成都市新都第一中学”并沿用至今。

逝者长已矣,活人谁人闻?叶亚华和王铭章将军后人呢?

王铭章有正侧二妻,大夫人周华玉,育有三子两女:长女王道纯、长子王道鸿、次子王道义、三子王道纲、幺女王道洁。二夫人叶亚华,曾育有两子,均夭折,之后把周华玉把三子王道纲过继给叶亚华(王叶亚华)。1949年王道鸿、王道义、王道洁留在大陆……(我只能写省略号了,脑补吧,“运动员”、“狗崽子”、“反动军阀地主后代”懂吗?)。嫡长子王道鸿在1940年代与原国民革命军24军参谋长陆军少将汪云翔(号紫渊)长女汪慧仙成亲,1948年诞下一子王德明。王道鸿50年代下放阿坝州南坪县教书。 1950年代汪慧仙因伤寒不治去世后,幼子王德明孤苦无依,由外婆汪云翔遗孀樊镜容女士抚养成人。70年代王道鸿结束下放,1984年从阿坝南坪县退休回到成都,后去世。次子王道义在父亲的影响下参了军,复原后回到湖北参与国家水利建设工作,因工作表现优秀,撑过十年浩劫,以赤壁市陆水试验枢纽管理局经济师身份退休,因成分问题,工资永远最低,王道义直到去世时工资才1050元/月。长女王道纯在特殊年代蹲过黑牢,婚后育有一子,改姓孙,后上山下乡运动中成为下乡知青。孙某的生父曾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派往东北的接收大员,后由台湾去了美国,1991年父子才辗转相认,十分曲折。幺女王道洁婚后育有两子一女:刘从远、刘恒志、刘娅玲,无资料可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二夫人叶亚华特殊身份,千艰万难……

1951年,“镇反运动”时,叶亚华有五大罪状:一是国民党反动军阀的小老婆。二是十恶不赦、剥削人民血汗大地主的女儿。三是身为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臭知识分子。四是其属于妄图颠覆红色江山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渣余孽。五是其属于潜伏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

1953年,走投无路之下,叶亚华以到香港探亲为由,带着过继的三子王道纲风餐路宿先到香港,再逃入澳门。到澳门的叶亚华已经身无分文,无奈上街乞讨。她手拿一张纸牌上写到:“我是王铭章上将遗孀……”在一片质疑其为骗子的声音中,大小媒体顿时争相报道。台湾方面知悉后,蒋介石命令将母子俩接到台湾、安排工作。因叶亚华女士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到台湾后担任空军文学课程的教官,军衔是准尉。叶亚华在台湾生活期间,把蒋介石为王铭章所作的墨宝全部做成匾额,供奉在家里的祠堂。

王叶亚华女士终生未改嫁。

1984年9月1日(注意时间),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王铭章为革命烈士。

1984年9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对其遗属颁发了烈士证书。

1984年王铭章将军被大陆追认烈士后,长子王道鸿是执证人,包括住在重庆的王道洁都领到了“光荣烈属”牌,但是住在湖北赤壁的次子王道义却没有,因为王铭章是四川人,王道义是湖北人。直到2015年7月28日,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王道义遗孀白光莲女士才领到迟到了30年的“光荣列属”牌。

2005年,年近百岁的叶亚华女士和儿子王道纲(黄埔军校25期)叶落归根,定居四川成都。

200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建川博物馆正式开放。建川博物馆全称为成都市建川博物馆聚落,由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创建,位于中国博物馆小镇—大邑县安仁镇迎宾路,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中国壮士群雕广场位于博物馆聚落入口的中国壮士群雕广场,有中国壮士雕塑219人,他们是民国二十年至民国三十四年(1931年—1945年)的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全民族抗日将士英雄的群体形象。其中,就有王铭章将军的全身立像。

2009年3月16日是滕县保卫战71周年,王铭章的子孙以及儿媳一行14人来到大邑县建川博物馆,代表王铭章98岁高龄的遗孀叶亚华向博物馆捐赠了7块刚从台湾带回来的词匾,其中3块有蒋介石的亲笔题词,分别书写“民族光荣”、“死重泰山”、“烈比睢阳”。

叶亚华去世后,王铭章将军唯一健在的三子王道纲终身未娶,一心向佛,在台湾台北新北寺生活,法号恺因,但他每年仍会回成都看望父亲陵墓。

2013年,台儿庄大捷75周年,王铭章将军的塑像在滕州隆重举行揭幕仪式。每年的3月17日,都有全世界各地的王铭章将军的亲友回成都的将军墓前祭扫。

世人都晓台儿庄,谁人记得王铭章

藤县壮烈保徐州,不负青天不负川

世人终晓王铭章,谁人记得遗子孀

怨夫忠憨诉离殇,报国容易抱儿难

王铭章率川军将士和守城将士在奋力杀敌之时,苦苦盼望的援军汤恩伯的第20军团在哪里呢?其实早在3月16日,汤恩伯的先头部队2000多人就已经抵达藤县以南20公里处的官桥,据说刚下火车就被日军打退了,“溃不成军”。为什么只派2000多人?我相信,在泉下,王铭章应该已经问过和问候过汤恩伯了。汤恩伯本来有机会在藤县和王铭章将军夹击日军,但是积极避战消极抗战的汤恩伯却提出要“侧击日军”,直接导致了王铭章所部孤军无援,最终全部壮烈牺牲。

在3月30日,也就是台儿庄激战已经持续了7天之后,汤恩伯才“火速”到达台儿庄东北25公里的兰陵镇。

日军第二军司令官西尾寿造担心濑谷支队受到围攻,于是从攻临沂的部队中抽调了4千名精兵,由坂本顺支队长率领增援台儿庄,并进至兰陵镇一线。积极避战消极抗战的汤恩伯再次决定撤退。

汤恩伯手握18倍于敌的强大兵力(第二十军团兵力达到7万2千人)在面对4千日军时不发一枪就转身逃跑,这简直是张学良尚未谋面的弟弟阿。

日军退守峄县一线防御后,蒋介石和李宗仁都下定决心,必须将濑谷支队残存的一半人马聚歼于峄县。前提就是汤恩伯要出力抗日,可是汤恩伯呢,一旦遭遇日军抵抗,就会立即“转移侧击”。

关于台儿庄战役中汤恩伯的表现推荐看这篇文章:姜克佬:台儿庄东战场战斗综述。需要注意的是,文章中这个人叫姜克实。

本来我想写一下汤恩伯的,懒了,算了,浪费笔墨。

三、刚才太沉重了,顺带写一下矶谷廉介活跃一下气氛

清末民国初年,日本最大的特务头子叫青木宣纯(1859-1924),也被视为日本谍战的鼻祖。青木宣纯1859年出生于日本宫崎县,为旧日向国 佐土原藩士 青木新藏之子。幼名平太郎,后改名宣纯。青木自幼爱读《三国志》,后来对中国发生兴趣亦缘于此书。青木宣纯的门徒被称作青木系。青木宣纯当年创立了一个专门培养特务的机构:青木公馆,培养出了近代日本第二代特务坂西利八郎等人。坂西利八郎的门徒叫做坂西系,培养了日本的第三代特务,比如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本庄繁等,都出自坂西利八郎的门下。所以,冈村宁次只能算是徒孙辈。青木宣纯的女婿就是矶谷廉介。在这一点上,他的同班同学牛岛实常跟矶谷廉介一样都是取到了好老婆。我怀疑两个人在找对象这事儿上肯定深入探讨和交流过,牛岛实常老婆的两个哥哥分别是畑英太郎和畑俊六,感兴趣的自己查查他这两个大舅哥吧。

矶谷廉介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参加日俄战争。1915年陆军大学毕业,后历任第一师团参谋长、陆军省人事局副课长、参谋本部第二部部长。1935年任驻中国使馆武官,为日军著名的“中国通”。1936年(昭和11年)3月23日就任军务局长,全力平息二·二六事件带来的影响。同年12月晋升为中将。1937年3月,被任命为第十师团长。七七事变后出征华北。

除了青木宣纯女婿这个身份很多人不知道之外,矶谷廉介和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安藤利吉、冈村宁次、小畑敏四郎、永田铁山、牛岛实常、林大八等居然都是同班同学。他们都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6期步兵科,日本军国主义称呼他们为“荣耀16期”。陆军士官学校培养了数量庞大的军官,成为了日本在二战期间的中坚力量,而第16期步兵科毕业的这批学生,则组成了昭和军阀和侵华日军的核心。日本战败后,陆军士官学校也被关停。

永田铁山、冈村宁次、小畑敏四郎这三个人合称三羽乌。这个三羽乌有点类似于三杰的意思。第21期的石原莞尔、横山勇、饭村穣后来也被人叫过三羽乌,但是跟着三位比起来,不是一个量级的。三羽乌中以永田铁山为首,他是统制派的领袖,号称日本陆军第一大脑。永田铁山跟日本侵华有着直接关系,是日本走向外侵军国主义过程中的重要推手,永田铁山创办的二叶会和之后的一夕会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甲级战犯,后来侵华日军的中高层大部分也都是永田铁山的人。可以说永田铁山是日本战犯协会总会长。九一八事变其实是永田铁山幕后总策划,石原莞尔和土肥原贤二则是执行人。1935年8月12日,陆军皇道派低级军官相泽三郎携刀刺杀了正在办公室的统制派领袖永田铁山少将,幸好他死的早,历史没有假设。永田铁山是矶谷廉介所有同学里最厉害的。

矶谷廉介同班同学里最倒霉的就是林大八。主要是名字没起好。林大八(1886-1932)的祖父林源太兵卫是山形县庄内藩士,父亲是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旧3期的日本陆军少佐林秀芳。林大八早年就读于东京陆军幼年学校,后又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6期步兵科。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金泽第九师团被编入日本上海派遣军序列,前去增援苦战的海军陆战队。2月14日,林大八带领步兵第7联队在上海港、吴淞码头登陆。3月1日,在第三次向国民党十九路军第61师第121旅镇守的江湾镇韩家塘阵地发起进攻时,被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击毙,追赠陆军少将。林大八来到中国,出道即巅峰,game over。这就是矶谷廉介同学里面,既没有好老婆、又没有好老丈人、又没有好大舅哥,更没有好二舅哥的下场,从任何一个方面,他都是一个反面教材,包括取名字。

台儿庄战役里,矶谷廉介的猪对手、神队友汤恩伯是1924年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8步兵科,1926年毕业的,算是校友。虽说当年日本陆士也不怎么样,但是看看汤恩伯我们就知道,后面的教学质量就更差了)。台儿庄要不是他同学板桓征四郎派兵从积极避战消极抗战的汤恩伯七万大军手里如探囊取物一般救出了矶谷廉介,矶谷廉介可能在台儿庄就交代了。

1938年6月,矶谷廉介接替东条英机被任命为关东军参谋长。1939年5月,日本关东军和苏联红军在中蒙边境打响了历时135天的“诺门罕战役”。在朱可夫的指挥下,苏联远东军以一个装甲集团军大败两个师团的日本关东军。战后,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和参谋长矶谷廉介被撤职。矶谷廉介因为在诺门坎战役中作战不力,致使日军第23师团全军覆没而被撤职,转为预备役,雪藏两年,别担心,人家后台硬着呢。

1941年12月8日,日本在偷袭珍珠港的几个小时之后,日军中将酒井隆便指挥第38师团从深圳进攻香港。18天后,香港沦陷,港督杨慕琦宣布无条件投降。起初,日军在香港成立了所谓“军政厅”,由酒井隆出任最高长官。1个多月后,在日本外务大臣东乡茂德的推荐下,1942年2月20日,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任命矶谷廉介为香港第一任日占期总督。看到没有,矶谷廉介的同学都知道他打仗不行,这回仗都找别人给你打完了,你直接去当一把手就行了,啧啧啧。因为东条英机是板桓征四郎的心腹,而板桓征四郎和矶谷廉介又是同班同学,所以他的故事一再提醒我们,要想事业好:你要么有个好老婆、要么有个好同学。矶谷廉介担任香港日占期总督2年零10个月之久。

1944年12月,矶谷廉介调任台湾行政司长,当时的日占期台湾总督是谁啊?安藤利吉啊——矶谷廉介的又一位好同学,跟他一样,俩人都是12月上任。但是,早在1939年12月,也就是矶谷廉介和安藤利吉才混到台湾肥差之前的5年,矶谷廉介的另一个好同学牛岛实常就已经接替玉友雄出任台湾占领军司令官了,因为当时牛岛实常的二舅哥畑俊六正担任日本陆军大臣,而且二舅哥畑俊六已经也出任过台湾占领军司令官,所以呢矶谷廉介好同学牛岛实常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大舅哥(包括二舅哥三舅哥以此类推啊,哈哈)其实比老丈人给力,因为大舅哥跟你岁数差不太多,能帮你的时间更长,老丈人是能帮你的更早,各位课代表要注意学习侧重点。

继续说回矶谷廉介的另一个好同学安藤利吉,安藤利吉1946年4月19日于中国上海日本战犯监狱写完了给同学冈村宁次的遗书后畏罪自杀,安藤利吉同学不仅是末代台湾总督(第19任),又创了了第一:他也成为了在中国境内自杀的日军最高将领。

1946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军事法庭以战争罪审判矶谷廉介。1947年矶谷廉介被中国“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49年从2月开始被关在巢鸭监狱服刑,1952年8月被假释,1967年死在日本,矶谷廉介活了81岁,矶谷廉介比他所有的同学都长寿,而且还是善终……所以他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如果你的事业比不过别人,那么就活得比他们长吧。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 侃侃 个人珍藏 纯音版 绝版_哔哩哔哩_bilibili

 6 ) 在抗日革命老区给日本养老这件事,真的震碎我三观

我不希望日本人污染这些地方的气场,这部电影是很小的时候学校组织看的,对里面川军的印象太深刻了,一寸山河一寸血。

-------------------------------------------

最近出了一个新闻,有50万日本人要到中国养老,50万,中国有56个民族,但是只有20几个民族的人口数超过了50万,直接移了个民族过来。而且在四川已经建成了一个康养中心了。听说在贵州也有,反正专挑这些抗日根据地,这不是故意的吗?

这些老人的家人肯定会来探望、在附近居住,他们死了,遗体不能长期保存,要先火化,如果家人不来领骨灰,就只有葬掉。葬在土里,那后人就可以来祭拜了,即使葬在公海里,那后人也可以组织起来,在船只出发的地方祭拜,不给聚众就可以拍电影拿到国际上控诉你。他们会在这种过程中跟当地人通婚,慢慢地融入当地。

什么样的人会来呢,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在日本发展的还可以的,那什么样的人会有这样的条件呢。在二战之后,立过战功的军人大多会得到国家的奖励,反而是历史上那些真正的反战人士,他们一定会被日本社会排斥、过的穷困潦倒,肯定没条件出国养老。所以是当年那些最反华,数着中国人的人头邀功的,他们的家人反而更有条件来中国颐养天年了。

这50万人,不惜抛下落叶归根的情结,在人生暮年背井离乡,他们的后代就有可能变相的留在自己曾经屠戮过的土地上了。

以后国力衰微了,没有能力控制这些外族,他们慢慢的就成了中国人。讽刺吧,杀你们最多的民族中最凶狠的那部分人最后融入你,而且凭借经济条件,他们大多会成为食利层,继续收割你们,而且就在你们先辈反抗最激烈的地方。为什么要这么凶狠地抽那些不久前就曾经保护过我们的抗日英烈们的脸呢。

--------------------------

水军都说我们赚了。

我记得以前看过几篇文章,明朝的时候,普通人的财富积累很难,一辈子做工能得到的银两也没多少,但是通过下西洋、跟外国人的贸易,流入了大量的白银,导致通货膨胀,大大加剧了贫富差距。我们现在物价也不低了吧,普通人靠自己攒够安身立命的本钱也很难了。像新闻中的项目,便宜了这个集团,当地政府有了税收,其他人呢,物价上涨的代价可能都抹不平。

本来以为这件事是为了给双国籍分散注意力的,没想到特地出来一个河南建高校的事、为这个新闻分散注意力,看来这事是真的了,而且看新闻,房子都已经建好了。。我们真的赚了吗,不就又多了几个富翁、物价再升一点。富翁可以移民啊,以后移民的顾虑也少了。

 短评

四星半;主力部队包夹的场面再多拍十分钟最好,不然略显头重脚轻;影片完成度非常高;没矮化蒋介石,没贬低日军,非常客观,是我看到的最好的抗日电影

9分钟前
  • 花景
  • 力荐

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造就了此片能够客观正面描写国军将士浴血抗日的史诗!它用血与泪猛扇现代抗日神剧一耳光:战争不是儿戏!本片音乐的运用也是一大亮点!

13分钟前
  • EVA_征服天堂
  • 推荐

这部电影和《大决战》一样是好片,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陆影厂拍摄的一系列的战争片中的经典。排第一的那个短评说:“上个世纪国内唯一拿得出手的战争片”,这是典型的带着立场看问题。

18分钟前
  • hsihsia
  • 推荐

日军作战记录:"敌人为第27师第80旅,检讨从昨日以来之战斗,不愧为蒋委员长所信任之部队,决死奋战,据壕死守,士兵全部均抵抗至最后。视其七十九个战壕,尸体垒垒,令人感叹。透过传译劝告投降,无一人接受。由此可见所谓尸山血海坚守至最后一兵一卒,并非日军所独有之事……“

22分钟前
  • Zoo
  • 力荐

就想知道王铭章将军率部殉国,在得知援兵不济时,心中作何感想?孙连仲在面临部队拼光,孤立无援时,心里作何感想?这些顶天立地的大英雄马革裹尸,可后方那些蝇营狗苟的小丑却忙着钻营,到底值不值

24分钟前
  • 走丢的stitch
  • 力荐

这部电影拍的还意外的中立,委员长空袭时面不改色打嘴炮的正面形象也是蛮神奇的。国军浴血奋战打残了号称钢军的第五师团和矶谷廉介的第十师团,这俩都是战斗力不亚于英苏的精锐师团,另外日本指挥官矶谷廉介的演员不是王司徒嘛………以前都没发现

26分钟前
  • AS9462
  • 力荐

这是我看得第一部描写正面战场的电影,彻底改变了我的近代史观。

30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力荐

《八佰》受阻的时候,重温意义不一般的《血战台儿庄》

31分钟前
  • 何殊我
  • 力荐

蒋委员长不惧日机仍然坚持讲话和最后的血肉长城都是经典镜头,尤其是前者,更是大陆电影首次让蒋以较正面形象出现。

34分钟前
  • 说的对啊
  • 力荐

这么好的片还有人给打一星的,我看你被什么敦刻尔克之类的垃圾东西喂屎喂太多了

38分钟前
  • 月满丶轩尼诗
  • 力荐

数度流泪,抗战真的不容易,虽然通过史料知道国军当年的英勇和壮烈,但观影过程中还是被震撼了。八十年代的片子放到现在依旧是抗战影视剧作品中的巅峰之作。现在有了技术,有了资金,为什么拍不出当年那么优秀的电影呢?老兵示范炸坦克的片段,儿时有些印象。

43分钟前
  • mingming1988
  • 力荐

这部电影可以看成是几年后大决战模式的一种试验,但是更多的,这部电影还架起了两岸思想上沟通的桥梁。

45分钟前
  • 半日光辉
  • 力荐

诚意,所以能在几毛钱一张门票的时代斩获2.7亿票房

46分钟前
  • 马田宝
  • 力荐

上个世纪国内唯一拿得出手的战争片。

51分钟前
  • 多多
  • 推荐

现在看有多处情节是用很刻意的方式展现,好在感情是真挚的。当时国家是那样的困顿,还有不放一枪就弃城的让人失望的军队,大多国人还是在努力,现在有些青年碰见一点难,就以对国家失望的借口或出国或谩骂,还好意思以进步青年自居?

52分钟前
  • 轻风羽
  • 推荐

一寸山河一寸血,青天白日满地红

53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中国牛逼战争片之一

5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但愿朝阳常照我土,勿忘烈士鲜血满地。

1小时前
  • 粪海狂蛆
  • 推荐

很好看啊,大量战争细节,非常克制的煽情,没有主旋律逼逼。觉得特别好。

1小时前
  • 支离疏
  • 推荐

台儿庄战役是整个徐州会战的一部分,也是被国内历史教材宣传的最多的抗战战斗。战役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桂系李宗仁指挥,中央军,桂系,川军,西北军都参加了战斗,可以说是“杂牌军”的胜利。电影罕见的正面描写了国民党将领,也相对客观的评价了国民党军队的功绩。虽然人物还是有一些脸谱化,对人物性格刻画较少,但是也算是为了宣传需要。战斗场景比较逼真,士兵和将军的精神状态的确像是那个时代的人。现在的电影就差远了,一个个的都干干净净,体格强壮,表情坚毅。川军王铭章师长殉国,地方派系部队不计损失,出工出力,才有了这次战役的成功。只是这种情景在后来的几年里变得比较少了,国民政府内部也没能真正团结起来抵御外侮。我们真正要记住的是那些死去的士兵与百姓,他们很多人连名字都没能留下来。最后,向曾经为民族独立而牺牲的他们致敬!

1小时前
  • 追风少年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