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莫娣

爱情片其它2016

主演:莎莉·霍金斯,伊桑·霍克,卡瑞·玛切特,加布里埃尔·罗斯,扎卡里·贝内特,比利·麦克莱伦,劳伦斯·巴里,格雷戈·马龙,玛丝·伯纳德,大卫·菲恩,凯特·罗斯

导演:艾斯林·沃什

 剧照

莫娣 剧照 NO.1莫娣 剧照 NO.2莫娣 剧照 NO.3莫娣 剧照 NO.4莫娣 剧照 NO.5莫娣 剧照 NO.6莫娣 剧照 NO.13莫娣 剧照 NO.14莫娣 剧照 NO.15莫娣 剧照 NO.16莫娣 剧照 NO.17莫娣 剧照 NO.18莫娣 剧照 NO.19莫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2 20:14

详细剧情

  真人真事改编,描述在加拿大美丽的大西洋省份新斯科舍省(Nova Scotia),一位患有关节炎的民间艺术家莫娣·刘易斯(Maud Lewis),对艺术不懈的追求,与她的丈夫相识,并以艺术、贩卖作品为生的励志生活。

 长篇影评

 1 ) 浮世三千,皆为所幸

电影开头的基调就很平缓,直到15′,慢慢习惯了它的节奏,一首插曲,当真令人心旷神怡,剧情也慢慢的吸引我……

18′再来一个插曲,更加的诗意好听

一副上等的油画

这一帧,画面太有质感了!是油画中我最喜欢的一种风格:色泽虽不甚艳丽丰富,但饱和度极高、构图没有太强的设计感却极端和谐舒适,从整体效果来讲,没有表现出太多作者主观的感情色彩,却可以触到人最细腻情感。

我觉得好的文艺作品应该充当一个“叙述者”的身份,而不是一个“表达者”。

虽然听起来差不多,但细想区别却很大:“叙述者”是符合海明威的冰山原理的,显露的部分仅仅七分之一,至于怎么叙述,方式有很多,从美学来讲,有王家卫,有侯孝贤,从摄影来讲,有李安,有哈内克,从风格来讲,有希区柯克,有托纳托雷……这些导演每一个人都可以自成一家,因为足够的有特色,特色足够的鲜明,若说他们的共同点我想就只有克制的镜头和压抑的情感。也正是这两点,让他们的作品足够的高级,幸运的避开了烂俗。

谈及此处,不得的不说《药神》,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电影在国内竟有如此高的评价,我觉得这部作品典型的充当了一个“表达者”的身份,主观的情绪代入感过于强烈,甚至某种角度来讲和《人在囧途》差不多,只不过主题比后者严肃。还有《战狼》的结尾、《地球》的部分片段,似乎很多国产电影都有类似煽情、类似替主观情绪找存在感的倾向……国外的最近看的《罗马》,奥斯卡提名,但是我的观影感受特别的不好,导演的存在感和操纵感突出,这都导致一种很强的“表达感”,而不是“叙述感”。反观李安,就恰恰相反。

每一帧都是上品
色彩和画面非常舒服
浮生一切,皆是化相
这可能就是莫娣眼中的世界
幸福的样子大抵如此

智慧就是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聪明就是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幸福就是你喜欢的人恰好能给你最想要的东西

如此说来生活其实很简单,就是由喜欢的讨厌的想要的不想要的构成,至于幸福与否,取决于你如何选择。

莫娣画的画可真好看呀!
电影的还原度很高、导演很温暖
笑眯眯
合不拢嘴
从容安详,岁月静好

电影看完了,还在回想莫娣姨妈对她说:

“我们家里只有你一个人是幸福的”

为什么呢

明明一开头她就没有安身之处,外表滑稽,孤苦无依,然后寄人篱下,挨打挨骂,明明她那么可怜,可是最后却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了幸福的模样,我想这才是全片最打动我的地方。

我想她之所以幸福

原因是:从未觉得自己不幸

即便生活给了她那么多耳光,即便所有遭遇都没有意义,她依然缓缓前行。

 2 ) 这不是最好的爱情故事,却是我终其一生都难以企及的生活。

2018年的第3部电影,《莫娣》(Maudie 2016),是一部人物传记片。

看到四分之一处,脑海中立刻勾连起由Yolande Moreau主演的同类型法国电影《花落花开》(Séraphine 2008)

虽然类型相似,但二者风格是完全不同的。《花落花开》塑造的角色形象是近乎偏执和癫狂的,相比而言,《莫娣》则显得温情、治愈,没有前者那样的抽象深沉,因此深得人心。

两部电影均改编自真人真事,《莫娣》的处理做了较大的改动,《花落花开》则进行了最大的艺术化加工。因为《莫娣》诞生于北美,所以影片的艺术性较欧洲的《花落花开》稍逊一筹,但是看起来不沉闷,两部影片给我的冲击力都很大。

某评分网上说这是2017年度冷门佳作,看到有伊桑·霍克 Ethan Hawke的加持,估计它想冷都冷不了现在。各大公号都已经对它不吝赞美,推文也是煽情得很,比如“这是我看过2017年最好的爱情片”云云。

电影讲述了来自加拿大Nova Scotia省的民间女艺术家Maud Dowley的故事。

她患有先天性类风湿关节炎,身材佝偻,行动不便,哥哥Charles生意失败,债台高筑,房子被变卖,她只好寄居在姨妈Ida家。

事实上,很多人物传记电影,这样的背景设置是很“套路”的,(比如《玫瑰人生》)自幼没有完整的家庭或者身体有缺陷,童年凄惨的境遇等等能赢得一定的同情分,但是此片在这方面只是轻描淡写地通过姨妈Ida和哥哥Charles的对话一笔带过。看得出来,Ida的尖酸刻薄,Charles的势利,与Maud的纯真有着鲜明的对比。

无家可归,姨妈家再舒适,也像是一个牢笼,莫娣想有个自己的地方,不想寄人篱下。

她独自一人跑到酒吧里跳舞,内心的雀跃溢于言表。但凡是美的东西,不管是一只鸡,一条狗,一朵云,好看的外套,精致的皮鞋,都能让她高兴地手舞足蹈。

她来到镇上的杂货店买颜料,看到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来张贴招聘女佣的广告。

至此,本片男主Everett Lewis登场。

Everett是一个渔夫,孤儿院长大,目不识丁,粗俗不堪,不仅脾气暴躁,还有些吝啬,是一个孤寡冷漠的单身汉。

Maud偷偷撕下招聘启事,一路路颤颤巍巍来到Everett的小棚屋求职,显然,一个连自己照顾不好的人又指望她能做什么家务。Maud只要求有免费食宿另加每周25分的报酬,也许是Everett看到她弱不禁风的样子心生怜悯(这点从Everett送别Maud到桥头时的形态举止就能看得出来),加之低廉的薪酬,便勉为其难地雇佣了她。

当然,一开始Maud的表现令Everett很恼怒,为此没少遭到辱骂和动粗,甚至被赶出门。Everett明确告诉她,这个家,我是老大,下来是狗和鸡,再下来才是你。

但即便如此不受待见,尊严遭到践踏,她还是没有退缩。在Everett晨起是就擦亮了地板,回家后准备好热腾腾的鸡汤,除了Everett所规定的禁区外,整个屋子都被她的画笔装点成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窗户上的水仙,风门上的蓝鸟,内屋的蝴蝶和天鹅,每个角落都被色彩斑斓的画作包裹起来。

正如Maud所言:新鞋要穿很久才会合脚。两个游走于社会边缘命运卑微如蝼蚁的人,在Marshalltown这个海滨小镇,闲云野鹤般,把日子过成诗。

从今往后,让我来砍柴,卖鱼,你只需要画画就够了。

当然,这个过程就像磨合一双新鞋,并非想象中那般美好,两人的相处经历了很多波折。

棚屋很小,只有阁楼上一张床,Maud和Everett挤在一起睡,久而久之,引来不少闲言碎语。

Maud擅长书写,她帮助Everett把那些卖鱼的流水账记在卡片上,背面是她的画。

就连杂货店的老板都说,这水平连我家上小学的女儿都不如。

直到她的伯乐,来自纽约的异乡客Sandra出现。一个喜欢对方的鞋子,一个喜欢对方的画,Sandra成为了Maud在这个孤僻小镇上唯一的知己。

四季轮回,与《花落花开》中的Séraphine一样,她的画作终于人尽皆知,副总统尼克松都要派车来买上几幅。

Maud说,我们住在一起,睡在一起,为什么不结婚呢?

起初,我对你百般嫌弃,照顾你比照顾一条狗还难。后来,你用自己的画笔引得过往的路人驻足,成为了报纸上电视上争相报道的艺术家,我一个靠砍柴为生的鱼贩,没有文化,如何配得上你。

结婚证太费钱,婚礼太过奢华,教堂是我们唯一的见证人。

我们就好像一双落单的袜子,我是拉长了,变了形的那只,上面有很多洞,执拗又阴沉,而你是朴素的白色棉袜。 不,你是宝蓝色的,金丝雀的黄色。

虽然每一幅画作都出自Maud之手,但是她依旧把Everett Lewis的名字写在了上面。

可能,他们之间没有炽烈的爱情,现实生活也不像电影那样诗意,但正是这种充满粗糙质感的相濡以沫,把浮生一切,都框成一幅画,就在那里。就像Maud所说,只要面前有一支画笔,我就什么也不在乎了。

片中很多细节都撑起了饱满的情绪,比如炎热的夏天,Maud想买阻隔蚊蝇的纱窗门,遭到Everett的反对,不过转身他就把纱窗门安上了。

后来孱弱的身体已经无法支撑Maud握起画笔,他们坐在秋天的长椅上,看着那些长得像女人屁股的云朵,身旁是那个分不清墙上的鸟儿和精灵的男人,但在那些波澜不惊的岁月里,他是唯一的陪伴。

陪伴不一定是爱情,但一定是遗世而独立的她,享有的最深切的告白。

让人被感欣慰的是,影片并没有刻意营造Maud所遭受疾病的痛楚,或者歌颂他们伟大的爱情,除了在偷偷看望自己的女儿时落泪,其余部分都是云淡风轻的写实风格,尽力克制渲染生活本来的那些苦楚。

除此之外,还在影片中听到了与《内布拉斯加》相同的配乐,如果是看过这部电影的人,跟着音乐很容易脑补出他们老去的样子。

越是质朴的东西,往往越容易激起内心的涟漪。

这在我们人人都随波逐流,声嘶力竭表现自我、物欲横流的今天,显得难能可贵。

像莫娣那样心怀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人,以及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的世外桃源生活,也只能在电影里。

这不是最好的爱情故事,却是我终其一生都难以企及的生活。

 3 ) Madu一点也不丑不奇怪,是很有人格魅力的伟大女性啊

第一个画面是一位女性手抖着蘸着颜料、眼神慎重又期待地往墙上画画。
看鱼叔推荐的文章时,我就在心里标记这部电影为必看。
真实投入的表演让人很容易被带入故事,看到Madu老公的扮演者Everett是伊桑霍克,就是一个品质保证了吧。
一位脾气暴躁独居的普通鱼贩、一位有先天残疾被弟弟花钱送到老姑妈家养着的Madu,因为找女仆两人联系在了一起。
感情线从起初的随时要哄人走、到回家有人煲好汤、打扫房间、早上做好早饭,
Everett会为了Madu让她专心画画开始打扫房子,
也会因为Madu坚定地说没画完的那幅画不卖而把刚收的5美元还给买家、拿回那幅画,
在Madu说应该装个纱窗时反驳说没有必要装,但转眼就从外面搬着纱窗在外面装好了,
Madu离家出走几天后主动去接她,第一次直白的告白“我有你、我的眼里只能看到你、你是我的老婆”
开车送她到曾以为已不在人世而实际还活着的女儿家门口;
Madu病情加重后对他说你应该多养几条狗,你那么喜欢狗,Everett说“我有你就够了”。

被这些不张扬、朴实但温馨的细节感动了一次又一次。

Madu的独立有主见、坚持、完全体现的就是新时代女性的特质。

一次挨了Everett一巴掌后,气愤的Madu手蘸起颜料就往墙上画,画画是她表达自己的方式,也能让她沉浸其中。第一次在Everett的房子墙上画上了花、从这以后墙上的不同角落开始有了没画完喙的鸟儿、院子里最肥的那只公鸡、不同颜色的花儿,布满了整个小房子的墙上。窗户玻璃上、门玻璃上都布满了画。

远处看这一独栋小房子,远远就看到了窗户上的花和门玻璃上的花草,一推开门满墙的画,传达着生活气息。

Madu说
“我没有去过别的地方,
我的画都来源于我的想象,
我想要的也不多,只要我面前有一只笔刷,就够了。”
“我很喜欢窗户,所有的人生冷暖都框在里面了。”

知道自己的样子奇怪,被小孩嘲笑还帮他们解释手“他们不是有意的。
”即使生活关上了一扇窗、但她依旧热爱生活、依旧包容和友爱;
当Everett出于生理本能想跟她make love的时候,Madu坚定坚持地提出:“如果你想这么做的话,那咱们应该结婚”——独立和自爱;
擅自卖了妈妈留下的房子,且花钱将Madu放在姑妈家养的弟弟,当得知姐姐Madu因画画有名还上电视了后,第一次找到她的房子,想说服让他帮忙理财,遭拒后买了一幅画。这里的Madu是坚定而有原则的。
走很远的路也坚持去看姑妈,不希望在她走之前看不到最后一眼。
当从姑妈这得知她的孩子其实不畸形、也没死,作为一个母亲应该很难承受这个被最亲的家人隐瞒欺骗了那么久的事实,但应该心里也是高兴的。
当Everett替他找到,带她去“她家”时,她下车扶着车半躲着贪婪地偷偷瞧着已经长大了的女儿,当女儿进屋后扶着车有些不舍,但没有去打扰。

虽然她走路跛脚、她的脸也算不上好看,她算是看上去奇怪的人,但其实自始至终她一直保持着独立自强、包容自爱有爱,身上这些品质让她的形象也更加美丽和伟大了。

她在安静而有力量地经营着她自己的生活、人生,和Everett两人的生活。
是一位很有人格魅力的的伟大的女性啊。

 4 ) 如果你想画,画就是了。

已经很久没画观影手帐了,

无奈看电影的时间越来越少,

遇到喜欢的电影也是不容易。

像《莫娣》这样的电影,

对我来说就是且看且珍惜。

命运或许不公,

但还好有热爱的事。

有时会想如果我早早放弃画画这件事,

现在会是什么样?

还会不会时常觉得自在快乐。

莫娣在做那个境遇下她或许仅能做的事,

她没有那么远大的抱负,

只是慢慢地用热爱把喜欢的事进行下去,

画到最后一刻,

仅此而已。

而回头再看那些所谓的“成绩”,

也只是坚持画画的路上的小礼物罢了,

真正珍贵的是享受这件事的本身。

当被问到灵感从哪里来时,

她说:

我喜欢窗户,

浮生一切都已被框成一幅画。

窗外风景多变幻,

飞翔的鸟,

驶来的船,

飘过的云,

远处的山...

它们就在那里。

所以不要问灵感从哪里来,

画就是了。

 5 ) 我们就像两只落单的袜子

坐在他的小破卡车后面私奔似的离开那个“家”;他用手推车推着她,她少女般得晃着脚;踩在他的鞋子上跳新婚之夜的舞,我们就像两只落单的袜子;隔着窗户敲着玻璃说我可以看见你,我也可以看见你。即使她跛脚驼背,他脾气暴躁,两个年过四十的人的爱依然动人得让人落泪。
       I don't like most people.
       Most people don't like you.... I like you.







这部在NovaScotia拍的片子,让我想起了前年感恩节穿越加拿大大西洋三省的旅途。好怀念那里!

 6 ) 既然来了,就好好活下去

打动观众的,究竟是 Muadie 即使患有严重的先天性类风湿关节炎但仍然对生活抱有的无限热爱,还是她和丈夫 Everett Lewis 之间的相濡以沫,不得而知。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Maudie 本身就自带催泪属性。影片讲述的是加拿大民间艺术家 Maud Lewis “幸福”一生的故事。幸福,是非常具有相对性的一个词,同样的处境心态不一样,就会对生活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

Maud Lewis 的一生,绝非你我标准定义上的美好,患有天生性的类风湿关节炎让她手指僵硬和行动不便,父母早逝,唯一居住的祖居也被哥哥变卖掉,寄住的姨妈也并不那么乐意收留(虽然 Maudie 哥哥有定期支付生活费),早年生下的女儿也被哥哥和姨妈合计卖掉,和目不识丁的丈夫初期相处也并不尽如人意……

故事的最后也并没有世俗上的逆袭,因为虽然 Muad 因画成名,和丈夫的一生却都在贫穷中度过,但这些都无碍她成为整个 Dowley 家族(Maud 的娘家)最幸福的那一个人,哥哥 Charles 生意失败在潦倒中悔恨度过一生,姨妈 Ida 尖酸刻薄老无所依。Charles 和 Ida 在当时都坚信生活如何不济,他们都肯定活得比先天不足的 Maud 要好。

我们都在寻找幸福,但大部分时候我们总会将幸福和欲望相混淆。

那些房子、好车、高档餐厅、好看的丈夫/妻子、体面的工作,这些真的和你的幸福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仅仅只是欲望被满足。我并不是说这些东西是不好的,只是这些欲望和目标过于迫切和强烈,已经让你忘记了最初想要追求的初衷。

房贷压得你喘不过气的那一所房子,最初可能你也只是想要一个安定的家,但现在你住在里面,早已经没有办法得到最初所期待的那种安宁。婚姻枷锁、婚姻坟墓,真的是有太多的词来搭建起这个世上最为恐怖的一个概念,但走进婚姻之前你也只是抱有一个相濡以沫的希望而已。

Maud 要的并不多,只需要一一把笔刷和一扇窗户,就足以定格整个生活。即使在她成名之后,有更多满足欲望的机会,但她要的也只是画画和那个脾气倔强、但心爱着自己的丈夫而已。

Maud 和 Everett 的爱情来得实际又不浪漫,Everett 需要一个女佣,Maudie 需要一份工作来摆脱嫌弃自己的姨妈。我们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从何时由工作中的互相嫌弃转化为爱情的。

爱情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意识化的概念。每个独立的意识体都应该对它有着绝对的定义权,有人觉得相互陪伴就是爱情,有人觉得门当户对就是爱情,有人觉得思想一致就是爱情,上面所提及的都不是爱情的全部,但会是触发每一个独立个人爱情意识的钥匙。

身边有很多单身但越挫越勇的黄金斗士,也有很多相处不到一年就步入婚姻殿堂的朋友,同样也有恋爱七年婚姻生活越活越苦的骚动者,更有有婚无性的个案,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太多的 contradiction,这种矛盾看似来自对方,但追根究底,还是自我的问题。

他们常常没有将对爱情的期待和对欲望的追求划清界线,所以爱情里夹杂着生活的欲望,在欲望中寻求爱情。

看到 Maud 和丈夫数十年的相濡以沫,让我对爱情这两个字有了重新的审思。在电影里 Everett 曾经说过,虽然我这里没有什么(女)人经过,但却不代表我要娶第一个走进我房间的女人。Maud 说,大部分人都不喜欢你,但我喜欢你。

这其中又会涉及到别人的看法是否重要这个问题。在他们相遇之初,Maud 欣赏身为孤儿的 Everett 对闲言闲语的不受影响;后来她成名之后,那些闲言闲语反而对 Everett 影响最深。因为他害怕了,害怕成名后的 Maud 会离他而去,害怕他再也配不上这个善良、有才华的女子。但 Maud 又怎么会不了解,那些名与利,那些不解的目光,又怎么抵得“和你好好生活”六个字呢。

 短评

你来过我的世界,让冰雪融化,让我的屋子开满了花。

7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renoir 很喜欢的一点是女主的病症在剧作中被弱化,因而丝毫没有乞怜的企图,只是非常温柔地记录下这段被边缘化的平凡人相偕相爱的生活。男女主都演得非常棒。伊桑霍克这个角色实在太苏了,傲娇暴躁的冰块脸宠妻狂魔(结尾原型老爷爷明明看起来很萌很可爱!

9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看到苏演了maud恍如隔世

10分钟前
  • verapoo
  • 力荐

伊桑霍克演这么大老粗的角色,每天穿得跟刘能似的,居然还有种别样的性感!床上拥抱那两场戏我心跳跳了,好想给他做住家女佣哦(但是不能打我

13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不知道坐在我旁边啜泣的老奶奶老爷爷想到了什么动人故事,想必这些长者伴随着两个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的灵魂之歌内心流过的,是一个个时光荏苒,乐观于世,真爱永存的瞬间。活过一世,纵使再坎坷再贫穷,做了自己所爱的事,爱,与被爱,足矣。(当然是在NovaScotia)

18分钟前
  • Iroquois
  • 力荐

影片没有将Maud的疾病及艺术生涯作为重心,而是将多数时间花在刻画她与丈夫的关系上,但由于这种取舍并没有被把握好,导致叙事在微观层面上令人困惑,包括疾病的影响与艺术创作这些可以增强主角塑造与境遇刻画的非主要因素都没获得应有的回报,即便表演再优秀,这种缺失也使得叙事难以真正进入角色内心

20分钟前
  • JoshuaLi
  • 还行

莫娣这个角色是很像松子的,不是境遇,是那种内心里源源不绝的生的欲望,炽热浓烈到纯粹,几乎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而干净的力量了。莎莉霍金斯将莫娣的内心戏演得非常之准确,她面对琐碎的小事如何反应,太厉害了。而伊桑霍克更是为一个看似扁平的角色注入了灵魂,慢火煲汤,快刀做料,非常高明。

25分钟前
  • Morning
  • 推荐

原来是一部浪漫的爱情片,身为社会边缘人的一男一女相伴走过人生的30年,互相学会如何包容,如何去爱。电影很细腻,并没有强烈的导演风格,只是给人娓娓道来的感觉,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塑造人物身上。不仅塑造了莫娣的角色,她丈夫埃弗雷特甚至比莫娣的角色更立体,莎莉·霍金斯的表演值一座奥斯卡。

2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偷偷望一眼女儿,不敢靠近,泪流满面。我喜欢她看那些花花草草自顾自的笑,浮生万物皆画笔,万般可爱。8.7

31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前面一直想哭到后来真的控制不住掉泪。Sally Hawkins作为女主的演技好的自不必说,但Hawke毫不逊色,甚至在我看来他的表演更精准更打动我,并且这个角色实在是够可爱,一个暴躁的大老粗逐步变成嘴硬心软的温柔体贴丈夫。结婚当晚抱着妻子说我明天还是爱说反话,说着我们就像一双落单的袜子,觉得好浪漫

33分钟前
  • RealityBites
  • 力荐

全程哭成狗,哭得眼淚鼻涕一把。這是一個懂得人間美好,性格溫柔的人。活了這麽多年,我切切實實知道,錢不是重要的,智力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那一顆溫柔的,純真的,包容的心。用人格去融化冷酷和自私,一點點的,非常自然的,讓周圍變得更美好,如那一幅幅美好的畫。

34分钟前
  • 小黄兔
  • 力荐

“我不喜欢这世界上的大部分人。” “这世上的大部分人也不喜欢你......但,我喜欢你。”

36分钟前
  • 禾希食反
  • 推荐

“我们像两只 落单的袜子…”“我是被拉长、变形了的那只,上头好多洞,灰土土硬邦邦。”“我像单调的白色棉袜子…”“不,你是宝蓝色的,明黄色,像金丝雀那样…”

40分钟前
  • 慈斯基
  • 力荐

所谓最美好的生活也不过是在一个美丽的地方,拥有一间小小的房子,房子里画满了五彩斑斓的小精灵;有一个自己爱也爱自己的伴侣,虽然嘴上难免吵吵闹闹,但终究谁也离不开谁;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买得起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事没事去海边吹吹风,就这样一起走过一个又一个日出日落,花落花开,雪融雪来

42分钟前
  • 长安目威
  • 力荐

关节炎禁锢了脚步,小推车却带我周游世界;视网膜限制了视野,小卡片却替我飞去梦园。若不是你张贴了广告,我便不会敲开那扇门;若不是我闯入这小屋,你怎知生活如斯温柔。只说反话的你叫人多欢喜,于是我画下黑色的猫、白色的雪、红色的树叶,画下更迭的四季和更迭不掉的回忆。而每个回忆里,都有你。

45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The whole life already framed,right there.浮生三千既夙定,画意万载皆是情。

46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看到莫娣摸起画笔就能忘记这世界的不幸和操蛋,羡慕。

51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其貌不扬、身体畸残的女主用画笔一点点把脾气暴烈、直男癌末期的糙汉改造成了深情的丈夫。超级玛丽苏的故事,看到结尾发现是真人真事直接哭晕在厕所。女演员气质太独特了,难怪会被陀螺相中出演“水形物语”啊~

5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四星半。加拿大版余秀华,一个完全不作、低姿态、易满足的文艺女。疾病、艺术与爱情,三大主题都讲了。戏份上偏重的是爱情,但是感觉女主最需要的还是艺术,只要让她画就够了,艺术本身就足够让她快乐。女主演技棒,看到伊桑成了个老糙汉有一丝忧伤。

56分钟前
  • 肖浑
  • 力荐

算上<北斋之女>,近期的两部女画家传记片都很动人。葛饰应为在画技的钻研精进上有相当清醒的自觉,而莫娣不同,她的一切出于直觉和本能,不止没有对画家身份的执着,也并不觉得艺术是一生志业,更不懂什么方法论,她只是在天生热爱的驱动下,不画不行。所以我反对身残志坚的说法。两位主角演技太戳人!

1小时前
  • 匡轶歌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