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耳朵大有福

剧情片大陆2008

主演:范伟  程淑波  贾瑟  田雨  张永岩  赵乃旬  张珂  张翊  张继波  

导演:张猛

 剧照

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2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3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4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5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6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3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4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5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6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7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8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19耳朵大有福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3:02

详细剧情

  东北某小镇,当了大半辈子火车修理工的大耳朵王抗美(范伟 饰)光荣退休。王本身患有气管病,老婆患病住院,儿子大军整天不务正业,女儿小萍跟丈夫春洋的婚姻也出现问题。虽然很多人说他耳朵大有福,生活美满,但时下的现状仍让他愁眉不展。拿着比原来少了一半的退休金,王总觉得心里没底,于是他开始琢磨找点儿事干。不过老王出师不利,老婆的病友给他介绍一个网络商务的工作,可没曾想竟是个传销组织,刚加入没多久便遭到警方取缔。在此之后,他又跟擦鞋女工、倒骑驴蹬车工、广告促销员、二人转演员、自行车修理工等各类手工艺者讨教赚钱之道,由此开始了自己别样的退休生活……

 长篇影评

 1 ) 我那破败而又充满生命力的东北

我发现电影里出现的东北总是一派萧条破败的景象,比如《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里的鞍山,纪录片《铁西区》里的沈阳铁西区,以及这部片子里的集安市。在我印象里,也确实就是这个样子的,特别是在冬天,草木早已凋零,满眼不见一点儿绿色,天空总是灰蒙蒙的,人们穿着深色的、厚重的衣服,神色木然地走在街上,隐藏着心中的痛苦和疲惫。

这部片子应该与《天水围的日与夜》对照来看。做人真的很难!贵姐说:有多难?可王抗美会说:确实很难。老婆卧病在床,需要他伺候,需要花钱;又偏赶上他退休,收入大幅减少;姑爷有钱,可是不但指望不上,还玩起了出轨;儿子不着调,家里的事情根本不管不问;跟弟弟王援朝过的老父亲每天连顿正经的饭都吃不上……这一系列的负担和烦恼一起向老王压过来,让他喘不过气。这些其实就是我在《天水围的日与夜》的影评里说的电影“该有”的内容。老王遇到的问题也困扰着千千万万普通的中国百姓,可是为了电影的表现内容,这些问题集中在电影所容纳的两三天的时间里、在老王一个人身上爆发,于是老王这个人就有了代表性。电影里,老王似乎什么都不顺,有的只是对过去一点点辉煌的回忆和留恋。其实这也正是东北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缩影。

电影里给了一张写着“周杰伦”的一块钱几次特写。这张钞票到了老王手里,花出去,又回来。我把这解读为一种联系。老王就像一个多棱镜,反射着与他打过交道的人,这些通过这一块钱与他有联系的人(网吧店主、数码女、修车人)也像他一样在最底层过着艰苦但顽强的生活。所有这些人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东北乃至中国的草根社会,表面上麻木而猥琐,下面却充满了惊人的生命力。

p.s.再说点儿题外话。刚刚看到新闻,葫芦岛的杨家杖子开发区和辽阳市弓长岭区被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再加上第一批名单上就已榜上有名的阜新,我的老家、奶奶家和姥姥家都已经涉及到了。东北的很多城市都是资源型或者重工业型,为国家作着贡献的同时也在遭受着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的侵扰。东北历来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辽宁更是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大家都知道,在一个儿女众多的大家庭里,长子意味着什么。在忍辱负重、不计后果地为国家奉献了自己的资源之后,我的家乡已经垂垂老矣,变得步履蹒跚、不堪重负。“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之后的东北老工人也面临着生活窘迫、后顾堪忧的现实问题。搞了几年的“振兴东北”之后,我没见到什么起色。真的希望这样的影视作品多一些,再多一些,让更多的人看到真实的东北百姓的生活,不要一提到东北就想起白山黑水,一提到东北人就想起赵本山和小沈阳。

 2 ) 第一次在豆瓣上评电影,献给《耳朵大有福》~~

   这部电影我看了两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第一遍实在深夜看的,困顿之中还漏掉了很多小细节,当时看完对电影里声音与音乐的印象很深刻。今天看了第二遍,很多细节都在我脑海中放大了。首先,电影的开头,是一个气氛本应该很热闹感人的欢送会,满地满桌的狼藉,然而,导演却选择了它散场后的狼藉,落寞来开头,而不是表现它的热闹,“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就是这一刻的写照。而狼藉落寞的背景下,王抗美师傅一个人默默的抽着烟,镜头转过去,他的脸上带着憨憨的微笑,那笑容里有对刚才盛况的回忆与留恋,有散场后的落寞与小小的失意。一面光荣退休的镜子,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乐曲导入了影片。从王抗美师傅在电影中屡次提到的年轻时唱主唱,以及精心准备女儿女婿和自己的退休茶话会,可见退休对他意味重大,是他人生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在心里,他很重视,他希望别人也能很重视......然而,茶话会上的不欢而散和不被尊重,他饱含怒气的失望,掀翻了桌子......郑重其事的挂起那面镜子,意味着他郑重其事的告别他的“革命生涯”,来迎接他未知的下一个革命生涯。
   他用自己的憨厚,朴实,善良,坚强,爱,支撑着温暖着他生命中的每一个人,然而他却是最孤独的,他像一个最孤独的战士,和操蛋的生活战斗。他的内心有着像海一样深的深情,对妻子,对儿女,对父亲,对同事,甚至对生活,却没有条件,也没有人愿意坐在他身旁听他诉说,甚至几乎没有人意识到感知到去珍惜去呵护他的深情,即使有个老友在酒桌上帮他分析电脑算命,宽慰了他,但听到老友自己“安度晚年”的诉说之后,他还是只字未提自己,对比效果让人心酸。
  在二人转剧场上的高歌,他声调激昂,眼含热泪,最后唱不上去了,他看似潇洒的抹掉了自己的眼泪,一句“整不动了”,和快镜头退去的剧场老板,这告诉他不被接受,他的长征组歌也不被接受,告诉他他真的老了,《长征组歌》也真的老了......他痛苦,委屈,甚至愤怒。《长征组歌》以及何其有关的所有记忆,是他最简单最崇高的生活信仰。
  妻子的病,生活的拮据,谋生的次次碰壁,碰上的种种琐事与种种操蛋的人,儿女的不如意与不成器还有不孝顺,父亲的委屈,对弟弟与弟妹愤怒,一步步,一层层,终于到达了他的上限,在与一个路人的纠葛之后,他爆发了,他骑上自行车追赶的不是那个路人,他追赶的是他被步步蚕食的梦和自尊!“砰”一声,他摔倒了,仿佛梦又碎了,生活又一次拒绝了他的抗争;送饭的暖水壶碎了一地,碎片在夜里清冷的夜里闪闪发光,又像他碎了一地的希冀生活的那个梦,虽然碎了,但还是闪闪发光。
  他躺在冰冷的大地,慢慢起身,来到修车摊,撬开锁着的柜子,自己修好了自行车,将电脑算命的那张纸郑重的留在了修车铺,像一个告别礼,告别失意痛苦的情绪,接着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尾开始了,他用他激动又有点悲壮的声音打电话,“我说跳舞去!”,还有尽情的舞动,直面痛苦是对抗痛苦的第一步,这是对操蛋的生活发出宣战的最强音! 结尾,他高唱着《长征组歌》独行在无人的街道,身后两旁静默的楼房,与耀眼的灯光为他致敬!
   影片中声音与音乐的因素很多,导演对声音的运用非常独到,不管是电视声音,动作的响声,细腻真实,很多时候还起到推进电影发展的作用。同时整部电影里,几乎从没有停止过背景音乐,而导演选取的背景音乐几乎都是当下的歌曲,无论是过去的,当代的,流行的,山寨的,港台的,民族的,无一不有。这是最好也最简单的对比,凸显了时代繁荣的表面背后隐藏的巨大矛盾。贫富矛盾,时代发展的矛盾,逝去的长征时代与长征精神,浮躁冷漠的现代社会正在逼近,社会的巨大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什么影响?对社会小人物的生活产生着什么影响?电影的结尾告诉我们,纠结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没有意义,我们没有什么力量去决定和改变世界怎么发展,我们能做的只有武装自己,让内心不断强大,向操蛋的生活奋战到底!

 3 ) 走,跳舞去! ——张猛的天花板作品《耳朵大有福》详解(三)

在得到工商所中年人建议后,王抗美真的按照他的建议行动了。

可以理解,作为退休后的第一天,他拥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挥霍。

从这一幕开始,王抗美的每一件事,都变成了找工作,同时也是他自尊心一片片被揭下来的过程,在子女面前、在陌生人面前、在单位面前、在父母兄弟面前、在朋友面前,他曾经在这些方面树立的伪装,都被揭下。

王抗美站在市广场路边抽烟,他在犹豫,他在鼓起勇气,因为他打算试一试擦鞋这个行当,而之所以犹豫,是因为作为一个国企员工,他的确对擦鞋这个行当有或多或少的鄙视,他不认为自己应该混到这个地步,因此在进入擦鞋棚的时候,他一直戴着口罩,这也是隐藏自己羞耻心的一种表现

棚子和自行车,让我想起钢的琴里,陈桂林的肉被偷走那段

进入擦鞋棚之后,精彩的一段又出现了,因为又有了对话,本片只要有对话,都是精彩的桥段。

简单的一些对行业的询问后,擦鞋大妈只是简单的一句——

“大哥,你是干部吧?”

“感觉像体察民情”

这一句话,王抗美整个人立刻有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直接可以让观众察觉到的。

王抗美摘下了掩饰尴尬的口罩,因为此时对方已经不会认为自己也是一个擦鞋的同行,而是一个上层人物了。同时他装模作样的找了一份人民日报煞有其事的看了起来。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旁边那个看起来就是混不吝的配角夹克男身上。

正是他把自己手里的人民日报让给了王抗美。

夹克男竟然刚才在看人民日报?!

这种反差想表达什么呢?

紧接着夹克男和擦鞋大婶直接略显粗俗的对话,以及随后因为一块黑点而被夹克男逃单的结局,也让王抗美靠擦鞋为生的想法终结了。

三个人飙戏,有没有让子弹飞里餐桌上那一段的感觉?

这里王抗美将一个中年男人怯懦但又不失正义感,但最后仍然退缩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他结结巴巴的劝夹克男不要耍赖,而不敢直白的说出来,手上有抬起来阻挡双方的姿势,身子却没有上前。最后,他企图怒视夹克男予以谴责,而遭遇夹克男的威胁后,立刻退缩了。

你愁啥,可惜没有那句瞅你咋地

该场戏,最后以一个滑稽的桥段结尾。

“大哥,没事了,该你了”

“啊,忘了穿皮鞋了。”

紧接着,原本要回家做饭的途中,碰到了老同事张哥(在这里,王抗美的自行车第二次掉了链子),大家一番感慨后,张哥硬拉着王抗美要去吃饭喝酒,这里我们能看到王抗美的百般推脱,这里我以为是因为着急回去给爱人做饭,但是当张哥提出请客的时候,王抗美立刻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原来还是怕花钱。

这里我们也能看到,王抗美还是对于自己妻子患病的事比较讳忌,不愿在外人面前提起,对于张哥说的“弟妹还挣午餐呢?”并没有否认。

随后王抗美骑上了车,张哥坐上了倒骑驴,王抗美的第三次创业尝试开始了(创效、擦鞋、倒骑驴)。

此时我们仍旧能看到王抗美的矜持和高度的自尊心。他对于这次尝试倒骑驴载客,给出的理由是——

“给自己做个体检,看体格行不行。”

这里比较有意思的是张哥的搭话,为王抗美助阵——

“你知道他是谁么?他是我的偶像”

并没有讽刺的味道,从剧情前后可以看出来,张哥对于王抗美的感情是真实的。

整个王抗美倒骑驴体检的过程,不到三分钟,贯穿着郑秀文的《眉飞色舞》,而王抗美的表情也从一开始的兴高采烈,到中段的严肃,到呼哧带喘,以至于最后气管病发作,咳得直不起腰。

从一开始的兴致勃勃,到最后的力不从心,不就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境遇么

第三次创业失败。

镜头转入穆云饭庄内,清真馆子,局促、简陋,之前从张哥的话中可以了解到,他们之前经常光顾这里,紧接着一个外面的全景,我们会发现穆云饭庄就是一个简陋的大棚罢了,也说明了他们这一批老工人目前能奢侈到的天花板到底在哪里。

也说明了他们的经济阶层

这里的背景音乐是《喋血双雄》中叶倩文的《浅醉一生》,这两位在此对饮,稍有些错位感。

饭桌上,是一盘炒鸡蛋、一锅干锅肥肠、一盘蘸酱菜、一瓶老白干,所以说,张哥其实也就算是衣食不愁的水平罢了。

张哥抽的烟,也比大前门好

这次酒桌上的对谈,将深度剖析那张带给王抗美一天好心情的那张好运箴纸。

当半瓶酒下肚,王抗美有些醉眼朦胧了,他拿出了那张纸,又对张哥读了一遍

范伟这醉态,着实传神

“老婆儿女皆如意,不需劳碌自亨通……”

这里王抗美的话提到了高尔基,提到了《海燕》,俄罗斯文学对于五六十年代的人影响非常大,这里两个老人来讨论“高傲的海燕,高傲的飞翔”没有违和感,同时也符合酒后的豪情,这也是王抗美对那个时代的留念。

王抗美讲述完以后,首先对这个他曾寄托了美好期望的箴纸进行了否定——

“纯扯犊子,我要有这好运,咱哥俩能在这儿喝酒么?”

甚至想撕掉这张纸,但是被张哥阻止了。

这正是他期望的,他需要一个第三者来说服他,继续相信这个美好的祝福。

虽然张哥对他进行了劝解,但也是扎心的对比——

“我们这一辈子为了啥,还不就是为了老婆孩子,他们都好,我就安度晚年了。”

“我现在能做音乐倒骑驴,请偶像吃饭,为啥啊,还不是因为家里头省心。”

张哥此刻不光是坐在对面的朋友,也是一个反面镜子里的王抗美,他拥有王抗美在现实中确实的东西:

健康的妻子、和睦的儿女。

而且也向王抗美强调了,他的幸福就建立在家庭美满之上,这张纸就为了这个美好的期望,也值得留下。

最后王抗美和张哥的对话从另一方面点出了王抗美处于目前窘境的原因。

“张哥,我相信,咱俩都有这命!”

“命运命运,命,是老天爷给的,运,是你自己作的”

是的,王抗美目前的处境,有一大半是需要他自己负责的。

如果他能够直截了当的向单位吐露家里的困境;

如果他及早介入女儿家的情况;

如果他直接寻求女婿的帮助;

如果他能分清楚什么事电子商务,什么是传销;

如果他不是这么好面子。

冥冥之中,还是王抗美成就了王抗美。

当告别张哥时,王抗美已经进入了微醺的状态,也许,这是他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他可以忘掉在医院的妻子、自己的退休、经济压力、女儿和女婿的矛盾等等。

但很快随着电话的接通,又把他拉回了现实。

女婿的那点破事,被女儿抓住了。

这个时候,王抗美如何做的呢?

第一句话:

“你哭,爸等着”

这句话体现了父亲的爱。

但第二句话就变了味道:

“有事说事,你哭啥啊,再哭电话撂了!”

变脸速度之快,前后仅是几秒钟,他又变成了一个蛮横的封建家长面孔。

而他得到的,便是女儿灰心的挂机。

这代表着女儿对父亲能够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这一个期望的落空,也标志着王抗美在家庭中地位的近一步下滑。

女婿的近乎蔑视,以及最后女儿的失望,使得这个女儿的家庭整体破碎了。

这里我们要注意张猛对于场景上的画面语言,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带有表达含义的背景——

整个对话是在一处正在拆迁的破砖烂瓦前进行的,这一片狼藉的房屋废墟,暗示着女儿家庭的破裂(房子在人们的印象里往往代表了家庭)。

随后在病房中,王抗美照顾妻子吃午饭这一段,我们也能看到王抗美展现了一种沉默——

“咋还喝酒了?那个网络商务是干啥的?咋还喝没话了?”

我们从之前的表现能够看出来,王抗美是一个健谈的人,而此刻的沉默则更能代表他的心境——

沮丧、累、逃避。

王抗美为妻子吹出了一个完整的鸡蛋,这也许是他整个上午干过的唯一成功的一件事了。

教会了我一种剥鸡蛋的方式

同时在病房陪伴妻子的时候,王抗美也显示了自己身体上的隐患,他在打盹途中,突然呼吸暂停了,而他对此也只能无奈的调侃道:

“老王,你刚才不喘气了”

“哎呀,得喘气啊,还没伺候够你呢。”

这句话看似调侃,却是充满了对生活的无奈,的确,现在整个家庭的支柱就是自己,自己绝不能倒下。

下一幕,王抗美将得到本片中唯一一次好运气,同时后续的剧情将更多体现五零后与二十一世纪的风潮所产生的的错位,以及两代人之间的不理解。

 4 ) 必须去买《长征组歌》

看《马大帅3》时,觉得如果在赵本山靠捡垃圾度日,范伟试图自杀那里,喊——停!那么就是一个完美的现实主义作品了。后来的安排太虚假,有曲意逢迎“构建和谐社会”的嫌疑。
这个电影就很好。
除了王抗美被形象设计的那段,除了类似于“咱抽的不是价钱,咱抽的是信仰”“来吧,整死我吧!欢迎整死!”这类经典台词的出现,我忍不住笑了几次,从头到尾我都看的很心疼。让我想起我身边这些父辈的人。
东北人看这个片子更能产生共鸣,这些人,这些人所处的环境,这些人生活的困顿,真就是这样。所以说,张猛是当下已经很稀有的有想法、有耐心、有深度、有足够观察力的电影创作者。
我觉得评价一个作品好不好的原则很简单,就是让一百年、一千年以后的人(如果还有的话)来看的话,他们能否从中明白里面的人是怎么生活的,能否明白他们为什么笑,为什么哭,为什么憋屈,为什么难受。
所以,有共鸣的,才是好作品。
所以,必须要挺《Lucky Dog》一下。
老爸和朋友们很喜欢《长征组歌》,每每一起喝酒,他们都会用筷子敲着碗边大声地唱,听来,凄凉也凄凉,振奋也振奋。
结尾处,王抗美在宽阔的马路上,在路灯照耀下骑着破车飞奔,完美地唱出了《长征组歌》里面的高音部分,镜头越拉越远。这时,心里稍许有了些安慰。毕竟,还是得好好活着不是。

 5 ) 王抗美老婆究竟得了什么病?

一、关于王抗美老婆的病情影片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给了一些较明显的暗示。

1,第二天一早老王给媳妇送早饭,镜头一带而过,媳妇顺手收起来一本黑色封皮、页边被染成红色的“书”——很明显,是《圣经》。暗示病人在求助于宗教。

2,老王问临床的病友老太太呢,媳妇回答:“回家等着去了。”等什么?死呗。

3,被生活逼迫的斤斤计较的王抗美,听到电脑算命算出“妻儿老小皆如意”,高兴的给了小贩十块钱小费,可见这一句批语带给他多大的心理安慰,也侧面暗示了妻子的病情带给他极大的心理压力。

如果家里(不幸)有过病人,应该可以从以上三点体会出,此时的病人是希望渺茫的。

还有一处比较模棱两可,医生查房时,嘱咐:“营养一定要跟上”。当然这句话不一定就是“喜欢吃啥就吃点啥吧”的意思,理解为恢复阶段需要补充营养似乎也很合理。但是临床的老太太已经“回家等着了”,这或许是导演为了掩饰影片凄凉绝望气氛而设置的一个烟幕。

二,最好笑的两段对话:

1,—“算命多钱?”

—“三块。”

—“光算后半生给一块五行不?”

2,—“先设计还是先算命?”

—“先给钱。”

是的,俺们东北平时说话就是这么赶劲😂,我完全相信这段对话是有可能出现在我们家楼下的早市里的。

三,王抗美中午喝完酒之后接到女儿打来的电话,女儿一直哭却不说话,王抗美不耐烦,女儿就挂掉了电话。影片后段我们从王抗美小儿子那里知道,他当天下午给家里办了件事,他姐夫“在外面扯犊子”,还“整家去了”,“被我姐堵屋了”,“俩人光腚拉喳”,他给姐姐报了仇,让他的朋友大颖和小霞在他姐夫脸上“咔”“咔”挠了个“井”。既然他描述的这么生动,看来他和她姐一起抓奸的可能性最大(即是不是,也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那么问题来了,姐姐是什么时候给父亲王抗美打的电话,并且泣不成声?

抓奸前?从之前的表现来看,姐姐是挺强势的(尽管是表面上),准备抓奸的时候不可能泣不成声的给父亲打电话。

抓奸时?没这个时间吧。

抓奸后(当场)?按照姐姐之前的表现,此时应该在大吵大闹,不太可能委屈到泣不成声。

都说不通。那么最有可能的是,弟弟带人挠了姐夫就走了,姐夫索性摊牌要跟姐姐离婚,想到年轻貌美的时候和丈夫吃苦熬过来了,现在丈夫有能力了却另寻新欢,想硬气一些却在经济上受制于丈夫——这才委屈到泣不成声。

四,王抗美55就提前劝退了,妻子病入膏肓,女儿面临离婚生活无着,儿子年纪不小却整日不务正业,老父亲住在一个阴暗逼仄的隔间里,伺候他弟弟和弟媳妇打麻将,连一顿像样的饭都吃不上。王抗美浸泡在这样冰凉的生活里,却毅然决然的打电话给他的舞伴,喊道:“我说,我!出来跳舞!”

 6 ) 《耳朵大有福》:平中见奇的写实画卷

文/scarlett
 
纯粹的搞笑片,是多年以前港片的追求之一,尤其是周星驰。冯导最初也折腾过一些。近些年出来的搞笑片,颇有些借此说彼的野心。但大多都弄巧成绌,《耳朵大有福》却于平中见奇,展示了中年男人在向老龄化过渡时的心态,并透析社会现况。
 
铁路职工,原本不能成为被同情的一群,而且当下恰逢春运,恰逢火车压死大学生,火车站不让有票学生上车,铁路部门的特权,更成为众矢之的。但这更折射了王抗美的代表性,铁路退休职工暂且生活诸多磕绊,更何况非政府非国企非垄断行业的离退休老职工们,他们的生存状态可见一斑。他们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生命轨迹,带着新中国艰难壮大的痕迹,他们还惦记着毛主席,还惦记着红军,却也不得不小跑跟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步伐.他们绝对是是值得尊重和却被忽视的一群。
 
铁路职工,退休.妻子有病住院。至少还能住得起院,。“确保咱家一家一个病人的基本配置”。这一点,其实就已经让很多人羡慕了。很多中国普通家庭未必能得到的基本配置,但还是折腾住了王抗美的心。一心一意想将退下来少了一半的钱补上。铁路基层职工的家庭都病不起啊,侧面说明中国的医疗现况。
 
特意将女儿女婿叫到家里,想要将妻子住院的补品费用要出来,结果“时间无情,岁月流失”
说了三遍,下面的话,硬是女婿的婚外情打断。网上流传的说法是,2007年中国每九对结婚的夫妻中,有一对离婚.这是赤裸裸的现实.从中年滑向老年的人们,自顾暂且不暇,还要面对婚姻动荡的儿女.我们常说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压力特别大,却未曾想抚养我们这一代的老人们,也特别辛苦.尤其是被政府以下岗名义抛弃的那一群.社会对爱情信仰的误导,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不负责,人格的不健全,导致了家庭关系的疏离.按照中国的传统美德,母亲住院,儿女别说补品钱,伺候在床前也是应该的,却需要做父亲的如此正式地准备,这一切,可不是80后的错,社会中坚力量的70后60后们,做得就是这样的榜样.最后去说叨希望单位给点补助,更是一种无奈的生活现实,人人皆有不得已的苦衷,儿女的不体贴,更让做父亲的夹着尾巴做人.
 
传销被正式弄进电影不是偶然,人人喊打已经很久.瞄准的就是这些离退休的老头老太太,已经没有全力以赴在社会争一杯羹的豪气,期望的就是生活可以提供的零星光亮.
 
考察插皮鞋的赶上寻畔滋事的、体验踩三轮赶上气喘发作、与老友喝酒终发现同人不同命、去表演团试唱赫然发现自己廉颇老矣、参与促销活动赢内衣的戏尤其心酸.王抗美能举出来的例子,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对面年轻女子的回答,尤其直接地袒露两代的代沟.这与各大卫星电视台没心没肺没创意的综艺节目不同,时代在不同人群中的印痕,瞬间表现了出来.
 
既然见了没有出息的小的,自然要去看看老人,这才是完整的生活画卷.热衷麻将的兄弟和媳妇,“两桌摆不下,去别人屋打了”,老人一个烤地瓜对付两顿.看到这里真的很想向导演致敬.全中国,有哪个城市是没有这种麻将狂的?没有工作打麻将,有工作放弃工作也要沉醉其中.老人被漠视的新闻现在已经跟很黄很暴力的新闻一起上了各大网站的头版.
 
当古代被拍滥,媚俗被追滥的时候,这样平凡的生活,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关注国际民生,以为生活是灯红酒绿,以为自己痛苦不堪,其实你家里的长辈,才是最应该被关心的人.
 
生活就是这样了, “时间无情,岁月流失”活在当下,在空旷的街头,在寂静的夜里,王抗美终于调整心态,“放松心态别得病”, 该吃吃该玩玩,.日子总要一天一天过.
 
最后,赞一个导演在影片中穿插的电视声音,堪比配乐,民俗味跃然屏幕.暗示处了然于心.
 
附:影片信息
导演:张猛
主演:范伟 张继波
地区:中国
上映:2008年01月07日、
时长:95分钟
类型:剧情
 
(Scarlett原创影评,转载和约稿请联络 QQ;7463246 MSN:lovecqy@hotmail.com Mail:lovecqy@avl.com.cn)
 
 

 短评

像是纪录片了。草根和底层的真实生活,理想的破灭,无处可逃,中国中年男人的悲哀。对其中剥鸡蛋的镜头印象很深刻

4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手法技巧还是粗糙幼稚了,尤其前半部分。最痛恨配乐,七拼八凑令人烦躁,丧失注意力。明显模仿早期的贾樟柯与孔雀的理念,但都不太成功。比较好的细节也有,比如在援朝家与老爸的对话,还有结尾的远景长镜。这片子竟然是蛇头豹尾的结构,后面挣回了分数。

7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当范伟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唱起长征组歌的时候,我在想当他唱完,四周的黑暗和寂静会将他再一次吞没,生活的悲剧不会因一时的豪气而消失,那首歌更像是他彻底湮没在生活之中的葬歌。

12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先算命还是先设计?-先交钱。

14分钟前
  • baobaodu
  • 还行

一个优秀的喜剧背后必定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悲剧。千百个王抗美在街头与你擦肩而过,被拥挤的人潮、嘈杂的歌声所淹没,成为没名没姓的弃子。有人以微薄之力为其写书立传,然又有谁敢为千千万万的他们埋单?

15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范伟贡献了影帝级的表演,简直好得让人颤抖。张猛是个好的观察者。看这部电影,也就理解了他为什么会接拍《一切都好》。不是什么艺术对商业的妥协,是因为他本来就喜欢表现生活,不是说质量稍高的生活就不再是生活。

19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也没见范伟耳朵多大啊,这部电影真的太恐怖了,里面的事情现实到让我觉得恐怖。不过最后终于闹明白一件事,自家日子还得自家过啊,指望不上别人。恩,有一点点像男版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只是一点点

20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看得蛮感动的,我身边的叔叔伯伯就是这样的生活,善良、纯朴但是也倒霉

22分钟前
  • 扭腰客
  • 还行

不得不说这部剧真的是特别棒,范伟对这个角色的诠释很到位,特别是感情拿捏的很准!

25分钟前
  • 随风的蒲公英
  • 推荐

范伟演的好啊!影帝风范啊!

27分钟前
  • 蛮爷
  • 推荐

既然给了《钢的琴》四星,那这部就该是五星。相比之下音乐与画面结合得更自然,且带着诙谐戏谑自嘲的意味。写实的场景和故事,里面的每一个市井小人物都曾经出现在身边的生活里。范伟演得很好,情感克制却让观众非常入戏。生活在残酷现实面前的无措无力和无奈,被打成一地碎片,也闪着微光。

29分钟前
  • Dreamer-Echo
  • 力荐

东北贾樟柯,写实性非常强,各种文化符号以及脸谱人物,乃至那些流行歌曲,都太让人熟悉不过了,往前往后各捣10年,好像百姓都是这样过来的,什么都没变。中国电影史上其实从来不缺少这样的电影,不过事实却是如今想这样拍敢这样拍的电影人确实越来越少。范伟(至少)10年前就该拿(至少)金马影帝了。

30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生活,不容易啊! 退休工人难找工作、四处碰壁的情节确实很接地气!从这一点就可以感觉,这应该会是部很有情怀的电影!可这样的故事,在我看来总觉得内心没有得到充实的感觉!也许是由于生活境遇的差异? 电影中那些王抗美找工作时出现的搞笑情节,确实挺不错,但也让我同情!那些流行歌曲,也还不错!

3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4411M7SQ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范伟10年前的封神之作,号称影史上最催泪的喜剧片,太真实了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7689142

35分钟前
  • O型血
  • 推荐

很心酸,很现实的一部影片,小人物反映大社会,生活就是如此,不管怎样还是要过下去

37分钟前
  • 蓝下老婆
  • 还行

写实主义手法,不温不火,却是无比黯然无比荒诞。小人物见大社会,处处都是讽刺,处处都是无奈,处处是黑色。这就是中国小县城的老无所依啊,太真实。哎哟这片,相当可以了!范伟同志真影帝。8.4

40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因为《钢的琴》而补看了《耳朵大有福》,原来是个长久以来被我忽视的好电影,感觉很像谢飞的《本命年》,是更具生活质感的反励志电影。同样的绝望,《本命年》中最后可以用死来为李慧泉解脱,而“欢迎整死”的王抗美却无路可逃,只能用高唱《过雪山草地》来反讽这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人生。

42分钟前
  • 麻绳
  • 推荐

范伟把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演活了,特别生动自然,也感人至深!

46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这片各方面都比《钢的琴》处理的得当,分寸掌握的极好,悲中带喜,让人笑里带泪。PS:范伟是个好演员。

51分钟前
  • 易老邪
  • 力荐

小人物最难演,范伟真的是一个不错的演员。很多时候好电影不需要大张旗鼓的宣传,期待越高反而失望越大,这种电影看完会让人心里一亮。

52分钟前
  • 梦梦梦梦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