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临

剧情片美国2016

主演:艾米·亚当斯,杰瑞米·雷纳,福里斯特·惠特克,迈克尔·斯图巴,马泰,马克·奥布莱恩,乔·柯布登 ,派特·凯利,娜塔莉·希波蒂,袁罗素,克里斯蒂安· 杰达,朱利安·凯西

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

 剧照

降临 剧照 NO.1降临 剧照 NO.2降临 剧照 NO.3降临 剧照 NO.4降临 剧照 NO.5降临 剧照 NO.6降临 剧照 NO.13降临 剧照 NO.14降临 剧照 NO.15降临 剧照 NO.16降临 剧照 NO.17降临 剧照 NO.18降临 剧照 NO.19降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2:58

详细剧情

  地球的上空突然出现了十二架贝壳状的不明飞行物,悬浮在十二个不同的国家的上空,外星人向人类发出了讯号,但人类却并不能够解读。美国军方找到了语言学家路易斯(艾米·亚当斯 Amy Adams 饰)和物理学家伊恩(杰瑞米·雷纳 Jeremy Renner 饰),希望两人能够合作破解外星人的语言之谜。  经过数次的接触,路易斯发现外星人使用了一种极为特殊的圆环状的文字,并逐渐了解了其中的奥妙。由于一直无法确定外星人来到地球的真正目的,中国、俄罗斯等四国决定对外星人发起进攻,美方亦决定放弃研究将全部人员撤离,在这个节骨眼上,路易斯终于明白了外星人的意图,利用外星人赋予她的特殊的“武器”,路易斯以一人之力改变了未来。

 长篇影评

 1 ) 时间与沃夫假说

看完这部电影的第二天,我的脑海里依旧全是它。 观影过程中最震撼我的是它对“沃夫假说”(Whorf Hypothesis)的应用(影片中也有提到这个假说),然而这一点我想可能大部分观众都没有注意到,实在是有些可惜。 沃夫假说是一个语言心理学上的概念,又被称为语言相对论。它认为不同语言里所包含的文化概念和分类会影响语言使用者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也就是说不同的语言的使用者会因为语言差异而产生思考方式,行为方式的不同(摘自维基百科)。 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论的概念,大部分学者认为语言并不会影响思维方式(参考不会说话的婴儿)然而近些年也有不少实验结果支持着沃夫假说(如语言影响颜色和味道的感知)。 这部影片显然是在延伸这一概念。试想,如果有一种语言能够改变我们对时间的认知,我们的大脑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目前我们对于时间的认知是线性的,即有因必有果,所有事情都发生在一条笔直的时间线上,我们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后退;我们处在某个时间点上,看不见过去,也到不了未来。 而外星人的语言(影片中特指他们的文字)并不遵循时间的线性这一特点,正如他们的文字是圆形一样,时间也是,没有因和果。这也是为什么女主习得他们这种语言之后能够看到未来的原因,时间对于她来说不再有先后之分。 我也一度被“为什么中国将军要再一次告诉女主他当时说过的话,明明随口提一句就好”以及“如果女主已经知道结局,她会选择改变吗”这样的问题所困扰,然而很快我便反应过来,这种问题其实也陷入了时间线先后顺序的逻辑问题,我并没有开放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一个没有开头和结局的世界。 所以,开拓你的想象力吧,这个故事,绝对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亲情故事。

 2 ) 《你一生的故事》正确改编之我见

1. 片名叫个“ARRIVAL”是怎么想的?与主题有啥关系?放在这有啥独特性(外星人来地球的片子是不是都可以叫《降临》)?本来用《The Story of Your Life》就挺好的,或者你想一个酷一点的名字啊,比如“Once upon a Time in the Future”啥的。

2. 不应该是硬科幻,应该是软科幻。我觉得全书需要硬化处理的元素只有三个:视镜、七枝桶和七枝桶语言:

2.1 视镜:弄来大飞船毫无必要,又花钱又没什么用处,就按书里写的,通过“视镜”交流最好。这个大概也不难弄,因为透过视镜看七枝桶就跟视镜后面有一个三维的房间一样,所以拍的时候真的后面有个空间就好了。 更主要的原因是,不管是大飞船还是飞船里幽闭的气氛,都往科幻惊悚的方向走,因此每一次沟通都要费很大的劲,这非常不利于交流,说句话都那么费劲,更别提说很多话学习一门语言了。这就像请客吃饭把席摆得太大了,大家说起话来都拘束。像原书里,不那么紧张,视镜在帐篷里,七枝桶好像在家里,其实是一个比较轻松的氛围,唯有这个氛围才能展开对语言细致的探讨。 我觉得这里需要强调一下,氛围很重要,搞成空气都要凝固的氛围这故事就不能展开讲了,并不是只有神秘恐怖才高端,在这里,弄一个游刃有余的环境把语言和世界观都讲清楚才叫高端。要宏大,宿命感完全可以放在女儿不可避免的人生悲剧里讲。

2.2 七枝桶:这个硬化起来是最花钱的了。我对电影里弄得也不满意,搞得太恐怖了,实际上七枝桶应该有点可爱的,有点顺从的。书里写七枝桶表演吃东西、走路,而且还一个表演一个翻译,多萌啊。七枝桶“ 是百分之百地合作。时间一天天过去,它们热心地教我们学习它们的语言,并不要求我们向它们进一步传授英语知识。 ”全片的核心应该是对语言和世界观的揭示,要学习语言就必须有一个流畅的环境,两个庞然大物在雾中飘来飘去怎么学习,应该是两个轮子在房间里滚来滚去的感觉。 大小应该跟人类差不多,不应该坑坑洼洼的,怎么说,应该往水母靠而不应该往章鱼靠。

2.3 语言:这个最费心思。语言A(口语)我就不讨论了。语言B(书面文字)显然是故事的核心。我觉得电影里搞得太玄了,让人分不出来笔画。实际上应该是一种人类也能书写的文字,书中露易丝就拿钢笔在纸上反复练习,对七枝桶世界观的领悟必须通过书写这种文字来建立。 像电影里艾米亚当斯从词库里挑出词语组成句子完全就是错的,写下第一笔的时候就有整个句子的面貌,第一笔对句子的各个成分都有贡献,这样的语言怎么还能通过拼贴造句呢? 要视觉化这种语言,必须要有细节,如同托尔金造精灵语一样,不用构建整个体系,但至少要构建一个具体的图形,要能指出图形的每个笔画的含义,要能说出笔画如何错综复杂地勾连,无始无终地表达一个整体的意思。

3. 书的主题可以分两段,一是七枝桶如何感知世界的,为什么学会它们的语言就能看见未来(核心是因果论和目的论的对等地位);二是在这样的世界观之下该何以自处,也就是自由意志该怎么办,很像是反向的祖母悖论。

3.1 本来我觉得书中是通过大量论述和沉思来说明问题的,所以难以视觉化,下午我又看了一遍小说,感觉是,特德姜写得真细,很有层次,他把领悟过程分成了分明的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领悟一点,并给出一点思索和线索,在后面的阶段里逐渐解开,因此读者就能对这个世界观产生“领悟”而不只是“理解”。这个过程需要读者的主动参与(这也是应该拍成软科幻的原因,花的钱多了,自然门槛要放低)。

特德姜也提供了绝佳的用来讲述的例子,最好的就是费马原理(当然这也是这本书的动机),完全可以(而且必须有)物理学家向语言学家解释光沿最短时间的路径旅行的情节。

再比如露易丝让七枝桶表演写下句子的过程并录下来分析,结果发现第一笔就包含着句子后面的信息,这样的例子也应该保留,有助于读者(观众)逐渐领悟。

扎实地按照特德姜设计的路线走,是最好的。

3.2 这本书的世界观最迷人的地方在于,七枝桶并不是拥有超能力,只是它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与我们不同,因而能够看见未来,这也是这种能力可以通过语言习得的原因,在这点上,电影的改编完全失败:

再来考虑光的折射,光以一个角度触及水,然后改变其路径。可以从因果关系的角度解释:因为空气与水的折射率不同,所以光改变了路径。 这是人类看待世界的方法。如果换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光之所以改变路径,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它抵达目的所耗费的时间。这便是七肢桶看待世界的方法。两种全然不同的解释。 可以将物理意义上的宇宙视为一种语言,其语法极度含混。每一个现象都是一种表述,可以用两种截然不同的角度加以阐释,一种是因果角度,一种是目的角度,两种都是成立的。无论上下文如何,任何一种解释角度都不会因此失效。 当人类和七肢桶的远祖闪现出第一星自我意识的火花时,他们眼前是同一个物理世界,但他们对世界的感知理解却走上了不同道路,最后导致全然不同的世界观。人类发展出前后连贯的意识模式,而七肢桶却发展成同步并举式的意识模式。我们依照先后顺序来感知事件,将各个事件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因与果。他们则同时感知所有事件,并按所有事件均有目的的方式来理解它们,有最小目的,也有最大目的。

3.3 特德姜的设计,还强在他预先对各种反驳设置好了回答,并不是说这里的世界观是无懈可击的,只是只要你沿着他的路线走,是挑不出毛病的。

在露易丝还没有全然领悟七枝桶世界观的时候,她已经想到了自由意志的问题,想到了如果有一本未来之书,那就会出现自由意志对未来定数的反叛,这是个悖论。我觉得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非常精彩的:

会不会出现另一种情况:预知未来改变了一个人,唤醒了她的紧迫感,使她觉得自己有一种义务,必须严格遵照预言行事?

这是大处,还有小处:“ 要是七肢桶事先早已知道它们会说什么、会听到什么,为什么还要白费唇舌浪费语言? ”这里他的解释也是那么精彩: 语言也是一种行动 。

这样的设计就创造了书最后露易丝和另外一个语言学家以及七枝桶说以及看着别人说早已定好的台词这样绝妙的情节。

可惜电影放着这样的设计不用,往里面塞一堆民众恐慌、媒体报道、大国博弈的陈词滥调。

最可怕的是,反转情节的设计简直违反了这个世界观。艾米亚当斯从未来得到商将军的电话号码和夫人遗言,怎么看都像是时间旅行后改变过去。这种错误是从七枝桶来地球的意图开始的。如果七枝桶来帮人类是为了人类3000年后帮它们,这还是想一次为了逃避未来毁灭的行动。

这里的错误似乎是钻了一个空子,因为谁也不能说未来之书里本来写的不是这样。但是艾米亚当斯在未来也不知道商将军的号码显然是错的。更大的错误我觉得,是七枝桶的世界观并不是由果推因的,而是同时并举的,这两个情节似乎违反了这一点。

七枝桶到底为啥来地球?其实按照七枝桶世界观,这里可能本来是没有为什么的。强说的话,就按书里说的最好:来看,来观察。

4. 闪回,就照小说里来就好,应该有对话,感情要落在实处,并且闪回情节和主线情节是互为补充的。

叙述的时间点应该是七枝桶离开的时候,露易丝达到了她能达到的对七枝桶语言最大掌握程度。过去和未来纷然而至。这样,两边都成为回忆,没学会语言时候的闪回也好交代。

5. 艾米亚当斯这个人物塑造很有问题。开头弄的像两耳不闻天下事的学究,但是上校来的时候又热切地想参与。全片持续处于惊慌茫然大喘气的状态,却又敢第一个脱下防护服。

这种惊慌型的科幻女主我们见得太多了,编剧,你自称读完小说寤寐思服辗转反侧,那为啥特德姜每一个没毛病的设计你都要改掉呢?露易丝明明是个对语言学很有激情、机灵开朗、没事会嘀咕一个冷笑话和物理学家一起嘲讽上司的女人,从她和女儿的交往中也可以看出她是努力想做个有趣的人。如果篇幅够长,你可以慢慢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像老白),但这么短的时间把人物搞得弱弱的,困惑的,在闪现未来的时候显得怪难受的,我只能解释为编剧不停地往科幻惊悚片上靠,再加上老掉牙的外星人炸地球的段子。

6. 大概而论,科幻有的是对我们认知之内的反思,有的是对我们认知之外的想象。《你一生的故事》有趣之处在于,它是对我们认知方式之内的想像。它通过我们了解的现象和理论构建了一个世界观,这个世界观并不高于我们的世界观,却非常神奇。这就像数学中有一些精巧构建的方法,证明一个错误的结论,这样的证明过程本身是一个迷人的智力游戏。为什么是错误的结论,特德姜自己在后记里写了:“ 对于那些喜爱物理学的读者,我应该指出:这个故事中对费尔马最少时间律的讨论略去了它在量子力学方面的内容,因为该定律的经典解释更符合小说的主旨。 ”

本来这样的故事在科幻电影里是不多的,所以很有搞头。结果呢,搞成了毫无新意的认知之外的想象(鬼魅般的外星人)和认知之内的反思(地球人对外星人态度),并且,全是老段子。

开头(我是说从大学开始)磨磨唧唧,好不容易进入了飞船,又磨磨唧唧,搞得恐怖兮兮,终于开始学语言,又被各国博弈取代,最后还搞得是一个营救结尾......编剧你如果真的尊重特德姜,为什么连两个七枝桶的名字都要自己重新起?

7. 综上,这是一次错误的改编,从头到尾,从基调到细节,从整体到局部,全错。

附上一个《你一生的故事》://www.douban.com/group/topic/27007597/

p.s. 特德姜代表作当然是《你一生的故事》,但最适合改成电影的小说应该是《巴别塔》。

补充:过了一天,回想一下,说这片是硬科幻其实也挺对不起硬科幻这个词的。飞船大部分时候杵那不动,没有任何特殊地貌,爆炸就一回一个镜头,七肢桶云遮雾绕动作甚少。从场面上不能得到任何满足。总的来说感觉有点缺钱。

话说回来,有钱也没用。这不是一场战争只是一次访问,打不起来,怎么虚张声势都没用。所有惊悚立刻打水漂。

和外星人聊天聊出看见未来的能力,本来软硬适中。

按原本的意思走,花钱少,又能烧脑又能烧感情,烧脑烧到位了震撼不比炸飞船少,感情烧到位了回味可以绵长。可惜了。

补充2:又琢磨了一下给五星的朋友的短评。感觉影片就第二个主题(如何面对已经昭然的未来)也不是全然没着笔。

结尾露易丝接受男主的求爱,接受生孩子的邀请,结合起前段已经指出的孩子的悲剧命运,突然领悟到露易丝的“义无反顾”的观众应该会很感动吧。

确实很感人,片尾的拥抱是保持了力量的。

但是不提自由意志的问题,这里露易丝的“选择”就像一个个人决定。翻译一下就是别的知晓未来的人有可能会试图反抗命运,这就会造成悖论。如果有确定的未来,那知晓未来的人必须完全服从。

我在想,如果没有自由意志,也许我们每个人都能知晓未来。

我觉得这个电影的思维还是基于“时间旅行”的。完完全全地,电影改编没有走特德姜的路,那本是一条新奇而迷人的路。

对我来说,科幻片是始终需要创新的,这似乎是它的本质决定的。如果没有新点子,就是一部失败的科幻片。

但我好像能理解为什么很多人感动了。我从一开始就关注着影片上不上正题,结果拖了半天也不上,上了一下又跑偏了,所以自始至终对电影没好气,并且惊悚的营造对我来说毫无作用,因为我知道外星人其实是友善的。但是事先不知道故事的人大概是可以投入进去并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的吧。

但是,好的电影要能经得起至少第二次看。

 3 ) 无语之途 | 原著粉的一滴眼泪

(预警:之前的日志搬过来的,有一些私货内容。)

上个周末,熊吉和我去看《奇异博士》。当影片最后,博士从港岛街头飞升至黑暗维度,与大Boss展开决战之时,他终于睡眼朦胧地问道,为什么黑暗维度里都是neuron?

大概因为博士是神经科学家?

呕,被你骗了。还以为是真neuroscientist呢,结果是神棍邪教。在格林威治村工作的真·神经科学家愤愤不平,头发揉得乱糟糟的,跟影片里有着豪车名表,意气风发的博士毫无相似之处。

这个是有点神棍......我讪讪道,一起去看《降临》吧?特德姜的小说改编,我给你看过的那篇......

不去不去,我要回去写paper!

于是我只得自己去。原著小说《你一生的故事》是我最喜欢的科幻短篇之一。在阿西莫夫和阿瑟克拉克的黄金时代逝去之后,特德姜的作品以一种精巧纤细的架构,探讨着一些与人类自我无关的,深邃优美的问题。

然而我再一次失望了,但是也无可奈何。导演花了大力气来渲染与外星生命第一次接触的异质感,亲情的段落也让人动容。面对外星力量,各国竞争的段落隐约有铁幕理论的影子,但是小说本身最打动人心的内容,却在裁剪中被无声地舍弃了。

这是一部讲述语言学与人类心灵的电影吗?大多数人可能会这么认为,毕竟,观众是跟着作为主角的语言学女教授与外星生命相遇。在电影里,女主角发现的,外星人的语言特征成为了破解一切谜题的关键。

但是在小说里并非如此。那个花瓶样的物理学家,指出的几何光学中的费马原理,以及拓展出的物理学中各分支通用的变分原理,才是整部作品的基石所在。外星人的语言,只是变分原理的一个简单应用。而从变分原理可以引申出的,线性时间箭头在物理定律中的不必要性,经过文学性的包装后,构成了整部作品的叙述方式。

而在电影里,物理学家和物理学一样,不过是一盘通俗易懂的影视大餐上的小小点缀。作为核心的现实理论甚至没有被提及,观众们只是惊叹于想象中的奇观,却忽视了,小说所描述的,正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某种真实图景。

自哥白尼推翻地心说,历经五百年,绝对空间的概念才在普通人的心中渐渐破除。而自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我们并不知道,要经历多久,那条一成不变的时间之河,才能在每个人的心中,被重新考量。

《你一生的故事》则在叩问这个问题。她的美感也正在于此。在我看来,凭空想象的奇观,披着科幻外衣的爱恨情仇,并不是一部优秀的科幻小说的终极目的。最伟大的惊异感,永远都来自于,这个世界中我们无法理解,却又无比真实的那一面。

虽然,通往那一面的道路,长满了荆棘。

当我回到家,向熊吉抱怨时,他抽出本科时期的《代数学引论》。好好学学这个,比看那些电影强多了。

哼,我也是学过《简明线性代数》的!我不甘示弱,也抽出薄薄的一本。

你那都是奇技淫巧。需要理解一下世界的本质。熊吉不屑一顾。没学过抽象代数的人其实跟小猴子差不多,也就是会开开小汽车什么的......

切,你这么说,这世界上99.99......%的人都是猴子啦!我气不过辩解道,心里却隐隐约约地知道,他说的,都是真的。

学《简明线性代数》的那一年我大一。有一天,讲座通知说,晚上编写教材的老师会来讲两个小时的李代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选听。

那时候我们不过刚刚学到矩阵运算,同晚又有著名情歌王子来学校开演唱会,很是纠结了一阵,最后,还是去了那个昏暗的老教室。

那大概是我在本科阶段印象最深的一节课。

清癯的老爷爷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简单的定义,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完全能理解。

然而在之后的两个小时中,推演与变换就像枝叶一般绵密地生长,每一步都简洁优美,每一步也极其自然,甚至令人有一种感觉,这些枝叶本来就是长在那里的,我们所做的,不过是揭开覆盖其上的薄纱。

两个小时后,我看着黑板上的最终结果,说不出话来。从最简单的定义开始,构造出的,是复杂抽象,却又无比精巧的代数结构与理论,可以应用至现代最前沿的数理领域。

那是我第一次深刻地体会到人类心智所能拥有的力量,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世界那一面摄人心魄的美丽。

就像电影里的小女孩有着物理学家的父亲,语言学家的母亲,人们,也是世界这两面结合而诞生的孩童。

然而父亲与母亲在某一时刻分道扬镳。在今天的大众媒体中,父亲的形象模糊,变形,寂寂无声。被父亲养育的一小群孩子踽踽独行,更多的孩子,则跟着母亲,观察着人世的变幻与内心的纠缠,不再关心父亲的意义,也不再听得懂来自那一面的,另一种描述世界的语言。

假如萨丕尔-沃尔夫假设成立,那么,在所有道路的尽头,我们并不确信,是否一切终将相遇。

而我们已经踏上了这无语之途。

 4 ) 好莱坞公式内的突围

在好莱坞制片厂给定的改编剧本努力地想要毁掉整部电影时,一位作者如何从影像出发对抗改编剧本,对抗制片厂。其它诸如 囚徒、银翼杀手2049之流的最多是好莱坞体制下平庸的极致,这部才是维伦纽瓦唯一的杰作。

阅读须知:

1.维伦纽瓦不是编剧

2.凭什么要“尊重原著”?

以下是原文章。

原名:

新闻媒介统治下的人类症候处方单

关于为什么《降临》是一部元电影,以及它的伟大之处。嫌前面太啰嗦的可以直接跳到后面讲“观看模式”那里。

《降临》所讲述的主题是,一门新语言如何影响其使用者的思维模式。正如现今人们通常所表述的那样,一部影片本身就是要“讲述”些什么的。

影片上映三年多以来,关于文本的批评已经重复得不能再重复了:不仅限于所谓“剧情硬伤”,电影所表现的一个习得语言和思维转化的过程过分流于文本表面的问题也确实存在,这也是很多人认为原著不适合影像化的原因。而另一方面,关于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在视听语言上的造诣的夸赞也已经重复得不能再重复了。

当我们面对一部优点与缺点似乎截然划分为两个不同领域的影片,可以轻易地给它下一个看似全面的定论时,二者间藕断丝连作用下对影片主旨讨论对象的偷梁换柱便变得不易察觉。比如,影片的主题真的是关于“语言影响认知”的吗?

在故事层面上,无疑是的。但在影像层面,影片中大量呈现的“框中框”“屏幕中的屏幕”、现实与影像媒介的对立与联结、观者观看模式的建立与颠覆,以及影片对新闻媒介的自反式的呈现,究竟有何用意?

在笔者看来,《降临》所“呈现”(区别于上文的“讲述”)的主题,从来不是关于语言的,而是关于影像的。

影片中的影像媒介主要有两种呈现形式:一种是新闻,人类的电子屏;另一种则是七肢桶文字的展示屏。

“新闻”则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对普罗大众的新闻,一类是军方的实时视频沟通。我们可以将前者视作一种相对滞后的、残缺的、被拣选的新闻,那么后者则是相对实时的、完整的新闻。新闻作为物质现实经由影像媒介转述的文本,人们从中习得的是滞后的、不完整的、甚至是带有价值导向的现实信息,是现实事件发生后被有选择地整理成具备特别“意义”的宏观叙事。

人们的恐慌,或者更准确地说,信息焦虑,大多是来自这种对现实认知的滞后。那么当人们能够亲临现场直接目击现实,是否就能消除这份焦虑呢?未必,那个叛乱的士兵就是最好的反证。无论Louis和Ian走向屏幕还是撕下防护服,摄影机总是会不厌其烦地给这个惊恐不知所措的士兵一个又一个近景镜头,即便舱内的环境早已被七肢桶调至最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即便双方的交流始终平和友好,即便他亲眼目睹着这一切,却依然选择听信经由层层转述受种种主观因素影响的外部的新闻媒介,认为七肢桶是个需要解决的威胁。

人们不仅为了消除恐慌而不断摄入新的新闻信息,还企图从中获得自身命运的指导——不仅恐慌“滞后”,更恐慌未知的未来。于是人们决定开始行动起来,也是人们常说的所谓“改变命运”。

在这位叛乱士兵的经历中我们能够一窥电子屏统治下的全人类的认知模式痼疾:被新闻影像媒介所转述前的物质现实本身反倒被置于客体的地位,而转述后的新闻却被奉为权威,是物质现实理所当然的代言。由此,表面上士兵袭击七肢桶是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恐慌促使其试图摧毁之以自保,实际上则是新闻媒介的意志代言人在亲历了另一种全新且未知的影像媒介所带来的震悚后意欲清除异己以保证新闻媒介对现实信息的垄断地位。

而女主角Louis却因为习得外星语言——或者说,从新闻媒介的认知桎梏中成功抽身,习得了全新的影像媒介——从而获得了通晓未来的能力,她已然获悉了自己的一生,而“不再恐慌”本身对她而言已经是莫大的恩赐了,她无需再试图摄取滞后信息或是“改变未来”了。

我们暂且回到影片开头,简单梳理一下Louis在现实与两种影像媒介间被拉扯、被牵制的历程。

影片叙事伊始,一个跟随着Louis穿行于学校中的横移用浅焦将她与一旁的新闻画面和正在观看的一众学生隔离开来,但她并未太过在意。

进入教室后,学生寥寥,她试图宣告自己在空间内的主导地位,镜头也很给面子地将她置于浅焦的正中央,虚化引起微小骚动的学生。但来自外部的信息铃声一再地入侵她所处的空间,此时镜头稍稍右移,使她偏离了画面中心和焦点,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外部新闻以信息符号的形式成功入侵。

她极不情愿地打开电视,却不自觉地从画面右侧走到了正中:由被动展示到主动摄取。此时的画面并没有直接呈现新闻的内容,而是呈现一个从电子屏看向观众的视角:Louis与学生一实一虚勾勒出前后空间,而随后的一个镜头则在视角不变的基础下直接越过Louis,拍向她身后的学生,摄影机机位似乎完成了从屏幕空间向现实空间的一次跃进

紧接着,警铃响起,这一场景以一个教室后方的俯视大全景作结,人们与代表着外部新闻的诸多电子屏被并置于同一景深内:在不断地刺探和预告后,电子屏内的新闻终于成功以其物质存在形态轰然加诸于现实空间。

随后,又一个深焦全景展现了显然并不特别清楚现实状况的Louis近乎无意识地被人群裹挟着前进的情形。

而紧接着又是一个惯见的聚焦于Louis的浅焦,幽暗的环境与嘈杂的汽车鸣笛声皆反照为她的迷茫和焦虑。天边划过几架战机,她穿过拥挤的车流,回到车上,打开收音机。

但显然仅凭声音无法有效缓解过载的信息焦虑,她回到家中,打开了电视。

她如饥似渴地摄入已然滞后且不完整的新闻影像,电视不知疲倦地彻夜放送着。翌日,她照例去上课,而空空如也的学校令她再次意识到自身对现实的认知依然滞后于他人,于是她回到办公室,继续咀嚼无意义的影像垃圾。

黑格尔区分了三种时间:自然时间、动物时间和人类时间。自然时间是不断变化的当下,是线性时间轴上不断向前进发的那个点,是无可奈何的、固化的时间;动物时间是生物本能的时间,虽无法逃逸出自然时间的桎梏,但却能够包含过去的时刻;上述二者皆受制于当下,只有人类时间能够打开自然时间的牢笼,面向未来,并创造新事物

但并非身为人类就能体验人类时间。受困于现实信息接收滞后恐慌的Louis,和影片中其他人一样,实际上活在自我的自然时间之中,深陷于无法突破的当下时刻,至多在动物时间的边缘依靠不断摄入无意义的影像信息安慰剂苟延残喘。于是我们看到,在影片展现的当代人类图景中,上述分类已然畸变为:自然时间、新闻时间和观众时间。而后两者仅仅只是一前一后盲目追随自然时间的无头苍蝇,是一再滞后的自然时间的残缺副本,在二者中,过去时刻与未来时刻都被无意识地放弃。正如现实中的我们一样,日复一日地在手机上频繁地刷着几无实质价值的、过目即忘的、热度转瞬即逝的信息。人类——电子屏时代的信息焦虑症候群。

那么影片中有处于人类时间的角色吗?比如尚将军?比如那个叛乱的士兵?前者着墨过少不分析。后者的行为则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般可笑,当七肢桶飞船之外的所有身处观众时间的人们卯足了劲想要跟上新闻时间的进程时,他作为一个直接体验自然时间的人,却主动将自身降格为“观众”的一员,以“观众”的身份和认知试图打破自然牢笼体验人类时间,但事实上他所打开的并非自然时间,而是观众时间,他的行为至多证明了他是一个有参与现实能力的“观众”。

习得外星语言的Louis是体验着人类时间的吗?是,也不是。

当上校走入她的办公室,连同着那支直接转述自物质现实的录音笔——那仿佛转递的是凡间器物无法刺破的冰层之下的暗流声,于Louis而言更是自然时间抛向她的诱人钓饵,她决定直接提出最终极的要求,即便有可能失去这一机会也不让步丝毫。

入夜,依然是看新闻看到睡着。接着,观众与Louis皆在不知情的境况下,见证了一次起先颇具惊悚意味而后又被证明是虚张声势的“降临”

悄无声息出现在黑夜中的光点以诡异的超平滑运动疾速逼近,而直到其灯光照亮房间如白昼,观众与Louis才能够从规律的螺旋桨转动的声音辨认出这是军方的“降临”,而非外星人的“降临”。这仿佛是导演开的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影片迟迟未露真容的七肢桶飞船则保证了这一玩笑的顺利进行,也即导演有意识地让观众与Louis的认知达成同步:皆束缚于其自身的观众时间中。

到达军事基地后,作为 “观众”的Louis在一块电子屏上目睹了以往日常现实中无法目睹的一种奇观:连通世界各地的实时新闻。

在进入七肢桶飞船舱体内部时,Louis经历了一次重力场颠倒的“眩晕”,这“眩晕”则更早地作用于人们携带的电子屏。

进入舱体内部, 在两个诡异的滑动变焦镜头后, 摄影机开始大量地使用大广角深焦镜头,以区别以往惯用的浅焦。这一转变提醒着银幕内外的“观众”们即将迎接一种全新的影像媒介,以至于需要重新建立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观看模式。

景深前端的舱体内壁纹理与远处的灯照痕迹皆清晰无比

请调高亮度看看前后纹理之清晰

倒置的镜头亦是观看模式发生变化的昭示

至此,影片用前半个小时的篇幅,先是完整地呈现了Louis如何从滞后于“观众”,到努力跟上“观众”,到试图争取亲历新闻时间,再到最后抵达“新闻现场”的全过程,再在短短的数分钟内颠覆并重构旧有的观看模式。在诡谲的氛围乐轰鸣下,我们与Louis一并目睹了一种新的影像媒介的“降临”。

而影片在此之后的整整八十分钟里,Louis再也没有主动观看那些为人类信息焦虑量身定做的新闻。

这一前后转变的节点即是此处Louis初入飞船。它甚至不需要七肢桶泼墨书写,仅仅只是目击承载新影像媒介的屏幕就足够颠覆观看模式。观看模式重要吗?至关重要。男主角Ian经历重力场眩晕时摔的那一跤、向七肢桶介绍自己时脱到一半的防护服,都昭示着他与这种全新影像媒介间的隔阂,预示着他不可能全然领略其观看模式,果然,影片在其后呈现了Ian观看电子屏新闻的桥段。

甚至,维伦纽瓦为了提醒我们Ian观看模式的未经更新,还安排他作为一段近乎PPT式的推进情节的蒙太奇的旁白。这个较之整部影片的氛围和叙事节奏皆格格不入的片段,几乎成了公认的影片“败笔”。但在全片皆以Louis为第一叙述视点的情况下,为何在这一关键的、疾速推进情节的片段里,选用Ian来做为全知视点般的旁白?

因为这一段的剪辑和画面,实际上是明显地在模仿电子屏新闻的叙述语气影片也不止一次地不惜将属于电子屏的新闻画面铺满整个银幕,试图道出这一片段叙述语气的模仿来源。

而这样一段迥异于影片整体的“新闻”片段,选用观看模式仍旧停留在新闻观看模式中的Ian来做旁白,恰恰是再适合不过了。甚至某种程度上,若观众觉得这一段是影片的“败笔”,那么维伦纽瓦就成功了:正是有了影片前面出色的视听氛围营造和稳健的叙事使观众自行搭建了稳固的电影观看模式,这一片段的新闻观看模式的草率与轻浮才被应激性地感知。

至此,影片主旨表达所需的二元对立已不再是“人类语言”与“外星语言”,而是新闻观看模式电影观看模式

Louis最终得以打开自然时间,依靠的正是对这一全新影像媒介的观看模式的习得,Weapon opens time!她最终进入的,是最为终极的人类时间,当下的牢笼被完全打破的时间,未来完全敞开的时间,“超人”的时间,或者,我们可以称其为——电影时间

她的一生如电影般凝固成一段已成定局的、可供随意读取的时间流,正如《降临》这部影片本身,将开头与结尾、过去与未来全然并置。

维伦纽瓦将原著中流于文本的“语言-思维”,成功在电影中偷梁换柱为“媒介-观看模式”,这恰恰是最“电影”的改编!

而在影片第三幕,Louis运用这一观看模式力挽狂澜——仿佛是与电影本身达成了意志的合谋——所采用的方式,恰恰也是“电影”的方式:“最后一分钟营救”式的交叉蒙太奇

因此笔者也倾向于认为尚将军也“习得了电影”。

“蒙太奇扰乱了时间的流程,使之中断,同时又赋予它某种新的品质。时间的扭曲可以成为它的一种节奏化的表现方式。雕刻时光!”(《雕刻时光》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当风波最终平息,刚刚将新影像媒介的降临视作灭顶之灾的新闻媒介,在经历了一次想象性的危机后,终于从黑暗中一个接一个地慢慢显形,汇聚在银幕上,仿佛劫后余生。

讽刺的是,这场危机本身并不是由新影像媒介的降临所直接触发,而是各国新闻媒介的操控力量之间的信任链的断裂引起的。这一个个的不同国家的新闻画面,即是人类纷杂繁多的语言种类的喻体。

居住在巴别塔中的人类,说着不同的语言,观看着不同的新闻画面,体验着同样的信息焦虑,消磨着同样的观众时间,突然有一天,一种全新的影像媒介从天而降,开放给人类一个共同的学习平台,给予人类一个统一的认知范式(观看模式)以及消除信息焦虑的渠道,但这却引起了新闻观看模式的忠实拥戴者的恐惧与敌视,于是各国的新闻媒介在一次想象性的危机解除后,在同一块银幕上汇聚在了一起,达成了口头上的合作与抱团取暖。戏用科长语:不是这种新的影像媒介带来的观看模式太危险了,而是旧有的新闻媒介观看模式太脆弱了。

这一画面的象征意味在于:这其实也不过是对新影像媒介的一次拙劣摹仿,但也唯有在一块“电影银幕”上,不同的新闻画面才能短暂地放下猜疑汇聚在一起。电子屏导向分裂,银幕促成协作。七肢桶文字展示屏=电影银幕。

七肢桶飞船最后遁入云中,随风而逝,正如它们毫无预兆地降临一般。它们仿佛凭空而来,又凭空消失,没有任何物质现实的迹象表明它们曾经的存在,只有经历了这一切的人类的集体记忆。正如在封闭漆黑的影院里降临而后又落幕的电影一样,人们走出电影院,只留存一段记忆。

而与其说Louis是一个敢于面对已知的未来的人,倒不如说,她是一位自觉的电影角色/演员。她在全片的身份转变历程是这样的:新闻观众→新闻角色/演员→电影角色/演员。也就是说,在成为电影角色/演员之前,她需要先突破那被强加于自身的另一重身份——新闻角色/演员。

坐在监视器后的军方显然就是这出“新闻”的“导演”,规训着“新闻片场”的演员们的言行,将演员们束缚于透不过气的角色装束之中。以这层装束触探到的是陌异的诡谲氛围,正如摄影机以主观视点透过防护服面罩观看到的七肢桶文字展示屏那般:模糊且扭曲;而在Louis脱下这层装束后,影片对七肢桶舱内的氛围营造明显舒缓了不少。

就像Louis在军方的“执导”下教给七肢桶的第一个词是“人类”,第二个词则是自己的名字——一个从集体重压之中脱身而出并彰显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新闻演员”从其角色装束中挣脱出来成为电影角色本身的过程。

“They need to see ME.”这是个体的诉求,亦是电影演员/角色近乎独白式的诉求。她脱下“新闻”的装束,以其真实自我的电影角色的肉身而登台,用电影角色的肉身去扮演这个真实自我,去成为这个角色本身。

在已经认识到自己不过如电影角色一般,注定被封存在已被雕刻的影像时间流中,她仍然选择继续将自己的角色扮演下去,正如那只明明能预知未来却坦然接受死亡的七肢桶Abbott。因为她们知道,在自己身处的影像媒介之外,有一群说着不同语言的人,正在透过一个景框,学习着同一种影像媒介的观看模式。这个景框被称为银幕,这种影像媒介叫电影。

影片落幕,七肢桶文字的展示屏与电影银幕重合在了一起。

维伦纽瓦以其对影像媒介特质的敏锐洞察力,绵里藏针穿刺出文本囚笼的孔隙输送给影片以自由呼吸的介质,将原著主旨的概念嬗变与其作者风格和大制片厂商业诉求浑然浇筑于一体。

关于巴别塔中的人类凭何达成非零和博弈,关于新闻媒介统治下的人类认知桎梏如何找到突破的途径,关于受困于无休无止的信息焦虑的人们如何寻求疏导和告解,维伦纽瓦用《降临》为我们开出了一记处方:去看电影吧。

 5 ) 最后一课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今天非常的重要,听说这是韩麦尔先生最后一次教我们了,通常这意味着今天要听冗长无趣的说教,甚至可能还有一次考试,以前教物理的谢老师走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但是爸爸告诉我无论如何一定要去上学,“我希望你有选择的机会。”爸爸给我整理了一下衣领,拍拍我的头说道。

其实我不太懂爸爸的意思,早在两个星期前,各大媒体就开始循环滚动各国领导人要求我们这些小学生开始学七文的新闻了,他也应该知道的呀。“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并不容易,但是我们有理由接受来自高等文明的馈赠,并为全人类的共同进步做出自身的努力。”那些大人物表情暧昧的在视频中以各国语言宣告着,在他们的身后是一个巨大的水墨圈,听说那就是我们即将要学习的七文,看起来其实挺好的,我喜欢画画。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便利店前边小广场上,老阿姨们正在跳扇子舞。这些景象,比上课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物理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门口举着横幅,神情激愤的准备出发去游行。最近两年来,这种事情我可见多了。爸爸和他的同事们似乎再也回不到之前平静安宁的学术生活了:游行啦,抗议啦,上节目和各种人辩论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住在隔壁的老爷爷带着他的研究生也挤在那里举横幅,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教室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谁的手机没有关静音突然响起来啦……还有老师拿着粉笔在黑板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上周的作业课代表收一下马上要开始上课了…”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大教室的门缝里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不时咳嗽几声。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过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商蛊蛊,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连忙跑上台阶,挑了个边上的空座位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中山装,左上袋里还插着一支钢笔。这套衣装,他只有上科普节目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物理所、数学院和外语系的人,他们也跟同学们一样肃静。我认出来好几个爸爸妈妈的同事,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为了掩盖秃头而买的三角帽,还有妈妈去世前的系主任,爸爸的实验室同事,还有些别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语文课本,似乎也和我的并不是一个版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同学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我想你们大多数人都已经知道了。”说到这里,他似乎朝我的方向看了看,“北京方面已经来了命令,从下周开始,中国的小学校只许教七文了,语文课再也不上了。新的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语文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我原以为学习七文就和我们学习英文日文一样,只是多加几堂课、多写一些作业的事情。我原以为韩麦尔先生说的最后一节课只是换个新老师继续教语文。我没想到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语文课了!我想到爸爸欲言又止的目光,原来他担心的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语文课!

我几乎还不会写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语文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总在课上玩手机游戏,背古诗时偷瞄同桌的课本……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文,古诗啦,文言文啦,鲁迅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平时老点我回答问题,忘了我罚抄的汉字。

可怜的人!

他穿上那套中山装,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科学院上那些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为什么也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和我一样没重视语文。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文字的敬意。

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轮到我上台默写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篇《赠卫八处士》从头到尾流利的写出来,字迹端正,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写的乱七八糟,“人生不相见,动如……”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捏着笔的手也不知道该放在哪里。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

“你先回座位上吧。”我头也不敢抬,顶着所有人的目光溜回了座位上。

“我也不责备你,商蛊蛊,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我很遗憾,在还没有完全教会你们之前,就被迫看着你们得放弃中文。”

我稍稍抬了一下头,韩麦尔老师并没有盯着我不放,他继续说着,样子很是难过。

“的确,横平竖直,笔序正确,间架得当,又有太多复杂而相似的字形需要记忆,你们很可能会觉得中文是落后而费时的文字,并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在学习上。或许今天对你们来说是个好的结束与开端也说不定。”他自嘲的笑了笑。

“是的,接下来你们要学习七文,逐步理解如何在书写之前先知道书写本身的含义。这将会逐步改变你们的思考方式,让你们……好吧,尽管我不是很愿意这么说,但是的确,预知未来。”

“就像前几天你们的物理老师做的那个实验一样,光线在水中折射,我们看到的是因为空气与水的折射率不同,所以光改变了路径最终到达了那个目的地。而七肢桶们看到的是光为了最快到达那个目的地,从而改变了自己的路径。先知道了结果再去达到它,这就是他们的思考方式,即在我们看来的“预知未来”,学习七文,能让你们提前阅读完人生的整部剧本。”

课堂中出现了小小的骚动,我扭头看看,同学们带着既惊惶又兴奋的神色正在交头接耳讨论。而坐在教室后方的人们则保持着肃穆,他们的脸色更加沉重了,我看到郝叟老头儿摘下了自己的帽子,他闭上眼睛,似乎并不忍心继续听下去。

韩麦尔先生顿了顿,咳嗽两声清了清嗓子:“我非常清楚,在座的每一位对预知未来的向往,毕竟我曾无数次听人们讨论着今天的星座运程,或者是紫微斗数星盘分析,我充分理解大家对未来的好奇心。”

“但是,我也恳请你们思考一个可能现阶段对你们来说或许还太过于复杂的问题,是否预知了未来,我们就能更为幸福。”

“这不是一定的么!”一个清脆的声音响了起来,我并没注意到是哪位同学的声音。

“哦,叶茸茸,请站起来阐述你的观点吧,为什么你会这么认为呢?”韩麦尔先生温和的示意道。

“……如果……如果我提前知道了爷爷会得癌症,我一定好好督促他,不要抽烟……”茸茸的声音逐渐低了下去,她的爷爷一个月前去世了,她为此一直很伤心。

“但是预知未来并不等于操纵未来,如果通过理解七肢桶们的思考方式而获得了预知未来的能力,那么你预知到的未来就是那个唯一的目的地了,你只能看着自己走到那里,而并不能改变目的地的所在。不然那就不是你看到的未来了。”

我看到茸茸已经坐了下来,她一脸茫然的盯着韩麦尔老师,显然并没有完全理解这回事。

“而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唯一的一种方式,那就是接受你未来的命运,并放弃掉你的自由意志。如果你可以自由选择,那么你便不可能预知未来,而如果你已经知道了未来,那么便不可能反抗命运,只能坦然接受。你们明白了么?”

真奇怪,今天听讲,这样难懂的东西,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我不知道是怎样的原因让上头……”韩麦尔先生指了指上方,又无力的放下手,“让上头决定让你们去学习七文,而目前看来,在那之前,你们最后的一次自由意志大概只能用在选择接受这个决定还是放弃了上吧。”

“很可惜,似乎我们也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去自由决定这件事情。”韩麦尔先生自嘲的笑笑,“真是太可悲了。”

他咬了咬嘴唇,“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先继续把课上完吧。”

那一天,韩麦尔先生继续讲解了《赠卫八处士》。他让我们跟着他一笔一划的写着,我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平时最闹腾的学生也不分心。窗台上野猫慢慢踩着梅花印,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猫咪也用七文写字吧!”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

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喂的野猫在窗外走来走去咪咪叫着!——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课上完了,他又让我们自己读写诗词。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语文课本,跟我们一起读写着中文。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室的下课铃声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自由意志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

来源于群里讨论时Ent的随口吐槽,顺手一改供大家一笑。PS:我才知道原来《最后一课》是胡适翻译的…

 6 ) 文科生拯救地球!真是太爽了!

昨天晚上去看了《降临》,在看电影之前,邦妮曾经给我力荐特德姜的原著小说,书还在我的购物单里,电影先上了我就先去看电影了,结果没想到把我看HIGH了,回家就立马去做了两件事,到亚马逊下单,到豆瓣给打五星。然后发了条微博:怎么说呢,文科生,特别是学外语的一定要去看啊。好多High点,只有我们学语言的懂,观影全程都非常兴奋,文科生拯救世界,真是太爽了!

隔行如隔山,本来我是一向不写观影指南的,但是为了对自己的推荐负责,我需要把里面的一些知识背景大概先说一下,这样有助于非专业的同学理解。先给大家垫个底儿,点到为止,不会影响大家的观影快感。为方便阅读,我一条一条的说

1、电影讲的是有十二个外星飞行物降落地球,分别停在了十二个地方,就静静的在那悬置着,地球人很恐慌,想问问他们要干啥,就找到了女主去跟外星人做翻译,女主是个语言学家,就去了,当然还有别的更重要的原因,我就不剧透了,总之整个的电影是讲女主跟外星人怎么建立沟通的事。

2、女主和外星人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时,提到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这个假说在电影里很关键,不懂这个假说,就不会懂这个电影,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假说(说是假说,其实我们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证实过,因此学语言的同学基本都深信不疑吧。)简单点说,就是语言和思维关系的假设,所有高层次的思维都依赖语言,语言决定思维,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对世界的感受和体验是不同的。

3、这种假设会有一个结论,即根本没有真正的翻译,学习者不可能单纯的完全学会另一种区域的语言,除非他抛弃了他自己的思维模式,习得对方语言的思维模式。我想这一点,许多语言学得好的同学都一定感同身受,外语好的人,都是部分抛弃了原来的思维习惯。像钱钟书这种母语外语都强的人,大脑里都有两个思维系统,就像电脑里装了windows和苹果的两个系统。外语怎么也学不好的人,问题出在无法转化思维模式。同理,总体来说,所有人类的语言都是有时间线的,这说明人类的思维也是困在时间里的。无法转化语言,转化思维方式,突破就要经过漫长的等待。

4、我曾经在写《闲话翻译腔及你为什么读不懂翻译小说》文时,用过萨丕尔沃尔斯理论,是拿英语和中文来举例,但相比之下,我写得很浅,也是以实用为主,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观影前读一读。有助于深入浅出的理解。所以我看到这电影时的兴奋,就好像看到一个大神重新把我打过的一套拳,打了一遍。

5、回到电影,电影里是外星人是比地球人高出不知道多少等级的生物,女主和外星人沟通,从简单的句子开始,互相学习,最后弄懂了外星人来干什么,外星人留下一句话,我们是来帮助你们,给你们带来礼物,三千年后blablabla,就走了。好多人看到这个结尾就懵逼了,就这?这是要干嘛?

6、而实际上是,这意味着,当人类开始有能力弄懂这句话的时候,就等于已经开始掌握了外星人的语言,参考上面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电影里也演到了,这就是开始学会了外星人的思考方式,再加上外星人降落到了十二个国家,十二个国家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和外星人沟通,比如中国就用的是游戏的方式,这也是学习对方思维的方式。总之人类最后就学会了外星人的思维方式。

7、学会思维方式干啥捏,女主说过一句话,外星人的语言和人类语言是完全不同的,他们不是线性的语言,没有时态,语态,这说明他们的思维不是人类这种思考维度,我们是几维,三维四维,他们的维度比我们高级太多,但是如果你不从思维方式本身有突破,就很难从根本上突破四维,五维空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女主是人类世界里,唯一一个悟到这一点的。

8、当人类掌握了外星人高级的语言,就等于掌握了他们的思维方式,人类也就突破了思维的极限,随之而来的进步,可想而知。所以最开始他们留下的那句话,女主翻译成武器,其实是一样的,我给你语言,就是给你思维,也就是给你技术,给你武器。目的就是有一天我们需要你们的帮助(可能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现在)。外星人是高级物种,所以他们是,我直接解决你思维方式的问题,把你领出你的思维困局,这概念真是太高级了。只给你物理上的,具体技术上的帮助,是很低端的帮助。

9、因为外星人的语言是超越时间线性描述的,所以其实他们的思维也是,因此就无所谓现在,过去,未来,也就是说,这些都跟摊大饼一样展在他们面前,因此你只要掌握了这种语言,就掌握了预知未来的能力。这点没看懂的人,会以为女主是开挂了,作者是在搞玄学。这就解释了女主在故事中的另一条线,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个小说原著叫《你一生的故事》,这个我就不剧透了,大家看到电影自己会明白。大概我目前看到的就这些,还有好多细节,电影太快,脑子不够烧,打算看小说或者再看电影的时候搞清楚。但愿我说清楚了。

10、最后介绍一下原作者特德姜,这是一位华裔科幻作家,学计算机科学的,1990年开始,只写过八篇中短篇小说,这八篇小说篇篇精品,囊括了雨果奖,星云奖,斯特金,坎贝尔奖在内的所有科幻大奖的奖杯(资料来自网络)

11、最后祝大家观影愉快。

 短评

Hannah,你知道吗,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5分钟前
  • 筷喜旺
  • 力荐

外星人教你书法 美国人教你说中文

8分钟前
  • Okami_Bear
  • 力荐

感触最深的是这一句话.我们的语言跟我们的文化一样混乱。

9分钟前
  • 力荐

“大豆价格将第三个月继续下跌。”

10分钟前
  • 猪大腿
  • 力荐

开头5分钟就瞬间入戏,情绪渲染太到位了,以至于飞船降临、语言沟通都略显沉闷,好在最后又把开头的情绪推到顶点……切入点极小,而主题极大,绝对不是今年的《星际穿越》《地心引力》或《火星救援》,更像《生命之树》。如果你已知故事的开头和结局,还会享受其中的过程吗?生活是个周而复始的命题。

12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实名反驳最赞说是比较失败的改编,毫无疑问这绝对是今年最好看的科幻片

16分钟前
  • 小雀斑饲养员
  • 力荐

商将军竟然能听懂女主说的中文,商将军才是了不起的语言奇才!

19分钟前
  • 志大无胸
  • 还行

维伦纽瓦就是这么克制,深沉而内敛,观感就像小时候我们好奇地进入一个未知山洞一般,头尾形成闭合的环。整个故事里,科幻只是外壳,母女情感才是真正的哲学的内核。导演刚开始就简洁的铺陈出情感楔子,然后直接进入故事,干脆,打破时间线,并留下想象空间。4

23分钟前
  • 南悠一
  • 推荐

比小说更神棍,文艺版克苏鲁。外星人:我们来打... 中国人:打麻将啦!美国人:打仗啦!Louise:打字?外星人:打...打个招呼。美国人这次从中国人和毛子手里救下地球,表示维护世界和平还要靠我。

28分钟前
  • Zipporah
  • 还行

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究竟是礼物还是诅咒。掌握看透生死的本领,到底是福音还是灾祸。人类如婴孩腔体似子宫,慕光而行习得他族之语,泼墨般的圆承载着复杂信息,回环非线性的时间又曾在哪个节点,碰撞出新生。你从睡梦中醒来,读懂了异星的谶语,悟到了爱人的离开。你的一生看得到终点,却走不出时间。

30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2016年,是四川人的胜利之年:1.川普当上美国总统,向全美国推广四川式普通话,2.年度大片《降临》里,外星人来袭,中国官方的第一反应是邀请他们玩四川国粹:打麻将。四川,全宇宙的中心。

34分钟前
  • 囧之女神daisy
  • 推荐

我特么就想知道那句中文是什么

37分钟前
  • 不问七年
  • 还行

特德-姜的这部小说并不适合被视觉化,但目前的处理确实深得原作的意境。外星人的语言犹如东方水墨的闲笔,如雾如烟,瞬间呈现一切意义旋即消散。它讲述了沟通与隔绝,我们都被困在某一种自以为是的文明和偏见之中,它呼吁沟通和交流,它拆解了时间。与其说它是科幻,不如说它更像哲学。

41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好莱坞主导话语权时代,外星人开口便是英语,这部以纯语言学角度切入,探讨不同物种和个体间的情感关系,以及线性时间和自由意志的悖论,岁月流逝不枉此生。全片基调神秘唯美舒缓忧伤,将抽象情感以梦幻般具象视觉符号表达。开幕至今看的五部居然都涉及中国,且都作为强权他者形象被提及,科幻更如此。

44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在人性这个古老的命题上,它讲的依旧是“如果”的问题,如果你能预见未来所有的悲伤,你会怎么做?你会如何去面对,如何选择生活?有些人会逃避,有些人更加珍惜当下的点点滴滴,很有哲学意味。这只是电影要讲的一部分,关于语言和沟通的缺点同样引人深思,导演的反类型处理更加的高明且作者化。

4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原著的核心还是保留了,拍得唯美忧伤。还是想吐槽中国部分,艾米亚当斯那句中文到底是什么鬼?

50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3.5 一开始挺玄的,结果格局越来越小,看完想想这都算不上啥科幻片了,其实是个被问过很多遍的问题“假如明知未来会由幸福走向黑暗,你还会不会选择同一条路”这样一个本质小清新… 跟外星人尝试沟通这大设定并不新鲜,而且故事讲着讲着真有点神棍了,还好整体氛围还算真诚吧

5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不是最好的科幻片,但是最好的科幻文艺片。维伦纽瓦不管接手什么题材,总能不动声色的把它变成自己的风格。因为没读过原著,反而get到了那种一眼望穿时间长河的悲哀。PS如果这片是太空神棍片,那“星际穿越”岂不是...

5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娓娓道来的一部科幻片,Amy那段中文真的不考虑配个字幕么。。。

57分钟前
  • 克劳迪卡佛
  • 推荐

氛围不错,音乐也不错,很小的一个科幻片,明知结局仍要前行的旅程。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