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藏

记录片大陆2013

主演:内详

导演:程工

播放地址

 剧照

进藏 剧照 NO.1进藏 剧照 NO.2进藏 剧照 NO.3进藏 剧照 NO.4进藏 剧照 NO.5进藏 剧照 NO.6进藏 剧照 NO.13进藏 剧照 NO.14进藏 剧照 NO.15进藏 剧照 NO.16进藏 剧照 NO.17进藏 剧照 NO.18
更新时间:2023-08-08 02:14

详细剧情

  人们为什么向往西藏?那里有什么?那里的人们过着怎样生活?  2013年8月,10个人,8台MINI,5条线,7万公里,从川藏线、青藏线、新藏线、滇藏线、喜马拉雅线,我们进藏去。酝酿几代人的西藏情结,超过半年的制作周期,五组人马历时1个月的现场拍摄,《城市微旅行》原班制作团队用最真诚的态度呈现最纯粹、最简单、你可能从未见过的西藏。  看得见银河的壮丽星空、将肉身奉献给鹰鹫的天葬仪式、整整7天用细沙修筑又在一瞬毁掉的密宗坛城制作……抛开那些熟知的西藏符号,我们记录更真实的自然、民俗和宗教,探寻这片神秘的土地中人们所未知的生活方式;同时,我们也关注扎根在这里的人:乡道边禁语30年的闭关僧人,孤独宁静的藏王墓守墓僧人,大山里生产欧洲奢侈品牌定制牦牛绒围巾的美藏混血,用最至诚的方式一路磕长头到拉萨的朝圣者……  大美的风光,奇异的民俗,简单的生活,虔诚的信仰……或是其他,为什么《进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长篇影评

 1 ) 何时进藏

    首先,我觉得这个广告创意是很赞的,非常有诚意的。很多人吐槽说MINI居然能进藏,但是,往往是坐在家里吐槽的人是无法想象他人的行动力所能及的地方。特别是最后八辆车汇集驶向珠穆朗玛峰,荒凉的土地,弯弯曲曲的公路,整齐排列依次行驶的MINI,很好地体现了这个品牌的价值。这样的创意,同时还需要足够的行动力和执行力,我觉得是诚意十足的。虽然我还是不会想要买MINI COOPER。。
    
-----------------------------------------------------------------------------------------
    我没有去过西藏,虽然总是会有人兴致勃勃的说我一定要去西藏,我始终没有这种想法。川西倒是去过两次。一次是去甘孜州的亚丁稻城。跟旅行团,坐大客车。每天都要坐到很晚,一遍一遍的绕山路,等到看见远远的山谷有灯光,便知道快到目的地了。连续坐了两三天的车,到了稻城以后,也仅仅是花了一天的时间游玩,骑着马进山,虽然风景是怎样的,我已经忘记了,但是也觉得做这么久的车是值得的。
    后来跟学校老师去过一次壤塘,因为是有项目,呆的要久一些。壤塘的海拔应该不是特别高,因为山上有大片的松树,当然也有草原。
    其实藏民跟我们也都一样,一样的喜怒哀乐,一样的兴趣爱好。只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那里呆着,真正有与世隔绝的感觉。一条街道,卖少量商品的店铺,也只有很少的行人。不看电视,不玩游戏,大家聚在一起只是聊聊天。生活就这样很自然地被简化了。
    加之空气清晰,走出城便是一望无垠的草原,远方的山脉,天空变化的云,都看得真真切切。所有的一切都变得很纯粹。
    这样的地方,我觉得只要每天醒来有事可做,有食物吃,便觉得幸福,不需要再去找其他刺激来让你觉得幸福了。
     这样的地方,大自然的威严随时能感受到,也让你相信这里或许真的有神明居住。人的心也变得虔诚起来。当你真正能感受到人世的变化无常,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时,很自然得会希望在宗教上寻求安全感,寻求安慰。
    就像里面那位制香师,采草药的地方那么危险,是什么给予他勇气,让他坚持下来?是因为他相信因为自己在做善事,所以会得到佛主的庇佑。所以他坚定得说相信报应,一定会有报应。
    认真辛苦制作的坛城,为什么完成之时便摧毁?坛城是佛住的地方,制作坛城的大师笑着说,真正的智者是可以在里面看见佛的。我猜他是没有见过了。佛真的在坛城里吗?佛是存在人的心中的。制作坛城是一个修炼的过程,用虔诚、专注、智慧去修行,去开悟,以期望在完成之时佛会出现。
    
    里面那个带着孙子进藏的爷爷奶奶,而且从北京一路开到新疆,再走新藏线,我真是太佩服太喜欢了。真的很牛,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生命的广度。真的太爷们了!

    为什么我不想去西藏。因为我隐隐约约有些明白西藏的那种生活,但是又觉得真正离我太远了。或者说我没有勇气,去接受生命给我的这样一个命题。但是,我仍然把西藏放在心里,也许有一天,在死之前,我通透了,我看明白了,我可以放下了一切,我来到西藏,与天地为伴,就这样,很幸福。

 2 ) 摧毁看得见的坛城

”我们不是佛
喜怒哀乐
贪得无厌
吃喝嫖赌
执迷不悔“

影片最后旁白说了这样一段话,文案是个好文案,但是这部片是一部二流的纪录片。
关于西藏,一流的已经有韩日联合拍摄的《茶马古道》。如果不考虑影片主题,单从拍摄水平上看,零流的当然要数BBC了。研一的时候每天捧着《南太平洋》、《生命》这些睡不着觉。
给票的时候,何阳姐姐一再强调:这个片子如果不是对纪录片或者西藏相当感兴趣的人,建议不要去。看完觉得说得挺对的。因为整个记录过程中,所有的提问、所有的挖掘都停留在一个比较浅的层次上,如果不是本身有一些背景,也带着疑问来,回来还会自己查一些资料,片子就会沦为一些美景的PPT展示,以及家庭历史的回忆了。
导演是片中五线入藏出镜率最高的那位老大爷的儿子。显然,不能内举不避亲的程导已经因为这件事严重影响了剪辑。他爹开了七千公里,其他的人只开了一到两千公里。为了完整表现他爹的行车和个人历史,牺牲了其他线路上较为真实的记录。影片其实不怕素材多,只怕不能很好地整理。是要表现入藏的困难,还是表现藏人对传统的执着导致的生活的困难,还是表现外来人在藏地生活的故事?导演似乎还没有想好就匆匆剪出来片子。于是最完整的故事就是他爹三次入藏的经历了。

五路分别是传统的川藏、滇藏、青藏,加上新藏线和喜马拉雅线,最后在珠峰大本营汇合。整部片子没有给过地图,这是一个很大的败笔。不过我猜测,是因为导演想让他爹多跑点地方,故而给出线路有点太夸张了,哈哈。其实这些线路都是沿着古道而建。一点历史也不提,令我始料未及。在这片苍老的土地上,缺少追本溯源将多么单薄。

不过不管怎样,我还是看到了一些没看过的有意思的事情。值得记录。
一路上遇到的人有:
给佛寺画壁画的工匠
松格玛尼的雕刻和守山的老大爷
石渠天葬台的看守人
从外国回来带着家乡人开编织厂的外籍藏民
住在公共厕所里给德格印经院扫地的人
山洞里潜心修炼三十年如一日不说话只念经不出门只修行的僧人兄弟
藏王墓唯一在世的守墓僧人
一路朝圣的年轻人
强巴林寺里做坛城的僧人
大昭寺旁坚持自己采药手工制香的人
画唐卡的老匠人和他的儿子
......

所有这些人都有一个特质:他们对待自己所做的事情,有着着魔一般的坚持。
天葬台的看守人,每天步行三个小时到河边打水敬佛,他说自己有自己的原则,一定要亲自打水,用干净的水和干净的手,佛祖才会高兴。他远远地看着天葬台上挥舞的刀锤和盘旋争抢的秃鹫。我感到害怕,而他应该感到向往吧。他说:我觉得生和死没有区别,只是在不一样的世界。似乎在那个虔诚的地方,普通人所看到的世界,都像香巴拉一样:光明日夜不休地供养着美丽。
女翻译问那个住在公共厕所里的扫地人:你有没有做过让佛祖不高兴的事情?这个人一天的工作就是在印经寺扫地、开门。之前他很不好意思,甚至说不出两句话,只知道傻笑。唯独在听到这个问题时,立马义正言辞地说:绝对没有,我一直认认真真做着自己的事情,肯定没有。
再看到山洞里潜心修炼的僧人兄弟,为了在死的时候见到墙上的佛祖显灵,三十年如一日不说话只念经不出门只修行。倒是能够理解这种虔诚了。

而作为一个从外面世界到达那里的人,我的心情更多像那个回到父亲家乡开编织厂的外籍藏民。她用英文说:我22岁第一次来到这里,看到他们对传统很坚持,又看到他们很贫穷,感到非常矛盾。
一年半之前,我也曾从拉萨一路驱车南下到成都,有些破旧的房子让人感到十足的悲哀,有个朋友晚上没能从阿里赶回来,在庙里和藏民同住,说驻守的藏民吃的都是半生不熟的土豆。在心酸的同时,本质上,我也不知道究竟是自己更贫穷,还是他们。

坛城曼陀罗是什么?
是”一个人的躯体,一个寺庙,一座王宫,一座城市,一片大陆,一个念头,一个幻景,一种政治结构。“
是这个世界依赖着的内核。是金木水火土,是原子或者比原子更基础的粒子,是我们询问生命的通道。
影片中,坛城被建在昌都地区最大的佛寺——强巴林寺。这里的僧人花上月的时间用彩色的细沙绘制出极其美丽的景象,手法的细致和大气令人惊叹不已,稍有不适就无法精美如此。然而在完成之后,僧人又念着经文将这一切毫不犹豫地毁于一旦。
看着瞬间消失的美景,我感到心中震惊。难道关于得到的修行都是要通过”失去“这种方式么?也许只有摧毁看得见的美丽的幻象,才能体会到裹藏在美丽之中的真实吧。面对失去得到内心的平静,远远比获得的时候的快乐和满足要难得多。

我们为什么要历经高原反应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去西藏?
正如影片开头所说,对于城市里的人,这是逃离城市的一种方法。可是为什么我们要逃离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呢?因为城市是不安静的、是焦虑的、是快速的、是充满了欲望的。
跋山涉水去到一个遥远的地方,一路上经历很多,也认识很多人,听了他们的故事,最终还是要落在自己的生活上。
以前看到一句话:”没有比生活更艰难惊险的旅行,旅行是简化的艺术化的生活。“
也许就是在这种简化的艺术化的浓缩的生活当中,进入了一场摧毁看得见的坛城的修行,打破了那么多的阻隔,好让自己找到自己更加真实的样子,在城市中寻找一个更合适的位置或者干脆离开。
影片在说完开头我引的那段话,又写了一段,意在告诉人们简单地认真地做一件事情,戒骄戒躁,山顶便会低于脚面,人人也便成了佛。
我想这就是西藏这个特殊的地方带给人们的特殊的感受吧,区别于任何其他的地方。

佛是什么?是”悟“吧。
记得高中的时候,爸爸给了我一串佛珠,我说我又不信佛,戴什么佛珠呢?
我爸爸说:佛在所有人的心中。
摧毁了看得见的坛城,大概便见佛与自己融合为一了。

--------------
自从给了《漂亮朋友》四星,凡是有一点可取的电影,就不忍心打四星以下。由此可见打分大概是个随机初始化,基于相对差距的系统。豆瓣给评分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先去中心化?

这部片子是土豆、优酷联合出品,和全韬一起在美嘉看的,后来发现她很喜欢纪录片,还在央视实习的时候跟过一部。她邀我下学期去清华社团看纪录片,我欣然答应了。

 3 ) 我看到了我想看到的

一些人,简单到如此强大,强大到如此震撼,强大到用一声去表达自己的虔诚。他们说的最多的是,为了有个好的来世。
以前从未想过用纪录片或书去了解西藏,因为人人都有自己心里的一个西藏。我想用自己的视野和心去领会她。或许是因为我即将要踏上这个神秘的领土,突然觉得对她一无所知,感谢这片子的出现。让我看到或许我一辈子都无法接触的东西,比如坛城,比如一辈子禁言,只念诵经文才开口的兄弟,守护藏王陵墓的人,仅凭记忆画满整座寺的达娃顿珠。

 4 ) 西藏,来生。



毕竟还无法就这样接受赤裸的广告植入,渐渐的。
看完的第一感想是,如果这是一本书,那又会是如何。
纪录片的故事往往都是一笔带过,刚想聆听,又是一片碧空,
天葬台的守护者,僧庙的清洁工,石经城刻经老者,历经无数春秋冬夏的朝圣者...
想起那位制作藏香者的话,报应一定会有的。
好好活着,力所能及,拥有一个善心。



【最后独白】

你我都不是佛,喜怒哀乐,贪得无厌,吃喝嫖赌,执迷不悟。

佛法是佛用的,佛法不适用你我的生活。

但是简单地印佛经,是简单地为了来生能幸福;

简单地不作恶,是简单地敬畏必然而来因果报应;

简单地忍受整年磕长头般苦难,是简单地认定能让亲人来年少些苦难;

这样简单下去,再简单下去,脑子没弯儿了,手脚有劲儿了,山顶慢慢低
于脚面了,未来就在眼前了。

你我竟然像山、云、湖水和星空一样,

一直在老去,一直在变化,一直没问题。

再简单下去,再这样下去,

你我都是佛了。
















 5 ) 说说我是怎么看的

知道这部片子首先是通过和菜头的一篇文章,当时看完文章并没有很在意,后来一天晚上发现<一个>里面的翻页广告也是这部纪录片的推广——《进藏》
片子的名字已经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是一部记录进入西藏沿途所见的电影。片子里5组人开着不同款的Mini分别从新藏线,青藏线,川藏线,滇藏线一路向西。导演程工,《舌尖上的中国》的程工,摄影曹郁,《可可西里》的曹郁。
本片以大量的高速交叉剪接,人物面部的微距拍摄,绝美的星空延时摄影以及结尾处的直升机航给观影者视觉上的冲击和震撼确实达到了国产片全新的高度。后期剪辑也是惜时如金,40T的素材最终浓缩到90分钟,除了人物的独白,单个镜头几乎不会停留超过5秒。无论是煽情,启示,教诲还是精神引导都是点到为止而又隽永有余味。
片中有独守藏王墓40年的僧人,78岁高龄仍日月不辍的把经文刻进石头的老人,闭关30年除了念经不说一句话的兄弟俩,德格印经院虔诚的扫地僧,还有一路磕长头去往拉萨的信徒。一路磕头的藏民们三步一拜,无论地面是铺满尖石还是充满泥泞都丝毫没有犹豫地扑下去,渴了就喝从山上流下来的溪水,他们说这样已经走了3一个月,接下来估计还有走6个月。看完这些我一直在想,到底是什么让他们能有这样的力量和坚持,不过他们口中自有答案——为了修一个好的来世。然后我又想,这是因为他们觉得今生不够好吗,这样充满热情和信心的一生还缺少些什么呢?
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拥有足够的物质条件以后才有追求精神的基础,但对于这群藏民来说,似乎只需要后者就足够支撑起这一生。生活在城市的我们物欲熏心,急功近利,见钱眼开,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我们也说不清楚,得到了这一个还会想要下一个,只有平衡点,却没有终点。片中讲了一段关于天葬的故事,最后说了这样一句话:秃鹫把人带走了,至于去了哪,佛不知道,而逝者清清楚楚。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答案,但是却不符合我们的公式。
片中还向大家抛出了这样一个疑问,说为什么进藏一路上艰难困苦,山穷水恶,路途险阻却还有那么多没去过西藏和去过西藏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想要进藏。
和菜头在文章里说你在五环路内、珠江边、东方明珠塔下找不到的东西,也绝对不会出现在珠穆朗玛。这话说的急了,也差不了太多。西藏不是灵丹妙药,西藏也仅仅是一碗鸡汤而已,我们的这份执着并不能净化我们心灵,洗涤我们的身体,正如同片尾的总结的一样,“你我都不是佛,喜怒哀乐,贪得无厌,吃喝嫖赌,执迷不悟。佛法是佛用的,佛法不适用你我的生活。”但也唯有这份执着我们才能知道我们自己到底有多自由,是否真的有那么多阻挡,那么多牵绊,那么多放不下。大概这才是旅行的意义。
最后说两句植入广告的问题。植入广告碍你们什么事儿了?非揪着这个不放?有几个摆明了打广告的片子还能拍出这样的水平?我并觉得片子中的广告拉低了整体的气质,而是一味拿这个说事儿的人反而暴露了自己的智商

 6 ) 莫舍己道,勿扰他心

每一个走过西藏的人都知道,其实无论多精密高端的摄像机都无法把自己看到的西藏记录下来,没有任何画面,任何言语可以表明这里一切,只有自己真正走过这片高原才能明白为什么这里是西藏,为什么只有一个西藏。

不考虑某品牌的广告赞助,如果单纯作为一部风景记录片来说,可以看出此片耗资巨大,历经磨难才取得很多很棒的素材,全片在摄影构图画面色彩等方面还是很成功的。进藏之路无论那一条都不简单,片中所有五路进藏(其中的喜马拉雅线没看懂,是那条?指中尼公路吗?)的所有拍摄者和参与者遇到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首先对他们表示敬意,我相信他们的初衷是美好的,这一路的经历对自己也是无比珍贵的宝藏。也许是因为西藏的美好神圣,制作方考虑的太多,想表达的太多,抛开风景,加入的人文记录杂乱无章,简单浮躁,虽然每一段故事都是极其震撼的,天葬师,守墓的老僧,孤独的刻石老人,闭关禁语的大师还是平凡的扫灰人,历尽磨难的朝圣者...........但强行糅合在一部90分钟的片子里是不可能的,流于表面的故事与讲述只能称之矫情。夺人眼球的宣传里的五条线和十位平凡人估计是因为实际原因记录遇阻和疏漏使后期制作并没有很好的贯通始终。其实单独拎出来,哪怕只有十五分钟都是很棒的片子。

这个世界太过于复杂,凡人看不穿猜不透,佛却说世界很简单,好比绘制坛城,僧人艰辛漫长的创作,精妙绝伦的方式,成功后短暂的喜悦,然后是毫不犹豫的毁灭。正如世界本来是一无所有的,一切的出现,变幻,漫长的付出,短暂的收获,痛苦的失去,终归还是一无所有,回到原点。片子坚持拍完了坛城的制作却只是一种过程。做了很多努力,却没有毁灭的勇气。结尾的文本倒是不错。不过说的简单做的却是浮躁。只能沦为一部普通的商业广告片,导演的出发是好的,但也只是招来销路引发大波土豪进藏。下次别找投资方了,自己好好拍。嗯还有此片的配乐做的很不错。

最让我感触的是又看到了深夜的八廓街,执着的朝圣者,讲述人的配词:"随着拉萨的变化,八廓街也越来越繁华,它是拉萨人的镜子,也变成了全世界游客的闹市,夜深了,八廓街回到了平静,再没有了喧嚣,再没有了打扰,于是一切返璞归真......"仿佛眼前又出现哪些迷醉的午夜,安静的站在大昭寺旁,看着哪些衣衫褴褛的信徒在寒风中忘我的跪拜。我并不是佛的信徒,我信仰的只是看到那些虔诚的信徒穷极一生的朝圣精神的美好与感动。对于我来说,他们就是佛,我是他们的信徒。

PS:听说拉萨也有雾霭了,小伙伴们注意身体!
那些看了片子想着开个车去西藏的土豪还是长点心吧,别折腾的看啥天葬,也别站在磕长头的人前面拍照,虽然藏人都很善良一般不与你计较,不过小心您那mini爆胎,俗话说:天道好轮回,抬眼看,苍天,饶过谁。

 短评

我一点都不关心进藏的艰难·····还有那8台mini.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原生态居民

3分钟前
  • 西北之境
  • 还行

如果西藏没有那地势护着,可能就要彻底变成第二个丽江了

4分钟前
  • CharlesChou
  • 还行

“因为苦难无处不在,生老病死都是苦难。”看到这些朝圣者,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5分钟前
  • スピカ
  • 还行

可能拍这类主题的片很多了,个人不是很感冒。不过剪辑什么的很赞。可见中国纪录片缺的不是技术,而是大环境和态度。

10分钟前
  • 枫桥夜泊
  • 推荐

作为我最爱的车——Mini的广告,很真诚。作为我最想去的地方——西藏的纪录片,没深度。

11分钟前
  • 冯伊
  • 还行

风景壮丽,人物令人感动,佛在心中。 (冯唐写的独白为其加分不少。)此等电影,用心,用诚意

15分钟前
  • Jarod|而已先生
  • 力荐

“一生当中有许多苦难,它存在于生老病死中,也存在于违反我们意识的许多事物之中,存在于我们没有满足的欲望之中。” — Sakyamuni

20分钟前
  • 欲圣
  • 推荐

西藏。。看完之后又有点想再去了。。

21分钟前
  • 人人头。。
  • 推荐

槽点太满了。。。能进看过的最烂名单了,嗯,我得弄个豆列,mark我心目中一分都不值的电影

26分钟前
  • 金魚
  • 很差

老觉得这个所谓的纪录片像是一部电影,还是逗逼的!

27分钟前
  • 浩子菌
  • 还行

生与死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在两个不同的世界罢了

31分钟前
  • 光年
  • 力荐

对于一个热爱藏区的人表示,开MINI进藏一点都不酷。。。。。。。

32分钟前
  • 小川
  • 较差

所有的星全部给西藏的景色和家乡的人。Mini和城市人的感情和那里并不融合,显得太过浮华和表面。真正真挚的过垭口是的诵经,是认真的雕刻一块玛尼石,是一遍又不一编的用自己的身体丈量去往圣地的道路,是家乡里最普通人那纯洁的微笑,那微笑才是最让人感动的画面。

34分钟前
  • kindsos
  • 推荐

做的一手大广告,解说词目测中学生写的

36分钟前
  • hnesir
  • 还行

扣一星不是因为太多的植入广告,就是自己不喜欢这么不贴地气的纪录片而已。

39分钟前
  • 一团团
  • 推荐

我爱西藏的天,西藏的云,西藏瑰丽的风景,这一次,我独独会爱上这些虔诚的朝圣者的灵魂!

40分钟前
  • 叮叮满当当
  • 力荐

作为广告 值得五星 作为纪录片 保留意见

43分钟前
  • 杨欢喜Metiche
  • 力荐

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一定要去!!!MINI和土豆网拍的广告片儿 为了风景加一星!!!

45分钟前
  • MM✌🏼
  • 推荐

能简单了解下五条路线一路上的故事,但是,再好的纪录片,都比不上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双脚去走一走

50分钟前
  • attel
  • 推荐

有幸在系里机房试调过原素材。。。无以言表

53分钟前
  • 弥西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