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带

恐怖片美国2012

主演:约翰尼·帕卡,Ambyr Childers,克里斯蒂安·史莱特,乔纳森·凯兹,托比·海明威

导演:迈克尔·A·尼克尔斯

 剧照

倒带 剧照 NO.1倒带 剧照 NO.2倒带 剧照 NO.3倒带 剧照 NO.4倒带 剧照 NO.5倒带 剧照 NO.6倒带 剧照 NO.13倒带 剧照 NO.14倒带 剧照 NO.15倒带 剧照 NO.16倒带 剧照 NO.17倒带 剧照 NO.18倒带 剧照 NO.19倒带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09 03:47

详细剧情

1994年10月的一天,男子哈兰·迪赫(Luke Bonczyk 饰)残忍杀害家人,只有一名婴儿幸免于难,该事件在当地引发不小的轰动。15年后,高中生朱利安·米勒(约翰尼·派克 Johnny Pacar 饰)计划拍一部恐怖片,他找来女友赖莉(艾比尔·切得尔斯 Ambyr Childers 饰)以及布兰娜(Alessandra Torresani 饰)、蒂蒂(Jennifer Missoni 饰)、内特(Jonathan Keltz 饰)等朋友帮忙出演角色。此外,他还拜托在TV工作室任职的朋友奎恩(托比·海明威 Toby Hemingway 饰)寻找当年的新闻影像资料。奎恩找到资料录影带,但是在观看之后他的性情大变。   胆大妄为的年轻人试图触摸这个小镇上的禁忌题材,却没想到开启了释放恶魔和灾难的大门……

 长篇影评

 1 ) 倒带人生

     下午读严歌苓的《陆犯焉识》,里面有一段是这样描写一个十六岁的恶霸梁葫芦的:

    梁葫芦心目中是没有好人的,他心目中,人不会白白地好,人必然是为了一个目的去好,好一次就要完成一个任务,或者堵住一个漏洞。
    老几想,这不怪梁葫芦,怪世界这么大,就是没给过梁葫芦一份纯粹的,无贪图的好。

    强烈推荐由真实故事改编的 《倒带人生》,故事的主人公Stuart是剑桥街头的无业游民,而传记作家是收容无业游民的志愿者,一场拯救运动将两人联系在一起。传记作家对Stuart产生兴趣,想为其做传。酗酒,吸毒,暴力的Stuart认为自己没什么可写的,却在无意中提出一个想法,就是想让大家了解自己为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是谁或什么让纯真的Stuart变成社会鄙视的群体。
    故事展开,两条线索,一条是宏观的拯救运动,而另一条则是解释的Stuart人生的变化。就在我们认为找到原因,也就是九岁那年,Stuart被自己的亲哥哥强暴之后发生变化的时候,影片通过主人公自己诉说出了看似离奇却在情理之中的变化根本。
    原来,Stuart的妹妹也曾遭受哥哥的性侵犯,她却有一个和正常人相同的人生,并且也准备结婚了。
    传记作家问Stuart,如果又一次机会改变他人生中的一件事情,他会选择什么?
    Stuart说,小学的下午,再次受到同学欺负的他躲进家中,而继父逼迫他去门口把那些同学解决掉。他第一次用拳头在争斗中占据上风,就是那个时候,暴力住进了他的心里。他进入儿童学校,青少年管教所,最后成人监狱。
    他说,没有人愿意听他讲那些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事情,而此后的成长环境更是给了他无从变好的机会。对这个九岁的男孩,健全的社会体制和身边的父母,没有给予帮助,哪怕倾听。暴力是他对待这个社会的唯一工具,对抗整个体制甚至人心的暴力。33岁的Stuart和16岁的梁葫芦是一样的,社会从来没有给他们一份纯粹的,无贪图的好,又怎么能祈求他们是所谓的正常的呢。
    影片的温情在于传记作家,他带给Stuart温暖和爱,让他开始相信人,有目标,发自内心像人一样的笑。最后Stuart自杀,被传记作家用爱反省过后,往往是不能自已的伤心和绝望。他用火烧,用刀割都拔除不了的在他心里扎根的暴力,最终会随着他躯体的灭亡而远离,只有这样,他才能彻底完成自己的最后一次蜕变。

    在我看来,这样的结局恰恰是最大的悲剧,是对我们这些自诩为正常人异常狭隘心胸的讽刺。体制看似是维护每个人的权利,实则是画一个笼子,把那些对我们有威胁的人和东西,一并关在里面,那里的空气,没有尊严这个分子。

    微博上一个好友发状态,最后一句是,只相信人。借用一下,世界太黑暗,借助人性的微光,我们彼此,搀扶过冬。

 2 ) 转:哪一个伤口是致命的(苏七七)

哪一个伤口是致命的 (苏七七)

TT:

上个月的信里跟你说起《勇士》,因为喜欢汤姆•哈迪,就去翻他的电影列表,看到一部叫《斯图尔特•倒带人生》的电影。片名很怪吧?一看就很不大众,很不商业,但这个片子居然汇集了两个个性帅哥,汤姆•哈迪和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想不到他们两人居然在文艺片里有过这样精彩的合作,当然,在这个电影里,两人都说不上帅,汤姆•哈迪那简直是能怎么糟蹋自己就怎么糟踏自己……

可这真是一个好电影。就是,你本来是冲着帅哥去的,可是后来,他扮演的角色打动了你,再后来,这个电影让人感动、迷茫,而又清醒、痛苦。它讲社会的另一面——反社会的那一面。但它不是用苦大仇深的调子来讲的,也不是用暴力惊悚的方法来讲的,它力求“轻松”,用一种纪录片的方式,从日常生活的角度进入一个游民的生活,抱着怜悯和好奇(当然要尽量掩饰好奇,对他人的痛苦的好奇是不道德的)。慢慢地,话被套出来了。过往呈现了。于是,一个“街头游荡者、酒鬼、瘾君子、反社会分子、街头吟游者”,他的既专注又空洞含混的眼神,迟缓的模糊的腔调,走路的趔趔趄趄的样子,所有这些被汤姆•哈迪呈现得惟妙惟肖的表像之后,一个个生命中的创口重新被揭开。哪一个创口是致命的?这是一个残酷的问题。

在电影里,本尼迪克特•康巴伯奇演的亚历山大和汤姆•哈迪演的斯图尔特是两个不同阶层的人。亚历山大出身一个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他到冬憩所去打工,因为时薪九英镑还轮休,他可以有空余时间来从事写作。为什么要写作呢?因为全家都是写作的。亚历山大的气质是干净的,有理解力也有想象力、还有很好的平衡感。他身上有种微妙的冷淡,是知识阶层的通病。想过去,亚历山大有充裕的写作能力,但是他缺乏良好的写作题材的。因为他的圈子太中产,太知识分子,修养太高而痛感太少。他抓住斯图尔特这个题材时,是不是有一种卡波特写《冷血》时的兴奋心情?但卡波特对题材是赤裸裸的一次性利用,而亚历山大则有一种英国人的克制和淡定。并且,他的写作和他的行动是联系在一起的,他为冬憩所管理者的入狱而发起抗议行动,陪着斯图尔特参加审判。他进入了他的题材,与他的题材成为朋友,这一点非常重要。

而斯图尔特说他的父亲是一个贼,母亲是酒吧服务员。小的时候父亲对母亲家暴,后来失踪了。这是一个底层的,边缘的社会群体。一些人(可能承受力更强的女性)尽量保持着生活中的正常状态,比如妈妈,妹妹,另一些人,父亲,哥哥,斯图尔特,他们像是暴力的接力棒,伤害别人,毁灭自己。斯图尔特在九岁被哥哥和哥哥的朋友性侵,进儿童福利学校时被校长性侵,进少管所,进监狱,他33岁时,已经伤痕累累,摇摇欲坠。——电影用倒叙来回顾他的人生。他最近一次入狱?第一次入狱?他曾经有过的家庭,妻子和孩子?他12岁?他9岁?一直追溯到他还是个婴儿。与哥哥有一张合照。两个纯洁的、可爱的孩子。等他们长大后,哥哥是自杀了,斯图尔特,也可能是自杀了。

TT,当电影把镜头推进到斯图尔特童年受到的伤害时,一般说来,逻辑也就是到此为止了。在最柔弱的童年受到的最肮脏的伤害,使人对人的最黑暗的那一面不寒而栗,而不能不对斯图尔特给予最深的同情。然而,同情是无用的,感慨人性与命运也是无用的。恶魔在人类的头顶盘旋飞行,有些人幸运地没有成为目标,有些人不幸成为牺牲品,还有人让恶魔入驻内心。斯图尔特的哥哥,他是一个让恶魔入驻内心的人?他是斯图尔特不幸的根源吧?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是不是没有这个哥哥,就有另一种可能?然而斯图尔特对哥哥有一种奇特的宽恕。“如果哪个事情是决定性的,”他说:“是我发现暴力的那一天。”一个孩子的内心只有恐惧,只能承受着落到他身上的残酷伤害。但是有一天,恐惧变成了难以承受的怒气,和怒气一起的是无可挽回的生命被浪费了的感受。

在童年到少年的一天,斯图尔特在把头撞向两个欺负他的孩子身上知道了暴力的能量。狂怒成为他的一种情绪状态,一种能带来暴风骤雨般力量的状态。但是这种狂怒不是他所能控制的。在清醒的时候,斯图尔特比正常人更能清醒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他有一种让人动容的哀而不怨,他说,也有人也有他这样的经历,但后来还是过上了得体、正常、有意义的生活。而他也让恶魔入驻了自己的内心,他的不定时的狂暴状态什么时候来临,他并不知道。

“我让他住在心底,就再也无法摆脱他了。我想把他烧出来,割下来,他只是笑着说:‘不不,我不走。’”他笑了一下,说:“他为什么要走呢?他也不想无家可归。”

TT,这是看关于童年阴影与成年暴力的电影中,最让我泪下的一段独白。此时此刻,斯图尔特几乎有一种圣徒的气息。没多久。斯图尔特死了。他被火车撞死,不知道是不是自杀。磁带里的声音还是那样含糊不清:“我所希望的就是躺下来死掉,我觉得自己如此污秽,又他妈的可怕。我仇恨,攻击每一个靠近我的人。我只是希望,哪怕一次也好,能够逃离这种疯狂。”

游民斯图尔特其实对生活有一些很“正统”的想法:他想赚大钱,他想儿子上商学院,他去亚历山大的中产朋友家做客时很快乐地开割草机。人类,变成了人群,变成了社会,然后结构形成了,阶层分化了。再然后,有些人被从这个结构中抛出去了。他们成为这个社会中的,背面的存在。虽然这个社会不能算太坏,给他一个住处,给他免费治病,但他知道他回不进那个“社会”了?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身体和内心都被摧毁了?

TT,看完《斯图尔特:倒带人生》,回想《勇士》的时候,觉得《勇士》作为主流商业片,永远都给亲情和回归留出最大的可能性。可以说那是一种叙事策略,一种对观众心理的迎合,但有时候,这种主流电影的温情与艺术电影的残酷,也是相辅相成的吧。

七七。
六月。

 3 ) 你害怕去理发店么?

你害怕去理发店么?——这是个什么问题?千万不要以为我要说什么很重要的东西,我的确只是想问问这个问题。嗯没错其实我一直很讨厌去理发店,你当然可以说这又是我为我病入膏肓的拖延症找的一个借口,但是我的确很讨厌去理发店。
从小时候去的有披白大褂的师傅用推子推头发的理发小屋到现在的各种发廊,我一直很讨厌去理发店。我很小的时候留得是长头发,我猜那是我到长到现在为止的生命中唯一一段有身为雌性的自觉并且乐于捯饬自己的尊容的时间。那时候我最宝贝的东西就是长头发,当然当时我并不会绑,因此每天早上都得让爹妈外婆代劳,为了把头发弄出整洁新颖的发型,需要比人家早起床半个小时,但是当时我经历了种种磨难都坚持了下来。

在小学二年级的某个时间,爹妈忽然说没有时间,将我强行拖到小区门口理发店,冲师傅道“剪短”。我记得当年我怂且弱地哭了,一边哭一遍大叫着我不要剪头发我不要剪头发。那是我有记忆以来哭得最强烈的几次之一【有一次是在3岁那年,爹妈强行将我扔到幼儿园从此每天不能跟外婆在家里玩翻绳或者搭积木,那次我非常牛逼地哭了一个月+;还有一次是小学三年级买了多功能铅笔盒,似乎是二十块一个,有很多按钮和好几个小盒子,我极其臭屁地带到学校,没想到第一天就华丽丽地被人玩坏掉了——当然这两件事都和要说的没什么关系于是带过】,好像到最后整个小区都听得见我撕心裂肺的嘶吼,当然并不是传说中萝莉的梨花带雨哭,我那时候的声色比较低哑,在爹妈还用BP机时,声讯台经常会把我留言的称呼署成“先生”。因此那一次闹得鸡飞狗跳,大叔大妈们都抱着孩子抱着狗跑出来跟家母说何必让孩子剪头发,家母极其坚定地一摆手,理发师手起刀落,我及腰长的头发就随着剪子的咔嚓一声断了。一路回家,似乎老爹给我买了雪糕或者糖葫芦表示安慰,但是我依旧怂哔地抽噎了一路。抽噎到最后几乎被所有人吼叫“剪都剪了还哭个P”之类的话。
话说我当年其实是个弱智儿童,听了这话之后想想也对,就抹了把脸屁颠儿屁颠儿玩儿去了,继续搭积木拼拼图。当时上学需要戴小黄帽,路上遇见同学,我还用极其臭屁的语气说“你看我剪头了”。对方一脸不屑“我不信,你肯定掖帽子里了”。我很激动地摘了帽子给她炫耀我的短发,并在对方露出的不可置信的神色之中得到了大大的满足感。

似乎是在这不久之后,在我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我的人生发现了巨大转变,之前我是一个极其臭美的、喜欢照相而且会摆各种各样的姿势的、虽然唱歌跑调公鸭嗓但是总乐意给人展示自己的少女。之后我成了一个不修边幅的和男生在土堆里打闹的打死不穿裙子的讨厌照相懒得唱歌的Tomboy。而且我猛然发现了小孩是一种很可怕的生物,从此再也不肯抱亲戚家的我曾经和我老弟抢着抱的妹子。
在大家都不要搬家的时候我家忽然很神奇地要从城市的一头搬到另外一头,当然现在都流行买房而我家连原来的房子都已经没有人在住了。当然这是后话。
在搬家之前我又去洗浴中心楼下的一家理发店理了头发,那个理发师是个大叔,他肯定没有抽烟但是我脑子里他总是叼着根烟,我们一走进去他就贱贱地笑着迎上来说“剪头啊?”
我妈一把把我推上前说“她剪”。于是我跟着一个面色不悦的女人去洗头,那女人问“水温正好么!”其实有点凉,但是毕竟是夏天,而且我不知为何有点不敢提出异议,于是只说了“哦”,于是我用半凉的水洗好了头发,坐到椅子上,贱贱的大叔说“我们的新剪刀明天才会送到,今天只能用这把旧的,这把旧的有点夹头发,但是我猜你一定能忍住的哟~”没等我开口,就听见我妈说“没事你就剪吧”。那把剪子一接触到我头毛我才明白什么叫做“有点夹头发”,几乎是每剪一下要夹掉一绺,我又开始吱嗷胡叫了,但我只听见我娘在旁边极其蛋腚地说“没事儿,再剪短点儿”。
那一次理发彻底改变了我对于理发的印象,从那时起我才知道理发也是可以疼到你快哭的。不过那时候的我已经没那么怂哔了,我成功地把眼泪憋在了眼眶里,并且面对着镜子里的我的脑顶上几乎没剩几厘米的头发假笑着点点头,说“很好”。然后我们满意地离开了那家理发店。

转学之后开始有了新鲜的生活,在之前一直以“外向开朗”自居的我开始过上了离群索居的生活,为什么?因为谁都不认识。当然第一个学期过后这种情况有所好转。因为大家都熟络起来,又过了一个学期,班里面个子比较高的姑娘们开始很有活力地打篮球。篮球是个好东西,可以让人废寝忘食,可以让人逃课可以让人偷偷从家里跑出去。那段时间用某个老师的话说就是几个大姑娘和大小伙子天天腻在一起过着没羞没臊的日子。——其实并没有没羞没臊,最亲密的接触不过是你摔了我把你扯起来,或者我喝完的水瓶给你抿一下,根本没碍着谁,但是老师们就是觉得很碍眼。
于是在某次考试成功地拿了倒数第一名,并且被找了N多次家长之后,我妈得出结论说我需要开始留长头发。我对于这个决定表示很震惊并且从心底表示很排斥。但是我似乎从第一次剪头发开始甚至在那之前,在家里就没有一丁点说话的权利,于是只能默默服从。当然我那时依旧不会梳头发,我们小学有个诡异的要求是小姑娘不许披头散发地来上学。【当然这和我初中的“不许穿薄瘦透短露”这种明文校规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但是还是令我苦不堪言】当时爹妈虽命令我留长发,但是却对于我的发型放手不管。当时我觉得只要把头发绑成一束就算成功,于是每天都在脖颈根部扎个尾巴,当然这种造型多年以后看来显得我这个小学生像一个高龄阿姨。不过那时候总也算是完成任务。在此基础上我家增添了门禁时间,即我在爹妈下班之前必须赶回家,这令我有碟捉鸡,这说明我放学之后甚至不能打上一局篮球,这会使劳资的技术和别人相差很远,不过我很快找到了平衡点,因为如果我提前回家,便可以偷偷地打游戏或者看一些对那年纪的小孩子来说比较啪啪啪的东西。于是我满意地接受了。
在下一次剪头发是升上初中,我的初中不许女生留长发。暑假里去剪,娘亲在旁指导理发师,要求剪出一个“有女孩气”的短发发型,于是那位伟大的理发师先生给我剪了一个极其能突显我的大脸的发型,额头甚至是漏出来的。我淡定地看看镜子里面自己比脸盆还大的脸,摇摇头说,就这样吧。理发师说,多好看,显得多精神。我妈表示很喜欢,于是我们满意地走了。
于是新生教育时大家都见到了我完整的一张大脸。可能会有人有疑问,为什么我说着我不在乎自己的尊容,却能记得大脸。答案是新生教育的时候我们拍了一张照片,那张照片在我的档案里面跟了我三年。我还记得当时自己穿着一件黄颜色的上衣,脸因为炎热而变成了猪肝色,上面还点缀着星星点点的汗光。等我们拍完照,班主任清清嗓子对我说,你的发型不合格,回家重新剪过再来。我难以评述当时的心情。不过我猜母上的心情理应更加复杂,因为班主任大人的指示是“你的头发不够短”,这说明我需要重新剪回当年的假小子头,而这刚好违背了她的初衷。也不知是什么原因,等到头发又已经不剩几寸的时候,我站起身,带着胜利的微笑,满意地走出了理发店。

高中住校,半月一回家,只停一日。每次理发母上都觉得太过费时,于是每一次都谆谆教导理发师“剪短点,再剪短点”。于是我每次剪完头发都要在学校过上一段时间戴帽子的日子,如果非要说个理由,那是因为头发实在太短,会对自己的性别产生倒错感。不过也有可爱姑娘会上来揭掉我的帽子,然后我的头发暴露在风中,它们没有凌乱,因为他们甚至无法飘动。于是那姑娘把帽子扣回我的头顶,满意地离开了我。

再后来我就上了大学,从牛逼再次堕落回怂哔,变得耳根极软而且没有主张,我不知道为何变成这样,于是悄悄把恶果推脱到“长头发占用了我大脑的营养”这方面。于是我又折腾折腾地剪了短发,这一次剪发过程中不断被推荐各种XX,其实我都不知道那是什么,但是我还是处于某种情绪没有反驳,只是说嗯嗯。于是那一次理发我花掉了半个月的生活费。而这仅仅是剪短了头发。而且是那么一种,用母上的话讲很“女孩气”的发型,当时我有点崩溃,但是内心深处很怂哔地觉得不能让人看出我的不爽,我要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于是我点点头,带着滴血的心刷了卡,满意地离开了。
不过我很久以后就觉得这个发型的不便之处,于是我又掏了15块钱,在学校门前各种小吃店之间的一家小理发店再次动刀。很讽刺的,这一次令我很是满意——我猜这种价位大概奠定了我的屌丝之路,从500到15的跨越,就是我和优质女性的差距么?但是我想,不能这么觉得,发型明明很好看不是吗?于是我潇洒地付了钱,并从理发师的“谢谢惠顾”中感觉到了久违的满足感。

--------------------------------------------------------------------------
我想接着我的故事说,从那之后,我就真的很少再去理发店。头发总是奇怪地长到一个奇怪的长度,乍一看仿佛文艺青年实际就是一头强当当的蠢牛。嗯?为什么是牛?我也不知道。

是的我看了倒带人生。倒叙是个多好的叙事手法,自从小学老师教了这个写作手法之后,我就欲罢不能地爱上了它。Stuart,从死到生,从游民到小男孩,从遍体鳞伤到完好无缺。
——如果你得从人生中选一件事,你想要改变什么?
——我要怎么选择其中一件呢?那样的话我就可以轻松地把一切都怪罪在它上面,是不是?……
——One thing Only.
——The day I discovered violence.

你太伟大了不是么?你太伟大了!你是伟大的人,你的确是伟大的人。他们说你对这个社会你对这个制度充满愤怒,他们说如果愤怒的等级是0到10,那么你就是11。
但是你太伟大了。我的意思是说,不找个抱怨的对象你是怎么活下去的呢?他们把你和你儿子分开了,你生活在街上,我的意思是说,你坐过牢,你试图把魔鬼从体内用小刀割出去或者用火焰烧出去。
……我只是想说你太伟大了。你太伟大了。凄苦之中真的可以不去找个敌人地,顽强地生存着。然后说没有一件事情可以完全糟蹋你的人生除了你自己。你太他妈的应该骄傲了,你值得这么做。 

所以如果我可以不再害怕去理发店,其实应该改变的是当我发现妥协似乎是一切的解决方式的那一天。

过去是黑色迷雾,前途是茫然迷途。我们站在这个中间点上到底该往哪里走呢。那天我看见一句话说:我总想快点死去,但我每天却都努力地活着。
多亏总有点好的事情,比如你们在车上唱着歌,比如你们一起去示威,比如你走路拉着他的手,比如买一个木刻的蘑菇绑在车子顶上。零零碎碎的又是记忆又是经历。
或者比如我们少有的那些心情宁静可以不思考烦心事情的晚上,有时候跟你敲着键盘聊着天我就觉得非常幸福。

看完电影的时候按着脑袋哭了一场,这并不是因为什么欧洲的小忧郁。每部电影里面都有主角的一个故事,以及观众的一个故事。我只是因为想到了什么事情,就比如那个问题。

你害怕去理发店么?——这是个什么问题?千万不要以为我要说什么很重要的东西,我的确只是想问问这个问题。嗯没错其实我一直很讨厌去理发店,你当然可以说这又是我为我病入膏肓的拖延症找的一个借口,但是我的确很讨厌去理发店。

除了倒叙之外其实老师还教过一种写作手法叫做首尾呼应。

Stuart真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吗?我就是不能相信啊,也许是因为当我一开始演他的时候我就爱上了这个角色。我沿着Cambridge的火车道旁边走着,发现车轨非常的狭窄,而且当时Stuart是那么的虚弱。我想他也许是自己不小心掉下去或者是被火车呼啸而过时刮的风吸进去的。不过所造成伤害都是一样的,并且都表明是一场事故导致。无论Stuart经历过何等痛苦的事,他的一生都可以算是上天的一份礼物。我并不觉得他会轻易的放弃自己。就单单对于我来说,他是一位奇特的超级英雄式的人物。他让我变得成熟了,而且还让我看清自己究竟想通过这份事业获得什么。 ——Tom Hardy on Stuart

 4 ) 一生能有多少伤痛

冲着BC来的,结果被TH惊艳到泪流满面
没有字幕所以我看的特别认真
认真到后来泪流满面都没有发觉
可是还是很多地方没有听懂(英语太水皮了)
TH演的Stuart实在是太让人感动激动了
他的演技让BC女王花容失色(囧rz)
一路的口吃不清
一路的fuck
一路的疯疯癫癫
可是没有人觉得他恶心讨厌
反而会萌生一种难以名状的爱怜
一开始的时候看到Stuart凑向Alexander的时候
我明白鸟为毛同鞋们都说JQ满满了
当我看到在路边的草地上Stuart拉着Alexander的手走路的时候
我终于还是忍不住激动了一把╮(╯▽╰)╭
当我看到Stuart在家里发疯的时候裸着身子歇斯底里的时候
泪水那叫一个飙啊
看到Stuart在法庭上无罪释放然后Alexander跟他开香槟庆祝
我觉得Stuart的世界其实也不是那么糟糕
虽然经历那么多不堪回首的事情
虽然有过那么多自残的经历
但是他还是遇到了Alexander
也许算是生命中最后的救赎吧

一生当中会有多少伤痛
有谁知道呢
但只有经历过的人
才会变得坚强

 5 ) 所以说,不要进行心灵交流

要不是2010年的Sherlock和 Inception,我猜我这辈子都不会知道在2007年,还存在着一部叫做Stuart: A Life Backwards的电影(万恶的美国人,我现在一看到Stuart这名字,就会条件反射到“精灵鼠小弟”)。我昨天晚上看了这部英国小众电影,居然差点把自己看哭了,这太诡异了,因为我的感点一直都是高到公众很难想象的地步,越是有人恶意企图攻克它,比如春晚的小品、冯小刚的电影、星光大道的选手感言、朱军的艺术人生等,我的感点就越会显示出百毒不侵的麻木,于是我扪心自问,这精灵鼠小弟的倒带人生到底把我怎么了?

Tom Hardy大家都知道,略有发福的中年男,看过《盗梦空间》的人一般习惯称呼他为“E老师”。记性好的观众可能还能回忆起E老师的出场造型:花衬衣、红袜子和抹了发胶的大背头,被称之为“严肃的接客”。

所以即使在《盗梦空间》里,明明是E老师最初制定出了整个盗梦计划,并且他还是惟一没有出现过失误的员工,可大多数人还是对E老师留下了种种不太靠谱的印象,比如说,群众反应,E老师太像个流氓了。唉,谁让第一印象是如此的重要,而花衬衣红袜子什么的,又实在很容易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

另一主演Benedict Cumberbatch我就不多说了,他是个好演员,而且豆瓣还有个“豆列”叫“脸太长和名字太长也都不是他的错”。

再说回《倒带人生》,Tom Hardy演的Stuart是个集无业游民、酒鬼、瘾君子、抢劫犯、肌无力患者、躁狂型人格等销魂身份于一身的极品人物。Benedict演的Alexander是在流浪汉收容机构做兼职的业余作者,他想给Stuart写本传记,于是这两人就在一起厮混了几个月,一起主办过游行、参加过旅行、出席过庭审,还挤在一起看过电视、聊过天、拉过手、喝过酒、做过饭,当然更多的是谈话,或者说,是循序渐进的心灵交流,Stuart一步一步把自己的人生倒带回去,Alexander负责帮他整理,是什么改变了Stuart的一生,把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可能性彻底谋杀掉。

这要是个美国片,很有可能会拍得跌宕浮夸, Stuart也许会变成个极有魅力的恶棍,而其它各种人物总是会不自觉影射出对他的各种颓废崇拜,并以某种很“美国腔”的强烈道德感来贯穿始末,但《倒带人生》完全不是这种电影,他没有任何的传奇色彩,而作为一部欧洲片,它也没有晃到死的长镜头或者闷到死的叙事方法,我觉得这个电影更像是个洋葱,一层层把皮剥开,没有哪一层是集中发力的,但积累起来,就突然戳中了我的泪点。

Stuart是这样一个人,他讲话含糊不清,夹带怪异英音,走路姿势一直保持着“僵尸状”,并且大约爆出了约2752个fucking,但是从他出现的第一秒钟到最后一秒钟,我始终没有讨厌他。Stuart也是个洋葱,一开始是愤怒嬉皮的紫色,然后他好像也没有刻意在哪里华丽转身,他只是若有若无地把自己颜色略略浅淡的一层也剥了出来,而一生中经历了多少伤痛,他也不愿意像面对心理医生那样,一边盘算着这家伙可是按小时收费的,一边以溃堤的姿势讲出不堪回首的真相。对于他自己,他始终是羞愧的,他的故事其实挺残酷,但他却一直没有刻意得去展示哀伤。这个从9岁开始就被自己的亲哥、亲哥的同学、“儿童之家”的老师轮番性虐待的小正太,他似乎有着比任何人更充分的理由去夸张地渲染人生遭遇,但电影里的Stuart没有,他迷迷糊糊的,抢便利店时的手法像是荒诞喜剧,他讲话东一句西一句,做饭的手法乱七八糟又极其认真,他有时候更像一个儿童,心里的愧疚大于愤怒。

Stuart说,也有一些和他拥有相同经历的人,但有些人能够看得开,迎接令人惊喜的新生活,他也想知道,自己怎么就搞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说这番话时,Stuart 正给自己打着一个别别扭扭的领带,他还是慢慢在讲话:“我只是希望,哪怕只有一次,能逃离这种疯狂。” 能看的出来,Alexander此时快要哭了,但Stuart却完全没有因为话题的沉重而严肃起来,这T M原来是个活泼的电影。

后来,Stuart死了,也不知道是自杀还是交通事故。

其实他最终还是找到了一个愿意听他讲故事,并且对他又足够尊重和友好的人,但他还是对社会体制感到绝望吗?还是因为认识了Alexander,他人生一直缺失的那部分情商拼图终于得以完整,但他已经丧失了变成正常人、迎接新生活的能力?这是惧怕温暖的表现吗?如果Alexander不出现,他依然会在自我厌恶和不舒服的感觉中慢慢消耗时间,也许会以一种更悲惨的方式死掉,或者反而会在他原有的惯性中活得更久?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可能。所以说,不要进行心灵交流,这真的是会死人的。

电影快结束时,Alexander溜进一家书店,偷偷把一本自己写的Stuart的传记摆进橱窗,就挤在左右两边各一排的超级畅销书《达芬奇密码》中间,旁白是Alexander的自言自语:“我想Stuart会喜欢”,白马脸王子的表情甚至还可爱了一下。这真的是个活泼的电影,但就在那一时刻,我差点掉泪了。

 6 ) 理想国

我一直有点自豪又有点羞愧地觉得,中产阶级一定是所有阶级里自我感觉最为良好的。出身足够优秀,受优质教育,怀有各种抱负和雄心,以及觉得自己真正在做对于社会有用的事情。更了不起的是,我们觉得我们自己平易近人且承上启下。一方面,碰到真正的贵族社会,不会感到有什么自卑,反而还会觉得他们懒惰浮肿自欺欺人;另一方面,就像Alexander一样,我们勇于并乐于去了解社会里的弱势群体困难群体,想要为他们做点什么,想要为自己证明什么。

但当我们真正听到了那些故事,那些始于猎奇,却终于酸楚的故事之时,它们的沉重,却反而映衬了我们的无聊。正如Alexander一样,我也很少怪罪“制度”什么。我们天真浪漫地以为,谋事在人。一切可怜之人必有其可恨之处,他们的失败,他们在泥潭里苦苦挣扎,不过是因为他们曾经的怠惰和自我放纵。他们咎由自取。

而这种中产的成见,不过源于我们的不了解。我们乐于去了解不等于我们就了解了,往往去听一下这种故事,就能意识到我们是多么幸运而又多么乏善可陈。人生就是会跟某些人开些玩笑,而Stuart正是其中之一。

TH作为私校出身的人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得到这种痞子角色,但不可否认地,他真的演得极为出色。TH的表演极为真实,细致入微且充满爆发力。复杂的性格全部都外露:对于中产的偏见和Alexander好意的困惑,愤怒和抗争。在出租屋自残那段,尽管暴露了TH小鸟俱乐部成员的身份(哈,中产阶级无谓的幽默),但真的是在那一刻仿佛戏人合一了一般。

很多人都诟病BC在这部片子里光芒被TH完全掩盖了,这是带有偏见的。BC的角色,是个无聊的中产阶级。相比里外如一的Stuart,BC的Alexander必须要更为内敛,闷骚。BC很好的表现出了我刚才提到的中产对于下层的偏见,在看见针头时,听TH讲故事时,以及微醺时让TH讲他第一次被捕的经历时,他的表情和语调都是那种克制住的蔑视,有点兴趣,外加一点点傲慢和同情,但又努力不表现出来的那样。拿捏得很到位。

剧情的走向很丰满,很真实。有起伏,但却不抓马,都是正常生活中的合理波动。Alex和Stu的友情很温馨非常温馨,顺着Stu人生的起起落落,Alex一直在陪伴和记录。说实在的,当Stu肌肉萎缩,心脏起搏器也无法安装那会,我真的有种心如刀绞的感觉;而当Stu给Alex打电话报告喜讯那会,我的眼泪都要出来了——仿佛一切终于到了尽头,Stu经历的那些磨难,他恶魔般的哥哥死了,他的犯罪记录清除了,他的健康状况也暂告一段落了。与此同时,他也终于遇到了Alex,这个被他妈妈暗示为一个积极影响的人。快接近片尾时,老湿打着领带穿着西装,衣冠楚楚,但是从西服扣子里冒出来的领带又有点萌地表现了他的笨拙,安安静静地对着BC把他的人生用充满智慧方式讲述了一番。仿佛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Stu从今往后要和Alex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中产阶级又拯救了一个边缘群众,人类又朝着理想国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部,仿佛只要继续努力下去,世界大同的目的最终是能够实现的一般。

然后Stu死了,死在了火车滚滚的车轮之下。我不想在这里妄测到底是自杀还是意外,无论如何,这都是给Alex,给我,脸上来的结结实实的一巴掌。在这里破灭的不光是Stu的生命,也是Alex的某个理想肥皂泡。本来以为已经把他拉回来了。就是这样。

我想,倒带人生的意义,在于给我们讲述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故事的同时,也在毫不客气地戳破我们的乌托邦主义。尽管这个沉重的话题是用无比轻快温暖的语气讲述出来的,尽管Alex和Stu的那一切都那么美好,尽管片尾让BC调皮地把自己的书换到了达芬奇密码的中间,尽管BC还轻轻地笑了一下——但这不过是中产阶级乌托邦主义者们表现自己无力感的一种手法,布尔乔亚式的傲娇而已——就算它外面披着多么轻巧如天鹅绒的帷幕,但当这层面纱滑落,露出来的,都是我们浓浓的无可奈何。

而这,仍然不是这故事的最终意义。确实漂亮的只是外衣,确实信仰受到了动摇。但是Alex没有把倒带人生付之一炬,而是将之出版,除了纪念Stu之外,还是弥漫着淡淡的自我反省气息。坐下来,喝杯茶,翻几页倒带人生,总结一下上一次乌托邦构建行动里失败的可能因素,然后掸掸风尘,再次穿上漂亮的外衣,披挂上马,继续朝着脑海中的理想国,步履更为小心地前进——

我想,这就是这段Backwards的人生,对于Forwards的未来,最重要的启示吧。

 短评

TH小旁友演得太赞了,所谓激萌激虐不外如是。BC的风头绝对被盖掉了啊。绝不自怨自艾的立场实在让人佩服额。Stu拉阿哥是宗桑,看护中心额老甲鱼也是宗桑。

7分钟前
  • selenesun
  • 推荐

老湿的口水音好可爱啊~女王暗淡了~

9分钟前
  • 兮称
  • 推荐

(非影评)Tom Hardy真乃黑暗料理界厨神

13分钟前
  • Alayne
  • 力荐

倒带人生

16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开始我想完了,tom在说什么基本听不懂;中间我想tom太hot了演这样邋遢的角色还是让人觉得很hot;看到最后我觉得Stuart是个让人笑过之后会很心痛的人。tom的演技真是没话讲。还有……他皮纳斯真的不大。

19分钟前
  • Jin
  • 力荐

i just hit by head hit by head hit by head. the more you speak,the more inauthentic.no one wanted to listen what i think is really important,so i got myself drunk and sit here making mad conversations,draging down more to hell.all i aspect is lying down, die.

22分钟前
  • 李和百万幽魂
  • 推荐

Alexander Masters的原书写得足够好 David Attwood的导演技巧倒没什么真正可圈可点的地方 不过 Tom Hardy的表演挽救了一切:很少能有人可将一个彻头彻尾的游民诠释得如此彻头彻尾xD 那个神经质到骨子里的说话腔调 及长期吸毒者颤抖 萎靡 无法控制的动作 都表现得不像是演出 而像是真正的纪录片一般了。

25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哈弟你是如何含着一口痰演完整部电影的= =

27分钟前
  • 泽马
  • 还行

我用火、用疯狂都无法把身体里的魔鬼驱赶出来,我疯狂地伤害每一个靠近我的人,原来死去是那么难。

29分钟前
  • nadja
  • 还行

这对二缺cp萌炸了!!

33分钟前
  • 魁建国☘
  • 力荐

Tom Hardy和Sherlock呀,Tom Hardy演技秒杀阿福,无怪乎获提名。一个很伤感的故事,一段很凄凉的人生,所幸讲述的过程还是满带着活泼。英伦式的堕落过程,Tom Hardy还有正面全裸镜头。不过看到这样的故事最后还是不免心中悲从中来,动画效果加分。

37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结尾我流泪了。。。老湿应该凭此角色得奥斯卡。两个人的夫夫情甚至延续到了TTSS,里面二缺成了老湿的上司(TOP了)然后对久别重逢的老湿一阵爱的暴打

40分钟前
  • ilovelukas
  • 力荐

一开始就觉得男主好眼熟,看了很久才想起是谁,蠢到了。。。演技真的太棒啦!

42分钟前
  • ╯^╰
  • 推荐

我只希望,有那么一次,我能从魔鬼的手中逃脱出来。我烧自己,割自己,想逼它出来,可是,它也不想无家可归啊。

46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在最需要字幕的时候 你却没有... 冲着Benedict Cumberbatch来 带着Tom Hardy走~

51分钟前
  • 洗狗
  • 力荐

幽默 心碎 残酷 辛酸 糅杂成一段真实的杯具人生 膜拜Tom Hardy的演技!

54分钟前
  • broken flower
  • 力荐

如果曾有人懂得你,即使日后失去,那也是幸福一种。

5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流浪漢與中產階級、性虐待與暴力史、出生與死亡、自殺與重生。我始終不能忘記是,Stuart在回想自己過去的生活,如果能夠選擇一樣去改變的話,他選擇的是他發現暴力的那一天,感覺到自己強大了不止五十倍,但是漸漸發覺自己開始變得無法自控,憤怒像一頭困獸,霸占了他的整個身體,再也無法回到從前。

59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於Stuart的遭遇感到難過,也因為他的境遇而心中產生出惡魔,更讓我意外的是原來Stuart所在意的哥哥Guavy才是造成惡魔的元兇;拍攝手法平鋪直敘,讓我一度看不下去,只好展現出為了看BC的毅力了...Tom Hardy讓我認不太出來,可是演技真的很棒,倒是BC長相一直沒什麼變

1小时前
  • mingjoyce
  • 推荐

TOM的演技真好啊把这个人给演活了!一路的口吃不清,一路的fuck不停口,烟酒不离手,一路的疯疯癫癫我完全花痴状态了。从小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哎到最后遇到那么个人还真是不易。没字幕听的好费劲英英语太水了好多连音外加还故意口吃,不过真好~

1小时前
  • UrthónaD'Mors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