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喜剧片日本2014

主演:芦田爱菜  平干二朗  石田良子  羽野晶纪  入江甚仪  丸山隆平  八岛智人  青山美乡  

导演:行定勋

 剧照

圆桌 剧照 NO.1圆桌 剧照 NO.2圆桌 剧照 NO.3圆桌 剧照 NO.4圆桌 剧照 NO.5圆桌 剧照 NO.6圆桌 剧照 NO.13圆桌 剧照 NO.14圆桌 剧照 NO.15圆桌 剧照 NO.16圆桌 剧照 NO.17圆桌 剧照 NO.18圆桌 剧照 NO.19圆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2:54

详细剧情

小学三年级学生渦原琴可(芦田爱菜 饰)是一个脾气有些怪怪的女孩子,她喜欢收集各种各样感觉很炫很酷的字眼,日常里喜欢模仿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比如说话结巴的邻居小孩小破(伊藤秀优 饰)、长了麦粒肿的同学香田惠美(草野瑞希 饰)、心律不齐韩裔日本人小朴(古谷圣太 饰)。当然她 无心伤害他人,可是一味的模仿难免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八口之家的涡原一家经常团团围坐在红色的圆桌前吃饭,小琴可不喜欢看起来其乐融融的晚宴,也对妈妈即将生小宝宝的消息无动于衷。她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用古灵精怪的小脑瓜感受着大阪这座城市弥漫着的温暖的气息……   本片根据西加奈子的小说改编。

 长篇影评

 1 ) 第三集 母女 女性赋能

中国母亲可怕之处在于控制。

我不想否认基因里母性的存在,但透过控制的本质,我们看到的还有中国社会对女性赋能的短板。

如果一个女人在社会其他领域鲜有掌控权,那她就会将全部控制欲强加在那些对自己能够掌控的东西上,比如孩子,比如丈夫。这跟一段讲爱情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那段话是这么说的:不要在处于情绪低谷的时候开始一段感情,因为当你绝望的时候,你会抓住所有你想抓住的,而不是你真正需要的。

所以社会层面对女性赋能,对解决家庭层面母性控制来说,也是重要的一环。

“女儿会越来越像妈妈,如果不像,那是因为时候没到”虽然只是句不负责任的玩笑话,但这确实让我结结实实地害怕了。只要能不像我妈,我可以做跟她完全相反的决定,走完全相反的路。

 2 ) 从锵锵到圆桌

好久没有点开优酷了。这次突然想到要去翻翻《听说》,就发现了看理想的新节目。
    很明显,窦文涛就是锵锵,锵锵就是窦文涛。《圆桌派》也基本照搬了锵锵的形式,请来了道长(本来也是一直负责这个板块)马老,余世存(见得比较少)这帮看锵锵的能够耳熟能详的人来做节目。如果说窦文涛是我们点进视频的原因,那这种熟悉感就是我们看下去的原因。
    不得不说这档节目保持了看理想系列精致独特的感觉。礼仪式的圆桌,富有创意的一期节目一炷香的形式仿佛让人置身于窗外大雨倾倒,窗内谈笑风生的文人沙龙。这对于对一些试图区分自己与焦虑的社会的人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可所谓过犹不及,整个节目没能给人一种真实的投入感,或者说是故意给人以kitsch。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梁文道的眼神给人的感觉就是知道摄像机在拍我我要装作不知道的样子,他的点头,等等动作,都有着故意呈现的痕迹。我认为,这是这个节目的硬伤。
    无法让人理解的是,为什么当一个人讲话的时候,画面要那么疯狂的切换,远近,模糊,侧面,特写,给人以强烈的不适感。对比锵锵,锵锵的镜头就相对固定,也相对让人的思维能够集中于说话的内容。当然,节目给人的结果也是锵锵比较冷静,圆桌派更为激烈。另外,圆桌不能让四个人全部正面镜头也是一个尴尬之处吧。
    说了很多坏话,但从这期内容看这个节目不失为一个好节目。对比着锵锵郭德纲那一期看,质量不分上下,甚至我个人更喜欢听这期的内容。可能是两者取题的范围本身有大小之分,但只要还是不同嘉宾的个人特色,个人思想,个人的价值观让节目呈现了不同的思考,给人了以不同的启蒙。也佩服文涛面对不同嘉宾的循循善诱,一种舒服的主持方式。
    第一次写文,一些个人看法,欢迎讨论借鉴。
                                                                   Gary
                                            2016.10.28 23:40

 3 ) 2020年就要过去了,没见到这个男人,是我们所有人的遗憾宅少宅总有理2020-12-30

“虽然人生在世会有种种不如意, 但你仍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中作选择。” ——作家·王小波 「逝于1997年4月11日」 出自作品:《致新的一年》 01

最近出了两件喜事,一是王海打假辛巴,二是编剧们联合抵制郭敬明、于正。 20多年前靓坤就教育过我们,做错事要认,挨打要立正。20多年过去了,我国一线名人的觉悟竟还不如铜锣湾古惑仔。《每日文娱播报》打电话采访于老师,问他如何回应汪海林时,于正老师义正辞严地问: “我为什么要回应他呢?他是谁啊?” 于老师别忘了,10多年前,港片余晖《无间道》还留下过这样一句话: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古惑仔》上映是在1996年,那时辛有志才6岁。他肯定不看央视综合频道。如果他看了《东方时空》的特别节目《实话实说》,知道王海是第一期嘉宾,再去打听打听王海后来干过什么,都不至于这么嚣张。 王海狠起来,连理想主义者罗永浩都打,你一个90后够我炒几个菜的? 「靓坤教给你们的道理都忘了吗?」 比起辛有志,郭敬明老师还得早一点。当初上《文化访谈录》,被马东逼问到去洗手间里抹泪,成就了我国访谈史上的一段佳话。最近《晴雅集》上映,估计那些觉得亏了票价的同学,又要回去感谢马东。由于《奇葩说》的缘故,年轻观众以为马老师只会插科打诨。殊不知他刚走上主持人这条路时,做过一个叫《有话好说》的谈话节目。 过招对象,正是崔永元。 你想想小崔招呼的都是些什么人。 由于上半年yQ,很多网综都往后捎了捎。2020眼看就要结束了,爱奇艺的《奇葩说》来了,腾讯的《十三邀》也上了,唯独优酷的《圆桌派》,一点动静都没有。前不久,虾米音乐被传要下架,最近阿里又碰上了反垄断调查,优酷这档谈话节目就像马云一样突然不说话了。这让我很伤神。 我已经开始怀念窦文涛的声音了。 02

1993年堪称港片最后一个大年,越往后越滑坡。到了1996年《古惑仔》出来,已经算救市。就在这短短三年时间里,马东、窦文涛和崔永元三人都迎来了人生转折。我国谈话节目的风水也是从那时开始转变的。 马东老师4岁时能一口气背完20分钟的快板《奇袭白虎团》,但马季并没有让他子承父业。18岁那年,马老师带着家中积蓄去澳洲留学,本来要从事计算机,一个月赚的钱顶马季一年。结果1993年,他下班后去租录像带,看到《金曲龙虎榜》,被胡瓜的主持风格吸引,次年就回国,准备干电视。 回国后,马东先去北影读了个学位,没头没脑地瞎混。一直混到1996年还没有正经事。成天打麻将,一打一通宵。后来他实在觉得没劲,准备去山里支教。没想到湖南卫视给他打了电话,让他去主持一档叫《聚义堂》的综艺。也就在1996年,窦文涛要在《新周刊》和凤凰卫视之间做出选择。 窦文涛是武大新闻系的。高中时代他想当作家,拿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仔细一琢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卷书靠自己,万里路,得当个记者才行啊。他读武大正好赶上刘道玉时代,大三就南下,有机会去广州实习。那时他没钱租房,在暨南大学同学宿舍里加了张床。同宿舍的人不高兴,不等他回来就锁门。搞得窦文涛每天下班只能在公司里打地铺。 毕业后他就去了广州。电视台没要他,去了电台,被分到少儿组。幸运如他,正好经历广播从录播到直播的过渡,就主持上了热线栏目《家庭咏叹调》,给人当知心大哥。后来节目越做越好,涉足社会话题,改为《今日热线》。几年下来,窦文涛收获了上千小时的“无稿直播”经验,为日后成为凤凰台“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色情小主播”夯下坚实基础。 这期间,他和好基友封新城搞南极直播连线,做了期《你好,南极人》,最终以电台代表身份,拿下了1993年的“金话筒奖”。电视台那边,拿奖的是赵忠祥。回到单位,窦文涛备受器重,做了两档深夜节目。同时,他还在外面赚外快,做《晨报》的编辑部主任。 《晨报》不幸夭折后,1996年,它的老板孙冕又承包了省新闻出版局的《新周刊》,准备拉窦文涛入伙搞点事情。 恰好那时,广东电台的李一萍秘密参与凤凰卫视的筹划,碰上在食堂打饭的窦文涛,问他愿不愿意一起去香港。窦文涛正跟单位闹离职呢,一听就动心了。答应凤凰后,他把好基友封新城推荐给了孙冕,还写了封特煽情的告别信。比冯裤子还爱哭的孙老板,日后一提起这封信就止不住眼泪涟涟。 封新城老师没有辜负窦文涛的殷切嘱托和孙老板的深切期望,一路披荆斩棘,把《新周刊》打造成了“话题发源地”。2000年,杂志把年度最佳女主持的奖给了陈鲁豫。顺便列了一下我国谈话节目的三驾马车,分别是: 《实话实话》《有话好说》《锵锵三人行》。 十几年后,马车都没赶上时代轰轰烈烈的脚步,只剩下鲁学这门显学,以一种特别的腔调对当下很多热点反转事件发出灵魂质问: “真的吗?我不信。” 03. 1996年,是崔永元的好运年。 但事情是从1993年开始的。 当时央视从海外弄回来一批录像带,想看看国外节目有没有可以给《东方时空》做参考的。看了半天,倒是看中了“脱口秀”。觉得这种形式挺有意思。过了两年,《东方之子》的制片时间去问领导,领导就拨了一笔钱,让他在西单附近租了个一百平米的四合院,拉起队伍、找来专家做策划。关于节目主持,时间面试了身边一大票人,都不满意。 最后跟领导说: “不如就用我们那个策划崔永元。” 此前,小崔干了10年记者,怎么做选题、摸线索,门儿清。1993年《东方之子》要主持人,时间找过他,小崔觉得自己形象不佳,就把“比我还丑”的白岩松推荐上去。哪想人家一个月就爆红。所以这次时间再找他主持节目,他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1995年底,崔永元录了一个样片,主题是“做好事要不要回报”,讲天津一位女士帮失主捡到钱包,失主却食言不付酬劳,女士一怒之下把失主给告了。 台里领导看完节目,说可以试试。 由于样片录制粗糙,并未播出。次年3月16日,作为《东方时空》特别节目,《实话实说》首播,主题叫《谁来保护消费者》,聊的正是咱们风华正茂的王海同志。节目里,消协、专家和王海三方同台讨论“职业打假”,一经播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讨论。 观众特别留意了一下主持人,夸他幽默、擅长带动气氛。也有群众写信抱怨,说怎么这种长相的也能出镜?

当时央视搞新闻改革,很多节目都是时任台长杨伟光亲自推进的。唯独《实话实话》由策划组自己捣鼓。杨伟光没想到,节目一出来,广大人民群众每周都追着收看。大家星期天不睡懒觉,就为了看小崔。日后央视爆款《星光大道》最高收视率也就到2.0,而《实话实说》一度高达5.4。崔永元一夜之间变成家喻户晓的人物。连本山大叔,也得沾他的光。 后来小崔撕逼《手机2》时,对敌营那些不懂事的年轻粉丝说: “回去跟爸妈打听打听,我当年火成什么样儿了?你崔叔叔我用得着炒作么?” 《实话实说》成功,不外乎三点,主持、真实和选题。你崔叔确实可以问心无愧地排第一个。要不是他一流的控场、循循善诱的交谈和吊打业内的幽默,《实话》绝不可能一上来就那么引人瞩目。崔永元讲话,总能在最恰当的时候丢出一个包袱,以一种调侃而又不轻浮态度来对待严肃的论题。 并且在调侃中,说出犀利的大实话。 如果说90年代初王朔解绑书面语,崔永元算是解绑电视语言第一人。如果说沈腾是长在笑点上,那你崔叔就是笑点长在他嘴上。 当然光是幽默还不够。时间策划它的初衷,是因为《东方时空》这种节目单向输出,他想做一个话语权平等的节目,让普通人和专家、新闻人一样有发表谈话的权利。不但要谈,还要谈得真实、诚恳、你来我往。他希望上节目的人无论官员还是百姓,不管你台下怎么说话,上节目只能说实话。 这层意义,拿时间的话高度概括为:“最根本的冲动,就是要实现尊重人的主张,而尊重人的基本标志,就是让人说话。” 拿你崔叔的话则是:“要说节目有多尖锐多深刻,谈不上,主要是同样一件事,可以听到好多种声音。它是一个集纳声音的平台。” 那二年央视新闻评论部那帮人,改革目的第一就是剔除节目里的官话、套话、废话、假话。在这一前提下,《实话实说》再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去定选题。每周的选题,要先提前采访半个月。幕后策划从各大报刊上找故事,崔永元有一票否决权,只有他觉得合适才能做。 节目现场录制,没有台本。 他主持的那300期,选题五花八门,覆盖诸多社会热点。从传销、气功、下岗到女权,从打假、电子竞技、算命到医患关系,即便放在今天,每期话题依然拥有极强的讨论价值。 甚至在《对不起,老师》那一期节目里,小崔带着两个历史当事人和现场观众讨论了一下十年时期畸形的师生关系。 这个尺度,刺激,很刺激。

 4 ) 划重点反复看

现在更喜欢看这类节目,随时追不用太关注视觉,听就可以了 喜欢的嘉宾有1、陈丹青,他见过我们这个国家最丑陋的地方,所以他到底追求的是心灵的解放和独立自由。2、陈晓卿,他的声音让我有恋爱的感觉。3、蒋方舟,4、马爷,还有候补未完。喜欢的期有1、第1季中谈美国梦是否衰了和不想上班的两期,2、第2季谈恭维夸人的情商太可乐了,又能写书又能打假的方舟说见人就聊孤独百试不爽羊蝎子这梗我会记一辈子。3、第2季谈失眠的以后可以备用。4、第2季讲宵夜深夜食堂太可乐了,“爱情是什么 吐车上两百”哈哈哈哈。5、第3季讲如何辨别渣男,李玫瑾教授初登场即圈粉,学过心理学的人讲话一针见血呀。6、第3季佛系一期谈的很深刻啊,当时就看了两遍。7、第3季逆商可以2刷。8、第4季偏激讲如何和孩子沟通。9、第4季肉味把中外美食讲的那叫一个过瘾。10、第4季独居这集太适合我看了吧!11、进入第5季,第一集邓大姐就pua了我,上头啊女神!12、第5季李老师来讲心理的也不错,起码很多名词解释搞明白了。13、第5季总体不如之前精彩,大概是文道 家辉没怎来我又不是很喜欢周轶君,总感觉她说话是飘在空中的不落地不能表达的很精准,但讲简单这一集太棒了,开头还以为是讲名人摄影结果话锋一转直指我的最大难题,每天的时间被无限次的打扰和打断,太多信息分散了我们的精力,说到底还是贪心什么都不想错过,这集我要反复多看几遍的,许子东这期表现特别抢眼,之前那么久我都get不到他的好。14、我的妈呀,尹烨是大神啊,基因这一期对一个文科生来说要是看好多少遍才能看明白我估计文涛也要努力才能跟上吧。15、五季结束意犹未尽各种找补番外篇,其中过年谈家宴的一集非常非常棒,陈晓卿陈晓楠陈立,一个半小时绝了!16、第六季养了一阵子才开始看,第一集就被“幽暗大厅的芳香”虏获了,所以不太喜欢周轶君但这句话觉得很棒,女文青天性相斥吧,看场话剧还是要排上清单的,这一集可以带安豆感受下什么才是真正的演艺圈。考古的一集、邓亚萍的一集、量子物理学这三期还要带娃二刷

最惊喜的是,没有想到把尹烨的两集推荐给安豆她一连刷了三遍依然不过瘾,直呼也是她的男神了,成功种草生物科学小研究员一名

 5 ) 第四集 音乐 四个人的自说自话

这期内容可太散了,就纯粹朋友闲聊天,而且还没聊到一块去。冯唐,窦文涛,这两位对音乐都没啥研究,而有研究的两位压根不在同一频道,听得我脑壳痛。

张亚东:如何在琐碎生活里找回做音乐的初心?

索拉老师:音乐人就是要有初心!你得找回来!

果然音乐还是有圈层,有局限性的。圆桌派还得回归人类共性话题。

 6 ) 第一集 师徒 想要玩游戏就得守规矩

扯了20多分钟,似乎扯远了,但窦文涛一句“井水与河水的规矩”直接拉回到了问题的本质。

确实,你跳井或者跳河之前,你肯定会被告知这是井还是河。井水有井水的规矩,河水有河水的规律。既然选择了跳进水里,那你就得守相应的规矩。你觉得这规矩不合理,那你可以选择不跳。但你跳了以后去破坏规矩就是你不对了,甚至你还想给自己立一个正义牌坊,那可真的就是开了眼了

所以郭德纲即便毛病再多,这事儿也是曹云金不义。

 短评

制作精细了很多,不过有些话题比起锵锵略显空洞无聊,还是要看嘉宾是谁,最爱刘索拉陈丹青张亚东那几期。

3分钟前
  • 肖浑
  • 推荐

动了感情了,有点想跟蒋方舟老师相亲了,哪怕给我一次机会也好,让我这个直男跟她讲讲少女应该怎么穿搭衣服。

7分钟前
  • 赵大宝
  • 推荐

超喜欢文涛和文道呀,要是子东也在就好了

9分钟前
  • 星のAbby
  • 力荐

这么多年的锵锵三人行 终于凑桌麻将了

10分钟前
  • bodhi
  • 力荐

窦文涛到这边的口头禅就是“到点了”,搞得每一集就盼着熬过30分钟。。。有些话题显然聊偏了,似乎不怎么控制话题走向。。。

12分钟前
  • 五顆星球長
  • 推荐

是有这么一群人,靠瞎扯淡就能赚钱,坐下就聊,录完就走。。什么?你说你羡慕?某位嘉宾告诉我说,都是要付出的呐,你造窦文涛有多努力吗?好好好~所以你们说什么我都听就是了。。「母女」关系这件事,妙极了。。

13分钟前
  • 小锤
  • 推荐

窦文涛,一个永远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色情节目主持人。

16分钟前
  • 老卢R
  • 力荐

第一季收官,忽然觉得每个周三周五的早上少了点儿盼头。总体来说,24集里最喜欢饭局的那期,嘉宾中除了大爱的窦文涛和道长,开始有点儿喜欢在三个老男人中谈吐自如的蒋方舟。期待第二季吧。

17分钟前
  • 陶可宸
  • 推荐

窦文涛像个帅气的老流氓

22分钟前
  • 阿难
  • 推荐

话题好丰富啊。网红那一期的最差,果然没什么文化,很傻很无聊的网红。还是马家辉梁文道窦文涛他们有趣

23分钟前
  • 塘坑一姐小渡边
  • 推荐

浮躁时代的边缘小众谈话。感觉还是3人的三角对谈比较好,因为4个人谈话的时候总有一个不能对头。比锵锵好一点的地方在于,终于有字幕了!8.6

25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还是三个人好,四个人总觉得有一个人插不上嘴。

27分钟前
  • 仓廪一间
  • 还行

啥时候窦梁徐马能凑一桌儿

31分钟前
  • Asteroid
  • 力荐

锵锵四人行,终于不用再看凤凰台的穷酸布景了。听说阿里买走了优酷,看理想系列应该能继续办下去了,好事。

36分钟前
  • 詹尼金
  • 力荐

斗地主到麻将的升级。。。

37分钟前
  • 宁静高雅橡皮人
  • 力荐

说穿了,就是几个三观一致的中老年人坐一起喝个茶,唠个嗑,偶尔说说黄段子,难得有爆点,但也挺有意思。尤其是聊死亡、不想上班、母女这几期聊的有趣。陈丹青聊得最宽容,也最在理。

41分钟前
  • 大米
  • 还行

π等于3.141596……等于每一句话的平方,等于三人行PLUS。最喜欢的一期关于死亡,最有趣的是关于美食。如果还继续,可以邀请能聊的女嘉宾么?

43分钟前
  • 擦亮星星的人
  • 推荐

有一天,梁文道、马家辉、许子东 来搞一期就完美了!

48分钟前
  • 影杂志
  • 推荐

陈丹青的魅力在谈吐之间。

50分钟前
  • Grey
  • 推荐

在这个功利和浮躁的社会中,涛哥就是一股清流。

55分钟前
  • _余生请你指教__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