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x

剧情片其它2007

主演:格雷格·提姆曼斯  Laura Verlinden  Pol Goossen  

导演:尼克·巴斯阿扎

 剧照

本x 剧照 NO.1本x 剧照 NO.2本x 剧照 NO.3本x 剧照 NO.4本x 剧照 NO.5本x 剧照 NO.6本x 剧照 NO.13本x 剧照 NO.14本x 剧照 NO.15本x 剧照 NO.16本x 剧照 NO.17本x 剧照 NO.18本x 剧照 NO.19本x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3:08

详细剧情

  本X是本(格雷格·提姆曼斯 Greg Timmermans 饰)在游戏《霸王》里的名字,游戏里他技压群雄、所向披靡。然而现实中的本却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少年,沉默寡言的他在同学们眼中犹如异类并且受尽那帮同学的欺负和侮辱。本时常幻想着自己就是游戏里面的勇士,可是现实的残酷却将一切幻想纷纷击碎。本游走于现实和游戏的之间,两者的界限逐渐模糊起来。本在游戏中结识一个叫斯嘉莱(劳拉·沃林登 Laura Verlinden 饰)的女孩,女孩用她的真诚和勇气鼓舞着本重拾自我,最终在本的臆想中女孩陪伴他走上了一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路……  在2007年的第31届蒙特利尔电影节上,本片获得了美洲大奖以及评审团和观众的最高奖。

 长篇影评

 1 ) 社会猎杀

社会猎杀

――关于<Boy A>和<Ben X>


        没有人可以选择眼色,正如没有人可以选择自己由哪里开始生活。褐色的瞳孔,绿色的瞳孔——人们似乎更习惯于用肤色来决定一个人的优劣,即便这个世界上人类的色彩是如此缤纷,最后萃取精华或者摒弃糟粕也仅仅依照最表面的色泽。智商高低或者合群与否,我们建立起了庞大的系统来筛选这个世界中究竟有谁会被淘汰。人们善于违背规律,在自然选择之外另辟新的标准审视世界的优劣,无非是要想方设法的站在别人之上,以获快感。
        同时评说两部电影,<Boy A>和<Ben X>。通过以往的劣迹人们分清了这个社会上有谁是潜在的危险,他们如同埋藏在各个角落的炸弹,随时有可能爆发。而一个人对语言的依附能力不同,同样会招致横祸。那些成天谈师论道之人,口若悬河之人也却有优秀于他们之处,他们可以狡辩,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呼救。于是Ben成了人们所不待见的人物,而Jack则是一颗滚落街头的定时炸弹,无论他如何狡辩,劣迹与污点都无法洗刷。
        《蛮童之歌》中试图用明亮的英伦色泽洗刷电影中穿插的罪恶,但是同样的阳光却无法化解影片人们心中的恐惧。没有人可以谴责这些“不明事理”的邻居们索求安全的权利,但是同样也没有人可以剥夺Jack正常的生活。社会本身就是矛盾的。影片最后在柔和的阳光中,Jack走到了码头旁,我们可以浮想在游乐场中所有笑声,却不能够忘记在这个男孩的记忆深处,尖叫和忏悔才是一切。即便是将一个致悲之人投入最盛大的欢乐之中,也无法改变这个人的属性。但社会的关怀难道真的不能化解所有罪恶的阴影?而我们更多地看到,真正痛苦的是Jack自己,当他极力掩饰一切时,却更加痛苦。倘若这个世界上真的要有特定的悲永世存在,那么他难道不是在一遍遍舍弃自己的所有,而承受所有么?当所有人都高呼自由和平等时,当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最终陷入一连串的相互诘问时,或许这个社会的公议会默许猎杀所谓的“小我”。
        或许撕成碎片的世界更有吸引力,Ben的思维中不存在整体的物象,他只能够在游戏中观察人体的动作和形象。他努力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在社会上得以生存的人,而不是一个异类或者“天才”。人们婉言谢绝这个世界不断缔造神话,因为天才往往是先是社会的劣笔。电影的风格如同纪录片一般,将时间顺序打乱,使得观者总是认为一下幕就是Ben要做出傻事而以悲剧作收。影片中每个人的采访和谈话都在带出这样一个信息:Ben岌岌可危,这个世界施加在他身上的一切负累也好,责难也好,一遍遍剥夺着他重新回到他人怀抱的机会,将他驱逐到网络的虚拟之中。英雄,美人,或许这样简单的童话情节在Ben的心目中同样一遍遍循环演绎,游戏中的人物与现实的落差恰恰一遍遍拷打着他最后的自尊。那每天早上睡醒后的上线时间才能够让他将虚拟和现实对换,对他而言,现实的残暴和恐怖才是虚拟而并忍耐的。
        两个被逼到边缘处的人物都在爱情的润泽下得到了新生。他们体味着一时的体肤的激切,忘记所有设防而投入其中。Jack试图塑造另一个自己,没有罪恶形如常人。而Ben则需要一种简单的信念,让自己活下去,他是一个英雄,只不过在“虚拟”的现实之中没有一个法师相伴。“看见光”。或许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都因为隐蔽在黑暗之中而无从来去,他们向前迈出一步只是为了活着而别无所求。Jack如此,Ben也如此。他们甚至无法思索衡量所有行动的后果。
        Ben或许还留有家庭的港湾,即便那份温情只能在他的视线中支离而并不甚美。而Jack则全无倚靠。很喜欢他的房间,倾斜的屋顶投下一方阳光,他在如此寂静的情境中听闻着自己的命运被一再改变。曝光,威胁,公害。当他的弱小和这单纯的环境融为一体时,他是否更能够承受这个社会种种变相的猎杀?电影中时常描述一个人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挣扎,在两个人格之间踯躅。而Jack的这段经历却像是在蜕变中,一步失足,掉出自己所编织的茧而溃倒在世界的偏见面前。
        看过很多男孩的影片,描写一个逃学的男孩,有奇特的孤僻性格,失去家庭的钟爱或者与世界格格不入。导演们尤其善于描写男孩上学的路途,正如Ben在周遭的喧哗中颤栗地前进——童年的阴影在两部影片中都占了很大篇幅,Ben脑海中回闪的片断如同现在的遭遇,Jack的回闪则让观者看到了这个男孩所有的不堪。同样的,这两部电影都是关于弱者的故事,被欺负,被凌辱,而直至最后的爆发。Jack选择了用暴力玩弄这个世界,如同过去世界玩弄他一样;而Ben则用影像向众人挥下一个重重的耳光。“离开但是活着”,或是完全地离开。从两人“报复”社会的方式中便能瞥见宿命为他们留下的道路。
        面向大海,蔚蓝的大海。Jack和Ben都选择了跃入这片浩瀚。人们称颂大海为一种包容,而唯有此地是二人所能到达的最后彼端。人们张开了双臂试图拥抱所有人,而不分高低贵贱。但是在近在咫尺之时,人性的弱处便开始搬出一套自创的法则筛选去所有“卑贱”的生灵。而海却如此温存,近乎愚昧地接纳所有投奔向它的人们。二人的命运轨迹是如此相同,而在这一刻,他们同时选择了“离开”,却对生命做出了不同的回答。Ben无疑是睿智的,有人说他愚弄了媒体,但是当在所有人的嘲讽之下,这一点欺骗又算什么?曾经试想,没有这样的睿智,他还能如何解脱。这个社会永远缺乏自省的力量,人们善良地期许一切罪恶和丑陋最终会淡去,但恰恰不知,这些罪恶和丑陋的消失却要将善良与美好一同吞噬。受社会猎杀的人们还能有怎样的选择?留恋于这个本不属于自己的世界,或者放弃生命拥抱浩瀚?Ben的睿智只属于他,或许这样的方法所能开释的也只有他,而对于在世界角落苟活的那群人,似乎只有戳瞎社会的双眼,才能让他们逃脱猎杀。
        说教下的仁慈和宽容规避了每个人心中的弱点和丑陋。两部电影只是翔实地记述了如此一个故事——落荒而逃的两个人,寻求了不同的结局。但救赎并不会因为两个甚是凄惨的故事而到来。感动的人会留下眼泪或者幡然醒悟,但扪心自问的行为不会发生在一人受感动之时。当现实的场景降临,所有道德底线因为生存而崩溃时,当堕落的生灵降落在你的面前,一个是布满污点,而一个备受凌辱而无力反击。会有人放下所有假情假义的面容,放纵地践踏他们,完成最后的围捕吧?我不得而知。

 2 ) 没有斯嘉莱的世界

1

电影开场便是本的母亲在独白:“非要等到出了人命,人们才会有所行动,否则生活只会照常,如同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我不记得自己当年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了“只有生命才能撼动生命”这样的话,但起码直到现在,这样的句子依旧成立。如果能够重新再来,我想知道我们身边的那些“本”们,是否也会选择用另一种方式去告别世界。从当年的马加爵,到最近的杀童者、富士康自杀员工,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们是否愿意用另一种方式去结束人生。

本说:“用一种噪音对抗另一种噪音。”那些寻求解脱的人,是否都一样,在尝试着用一种死亡,去对抗另一种死亡。与其悲惨地死去,不如华丽地振臂高呼,用自己的鲜血给这个冷漠的世界留下一个殷红的烙印。“如果你在游戏中死去,最多是被踢出游戏一小会儿,等回到游戏之后,还得去寻找先前携带的道具。而现实中的我只留下一盘录像带,我就这么走了。”本就这么走了,而我们身边的那些“本”们,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离开,留下的,也许只有记者们那么几篇的报道,还有社会一两个月的伤心。然后,一切又归于平静,人们又回到原来的生活,直到下一个本的再次出现。

“非要等到出了人命,人们才会有所行动。“这是社会的悲哀,也是人的悲哀。在六月的毕业季里,学校里总有大四的同学往窗户外砸酒瓶、水壶、显示器,若有人稍加指责,他们便会对此冠以各种堂皇的理由,然后如潮水般地不断反击。”从来没有出过意外“,这样的说辞除了让人无奈,还有痛心。这到底是一种侥幸,还是一种期待?是啊,还没出过意外,就算真的出意外了又有什么所谓呢,大家反思一阵,伤心一周,一切又将归于原样。悲伤过后我们总是又恢复冷漠,就如同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般。

生命是人类对抗世界的最后武器,但可悲的是,我们的搏命一击却无法换来战斗的胜利,世界依旧冷漠,真正被伤害的,只有那些善良的人们。一次次地痛心,对此却无能为力,除了自虐般地伤心与掉眼泪,又还能做什么?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斯嘉莱。

电影里本最终得到了他所需要的平静,但若这样的”恶作剧“发生在现实世界,发生在我们身边,等待本的又将是怎样的命运?我不敢去细想,那无非是另外一个悲剧,人们彼此麻木,对自己却是敏感异常。

2

尽管电影有着网游的背景,但本质上故事和网游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将游戏换成文学、音乐,又或者是绘画,情节依然可以按照现在的路线发展下去。但无可否认的一点是,没有任何东西能比网游更符合当今的时代背景,在西方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现在普遍的情况是,年轻人沉迷网络沉迷游戏。于是,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随之浮出水面,而我们,则轻易地将这一切都怪罪于网络与游戏。我曾不只一次地在思考,到底是网络与游戏使我们的世界出了问题,还是网络与游戏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存在的问题。就算没有了网络没有了游戏,难道问题就不存在了吗?社会总认为年轻人玩游戏是为了快乐,但实际上他们玩游戏往往是因为不快乐。

与其这样混混沌沌地消极度日,不如抛开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幻想的世界中——这算是我当年的写照,就算是多年以后,对此我也无可遗憾。我尽了自己一切的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但在现实面前我失败了,我惟有选择欺骗,惟有选择欺骗自己,才能残喘偷生。我将希望交给了未来。如今那些沉迷网络沉迷游戏的年轻人,尽管他们什么也不说,尽管他们甚至不自觉,但有多少人也在潜意识地将心里头那唯一的希望,交给了未来?难道这还不够,还要他们“求爷爷求奶奶般一遍又一遍地哀求帮助”,这个社会才会重视问题吗?社会是麻木的,人们总是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他们只求不要背上”不作为“的罪名,至于别人是否得救,没有人在乎。

就如同摇滚和武侠小说,网络与游戏终将成为一个时代的烙印。

3

”自闭症是他的问题,但对他来说这不是问题,别人的态度才是真正的问题。“

做个善良的人,用善意去将心比心,换来的却往往只是别人恶意的猜疑。别人的态度才是真正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交流。心与心是不一样的,你的所谓善良在别人眼里只不过是自私与自利,如果非要用一个词去形容,这叫误解,也叫欺骗。人就像一只刺猬,要么伤害,要么被伤害。

4

”幸运的是,他还活着。他还活着,虽然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但他还在人世,他没有死,过着他自己的日子。“

如果你为人父母,你将如何选择?这个社会又将如何选择?生,或死?又有多少人想清楚了这个问题。

5

影片的最后,本一个人在马场自言自语,那个叫斯嘉莱的女子竟只是一个幻想!我的心霎时碎了,是我不够坚强,还是这个世界过于残酷?一直以来的希望,原来只不过是自我的幻想自我的欺骗,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叫人绝望。在这个没有斯嘉莱的现实世界,又有谁会去帮助那千千万万个“本”继续坚强?

 3 ) 有多少人。。。

     有多少人看懂了这部片子。。。。。。有多少人能看懂这部片子。。。。有多少人正常心态看完这部片子。。。
    这不是教育片,唤醒青少年沉迷网络。。。。。
    这不是教育片,保护心理有障碍儿童。。。。
    这不是教育片,自杀是错误的生存态度。。。。
    这不是教育片。。。。。。。



    纪录片的手法就是为了让观众以正常的心态去正视这些问题,
    最后的死法让作恶者低下他们的头,却没有一丝的快感,这样的惩罚远远不够,但又无可奈何。
    善良的人必须合法合情合理的做事,而坏人往往可以“玩笑”,这些玩笑可以杀死一个善良的人,却不用受到任何制裁,为什么????而往往会“玩笑”的交际,关系混的都很不错,以至于让我怀疑应该做哪种人?
     这样的结果是谁的错?高呼着口号“保护”有用吗,有多少善良的人现在正希望自己成为会开“玩笑”的人呢??????????这不仅仅是心理障碍的问题,这部片子只是抓了最典型的真实例子,纪录给你们看。
     你是哪种人,请对号入座。

 4 ) How to log out?

我,不在你的游戏里,你也不在我的。

我们彼此所认知的世界是如此的不同,它有时甚至是以你完全难以想象的方式去组织的。

想起庞勒在《乌合之众》里所做过的一个比喻。如果把客观世界比作一个完美圆形的话,那么它的形状会依照我们观察的视角而变成不同程度的椭圆,甚至是一条线。但事实上就连真正“看到”这个圆是一个正圆形状的人,也只是“以为”他们发现了真正的世界罢了,到底是否是一个“正圆”并没有人可以评价。

所以比起苦苦去思考“如何才能看到一个正圆”,莫不如专注自己的视角,专注于在你的视角所“发现”的世界到底是一种如何的形状,以及我们如何在这样一个世界去生活去思考。对于我们自身而言,“现实”比“真实”更为重要。

Ben看到我们未曾看到过的世界。他是个“感觉极度敏锐者”,也就是说,他用视觉去观察的世界比我们更细致,更深入。而因为他这样的“天赋”,让他很难去自然理解人与人相处的方式,交流的方法。后来,他发现自己在那个“霸王”的游戏里,更能自在的让自己与“世界”相处。他甚至尝试将网游里的行动方式转换到现实社会里让自己变得更自然。他拍摄人们交流的方式,如教程一般的学习。将现实中的场景和人物与网游中的一一对应。然而让这两者如此难以调和,因为Ben在两个“世界”里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在网游里他是如此的强壮,随心所欲,几乎掌控一切;而在外部的“世界”,他只是这社会中默默无闻的一个,而且被视为怪物、弱智。

用一个世界去替换另一个世界是行不通的。本在经过了无数次挫折之后,他想到了Log out---从这个“现实的世界”里退出。而他在这期间却发现了另一个问题---因为他已经习惯性用网络里的方式去指导自己现实的行动,当他遇到一个在现实生活中从未碰到过的“指令”的时候,他显得不知所措。方式,是可以学习了,他为此甚至特意研究了一本“自杀指南”。而其实最大的疑惑是“log out”在网游和现实的“死”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不同。

在Ben思考死亡之道的时候,他意外的“天赋”帮助了他。在网游中他唯一能交流的女孩想帮助他,而且约他出来见面。虽然Ben最终还是能和那个女孩说“Hi”(电影在给出明确答案之前已经有很多次暗示了,第一次是在Ben手机被抢后他自造了“幻视”,并让自己在与现实世界相处时,找到了一种意外的“heal”),但是他却用自己的“天赋”,把那个女孩永远“留在”了自己身边。

Ben和“女孩”交流的过程,其实就是他自己思考的过程,而最后,他也终于发现了一个与游戏中“Log out”一致的方法。他的“Log out”并不用永远的退出,而正如游戏里一样,他既能让自己的“Log out”现实影响到其他“游戏角色”,而自己还可以重新“Log in”,继续自己的游戏。

实际上,Ben的思考层面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认知:那就是无论“网游世界”还是“现实世界”都不是“理想的世界”,而真正的“世界”只存在与自己所组织的“认识”里,在这个他自己营造的“世界”,他可以自由自在,快乐的生活,并不希望其他任何世界打扰他。

Ben得到了“救赎”,这种解脱是以“割裂”其他世界为代价的。关于“救赎”,电影里也一再给出暗示,那就是反复出现的十字架。圣经里说,我们每个人都该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其实意思就是讲,我们的“救赎”只能经由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也就是我们必须以自己的方式去和这个现实这个“正圆”去发生关系,然后组织出自己的“世界”让自己得以容身其中。

只是我们在组织自己“世界”的同时,并不一定一定要去“割裂”其他的世界,而是以一种欣赏的态度,去观察他人的行为,思考别人的思考,然后把那些“见解”都有选择的融入自己的“世界”,从而让自己的世界变得更丰满,更美丽。

请世界多一点宽容。

阿 门。

 5 ) 有创意的死

网络游戏中的ben是个大英雄,一个很彪悍的晋级到80级的高手。有人攻击他,他就杀回去。杀累了还有一个大法师MM温柔相伴。
现实世界中的ben是个自闭症患者,不跟别人的眼睛有接触,不听外面的声音。只是同学的眼神不太友善,嘴里出来的声音充满嘲笑和歧视。有人欺负他,他只能抱头躲起来,一动不动,以免更大的羞辱。他被欺负的时候,并没有一个大法师MM拯救他。
当他被扔纸团,被扯掉裤子,被灌迷幻药……无人救援。
游戏里的英雄耷拉着肩膀,垂首站立,喘息着,“我快累死了”,不是跑累了,而是心倦了。
It's a perfect day to throw back your head and kiss it all goodbye.Ben会选择离开吗?离开游戏?离开这个世界?

“在现实生活中,死亡是无可挽回的,决定实行后就无法更改,大侠可以无数次死去,但是现实中的你却不行,现实和游戏不一样,ben。你已经80级了。”
是的,大法师MM,Scarlite带着屠刀来守护她的勇士了。“要想还击,就拿起你的武器。争取游戏胜利。”

Ben的还击是策划一场关于死亡的战役。诱敌深入,然后予以痛击。用他的死亡来敲醒毫无人性的学生,用他的死亡来揭露各社会团体的软弱无用,用他的死亡来揭开这个社会最为肮脏伪善的真面目。而当Ben在自己的葬礼上颠着肩,抽着脸笑时,这场游戏,他赢了。
这是Scarlite说的“有创意的死”。或者说到底是,自闭但不妨碍他的天才本能的ben脑力激荡下的创意。
不会丧生的自杀
无需离世的死亡
或者说无需死亡的离世

虽然,我想问的是,非要等到真的悲剧发生的时候才给这些无良的人一个警钟吗?这就是《Ben X》存在的意义,在苗头刚冒的时候,记得先警示到后果的可能,然后,该砍的砍,该杀的杀。扼杀在摇篮中,是对抗巨大邪恶最为干脆和负责任的方式。

喜欢ben和游戏里的英雄的连结。每一个深受重伤的时刻,英雄外表彪悍,内心脆弱,但总会有一个温暖的声音陪伴着,指引着。
喜欢ben直视幻想中的Scarlite的眼神,这个时候,他勇敢直视他人的眼睛。温暖得快要淹没在他散发出的快乐的气场了。
喜欢ben塞上耳机,开是进入一个人的声音国度。
喜欢ben用游戏里的警惕和杀气走在去往学校的路上。提前做好防备,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用游戏的状态来面对现实,脆弱但聪明。

 6 ) 终于有游戏元素了

关于青少年的电影现在已经很少了
  这部电影还可以
  终于把游戏这一元素加进去了
  可是游戏这一元素没有在剧中起到太大作用
  就是引出一个虚拟"girl"
  
  不过,用快速剪辑的方法来刻画人的内心还是挺独特的
  如果你想感受一个自闭少年的内心
  就看这不电影吧
  他把内心用视觉表现的很好~~~~~~~~
  不错的电影~~~~~~~~~

 短评

结局的升华很精彩,人物的心理刻画也很到位,“Nothing But Different”

5分钟前
  • 泰坦
  • 推荐

love your child and support your child - no matter how special he/she might be!

8分钟前
  • 推荐

这是一部好片儿,我自闭过,我清楚,这是一部好片儿。

12分钟前
  • 力荐

每个孱弱的小孩都有类似的童年遭遇 观影过程能感觉到一股强烈的积郁而发的力量

15分钟前
  • 盲忙
  • 还行

别惹宅男,宅男是可怕的生物~~Ps:小伙子挺帅啊~~

17分钟前
  • 憨大仁
  • 推荐

在游戏里你可以是任何人,但在现实生活中,你只能是镜子里那个脏兮兮的烂人,除非你学会对自己和别人撒谎。

20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来一次有创意的死。结尾升华了整部影片,让本来落入俗套的故事焕发了新的生命。

25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这个世上有些被人冷落、嘲讽、捉弄的孤独小孩,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请看本片,然后理解、善待他们。虽然片子显得有些凌乱,但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让你感受到那种被嘲讽的紧张和压抑。

28分钟前
  • kerrysun
  • 推荐

一可爱宅男由自闭走向精分的心路历程

31分钟前
  • friendbeast
  • 力荐

前半段看得我很難受,就算看血腥至極的片子都不至於這么難受,真想拿刀把欺負本的人給殺了。後半段看得我信以為真,還以為可憐至此也至少有神眷顧。到結尾,希望又破滅,原來只是幻覺。幻覺真是美好。

33分钟前
  • 肥小萌
  • 推荐

如果你要自杀一定要选个最恰当的时间,否则你的死就没有意义了。如果你要解脱,那就随意吧。此片一定是自杀者最梦幻的幻想。

37分钟前
  • 有猫阿宅
  • 力荐

前头看的极端压抑,后半发现我他妈泪点真不是一般低. 煽我情的兴许不是Ben,是似曾相识的那些,过去..3.5

41分钟前
  • 大书桌
  • 推荐

视角独特,可惜没完全代入。如果主角不是边缘人,更符合实情也更有吸引力。近年来随着生存压力骤增,自杀人数也在逐年上升。不作为,冷眼漠视,助推恶性循环,没人可以置身事外,不反抗便是间接帮凶。

42分钟前
  • 麻麻睇
  • 还行

结局没有到惊喜的地步,都是预料之中的,始终也是要靠揭发以死相逼揭发真相才能受到重视就是了。片中有一句话讲得很好,“自闭症是他的问题,但对他来说这不是问题,别人对他的态度才是问题”。也许这些人我们不了解,但假如不能对他抱以耐性去关爱,那么让他一个人呆着不要去烦他也是好的

43分钟前
  • nikki
  • 推荐

其实抛开那些充满创意的游戏界面,这只是一个自闭青年自我救赎的普通故事,不过结尾的两次意外转折拯救了这个有些平淡的故事。

45分钟前
  • 格林先生
  • 推荐

压抑得到释放,正义得到伸张,懦夫遭遇天使,虚拟对抗现实。

46分钟前
  • hitlike
  • 还行

In game you can be whoever you want to be, in reality you can only be one person, the jerk you see in the mirror.

47分钟前
  • 粉红色大象
  • 推荐

老爹看完,评价四个字:不知所云。。。

52分钟前
  • cream.cx
  • 还行

2.5 很奇怪的自救逻辑 而且制作很粗糙

53分钟前
  • GOGO Dr.Gore
  • 还行

一个自闭的男孩 因为懦弱经常被人欺负 把游戏和现实混为一团

56分钟前
  • 绵花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