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东京

爱情片美国2003

主演:斯嘉丽·约翰逊,比尔·默瑞,吉奥瓦尼·瑞比西,竹下明子,安娜·法瑞丝,凯瑟琳·兰伯特

导演:索菲亚·科波拉

 剧照

迷失东京 剧照 NO.1迷失东京 剧照 NO.2迷失东京 剧照 NO.3迷失东京 剧照 NO.4迷失东京 剧照 NO.5迷失东京 剧照 NO.6迷失东京 剧照 NO.13迷失东京 剧照 NO.14迷失东京 剧照 NO.15迷失东京 剧照 NO.16迷失东京 剧照 NO.17迷失东京 剧照 NO.18迷失东京 剧照 NO.19迷失东京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3-29 04:14

详细剧情

  一切源自于无处不在的寂寞。当寂寞蔓延到头顶无法呼吸,过气电视明星鲍勃·哈里斯(比尔·默瑞 Bill Murray 饰),已为人妻的夏洛特(斯嘉丽·约翰逊 Scarlett Johansson 饰),年轻貌美的电影女演员凯莉(安娜·法瑞丝 Anna Faris 饰)在机缘巧合下在东京相遇。在这个不是故乡的陌生城市里,他们在豪华旅馆邂逅,不约而同的失眠,互相 陪伴,生活一方面仿佛变的缤纷起来,另一面却逐渐走向迷失,过气明星和为人妻的夏洛特能迎接他们二人思想和关系变化的挑战吗?冲破迷失或者身陷其中,让我们一起找寻答案。

 长篇影评

 1 ) 始于微笑,止于拥抱

寂寞的冷色调;共枕一床,究竟是有着多大的坚定才会不越界,两个人熟睡在东京的夜色里,就该明白,爱就是这样的,爱就是克制;整个片斯嘉丽的美丽和哀愁是支撑点,那一头假发,可真是好看;

我们都懂,当我们没有什么事做,寄托放在另一个人身上时,多半都会失去自我,太闲了,总会出差错的;片子可看,一次看不完的电影就留两次看…

结局亮点,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相遇,那就在人海中分开…

 2 ) LLM熠熠生辉---《迷失东京》观后

我没有统计过,但是我相信我们手头关于婚外情的电影超过一打。《卡萨布兰卡》、《英国病人》、《廊桥梦遗》、《美国丽人》、《似是故人来》。。。。。。现在又多了一部:《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导演血统高贵,来自Coppla家族。科波拉,在好莱坞相当于意大利的“唐”,或者德国的“冯”,以及中国的“爱新觉罗”,最后一句算我没说,因为老唐家和老冯家从来不恶俗到“朕射你无罪”。

《迷失东京》讲述的是发生在东京的婚外情故事,厌倦了人猿泰山的多毛以后,好莱坞所谓异国情调和东方文化在今年主要指日本,《最后的武士》可以为我做证。一般来说,涉及婚外情的影片除了激情戏外,基本上令人鼾睡---不发声不足以证明其乏味。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闷骚,而我们正忙于建设伟大祖国,时间很紧迫,没时间欣赏闷骚,要直奔主题。所以,闷骚令人打磕睡。在这里,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迷失东京》是其中效力最强劲的。

我当然没有睡,否则我写什么影评呢?虽然看我的贴子不交钱,但是你们忍受着电信的盘剥。每念及此,我感同身受---国家还没有慷慨到为我出网费的程度。因此我无论如何也要看完片子,给你们一份作业。这么说起来,我的形象有些伟大,有些光荣,有些正确,这就很不卫生了。让我看完这本电影的真实原因是片头,那片头是一个---

屁股

斯嘉莉.约翰森近乎完美的屁股一动不动地在屏幕正中对着我,长达30秒。上下两瓣,清晰可辨,罩上丝袜你都不会以为是洋桃。我有生以来,从来没有任何人能用他/她的屁股面对我那么长时间。因此我猜想,这个导演不是疯到找死,那么这片子一定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LLM

比尔.莫里作为一个中年LLM首先出场,失陷在东京。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语言,困惑而迷乱。午夜,他颓然坐在床沿的样子,能让你想起一只老鸡被打晕拔了毛,从水里湿淋淋地捞出来缓缓苏醒。中年真可怕,中年真危险,中年真可怜。

变态弟弟
斯嘉莉.约翰森(←←←大波波)在另外一个房间醒着,她老公在鼾睡。(美腿→→→)斯嘉莉.约翰森明显很寂寞,按照我们男权的观点,女性中夜不睡,都是因为寂寞。她第一眼看上去,感觉很一般。第二天清早,我看见她老公的时候,她变得异常美丽。那位丈夫相当萎琐,极为萎琐,萎琐到面熟的程度。我想了很久,幡然醒悟,丫是《老友记》里菲比的那个变态弟弟。结婚两年的妻子,青春美丽。青春而美丽的人,有权不穿裤子。

折腾
可以想象得到,在一栋宾馆里,有一男一女喜欢晚上不睡觉,最终有什么结果。结果是他们必然在酒店的吧里相遇。酒吧必然喝酒,酒是色媒人,中国古话那么说的。而老美在酒吧里飞眼很有一套,他们的电影是他们信心的保障,尽管我见过的美国人目光都是那么僵硬。到这里,影片的气氛变得极为暧昧。随后,你就能发现你中计了。

煎熬
但凡是婚外情的片子,讲述的都是一个“办了”的故事。重点在于怎么办的。一旦办了,这片子就得马上结束,金凯就那么在大雨中走了,这考虑到的是观众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科波拉家族的特点就在于绝对不让观众满意,《教父》始终没令我满意,因为和《英雄本色》的出入很大,你得将就他,他们老科家绝对不将就你。长达一小时四十五分的片子,LLM始终没有把大波长腿青春妹给办了。但你总以为下一个五分钟就会办了,这就是老科家电影的魅力。暧昧,就得吊着,欲悬一线。

眼球
比尔.莫里扮演的中年男子很出彩,LLM么,靠脸吃饭是不成了。把酒醉的MM抱了送回房间,用被子包起来,然后忍痛离开。这种事换谁都难以接受,但是中年男子和青年男孩的区别就在这里。LLM离开时,在MM的裸露的肩膀上摸了一把,一切依依不舍尽在一摸中,青春圆润的肩膀,弹性十足,光芒万丈。青筋暴露的老手,斑斑点,点无尽依恋。走出了房间,是个心态正常的男人走会幻想背后传来开门声,比尔.莫里在走廊里落寞地前进,但你能感觉到他的眼珠已经反转到后脑,正炯炯有神地看着身后。怎么说来着?演技。

脚踝
床戏的出现相当晚,两人躺在大床上,中间放着一碗水。对不起,是睡得好象有一碗水在中间一样。对白相当有深度,我没听明白,据说结婚繁殖了以后才会理解。这一点有机会我会验证的,如果不是那么会事,我开飞机撞科波拉全家。白色的大床上,躺着一男一女,女生侧卧,蜷缩,防御体位。LLM仰面朝天,满脸沧桑,松弛体位。构图很不错,和谐宁静。沉默中,LLM握住了MM的脚踝,说:我们完了。我承认,那一瞬间作为职业LM的我,竟然有些感动,觉得那似乎就是爱情。我相信,他们就是那么睡到的天亮。爱情从脚踝开始,王婆说过,也很日式,选择东京有其道理。

接吻
结尾有个吻,我不大喜欢。重复了那种千人万人中一眼,只一眼就看到你的老套路数。LLM穿越湍急的人群,奋力游向心爱的MM,只有大马哈鱼才那么做,还得是母的。斯嘉莉.约翰森吻了比尔.莫里,在以前的剧情里,比尔.莫里那种欲说还休的睡前晚安之吻为这一告别之吻奠定了良好基础。我特别地提请大家注意,看这一幕的时候,请密切注意MM踮起的脚根,可爱极了。米国话怎么说来着?So Sweat.

耳语
科波拉家的人狂爱拍续集,我很怀疑这片子也有后文。因为LLM在MM耳边说了一大通什么,MM就在泪眼中绽放出微笑了。具体什么,小科没透露。我老怀疑那是个扣儿。

评价
《迷失东京》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但却是由很多碎片组成,因而给人一种真实的感受,觉得生活中的一段感情可能也就如此展开。由于比尔.莫里的出色演技,将中年危机男子的迷乱和欲望演绎得丝丝入扣---具体情况我不了解,我只那么觉得。请大家注意女科波拉,此女极为危险,很有可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导演。

尾声
今年的奥斯卡晚会上,比尔.莫里出席。宣布完最佳男主角后,主持人在台上打趣:“比尔!比尔!别走!我们爱你!”镜头上的比尔表情相当苦涩,看完影片以后,我想我很理解这种苦涩。他用心塑造了一个很好的角色,一个熠熠生辉的LLM,以至于我现在想到李奥纳多和克劳,就有种呕吐感,生长素用太多了。

*LLM=老流氓

 3 ) “迷失”只是对抗孤独时无法逾越的无奈

第一次看《迷失东京》是在去日本之前,可能因为对文字很敏感吧,看到英文片名Lost In Traslation就觉得很着迷,轻轻读出来的时候,觉得三个词在唇齿之间短暂的摩擦很有节奏和韵味。

要说这部电影好,让我喜欢,很大程度上我觉得是因为它是一部女人拍的电影,它的主观感受是女人式的,它的叙事方式是女人式的,甚至它的视角和镜头的移动也是女人式的,并且最重要的它对一段感情的理解和阐述也是女人式的,第一遍整部电影看下来,任何惯常电影里兜售的和人们所期望的情节统统没有出现,最后头脑里就剩下一个矜持、细腻、感情充沛的女性形象在那里端坐着。整部电影没有床戏,没有拥吻,没有争吵和喋喋不休,甚至没有挑逗的语言和暧昧的眼神,男女主人公唯一的一两次身体接触生硬的简直不可理喻。虽然整部电影被细腻的女性特质所包裹,虽然也逃不脱爱情的干系,但它讲述的并非爱情。甚至可以说这是一部惯常意义上很失败的“爱情”电影。那它到底要说什么呢?

我觉得,它要说的其实就是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孤独。

孤独太容易经历了,但是要让人信服,在电影里把别人的孤独当成自己的孤独去感受就要花些心思,把两个各有家室的美国人放到遥远神秘文化差异天壤之别的东京是为了这个;让男人激情殆尽日薄西山让女人的丈夫整天忙碌又貌似心怀鬼胎也是为了这个;让相遇如此短暂而大多数时间又都停留在饭店里的昏暗的酒吧还是为了这个。整部电影大多数时间是在清晨、凌晨或者深夜,窗外霓虹闪烁歌舞升平,一座喧嚣无寐的城市,把个体的无助和落寞自然而然的衬托出来,人越多越寂寞,吵闹的听不到任何想要的声音,而留下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更加历历在目的明白,孤独并非消遣的东西。从头到尾,那种无助的孤单气焰就在不断的蔓延。

所谓孤独并不可耻,只是大多数时候人们以可耻的方式排解孤独,甚至很多时候爱情如此至高无上光彩华美的东西都会灰溜溜的跟在孤独后面背黑锅。而这部电影至少在我看来,没有牺牲自己对那种珍贵情愫的执着和信仰,你可以说男女主角之间有了爱情,虽然他们都各自属于各自的家庭,虽然他们年纪相差悬殊,虽然他们注定是短暂相聚之后分离。但是不管你用庸俗到底的“身体出轨”或者“心灵出轨”去评判两个人的相处,你都两手空空的得不出任何结论,在这个如此草率而不堪的处理孤独的时代,斯嘉丽脸上迷人而淡雅的微笑和比尔莫非临别时饱含深情的拥抱不是一种让人内心安稳并且感觉生活毕竟美好了一些的救赎力量么?

因为孤独是无法名状口说无凭的,因为爱情也不是可以信手拈来的,要清楚的讲明白他们,就要屏蔽很多扰乱视听的因素,让他们好像实验室里的物理变量一样,在其他因素相对静止的时候,观测他们的运行轨迹。所以孤独必须一个人承受,所以爱情必须嘎然而止。

从日本回来之后,非常故意的再找来这部片子看,电影里喧嚣的城市夜景,京都古城静谧的寺院,年轻人聚集吵闹的游戏厅,安静飞驰的新干线甚至比尔代言的suntory whisky都变成了很熟悉的场景和事物,于是电影里斯嘉丽在独自游荡于异国他乡时脸上的恬淡、新奇,茫然、落寞变得异常亲切而真实。我和她同样曾经作为一个彻头彻尾随时可能离开的旁观者一样走过这个国度,并被同样的喧嚣映衬出同样的孤独——那种即使在异国他乡依然闷头想着自己的心事,满眼的新奇也无法冲淡的孤独。

孤独并不高贵,除非当我们用优雅而纯真的感情度过它的时候。我并不觉得《迷失东京》真的有什么所谓“迷失”,只是人们清楚地面对孤独又不愿用可耻的方式与之对抗时不可逾越的无奈。

blog本文链接:http://caotieou.com/?p=143

 4 ) 迷失是一种终身习惯

人生在世,孤苦无比,如果得知原有些人和你一般孤苦,是否心里会好受些?
看《迷失东京》前,未曾料想会收获这样一种感觉。看完之后,就想起了《红楼梦》里的话:莫失莫忘,不离不弃。原来人最终不能忘却和离弃的人只是自己。拍电影的人,演电影的人,看电影的人,不过都是为了在里头取悦自己。
于是我撞见了自己,《迷失东京》里的过气明星和敏感少女,不过是换了脸谱的另一个自己,辛辛苦苦,粉墨登场,自己演来自己观赏。东京只不过是一个符号,一个场景,人到哪里都在迷失,又无所谓是在东京还是纽约。
不过是另外一个自己。女主角夏洛特,年轻脸庞,苍老心灵。爱人睡在身边却仿佛隔着千山万水。在巨大陌生的城市里行走,没有目标,失去方向,到处光怪陆离,教人窒息。缺乏安全感的人,走到哪里始终走不出寂寞。也曾遇见可人的画面,温馨的场景,但这一切与自己何关?所谓的许诺与厮守不过坠落成心头的念想、风中的呓语。人生而孤独,这天赋随身携带,日渐扩张,大过天地四季白昼黑夜,大过情人的眼泪和命运的安排,谁都休想夺走这孤独,除非死亡来找你。亦舒说过:谁会免费爱谁一辈子?所谓美好与幸福不过是应了此时心情此时景致,彼一时来如何变幻谁能担当。
不过是另外一个自己。如果你是中年男人,请对号入座:男主角鲍波,开始臃肿的身材,日渐黯淡的眼神。妻子关心地毯的颜色多过关心他的想法,每次交谈总是从孩子开始自装修结束。可笑的后生小子开始对他指手划脚,他的意见与想法不再是权威与荣耀。他开始被遗忘,被忽略,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符号。过着不知所云的日子,麻木不仁的生活,心灵先身体而急遽衰老,对此,他无能为力,无动于衷。
这样一对男女,两只野鬼,于异国他乡,千里迢迢撞见另一个自己,相似的灵魂,如何不颤抖,如何不惊悸?电梯里的初相识,无非是四目相接,短暂局促。酒吧内再相会,一出你说你好,我说打扰的默剧。没有波澜壮阔的情景,没有排山倒海的表白,如此简易,默契十足。对于辨识同类和异己,他们有着天生的本领。在3000万人的东京,在喧嚣繁杂的闹市,仅仅用几个眼神和寥寥数语,他和她完成了识别,抵达了领悟。
《花样年华》里的男人说: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跟我走吗?这一句不该说出口的话成为畿语。这样难堪无奈的局面没有在《迷失东京》上演。生活不过是这样的本质,赤裸裸的结局大家都要看清楚,无法抵抗不了,不容改变,又如何有资本去演绎这一场患得患失的相识与离别?鲍波与夏洛特能彼此给予的,无非是三天两夜,月升日落,相对沉默,抵足而眠,倦怠时把头放在对方的肩上靠一靠,相伴时用指间传递相互的一丝温暖与慰藉。
不过是另外一个自己。在该告别的时候告别,该落幕的时候落幕。没有生离死别的恸哭,没有落花如雨的渲染。只有一个深深的拥抱,一个肃穆的吻,一句无言的呢喃。鲍波与夏洛特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各自的命运交付由各自承担,而孤苦重新降落到身体内。短短几日,恍惚中这孤苦似乎飞离过他们的躯体,却又近在咫尺,如影随行。现在这孤苦又重回到体内,他们都知道,谁都不能替代对方去消受,这长在身体里的物事,既然无法拔除,只好妥帖保管毋生牵挂,各自珍重。
未曾遇到你,一直迷失。
让我遇到你,一起迷失。
与你分别后,迷失到死。
迷失是一种终生习惯,不是迷失此间,就是迷失彼岸。
这般的迷离,是爱是情还是宿命?不需要下定义,在天大地大的人间,一场相遇已是奢侈,还贪图些什么,纵使往后命运扑朔凶险,至少有可反复咀嚼的片段与时光。
不过是另外一个自己。等待晚上,迎接白天,白天打扫,晚上祈祷,如此而已。这是我们各自的命运,这是我们各自的孤苦,没有一场救赎能轻易了却残生。

 5 ) 生命的狭船——记《迷失东京》

第一次听说《lost in translation》的时候,我还以为是那位波兰女作家的小说。我在英文阅读赏析课上知道这本书,书名叫做Lost In Translation,主要是写五十年代波兰犹太后裔在美国成长时候所遇到的文化冲击。那本书写得相当之好,青春期的困惑、叛逆和文化碰撞结合之后的感觉让我一口气看完讲义上节选的三个章节,可惜后来一直没有找到原著,现在连这位波兰女作家的名字都忘记了——波兰人的名字一贯难记。

后来才知道,这个lost in translation,是lost在东京,导演是索菲娅•科波拉。《教父3》里面和堂兄鬼混的那个大嘴唇女演员。因为该女孩儿出现在一群俊男美女当中实在是很不协调,我对于文森特•柯里安一直没什么好感,总认为他在利用他的堂妹,骗她上床而获取第三代教父的权势——这样一想,《教父3》里面那段“禁忌的美好爱情”,就变得有点恶心。

而这片子却令我有点惊艳,尤其是知道拍摄只用了27天就完成之后。

据说因为拍摄时间的短暂,索菲亚没有办法准备充足的灯光。如果这是事实,那么我不得不佩服摄影师的巧妙构思。也许这就叫无心插柳柳成荫?影片中的灯光十分柔和,在酒店和PUB的时候尤其昏暗,或者说,暧昧。整个片子的基调就这么定下来了,一切都是模糊而不明确的,索菲亚科波拉用“暧昧”二字贯穿始终,将一切故事蕴含在一种若有若无的气氛里。

个人而言,对于带有艺术气质的商业片,我十分痛恨大量的手摇镜头。类似《寻枪》,影片看完后我头都晕了。而这部影片则多用固定镜头。我也不喜欢长镜头,这片子也并没有很多长得乏味的长镜头。或者说这是索菲亚•科波拉女性导演的一种特点,她对于艺术片的野心并没有那么尖锐,用复杂多变而且前卫的摄影手法来表现,她的野心十分柔和而且含蓄,类似本片的灯光。

当某件事降临的时候,结局会通向何处,都是不明确的。我们面前有无数条充满可能性的道路存在,在昏暗中隐现。然而影片那种昏暗的光线,又给影片中人增加了一些模糊的距离感,仿佛是一片浮华背后的孤独与寂寞。同样,这也是这部影片的主题。

我觉得这影片讲述的主题是迷惘。Lost in translation,并不是“翻译”,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西域生番有云:you are my soul mate——你是我的灵魂伴侣。我华夏著名杂志《知音》有云:心灵的港湾。说的正是本片中表现出来的那部分缺失。不知道是不是英国人那种含蓄的美德在二十一世纪最终得以提倡并且发扬光大?有时,有片刻的忧伤喜悦迷惑欢乐,想要急切地寻找一个人来与自己分享的时候,别人却转过头去——这是个现代化的社会,如果你只想“分享片刻的感动”,最好免开尊口,各人衣饭才是要紧“正经事”。于是影片中人都沉默地闭上嘴巴,将彼此的谈话都固定在日常的鸡毛蒜皮上。所以,男女主人公短暂的心灵交流就显得弥足珍贵。

这部影片的迷失无处不在。男主人公鲍勃•哈利斯在东京拍摄三得利威士忌广告,该幕剧本名字就叫作lost in translation,所以我们不妨将此看成是影片的一个浓缩。日本翻译夹在他和导演之间,让他对翻译感到迷失,陌生的日语叽里咕噜啰里啰唆噼里啪啦滚将出来,主人公的脸上有些迷茫,有些警惕,最多的,还是有些尴尬。这种复杂的情绪在这个长着一脸苦相的中年男人脸上炒成一盘大杂烩,最终端上了一道名为“有苦说不出”的菜肴。同样,被环绕在一脸漠然的剧组人员当中,在一次一次的“Cut”中,他的烦闷和抑郁从全身每一个毛孔渗透出来,充斥着屏幕并且强烈地传递给我们。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台词仍然是轻松愉快,表演仍然要微笑并且绅士:

“让轻松的时间,变成三得利时间!”

然而另一方面,说相同语言的人也在迷失着。新婚的夏洛特被丈夫(《老友记》里菲比的神经质弟弟)一个人扔在东京。貌似有工作狂的丈夫一边收拾摄影器材一边唠叨着工作时候的鸡毛蒜皮,夏洛特一脸漠然地看着自己的围巾,突兀地插入了丈夫关于工作不顺的谈话:

“你不觉得这太长了?”

丈夫一脸茫然地回头,带着一种发愣的表情回答:“我也不知道。我不是叫你别抽烟了吗?”

“我又抽不多。”

“这对你的健康不好。”

“以后戒。”

以上这些完全属于废话。如果说鲍勃已近中年的婚姻生活中出现这样的对白丝毫不令人感到奇怪,而这对新婚夫妇却看起来是相处在两个不同的时空中,对于彼此的沟通,just lost in translation。

鲍勃的婚姻关系同样也是充满问题。妻子日复一日发给他传真,上面的内容却无聊地可怕。他刚刚抵达东京的酒店,妻子就紧追不舍地发来传真,说他忘记了儿子的生日,不过他(儿子)应该会理解。鲍勃脸上出现一种无可奈何的麻木感。

既然儿子“会理解”,那么又为什么非要用传真通知丈夫?这些穷追不舍的传真同样传达了妻子对于与丈夫交流的渴望与迫切,我甚至认为,影片中没有出现过的哈利斯太太,正是另一个夏洛特的镜像——对于自己忙于工作转身而去的丈夫,对于与丈夫交流的迫切,甚至自己伴侣的出轨隐喻,都完全相同。所以在这种意义上,鲍勃仍然对妻子的“罗唆烦人”负有责任。只是,这对夫妻的问题,应该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彼此都孤寂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渴望着对方打开心扉,却只能停留在关于鸡毛蒜皮的日常生活这种表层谈话中——just lost in translation。

夫妻之间的感情问题毕竟只是个人生活中的一小部分。而当夏洛特向外界寻求帮助,打电话给好友莫兰的时候,对方的口气虽然不见得不耐烦,但应付了事也是显而易见的。

“东京如何?”(对于蜜月时期的新婚夫妇问这句话算是客套)

“很棒。我去了一个寺庙,里面有些和尚在念经。我觉得很空虚……我也不知道,我甚至拜了一下佛祖……还有乔万尼(我忘记丈夫的名字了,姑且用真名代替)那些护发素什么的,我觉得我不知道嫁给什么人了……”

“你总会知道的。稍等一下……”

“好。”

“对不起,你刚才说什么来着?”

“没什么,我再打电话给你吧。”

这位朋友很明显地传送出“I’m busy”的信号,就算夏洛特的声音很明显地带着哭腔。向友人倾诉心事应该是一种很好的选择,然而夏洛特刚刚试图打开心灵的时候那扇大门就在面前关了起来。于是她选择“识趣”。另一种正常的倾诉的渠道同样——just lost in translation。

这是两个异乡的游魂,在繁华的东京街头和汹涌的人潮中感到自己的灵魂不知在何处,自己的脚步不知归往何处。一切正常的渠道都被关闭,触身所及都是漠然和无视。夏洛特在东京东游西逛,而没有什么东西能让她感到有趣或者新鲜;给鲍勃安排的妓女让他无所适从,脱衣舞秀让他一脸厌倦——或者说,在心灵无所归属的情况下,一切正常的外部刺激都无法让他们满足,“食不知味”。

在正常渠道无法正常运作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想要通过非正常渠道发泄的欲望从心底钻出来。就像下五子棋的时候没棋可走就要“冲”,或者如同王二老大哥把笔往桌子上一摔,对办公室里的人一声大吼:“开party!”

影片的前半部分充满灵气与天才,大约三分之一之后就让我觉得有些无聊。虽然索非亚科波拉把这场婚外情诠释地那么美好那么伤感,然而婚外情的特色仍是唯一的,这就不免有些俗套:两个人彼此充满着新鲜的好奇,接触到灵魂深处的谈话,彼此的温暖,狂欢,烂醉……这两个人最终找到了soul mate或者“心灵的港湾”。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影片的男女主人公,一个正由青年步入中年(结婚代表一个分界线),一个正在由中年步入老年。都处在一种一切都貌似已经安排好注定好,但自己仍然蠢蠢欲动有些不甘心就此一生的年龄。这个时候人的性格是多变的,复杂的,需要大量的安慰关怀等等一系列温情泛滥的东西。他们彼此的相遇和相恋在这个意义上有了一些象征意义。

酒店响起火警的那一幕就有导演的这种暗示。两人在酒店外衣冠不整地相遇——酒店象征着体制内的现实世界,而衣冠不整地相遇象征着彼此短暂的出轨。而他们最终又回到酒店里,继续未完的睡梦。

这个暗示很快就变成了现实,两人在东京街头茫茫人潮中分手,没有多余的对白,“hey you!”,然后就是“goodbye”,在屏幕正中央旁若无人地紧紧相拥,人群行色匆忙——世界仍然继续运转,他们也将重归彼此的生活轨道。

虽然我对影片后三分之二的内容始终觉得不喜欢,尤其是对于乔万尼那个风骚的红颜知己总觉得刻意,但最后的那个拥抱仍然让我无比感动——我们相逢在生命的狭船,天明就将登岸,彼此去向不同的方向。

 6 ) 他人就是地狱

你可能需要为了还房贷而像驴子一样没日没夜的工作,然后却始终得不到老板的赏识;你忙得没空搭理你的妻子,而你的妻子却只关心即将新添置的地板的颜色;你给你的女儿设定了一个“完美”的未来,却不知道女儿更喜欢把玩摄像机;你的女儿交了个同龄的男朋友,你却嫌他太小孩子气,因为你在他这个年龄从未想过恋爱这个词...

这些就是萨特的那句名言:他人就是地狱。我们在以自己的意志约束别人的行为时,也正陷入了别人意志的恶性循环中,甚至很多是无意识的,他们早已用“爱”这个字眼来解释一切的一切。因为爱你,我才“希望”你能这么做。只是这样的希望看似有些难以承受。

在这样一个主观林立的世界,我们的想法常常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同时我们的行为又得不到别人的满意。交流成为障碍,压抑在所难免。也正是压抑导致了现代社会的心灵“异化”。除非你成为孤立的个体,你的存在不需要他人的证明。而当你自由的选择自己存在的方式时,你也就越是了解自己,而越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越不会被周遭的事坏了心绪。

哈利斯也是如此开导夏洛特的。虽然他们完全处在截然不同的人生两端:一个刚刚步入婚姻的殿堂,而另一个已经结婚25年;一个似乎拥有的太少一直在找寻,另一个似乎拥有的太多一直在迷失;一个受到丈夫的冷落而显得孤独,另一个因为妻子的不理解而深感寂寞。但他们都渴望逃离这片复杂纠葛的“地狱”,而唯一的办法,就是遇见陌生的人,然后倾吐内心,帮助彼此发现自己,而因为没有交集,他们不会担心彼此成为各自“地狱”的一员。

生活中有太多人儿,和“亲密”的朋友聊些庸俗琐碎而无关痛痒的话,却和遇见没几天的同路人道尽烦忧,然后一周、一个月,或者半年,带着彼此的祝福,渐渐断绝了联系,继续过自己的生活。

“人生有时就是绕了大半圈才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而这些陌生人,就是指引我们方向的导师,我们一次次的迷失,他们就会一次次的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甚至不同的世界,直至我们学会坦然的在这个“地狱”中生活。这时,他人就是天堂。

但前提是,只让他进入你的内心,而不是你的生活。

 短评

喜欢这种流畅熨帖干净清新的风格.把一个极其简单的故事讲述得赏心悦目干净脱俗。

10分钟前
  • 2013
  • 推荐

独居有强烈文化差异的异乡才会感同身受好么 还有离开的那段 太熟悉太惹人落泪 walking back to you is the hardest thing that i can do.

13分钟前
  • 灰姥姥
  • 力荐

索菲亚科波拉用最细腻的镜头捕捉到了两个陌生人在异乡的孤独和暧昧。

15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真是寂寞,也只是寂寞。其实根本没有深入下去。东京或者日本只是景片,基本不参与叙事(少少几段倒是有)。有一段出租车夜景拍出了《Taxi Driver》的感觉。唔,大约只是因为刚去过东京的缘故。

16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16.5.29 结尾nice feel,其余平平,拍得太松垮。误以为是我的菜了。以及,比较厌恶各种丑化黄种人的桥段,即便是日本人。

17分钟前
  • Ocap
  • 还行

姑娘,走吧,离开这里,这里没有你想要的答案。

21分钟前
  • 水木丁
  • 力荐

果然是经典之作,用抒情诗般的笔调展现了现代版的无奈与浪漫,命中注定,我们都将死于孤独,死于激情消退,即使被唤醒了,也因知道它的下场必然以悲剧为结局,所以不得不放弃。凡真实的人生,皆是相遇,那就不如永远地擦肩而过,没有充实的故事量,也没有突兀的情节,居然成篇,实在是讲故事高手。

24分钟前
  • 唐山
  • 还行

我发现她没有回应任何一个人的love you,她只是一个劲地哭。

25分钟前
  • 万十三
  • 还行

发乎情止于礼

27分钟前
  • Mignon松弛地
  • 还行

男女共一張床。究竟要懷著多大的信念。才可以不喵。

29分钟前
  • 米姐起飞
  • 推荐

这种感觉非常棒~~

34分钟前
  • 老阿飞—故园
  • 力荐

好像讲了些什么,又像什么也没讲,就是一些情绪感觉。愛情,不用翻譯。Just Like Honey

35分钟前
  • Song³
  • 推荐

Let's never come here again because it will never be as much fun.

37分钟前
  • 浪味仙
  • 力荐

这是部闷骚的片子

39分钟前
  • 冬贝与9-13刺青
  • 推荐

索菲亚科波拉拍这个片子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想那么多,她可能仅仅是想拍一个爱情故事,没想到给“东京”这个地名附带上那么多额外的信息,让它变成了一个关于现代人异化的隐喻。在这里每个人的生活都面临解码(也就是翻译),信息受到过滤和误解,每个人都成为一座孤岛。爱情故事由此生发。

41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两个孤独的人相遇不知不觉产生了情愫的故事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流,当一个孤独的人与一个孤独的人相遇,成为互相的慰藉孤独可以催生情愫,也可以抑制情愫,现实的境遇,注定两人经历离别结局两人相拥,随后各自走向相反的方向,走向自己的原本轨迹,他们终究只是对方人生中难以忘怀的过客而已

46分钟前
  • 樱花飞舞时
  • 推荐

一个人是孤独,两个人是一起孤独。并不是文明带来了孤独,只是在繁华拥簇下,它的形状一下变得鲜明可触。陌生的城市,陌生的文化,无聊琐碎得正中下怀~~~

4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一个男人,步向老迈,浑浑噩噩,曾有的风光如同头顶的发线迅速后移;一个女人,正值育龄,无所适从,婚后的生活如同贴身的长发摇摆不定;一座城市,永远年轻,虚幻迷离,冷冷的眼神见证了每一个进驻者的迷失。他们相识于这座城市,对视,然后在从容的拥抱中交换了彼此的空虚。

50分钟前
  • 之晨
  • 力荐

在春天担心夏天,黏湿的季节,摆脱不掉纠缠。我责怪自己盲人走路忘记墨镜,失眠生涯开始,枯涩无可救治。

53分钟前
  • nadja
  • 还行

如果没有来日本去看这个影片,感觉会有些可惜。因为没有叙述中的那么夸张。如果在日本生活许久,就会发现,所谓的夸张,就是一种迷失的体现。

54分钟前
  • susu/苏酱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