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白华

爱情片大陆2011

主演:窦骁  董洁  郭家铭  陆怡璇  伊春德  章劼  王同然  邓飞  鲁思远  姚克勤  飞飞  丁宇佳  

导演:霍建起

 剧照

秋之白华 剧照 NO.1秋之白华 剧照 NO.2秋之白华 剧照 NO.3秋之白华 剧照 NO.4秋之白华 剧照 NO.5秋之白华 剧照 NO.6秋之白华 剧照 NO.13秋之白华 剧照 NO.14秋之白华 剧照 NO.15秋之白华 剧照 NO.16秋之白华 剧照 NO.17秋之白华 剧照 NO.18秋之白华 剧照 NO.19秋之白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4 00:18

详细剧情

  独立新女性杨之华(董洁 饰)为追求新思想,离家来到聚集了众多进步青年的上海大学就读社会学,结识了蔡和森与其妻向警予,当时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的瞿秋白(窦骁 饰)声望卓著,杨之华从他的授课中感受到深沉的忧国之情。杨之华在家乡的丈夫沈剑龙不时赶赴上海探望,但日益加深的分歧令两人感到彼此已经疏远,杨之华在与瞿秋白的接触中愈发欣赏后者的人格魅力与学识。不久,瞿秋白妻子病重亡故,杨之华亦通过向警予入党,在父亲抵沪探望之际,杨之华提出了离婚的打算,但在革命斗争形势严峻的局势下,杨之华没有向瞿秋白表白的机会。不久瞿秋白迫于形势辞职,陪杨之华返乡面见沈剑龙……

 长篇影评

 1 ) 动荡时代的平凡爱情故事

今天终于“翻山越岭”去看了《秋之白华》,圆了几个月来的愿望。我是瞿秋白的粉丝,也是小董老师的粉丝,所以对这样一部电影,我真的不敢期望太高,生怕失望。看完之后,我释然了。我觉得拍的还是顶好的。

电影的画面非常唯美,这应该是这部片最大的特点。实在是太美了。外白渡桥,还有那个非常美丽的湖,略带昏黄的光线,恰好契合了很多人对民国的想象。让我不由得怀疑,这真的是一个黑暗、万恶的旧社会么?

电影没有拍成革命史诗,也没有拍成小资爱情故事,讲的是动荡时代的平凡爱情故事。在那么一个时代里,瞿秋白或许有些文弱,可是当历史需要他负起重大的责任时,他别无选择,只能义务反顾。同样对于杨之华,选择一条道路,也是选择了一种人生,退不得、躲不得。

瞿秋白也许在历史上的贡献跟别的领导比起来,算不上什么,可是吸引人的是他的坦荡人格,他的博学、平和、纯净。我有时也在想,如果最后他没有牺牲(相比于王稼祥等人),也许他没有现在这样的地位;如果他没有写《多余的话》,也没有现在这样吸引眼球(相比于张太雷等人)。但是历史就是这样不公平,不是人人都能被记住,只有那些有特点的人才能留下点痕迹。

不过更不公平的是,发展到今天,一个历史人物能不能上荧幕,主要还是取决于他的家乡的GDP。如果不是江苏和常州愿意投资,肯定没有今天的《秋之白华》。

最后电影中关押瞿秋白的监狱拍的太压抑了。长汀关押瞿秋白的地方我专门去看过。是当时长汀的政府大院,最后面一个小屋关着瞿秋白,屋外还有一个小天井,不是专门的监狱,风景也还是可以的。可惜了宋希濂,一生以职业军人自居,却因为执行了对瞿秋白的枪决令,背了一生的骂名。

 2 ) 【秋白之华】

有幸得密友相助,成我心愿,今日午后于海淀剧院观第十八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开幕式暨《秋之白华》献映首场。
去时尚早,场内除会务人员之外别无其他,布景简朴,光影柔和。因占据二层最佳位置,见领导及主创人员座签赫然。
未时四刻,嘉宾入场。窦、董二人皆着黑,坐立举止有节。开幕式无非各种致辞讲话,稍显冗长,至演员等上台,略起高潮。窦俊朗干净,谦恭礼让,董身材甚佳,落落大方。

本片英文名为The Seal of Love。正片开始便可见霍导之文艺范。认真镜头,淡化结构,非瞿秋白深粉难免哂笑个别细节。有人言窦太过年轻,殊不知瞿牺牲时方36;有人笑沈瞿斗诗带腐,却未解其中知己气度;片中两次引用瞿对豆腐之称赞,无不全场哄堂,却未知乃人终之言,留恋意深……
私以为亮点有三:一乃杨瞿大桥诉衷,皆以第三人称代之;二乃杨手心之印章,画龙点睛;三乃瞿就义时,绿林山野,逆光而立。
当今舆论之制,题材受缚之多,可以估见。历史之本原,恕难细数。本片可将私情寄托于旋律之中,于叙述中塑人物,于异己中写人性,于格调中显情怀,于精致中见诚心,实属不易。

幼时读瞿遗作《多余的话》,费解甚多,一度怀疑之。至成年重读,乃知悲歌痛切。澄明与忧心,瞿一生概括也。激情之宁静,奉献之彻底,自我弃绝之残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瞿之性格,不善争斗,故难处上位,游于边缘;瞿之文风,去物离人,含虚思辨;瞿之信仰,从未动摇,因其探求纯粹,而非狂热。正如片中瞿言其革命之目的:想给自己一个在这个不堪的世界生存的意义……

吾辈对于先辈之革命,总以群体概念先入为主,个体生疏阻塞领悟之通衢。窃以为惟有立足人性故土,抽离主义之狂妄,方能领悟先辈以吾辈美好为最高价值之通感,方能看淡具体时间之恶意,抛弃无谓之欲念,承统守义,开创未见之域。

 3 ) 邂逅成长,原可以如此安静

他生前最后一次紧紧拥抱她,端详她的眉目。说:其实你不用这么美丽的,只要智慧就足够了。其实你也不用这么智慧的,只要勇敢就足够了。

这样深情,这样真切,看得我心颤。


是啊,他们能够相爱全是因为她勇敢。在暗夜中飞奔出去送他晚餐,说话时内心有隐隐的火。同他一道工作时,毫不吝啬目光中有灼灼的崇拜。她白驹一般地飞奔至他家门,只为问他能不能再爱一次。她撩拨被风吹乱的发,在他丝丝入扣的烟雾中轻轻的说那一句“他知道我爱他吗”


他说:他不敢。但是她敢,于是他也敢了。随后的温柔缱绻,柔光洒进窗棂,他深情印在她手心的【秋之白华】都是她勇敢追求来的幸福。爱一个人,竟然可以如此恬淡的勇敢,如此执著地跟随。她让他学会坚守,她令他感动。

单纯从爱情文艺片来看,竟是好的。霍建起的美术功底当真可见一斑。清扬婉兮,在水一方。董洁是东北人,在片中的南方平舌音说的也蛮有腔调,可见那"面瘫"背后确实是极下功夫的。只能说精神是形而上的东西,演员或是故事结构只是个载体,你能够明白那种情感,其他的就能够理解的容易了。事出有因,出师有名,追根溯源地,其实能够观望到那种单纯。因为这种单纯,所以心里生出了很多的美好。

从这部片子里,竟然觉得女人的勇敢,是极好的。原来真正的爱情,确实是需要自己追求。看对了人,谁先勇敢,不都是一样的幸福吗?
 

 4 ) 片言谁解诉秋心

    初中一段时间,我在作文中很喜欢用瞿秋白就义的“例子”:草长莺飞,瞿秋白漫步绿野,寻一片绿荫之地,颔首道:“此地甚好。”然后从容就义。
   当时的“中心思想”自然是英雄咏叹调,事关视死如归临危不惧伟大信仰。后来读了些杂七杂八的书,知道瞿临终绝笔有一句“中国的豆腐世界第一”,于是又找来《多余的话》。彼时年幼,只读得个大概印象,觉得这是瞿的忏悔录之类。
   高中偶然读到郁达夫,模模糊糊觉得他与瞿秋白在气质上颇有相似之处,心血来潮再度翻找《多余的话》,始觉得其中辛酸,又夹杂些许无奈的赌气,虽然没有郁达夫“沉沦”式的呼号苦闷,却也有一种恨恨。
   此后若干年,不复想起瞿秋白。
  
   这次看《秋之白华》,觉得片子拍得虽然漂亮,内容却磕磕绊绊,兼之听闻“中国豆腐世界第一”的台词屡遭笑场,心里有些叹叹,于是又温习了一次《多余的话》。
   再看,便心软得几乎掉下眼泪。
   一万多字,剖出了一个落落文人,孱弱温婉,疲惫不堪。我终于明白为何早年我总觉得他与郁达夫有些相像:他们都有文人的“自恨”。
   “一为文人,便无足观。”瞿秋白说自己懦弱不自信,讲究“弱者的道德”,大凡理论总看不清楚,对实际生活又雾里看花——总之,百无一用是书生。
   他的参加革命乃至称为“先驱”,就他自己的描述,完全是逼上梁山,并非他的本意,也远非他的能力所能胜任。
   事业大抵总是正确的罢,只是我力有不逮,早已是“叛徒”了。
  
   《多余的话》疲惫地认错,却道出了些许知识分子自身信念与当时的“事业”之间无法弥补的裂痕。
   他们不是不想弥补——如瞿秋白所说,他们念念要去除自己在革命洪流中无处不在的“异己感”,可他们的出身与教育所赋予他们的兴趣与信仰,却让他们实在不能全心投入,一往无前。
   更何况对于那些“土法炼钢”式的“理论”,他们总是忍不住怀疑,以至于到最后简直不敢怀疑。瞿秋白就落寞地说:
   “从那时候起,我就没有自己的思想。(我以中央的思想为思想。)……偶尔我也有对中央政策怀疑的时候,但是,立刻就停止怀疑了——因为怀疑也是一种思索:我既然不思索了——自然也就不怀疑了。”
   如此这般,狂欢的革命热情之后,他们觉出了“异己感”。而排除“异己感”的过程,如同拣着自己的心肝皮肉,片片吞下。痛,并疑惑着。
  
   “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创痛酷烈,本味何能知?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那夜瞿秋白与鲁迅的长谈,必定伴随着深长的叹气与黑重的沉默。
   瞿秋白不是鲁迅,他只感到累,只想逃脱,只想逃到那一个“大家不要争论,‘和和气气过日子’”的世界里。
   他不要革命,只想清闲优雅的生活,读俄国小说,读红楼梦,吃吃中国的豆腐,见见志同道合的朋友,好好地爱他的之华,像一个“绅士”般平静地老去,死去。
   他一边这样想,一边恨自己这样没出息,这样“过时”,一边又带着“求之而不得”的苦痛,这种心灵拉锯战如何能不让人疲惫。
  
   真是扯远了。说回电影。
   以爱情和家庭谈瞿秋白绝对是好角度,因为这里可以充分表现出瞿的矛盾拉扯,对自己的不满意,对生活的恋恋不舍与疲惫。一个遗老遗少式的“翩翩浊世佳公子”完全可以借由那些唯美的镜头与独白展现出来。
   导演差一点就要做到了。可惜,还是差一点。
   有那么几次,我马上就要被片中瞿秋白那种依恋和柔情,那种痴痴念念,那种身心俱疲的表情,那种天真的书生气所感动,结果就在这节骨眼上,瞿秋白和杨之华却十分不合时宜地迸出那么一两句异常“革命”的话,大煞风景,教人厌弃。
   那么漂亮的风景和镜头,“中心思想”却还是英雄主义大无畏就义,无聊得很,讨厌得很——也虚假得很。
   我不否认的确有那么一批仁人志士视死如归,也不否认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确会说出这种“隔了一层”的话(瞿秋白一夜不归,杨之华说:“你心里还有没有别人,还有没有组织?”这话好玩,但从杨之华嘴里说出来,也算挺真实的。)——但你要拍的是瞿秋白呀,瞿秋白怎么会如此这般“激于义气”?他怎么会在某些场景突兀地显出一种“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粗犷劲儿?
  
   当然,这部戏难拍:用边缘人物宣扬“主旋律”,既要积极向上,又要尊重事实,还要考虑如何让观众激动莫名潸然泪下。思虑多,掣肘自然也多,放不开手脚,结果也就马马虎虎了。
   于是观众入场,大多看个热闹,在“豆腐”和黑丝袜处笑笑场,在结尾时激动那么一小下,在散场后吐吐槽。
   仅供喷饭送酒,也就这样了。
  
   然而我仍希望有人能在吐槽之后认真或不认真地读读《多余的话》。一切都不是你以为的那么简单。“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天下第一。”此一句的沧桑无奈,其实教人笑不出来。
  
   “七八年来,我早已感觉到万分的厌倦。这种疲乏的感觉,有时候,例如一九三零年初或一九三四年八九月间,简直厉害到无可形容、无可忍受的地步。我当时觉着,不管全宇宙的毁灭不毁灭,不管革命还是反革命等等,我只要休息,休息,休息!!好了,现在已经有了‘永久休息’的机会。”

 5 ) 秋之白华,白华之秋,秋白之华

       是在董洁的微博上知道这部电影。名字就很吸引人,秋之白华,淡淡的哀伤,淡淡的苍凉,远山白雾的感觉。没想到竟是这么动人心弦而又遗憾的故事。

       之前的山楂树,窦骁的老三是我和傻子喵从头叹到尾的唯一部分。但他和董洁一起演对手戏,还是有点怀疑的。刚看剧照的时候,感觉的确有些年龄差。但是下午看电影的时候,真是觉得俩人很搭,可能语言动作结合起来,能弥补不少,毕竟情绪能被电影引领着前进才是最重要的。

       董洁之前有微博说,秋之白华很多地方已经下档了。匆匆忙忙来豆瓣看影评,才发现比这片子更吸引人的,是瞿秋白其人。搜索了豆瓣小组和多余的话全文,不禁感叹,这是个怎样的人啊~立马各种发各种分享。几经周折,终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片子。

       从不觉得有什么人是完美的,看十月围城,最喜欢的一句影评就是:“唯有进步值得信仰。”信仰的,是进步本身。生而为人,如何能完全没有局限?人之美,就在于同自己的局限和本性战斗与妥协。战斗是激动人心的,而妥协,其实又何尝不动人?如同命运悲剧的存在。生活不是史诗,我们也不是奥德修斯。生于斯,长于斯,悲于斯,乐于斯,你赋予了我一切,我便贡献我的一切。然而,心,是不总听理智使唤的。期盼简单纯净的心,疲惫不堪的身体,如何能承担起如斯重负?物尽所用,人尽所长,才是最好的状态吧。

       因为先看了很多资料,所以电影里的各个细节,都变得那么耐人寻味。此时此刻,我宁愿相信,瞿先生那最后一句“中国的豆腐是最好吃的东西。”是曾同爱人一起携手在路边坐下,看着爱人脸庞吃着豆腐说过的一句话。那代表着先生对爱人也是对世界所有的美好最后的眷念。如此这般,其实已经是在唐突先生的话了。我承认,我是个完美主义者,而完美主义者的另一个名字,就是悲观主义者。然而,我仍愿去相信,相信有些东西,值得我们珍爱、值得我们写在遗书的最后一句。

       假如只看电影,是不能明白瞿先生的那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然而霍导,已然起了最好的桥梁作用。毕竟,还没有开放到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在阳光下晒给你看。有自己的判断,是最好不过了。然而感同身受这四个字,我是从不信的,情境不同,心境不同,如何能感同身受?何况隔了那厚厚的历史尘埃,十分里已不知还有几分真相。只怕当事人今天看到,也会犯迷糊吧。如同我们只能通过当年的只言片语、报纸上留下的三条告示,感叹两个男人的大度。没有告白,但在对方谈离婚时毅然陪同。也许他的肩膀没那么厚实,却是最让人安定的。

        影片的背乐不知是什么,很美很伤。窦骁念出那一串牺牲名单的时候,忍不住哭了。不禁想起宋家王朝里那句,爱情就是革命,革命也是爱情。

       今天的场并不算小,然而空空落落的只有四个人。虽只有四个,散场时却都站起来认真的听完片尾曲才走。这,不就是可以相信的么?也许很少,却很坚定着自己的判断和相信,并坚持到最后。

 6 ) 那年那月那眼眸

最近看了三部革命浪漫主义的电影,从《湘江北去》到《百年情书》再到《秋之白华》,感触颇深。
伟人,特别是中国革命伟人,他们通常被定位为“时代的先行者”和“真理的殉道者”,给大多人的印象像只是一座冷冰冰的雕像,博爱伟大的象征却没有真实的温度。这可能又是个历史的误会了。
七情六欲,人之所常。
其实在残破的山河间,与家国情怀和民族理想融合的爱情和今时今日平凡的小情小爱没有质的差别,当然除了它多了几分挽歌似的凄美与壮烈。温暖总会是一段真实的爱情的主旋律的。
最喜欢的是《秋之白华》,因为那华美如诗的名字。
莫名其妙的,几个平凡的字眼的随意组合,乍然一现却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之华秋白”、“白华之秋”、“秋之白华”,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历史课本上的瞿秋白,带着眼镜,白白净净,文文弱弱,沉沉稳稳,跟我想象中的革命者有很大的出入。但这却是真实的瞿秋白。文弱不代表没有傲气,沉稳不代表没有热血,他是笔将,是教师,这样的气质在他身上是妥帖的。
而在他自己的故事里,他只是一个平凡的男人。
没读《多余的话》是无法理解是怎样一个平凡的人,一个平凡的故事,一段平凡的岁月的。  
平凡的故事变成电影就会使电影没有波澜,细节的拼凑向我们娓娓诉说一段令人向往和叹息的爱情,一段革命背景下平淡而伟大的生活。
细水长流,流入心底。
 
一、人生只如初见  
不是演绎的伟大爱情都有着一见钟情的美丽,很多的时候,他们很深刻、很美丽,同样也很压抑。
之华初见秋白,是在台下仰望自己的老师,看着他在讲堂上挥斥方遒,稀疏的日光从窗外而来,倾泻在他脸上,照得他瘦削苍白的脸更加的模糊,但之华却清楚地看到他内心深处的沉痛激动和那反光的大眼镜后折射出的从容与大义。
而秋白和天下几乎所有的男子一样不拘小节,他对之华的遇见,恍然不知时光几何。可是那时的他却知道要好好端详这个女子,在一个傍晚,看着她匆忙地喝水,看着她转脸回眸时的娇羞芳华。
可那时候,他是她的老师;她是他的学生;她有他的夫,他有她的妻。
他们之间没有爱情。 
 
二、何时情根深重 
当之华说:上海大学的老师是全中国最有才华,最革命,最英俊的。那时候她的神情专注而温柔。而那时的秋白亦是一脸温柔地看着她,默然无语。
金色的夕阳透进电车的玻璃窗,用温暖细细地勾勒两个澄净的轮廓。
那时的之华,神情黯然,却以一个新女性的身份走在历史的激流中。她是淑女的,这是传统的汉儒之家给她的教育,温柔、隐忍、贤惠;她是新潮的,这是新旧碰撞的时代带给她的冲击,坚韧、独立、追求;她是幸运的,有不理解她却殷实无忧的家境、愿意成全她的丈夫和开明的公公;她是不幸的,她内心有着那个时代无法理解的蠢蠢欲动、她自己也无法抛却的旧式情怀和双方婚姻的鸿沟。
那时的秋白,疾病缠身,却以一个书生情怀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秋白是绅士的,这是书香门第的出生所赋予的;秋白是文艺的,这是他漫漫求学路所练就的;秋白是偶然的,糊里糊涂入党,糊里糊涂成为领导,并未有许多革命因子的他就这样慢慢被无从选择的道路。秋白同样却是必然的,“总要做点事情”这是他的信仰,在那样一个火热的年代里,他不可能在原地踏步。
这时的爱情,之华崇拜他,理解他,却只能用沉默的方式。秋白欣赏她,却只是欣赏她。
之华不爱她的丈夫,却牵挂着女儿;她的丈夫爱她,却一直用放荡来伤害她。
秋白深爱他的妻子,为她的疾病眉头紧蹙;她的妻子也爱她,却只能陪他到这里。
 
三、谁能解我情衷
整部电影最美的画面就是桥上诉衷肠的时刻。
落日笼罩下的桥上,凉风吹乱之华长发。
她用手轻轻抚弄,他却说:乱不一定不美。他其实一直看的见她的美丽。  
她:我离剑龙(前夫)越来越远,却离他越来越近。
他:他没有你想的那么好。
她:他知道我爱他吗?
他:知道。
她:那他喜欢我吗?
他:他不敢。
他用“不敢 ”,不是“不”,因为他也已经将爱深植在心,却要为了她,为了他人,苦苦的压着。
她以为他不解她的用心,而她不知道其实是她不解他的用心。
 
四、真的有一种爱叫放手
我在意你,我理解你,我爱你,你都懂,所以你的一切选择我都会成全——沈剑龙
你见过哪个男人爱妻子爱到愿意将自己亲手交到别的男人手里,却没有一点的抱怨与不甘,只有满心的祝福。
反正我是真的很难想象。
秋之白华的绝美之恋的成就源于一个人的退出与成全。席上温柔的凝视;雨中长时的等待,离开时别扭的赌气,这些细节莫不诠释着对她的爱。
沈剑龙爱杨之华,却和杨之华“志不同无法与谋”,他只想在琴棋书画中安逸度日,平平安安,实实在在,你不能说这样的男人是胸无大志,因为并不所有人都有投身革命的热情。但杨之华这样有思想的女子注定了不平凡,她不可能呆在小乡村一辈子相夫教子。
所以她一定会离开,而他也一定要放手。  
缘浅情深。
他说:我成全你。
她只是说,我们不白做一场夫妻。
“避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他的放手多少有点离经叛道。这却不是对爱情和婚姻的凉薄,而是爱的深沉。
三个人坦诚相对,沈剑龙更是在纸笺上写下“借花献佛”四字给瞿秋白。
这不是戏说的杜撰,而是历史事实。
有《民国日报》上轰动全国的三则公告为证:
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沈剑龙杨之华正式脱离夫妻的关系。
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瞿秋白杨之华正式结合恋爱的关系。
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瞿秋白沈剑龙正式结合朋友的关系。  
  
五、我中有你
又是夕阳斜斜地照进陈旧的窗格,他缓缓地牵起她的手,将“秋之白华”镌刻在她的手心,寓意我中有你。自此,他们就不分彼此。
在大雪纷飞的夜晚,离别又在上演。
她说:被批评的是你,得肺病的是你,可还不如是我!(你知不知道,若你流泪,先湿的总是我的脸;若你悲伤,最苦的总是我的心。)
她说:再见,我们一定能再见的!(为了我,你要珍重自己。)
他说:我从分手的那一刻就等待着与你重逢。(每一次分离,我的心都与你一起)
他拥她入怀,他们不知道,却似有预感似地作最后的相拥。
那时他最后一次紧紧拥抱她,她细细端详她的眉目。
他说:其实你不用这么美丽,有你的智慧就够了。其实你也不用这么智慧,有你的勇敢就够了。
她给他穿上她亲自制的衣,抚着精致的纽扣,仰头看她,就像平时的每个夜晚一样,平常而平凡,却这样深情,这样真切,这样深入骨髓的爱。  
 
六、此地甚好
瞿秋白穿着短裤长袜,高歌国际歌,走上山花烂漫的山头,然后优雅而从容地说:此地甚好!不像是赴死,倒像是踏青。
他始终听着腰杆,缓缓而坐,在山花中微笑,纷飞的白鸽腾地惊起,他就这样在春光明媚的午后,结束自己的生命,告别了一生流离的爱情。手里的铜扣在阳光下折射出强烈的光芒,爱意融融,凉风习习……
这就是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美好的画面,不美好的结局。
 
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特殊的年代,特殊的人物,特殊的结局,讲得却是不特殊的爱情。
那年那月那眼眸,我会记得。
年,是我们所在的那个动荡的时代;
月,是平日我们凝望的点点滴滴;
眼,是日日相守的默然给予。
那年,我遇见你。
那月,我爱上你。
那眼眸,我中有你。

 短评

董洁略显老气,和窦骁的瞿秋白年龄差距看着好大,略尴尬,难入戏。不过本片光影处理得相当好,画面真的美,赏心悦目。

3分钟前
  • 顾俏乜
  • 还行

柔情有余,激情不足。能看出创作者的种种顾虑,两个有家的人由相识到相恋本该很狗血,即便是伟人也逃不出。无奈只能旁敲侧击,感情处理得躲躲闪闪,几个人的感情关系都交待得太委婉,最大的伤害是故事变得松散且无说服力。革命中的爱情本就该是激情冲动的,太淡就没劲了。后段叙事视角变了,

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今天终于看了秋之白华,满足了3月份以来的心愿......在空旷的影厅里静静地欣赏每一帧如诗般唯美的光影交错,不得不说是一种享受......看了多余的话之后,愈发觉得瞿是一个真情真性的人,文人的纤弱中却又有铮铮傲骨,而能遇到杨之华,又是何其幸运。另外,水乡、吴语,又让我念起了江南的

7分钟前
  • 天佑
  • 力荐

画面很美

8分钟前
  • 王小花
  • 还行

一帮苦逼的人儿用造作的念词演出了一场清新唯美的琼瑶剧。“不要打他的脸”,打吧,这张苦逼脸和假惺惺的腔调真是玷污我革命前辈啊~

13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很差

电影本身也就三星,因为这段故事,多加一个星

17分钟前
  • 猪蛋
  • 推荐

我睡着之前他们两个勾搭着。。。睡醒后就结婚了。。。不过好喜欢董洁和窦骁两位演员,对形销骨立的阳光大男孩没有免疫~~

20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还行

董洁短发超级美!做了母亲依然似少女

24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这世界对于我仍然是非常美丽的,一切新的、斗争的、勇敢的,都在前进。那么好的花朵、果子,那么清秀的山和水,那么雄伟的工厂和烟囱,月亮的光似乎也比从前更光明了。但是,永别了,美丽的世界。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永别了。

27分钟前
  • 林三郎
  • 推荐

偶像派从头到尾背诵党史的电影,配乐毫无节制的一直悲情悲壮的催人入睡。献礼后,剩下的观众和媒体不少打着高分,是我审美问题?

30分钟前
  • seamouse
  • 较差

窦骁這倒楣孩子,就上映兩部片子。還全犧牲了。

34分钟前
  • 七月
  • 还行

劇情方面最多兩星,平淡無奇的流水帳,結構鬆散混亂,臺詞做作不自然,霍建起的文藝腔比較明顯。主題就是愛情,革命什麽的都是幌子罷了。歷史還原做的還可以,吳語口音的普通話也不錯。這是一部徹底的常州歷史和風景宣傳片,范燕青這次臉上有光了啊。PS.嫁人要嫁常州男!

35分钟前
  • 又又
  • 还行

瞿秋白的人物太弱,一些叙事是不是被剪掉了?

40分钟前
  • 我爱德芙
  • 还行

主创人员见面会,今天去参加了,上海大学伟长楼。董洁真的很漂亮。

43分钟前
  • 第27章
  • 还行

四星是因为毕竟第一次上了大银幕。我想秋白会再有人拍的。

46分钟前
  • 种瓜得瓜
  • 推荐

其实,你不用这么美丽,有你的智慧就足够了。其实,你不用这么智慧,有你的勇敢就足够了。

50分钟前
  • Pacy
  • 推荐

瞿秋白死的那刻感动

54分钟前
  • ZHANGWANHE
  • 还行

一碰到伟人的私生活,就开始躲躲闪闪。

59分钟前
  • 歌诗慕
  • 还行

人物面部表情太僵硬了

60分钟前
  • Aubrey
  • 还行

以现代人的思维强奸上一代人的行为,顾及左右而言他,导演面对婚外情这种问题上语焉不详,躲躲闪闪,让人唾弃!看的出导演的用心,只是处理方式太胆怯了,结果影片平庸至极。★★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