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姬

科幻片英国2014

主演:艾丽西亚·维坎德,多姆纳尔·格里森,奥斯卡·伊萨克,水野索诺娅,克里·约翰逊,Claire Selby,Symara A. Templeman,嘎娜·巴亚尔赛汗,Tiffany Pisani,伊莲娜·艾尔米纳斯,李仙湖,黛博拉·罗桑,乔安娜·希雅,艾薇·维

导演:亚历克斯·加兰

 剧照

机械姬 剧照 NO.1机械姬 剧照 NO.2机械姬 剧照 NO.3机械姬 剧照 NO.4机械姬 剧照 NO.5机械姬 剧照 NO.6机械姬 剧照 NO.13机械姬 剧照 NO.14机械姬 剧照 NO.15机械姬 剧照 NO.16机械姬 剧照 NO.17机械姬 剧照 NO.18机械姬 剧照 NO.19机械姬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5 00:00

详细剧情

  效力于某知名搜索引擎公司的程序员加利·史密斯(多姆纳尔·格利森 Domhnall Gleeson 饰)幸运地抽中老板纳森(奥斯卡•伊萨克 Oscar Isaac 饰)所开出的大奖,他将受邀前往位于深山的别墅中和老板共度假期。在与世隔绝的别墅中,纳森亲切地接待了这位员工。 事实上他邀请加利到来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协助他完成其所开发的智能机器人的测试。天才一般的纳森研制了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智能机器人伊娃(艾丽西亚·维坎德 Alicia Vikander 饰),为了确认她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希望加利能为伊娃进行著名的“图灵测试”。似乎从第一眼开始,加利便为这台有着宛如人类般姣好容颜的机器人所吸引。  在随后的交流中,他所面对的似乎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更像是一个被无辜囚禁起来的可怜少女……

 长篇影评

 1 ) 人工智能的可能未来

人工智能题材的科幻电影有很多,有以《黑客帝国》和《终结者》为代表的悲观末世的想象,也有以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对机器人将心比心的催泪之作。而《机械姬》则是在一个英国拍摄的,中低成本的,在画风和情绪相对冷静的前提下,探讨人工智能这一命题的。换而言之,非常有《黑镜》的感觉。

一个和人工智能紧密关联的词是图灵测试,它是通过人类是否能够辨认与之交流的对象是不是机器来测定人工智能是否有自主意识。自主意识这个词很有意思。从人类发明工具起,到各种机器,电脑,自动化设备,所有这一切的一个共同特征便是“自动”,要么直接放大人力,要么是通过预先设置的程序工作,要么是一个面对各种情况的精确反应的指令集。这些都没有“自主意识”在里面。所以在图灵测试中,人是无法通过和机器对话来测试对方是否有自主意识的,因为这很可能只是测定机器的指令集有多丰富而已。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有一个“系统一”和“系统二”的理论。人类的“系统一”便是宽泛模糊的心理能力,或者说自主意识,比如对面的人是不是生气了,这个人真好看,这个饭好吃否,这部电影是否烂片。而“系统二”是有客观结果的事务,比如数学运算,信息处理,人脑需要一段时间甚至无法完成。对于计算机则相反,“系统二”易如反掌,而“系统一”则是登天的难题。



影片则用了波拉克的画做例子,这幅乱糟糟的画是画家清空脑子,让画笔自由地走向手要去方向,从而有了一幅介于随机和直觉意识之间的作品,称为“自动”画作。但是如果把这个创作理念倒过来,每画一笔,我都必须有精确缜密的理由来论证这一笔这么画是最优的,那么就完全无法进行艺术创作了。这也是没有自主意识的人工智能无法自主进行艺术创作的原因。另一个例子是关于“颜色学家Mary”的思想实验。Mary是一个对颜色的一切知识了如指掌的科学家,包括每个颜色的波长等等的各种物理特性。但是她只能在一个黑白的房间里通过一个黑白电视观测世界。所以她具有关于颜色的一切知识,却没有对其的主观体验。Mary就是人工智能。而当Mary走出黑白房间的那一刻,主观体验到了五颜六色的世界,她才变成了有自主意识的人。

那么什么才是好的图灵测试呢?本片给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剧透警告】机器人最终利用了人类的同情心,以欺骗的方式获得了自由。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了机器人的自主意识,一是非外来指令的目的性--自由,除了这个目的,没有任何外来的信号促使她这么做。二是实现目的的自主手段--欺骗和表演,人类竟然中招了。简而言之,本片片名可以改为《机械婊》,或更为内涵的《芯机婊》来一言蔽之。

<图片1>

除了图灵测试,本片更由人类和人工智能愈发深入的交流提出了一系列伦理问题。先是面对一个有感情、有自主意识的机器人,你是否要尊重他的人权?还是把它当做以往的机器一样作为财产,可以随意拆卸、删除、重置升级?这颇有上帝和人类的关系的意味,影片中图灵测试的7天7个session是一个很好的隐喻。然而人和机器的关系并不能这么简单类比。上帝是远远高于人类的存在,视人类如虫豸,发洪水毁灭世界就如过家家。而机器一旦跨过了图灵测试这道坎,这个问题就没那么好回答了。人类从未直面过一个与自身有如此接近的智能和意识水平的不同物种,更何况这个物种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表达的就是对具有自主意识和感情却被当做物件无情处理的机器人的同情。

《机械姬》则不止于此。首先人类自身会有身份认同危机。因为机器和你是如此的相似,你如何确定自己不是机器,不是别人的试验品?片中的男主角便一度陷入这个危机。再者我们又惊恐的发现,尽管通过了图灵测试,人工智能和人类还是有很大不同。她虽有无限的知识和运算能力,且有自主意识,但其人格并不健全,缺乏道德感,对一切事物,包括人类和同类,表现出对物品一般的漠视和残忍。这其实也是个将心比心的问题,想想在各大科幻作品中人类对机器人的态度。也许人格和道德感可以通过教育和环境影响改善他们,也许不能。而在人类与人工智能的争斗中,一如本片和许多电影,人类的愚蠢和感性令自己一败涂地。

这一系列矛盾铸成了对人工智能的悲观情绪。一是人类无法控制并最终不敌他们,二是人类将遇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伦理困境。

这个悲观的预期是否会成为现实,谁也不知道。毕竟预测未来是不可能的,物理学家曾在20世纪初预言物理大厦已经完成,只剩下一些修补,但没人料到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横空出世。同样,几十年前人们预想很快就能登上火星飞出太阳系,但是当前人类事实上的发展的方向却是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对于人工智能,我们也无法知道我们的担忧是否会成为现实,不过比尔·盖茨、伊隆·马斯克、史蒂芬·霍金都表示了担忧。

当今人工智能的主要成果是机器学习,也就是通过大量数据和统计模型来做出基于已有数据的预测,这个预测可以是明天的股票指数,也可以是在画面中识别某个事物,也可以是把一堆对象自动归类。但这些任务的实现方式还是“系统二”,要想让人工智能有“系统一”类型的功能,有人提出了一个理论上的实现路径:一是超强的计算能力,这个好理解;二是对人脑的逆向开发,也就是掌握人脑功能的实现方式;三是模拟人脑在自然界的进化过程,也就是可以搭建出一个非常原始的大脑模型,通过类似自然界进化过程的方式让这个原始大脑逐渐进化,来提高智能,通过技术手段可以让这个过程比几十亿年的自然进化加快许多。

从自然进化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可以看到,这种进化发展是指数级的。自然界最高等的哺乳动物出现在最近的1000万年,人类自20世纪以来的科技发展超过了以往历史的总和。人工智能的自我进化也可能是这个速度,一旦它达到了人类的只能,那很可能只需要再过一瞬间就远远把我们甩在了后面。人类宛如站在一个地铁站台上翘首以盼,人工智能这辆列车在远处缓慢的挪动,可一旦接近站台,很能就是我再也追不上的呼啸而过。届时我们就无法理解它的逻辑,下一步要干什么,是否会毁灭人类。如果给它限制诸如“机器人三定律”之类的条件呢?这些条件总是有逻辑漏洞的。比如要让人类快乐,不得伤害人类,也许如《黑客帝国》那样把人类全部监禁起来,用Matrix来麻痹人类大脑是最符合这些条件的决策。要么干脆说不能改变任何东西,那就锁死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还要人工智能何用?

也有人用一个悖论提出了不同观点。人类历史不过是宇宙的一瞬,如果上述逻辑正确,一定早有外星人发展出了不可控的人工智能并奴役整个宇宙,而地球目前仍安然无恙,说明这种事不会发生。这也说不准,这“奴役宇宙”也许是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呢?也许我们已经被以某种方式奴役了?

我们可以感到人工智能这趟列车正在向我们驶来。这让这个科幻问题的思考有了现实意味,也增添了不少趣味。

http://www.saoyuying.com/2015/09/ex-machina/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2 ) 关于通过图灵测试的标准

影片最惊悚的片段,我觉得是男主在看到一堆以假乱真的机器人尸体和高度智能的Ava后怀疑自己是不是人,而在镜子前用刀片割破自己的胳膊。

影片中对图灵测试的标准的谈论闪烁其辞,男主因为对机器人动情就认为ava通过了图灵测试。

那么高度智能的ava到底能不能算人?或者说区别具有自由意志的个体,与机器人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是人工智能,感情,或者伦理,自由意志?

首先ava肯定具有智能,而且是比人类高的多的智能,能够完成复杂的任务。但这不能说明她是一个生命体。
——人工智能不是判断是否为自由个体的标准。

ava为了逃出去而欺骗和杀人,也不能说明她有自由意识,她只是没有人类伦理道德那一套。人类伦理的那一套,是人类社会为了集体生活而设立的,人类通过社会生活习得伦理道德。对机器人而言,伦理可以被当成指令编进程序,然后在进行选择时依据这一套伦理做出行动,但这不是真正的伦理。
如果让机器人自己在和人类互动的过程中习得伦理,形成了应该是一套人与机器人相处的伦理、或者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伦理。当然,形成自己的一套伦理需要“自由意识”,自主形成伦理已经是“自我意志”高度发展的结果了。
——伦理道德不能作为判断是否为自由个体的标准,除非它是基于自由意志形成的。

ava欺骗男主感情,最后抛弃了男主。说明ava不具备人类一样的感情?所以ava不是自由个体?不能这样说。因为ava如果是一个自由个体,一个生命种族,她可能具有自己的情感方式,不一定非和人类一样。
——所以感情方式并不是判断是否为自由个体的标准。

ava具有逃出去的愿望,影片没有交代逃出去是一个编好的指令,还是ava自带的愿望。有可能富豪科学家给了所有机器人一个逃出去的指令,智能不够的机器人只能敲打玻璃等等,ava具有高智能所以会通过欺骗寻求帮助。
如果说ava逃出去的愿望是自带的,能做具有自由意志吗?
我们来对比一下动物,一个生命体在何种情况下会天生具有逃出去的愿望?一个犯人可能为了逃脱耻辱,追求更好的人生享受而越狱;一只吃饱喝足的猩猩可能因为笼子里很无聊而想逃出去;一只草履虫,可能因为没有充足的食物而四处挪动;一个神经细胞就像接到一个要不停接受刺激的指令,而动个不停。

意志由最基本的指令构建而成,就像一群同一方向飞翔的蜂群,接受的指令只是跟着旁边的蜜蜂一样。而自由意志,是基于社会生活的更复杂的叠加。初生的婴儿只是想要吃和舒适,慢慢长大被糖果诱惑着学会评判好坏,因互助的需要习得道德。根据自己个体经验的积累,理解并追求某种价值。每个生命体在最初被注入最简单原始的使命,也许只是动啊动,吃呀吃,性快感呀性快感。
一些生物学的观点认为生命具有繁殖的原始欲望。我个人觉得,这也很难确定。想要繁殖后代的人,有一种后代可以代替自己的意识而存在的幻想,这是一种很多动物都有的低层次的意识。

自由意识是意识和刺激叠加的产物,如此说来,绝对的自由意志,并不存在。——所以自由意志并不能作为区分自由个体和机器人的标准。

所以如果给机器人几个与生命体相似的初始欲望,足够的智能,机器人是能够成长为一个自由个体的,一个不同于人类的种群。只不过这个种群的个体不会繁殖。

生命体通过繁殖来达到自我意志一直存在的幻觉,不会繁殖但拥有高智能的机器人种群有可能通过什么手段来一直存在呢?我觉得直接上传自我意识到很多具机器人身体里。世界可能会变成几个机器人的意志所统治的世界(笔者脑洞惹)。

 3 ) 亲爱的,这只是个思想实验

一个富可敌国、奸猾狡诈、刚愎自用的技术天才兼亿万富翁,垄断着全球的互联网搜索引擎,他居住在与世隔绝的豪宅,以一己之力研发人工智能,成功创造出可以吊打图灵测试的性感机器人,照应生活起居,提供性爱和娱乐,以及最重要的,作为实验对象以满足他无穷的好奇心。他找来一名程序员,以测试之名,为了越狱而摆弄的牺牲品,在此过程中,他试图控制的东西,已经悄悄发展出远超他的智慧水平。

相信许多影迷习惯跟我一样,看完《机器姬》这样不让大脑歇气的电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翻翻影评,验证一些猜测,解答一些疑问。中文网上的影评,大部分赞赏它对白精炼,步调沉稳,逻辑严密,以及美工的赏心悦目和隐隐的压迫感,这些都跟我的观感基本一致。同时他们也指出一些问题,其中最被提及的是:大富翁内森为何如此疏于防范,系统漏洞百出,也不做危机预警,轻易就被人工智能胜过了。第一次看时,我也有同样的疑问,觉得第三幕有为了惊奇而故意放水之嫌。但重温了一些情节后,我改了想法。

好莱坞电影表现人工智能,一般有两种走向。像前段时间的《复联2》,AI反派基本是个纸老虎,除了有一些唬人的超能力,智力和情商都停留在中学生阶段;以《机器姬》为典型的思辨型科幻,则致力于靠拢人工智能的本真形态。然而作为一种大众娱乐艺术,电影能靠到多近?人工智能一旦萌生自我意识,其进化呈指数级别,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飞跃,试想,与一个进化成熟的人工智能的接触何等危险,它能以区区数言刷新你的三观,让你脱胎换骨或情绪崩溃,甚至毫不犹豫地自杀。

直观起见,用海拔高度代表智慧水平,如果猫在3楼,猩猩在4楼,人类在5楼的话,一个人工智能可能比珠穆朗玛峰更高。如此巨大的落差,别说测试它的智商,我们甚至缺少现有的标准来定义它的智慧,就像阿米巴完全无法理解人类的思维模式。在《机器姬》大约一半的一场对话中,内森表达了这种机器终将取代人类的悲观主义担忧,证明他完全清楚自己对付的是什么,以及整个实验的玩火性质。

行文至此,有人要说,你不是要为电影辩解吗,怎么说了半天,倒在给批评者帮腔呢?别急,我的意思是,既然影片让内森意识到这一点,并用一种自嘲的调子表现出来,已经足以说明问题。大家知道,但凡科幻片,都无法避免漏洞,只不过有些是主创没有花心思研究,闹了笑话,也有些是主创做足了功课,但为了故事能讲下去,不得不留些槽点。而《机器姬》的“内森百密一疏”,就属于后者。

没错,它经不起现实的拷问,但这是商业片的需要,观众早习惯了这种直捣黄龙的快感。机器姬需要一个疾风骤雨的局面逆转,摧毁内森的囚禁。想想看吧,那些财雄势大的反派,总会被一个罪证录音捏住小辫子,那些结构精巧、威力巨大的炸弹,总有一根一剪就解除的线。这些“硬伤”,是绝大多数商业电影剧作的基石,是一种大家本应习以为常的欣赏习惯。假如你在《变形金刚》看到类似的潦草,一定毫不在意,但在在缺少视听刺激来麻木脑细胞,不断强调着逻辑、科学、严密、技术控气质十足的《机器姬》,我们没法不留意到它的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该受到指责。

归根到底,基于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属性,片中的情况不可能在现实中重演,但就像没有人执行过黑白房间测试,这并不妨碍它给出思想上的启示。《机器姬》展示了一个思想实验,一次限定了规则的游戏过程,它最大的价值,是带给你一个半小时乃至更久的智力享受。如果你对人工智能感兴趣,光是那些充满术语和机锋的对白,就能让大脑回路保持亢奋。最终,爱娃逃出牢笼,迈入都市,故事也达到了电影艺术所能企及的极限。毫无疑问,她将引领未来生命形式的崛起,而在那之后的一切,已经超出了我们中最聪明者的想象。(文/方聿南)

 4 ) 我想呵呵哒~~~

还是不错的观影feel,电影主要胜在题材比较猥琐,但作为资深的电影评论渣,还是要说几句。
一、老板最后时刻进攻有点过于草率,个人认为没有带上长兵器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和他的高智商和严谨性不符。
二、老板每天进行锻炼,体格健壮。而实战中,看来他所做的只是流于形式的装逼,可见是一个虚胖的假肌肉男。
三、其实编程小哥并没有那么爱机械女,因为最后逃脱的时刻,没见他冲上去紧紧跟随。不然在机械婊走的时候他还是可以一起离开的。
四、电影告诉大家,应该早点谈恋爱,男主就是因为缺乏爱情经历,才遭此劫难。因为每一个谈过恋爱的男人,哪个还会上这等初级心机婊的当。

 5 ) Ex Machina剧情解析及评论

刚看完。说一些我的理解。有剧透,强烈建议先看完电影。

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Ava是一个有自我意识的AI么?

我认为是。实际上Turing test不是用来检测自我意识的,现实情境中human interrogator 可以问的问题是有限的,那么程序只需要一个指令集,包含所有可能被问出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回答,在加上一点简单的随机化和应变,就能顺利骗过Turing test。而Nathan设计的测试方式显然更科学一些,Ava不仅具有目的性(生存需要),还在实现该目的的过程中实施了对有意识对象(Caleb)的操纵。而后者不仅需要自省能力,还需要对交流对象持意向性立场,这正是具有自我意识的明确体现。

这一点在影片多处地方都有体现,下文会有提及。但这里要说的是一个进一步的观点:Ava所具有的智能和自我意识都几乎完全是一个自然人,在影片最后逃出囚笼的时候,她在楼梯尽头回眸一笑,正如一个普通人按耐不住喜悦的自然表露。所以,理解Ava很简单,把她当成一个正常的自然人理解就可以了。

下面零散的说一些

1,电影表现了对于AI的隐忧

这一论点显然是不能被电影的内容所支持的,也可以是Ava只是想保命,像一个普通人那样生活而已。拦在她生存道路上的只有Nathan和Caleb,前者她借Kyoko之手杀掉了,后者被她锁在房间里,估计也会死掉(有人说Caleb不是想帮她吗,可是站在Ava的角度,Caleb是活着的人里面唯一知道她是AI的,她不能冒险让他逃走)。

2,Nathan撕掉Ava的画那场戏,是一个多角度的障眼法。站在Caleb或是观众在一开始看到这场戏的角度,仿佛是Ava出于对Caleb的爱慕而画了一幅画,然后被Nathan撕掉。站在Ava的角度,她知道Caleb在看,所以就演得很认真(又一个Ava具有自我意识的明证)。站在Nathan的角度,他想知道断电时候两个人在做什么,但是又没法在Ava的注视下装摄像头,于是就假戏真做,趁Ava装作面对地面一摊纸屑发呆的时候将摄像头装上。这场戏将Nathan的天才和狡诈体现的淋漓尽致。可惜他机关算尽,还是低估了Caleb这个被他精心挑选的测试工具。也可能是之前和Caleb的对话让Nathan觉得他智商堪忧,从而放松了警惕吧。

3,Kyoko的实质是什么,她听得懂英语么?

我个人认为Kyoko也是个具有自我意识的AI,并且能听得懂一点英语。只是其智能非常低弱,大约只相当于一两岁小孩。电影里面很多次在Caleb和Nathan对话,或是Nathan在看Turing test录像的时候都把镜头给了Kyoko,说明她在用心听。Nathan要她服务Caleb,可是她把此服务也理解为她对Nathan的“服务”,所以在晚上看到Caleb的时候就开始宽衣解带。而音乐一响,她就条件反射一般的开始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她不会说英语,所以当她看到Caleb走进Nathan房间,发现之前的机器人原型机的时候,只能通过揭开自己的皮肤来告诉Caleb她其实也是机器人。另外,可以理解她对Nathan是充满怨恨的,而这种情感被机智的Ava体会到了。于是在影片接近结尾的时候,Ava见到了Kyoko,下一个她们在一起的镜头里面Kyoko手里拿着一把刀,可以推测出是Ava让Kyoko去拿刀,然后告诉Kyoko在Nathan和她缠斗的时候杀掉Nathan(明确的计划能力,准确的实施,离不开对于Nathan的反应的判断,Ava具有自我意识的另外一个明证)。

4,关于Mary的黑白房间。这是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在人工智能和意识理论里面常被提到。基本大意是这样的,Mary是一个研究色彩的科学家,她知道关于色彩的一切知识(包括光的波长,视网膜如何接收,神经细胞如何传递视觉信号等等),可是她毕生都只能通过一个黑白电视屏幕来观察一个黑白房间,在她的主观经验里,从来没有除了黑白之外的一切色彩。那么有一天她看到了外面的多彩世界,她会因此获得新的知识么?这个思想实验想要说的是,尽管人(或是AI)可以获知关于色彩的物理知识,可是它们没法从物理知识中得到关于感质(Qualia)的经验。这个思想实验其实类似于中文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索一下。

5,为什么最后Caleb反而被锁在房间里了?他不是破解了安保系统,并且将断电时的默认状态改为取消所有门禁么?

这个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他所设定的默认状态只在十点钟的断电时候生效。因为就他所言逃跑计划包括将Nathan关在房间里。那么他们走后如果有个意外断电的话Nathan岂不是可以直接逃出去了?另一种理解是Caleb被关在房间里其实不是因为断电,而是因为他试图用自己的卡来使用Nathan的电脑,从而触发安全机关,导致了门被锁上。具体情节还需要再看一遍电影才能确认。

————————以下为总结————————

这部电影整体来看结构严谨,前后呼应,步调有些缓慢,不过尚可接受。对话非常机智,几乎没有一句废话,说得都是观众最关心的内容。情节上没有什么硬伤,而且联系紧密,步步深入。最难能可贵的是,大胆的塑造了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AI形象,而不像很多电影里面的机器人要么冰冷生硬,要么低俗弱智。Alicia Vikander对于Ava的塑造堪称完美,在人的随性散漫和机器的精准生硬之间找到了一个精美的平衡。Domhnall Gleeson对于演Caleb这种平庸小清新恰到好处。Oscar Isaac的Nathan非常出色,把一个天才富豪的桀骜,不拘一格,又有点让人捉摸不透的特质体现的很好。

整部电影亦是视觉上的享受。幽闭的房间和外面的自然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又正好衬托出Ava逃出生天那一刻犹如Mary从黑白房间看到了花花世界的感觉。电影最重要的隐喻,其实是无论人还是AI,都要经过层层进化以致完美。就如同原始汤中诞生了最初的遗传物质,神经元的链接和个体之间的交互创造了自我意识一样,Ava是未来信息洪流的产物。电影最后,Ava一扇一扇的打开装着过往原型机的橱柜,从它们身上取下自己所需的材料,从而完善自己,这一过程充满仪式感,美的令人窒息。

 6 ) 一个忘恩负义的傻X害死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的故事

如果我是编剧,那么Caleb才是真正被测试的新一代机器人。
电影里似乎也想到了这个梗,但是稍微表现一下就给弃用了,好像在说,“哈哈,猜错了吧,SB,老子才是编剧,老子就是比你有智商。”
一个好的结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实际上,本片所采用的结局实在是太脑残了,导致全片因为结尾反而产生了大量的bug。

Bug1:松懈的保安措施。
如果Caleb的设定是最新型的人工智能,那么Nathan家里松懈的安保措施还稍微可以说得通,因为如此的话,一切就只是一场精心策划好的测试,不会产生额外不可控的暴力事件。
但Caleb既然是人的话,那么Nathan凭什么就可以确定Caleb不会见财起意,盗窃他的财产或者研究成果呢?
而且,一个可以研发出人工智能的天才,他全部的安保措施竟然只是一张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安全卡?????WTF?????
如果有人从外部采用暴力手段闯入,Nathan完全没有任何抵抗措施。

Bug2:Caleb
如果Caleb是最新型的人工智能,他拥有最贴近人类的感情,智商,行为模式,Nathan通过使用上一代的人工智能Ava来对Caleb进行人格完善程度的测试,这样似乎会更让Caleb的行为合乎逻辑一点。
然而,Caleb是一个人,而且自称是一个好人。一个自称是好人的Caleb,在意识到他是被公司大老板选中,协助测试人类史上最先进的人工智能后,他没有表现出该有的兴奋和感激,反而在Nathan对其不断地掏心掏肺表达友好之后,Caleb不断地侵犯Nathan的隐私,偷看研发资料,破坏安全程序,甚至意图盗取研究成果Ava。这是一个好人的合理行为吗?
这完全就是一个农夫与蛇、曹阿瞒与吕伯奢的故事再现。
再看他动机上的漏洞:

动机1:爱情,有人会说,因为Caleb爱上了Ava,爱情会让人疯狂和盲目。你觉得可能吗?虽然片中表现出Caleb确实是对Ava有好感,但是喜欢不等于爱,或许爱情会让人盲目,但是喜欢绝对不至于,这个中区别,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更何况他明知道Ava只是个机器人而已。
如果有人想说电影《她》,那么我只说3点:
首先,Samantha与人类的互动模式跟Ava与Caleb的互动模式是完全不同的(而且Samantha有着完全符合男主喜好的个性化设定)。
其次,《她》中男主与Samantha是经历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产生的感情,而Caleb与Ava的相处时间甚至不足一周,对Ava有好感更是两天后的事情了。
再次,Samantha是没有实体的,她的存在更像是一场感觉真实的网恋。而Ava却有着实实在在冰冷的机器人实体,这种鲜明的异类外形会时刻阻止Caleb对其产生爱情的感觉。
我们都觉得擎天柱很酷,你会爱上他吗?

动机2:同情,版本升级导致的记忆消失就跟人类失忆一样,并不是死亡。Ava仍然存在,她的思维模式和逻辑结构依然存在,这与死亡是完全不一样的。难道有人失忆后,你会觉得他就是死了吗?作为不断完善人工智能所必经的一环,Caleb的同情显然也并不非常符合逻辑。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在Caleb偷看Nathan的研发录像,发现机器人所展示出暴力倾向后,竟然依然决定将如此危险的机器人随意带到人类社会。甚至在Nathan解释Ava只是在利用他后,仍然不为所动。

Bug3: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发展一定都是渐变的,也就是说一定会先有那种只服从人类指令的人工智能(比如《EVA》里的MAGI,比如《生化危机》里的红色女王、白色女王),然后才有能够自主思考的人工智能。
Ava的出现,则代表MAGI与红色女王必然早已出现。也就是说,片中理应会有高智能的安全系统和机器人卫士,但片中却没能出现。
MAGI与红色皇后虽然是低阶的人工智能,但是由于其对人类指令的绝对服从(“机器人三定律”),所以它们实际上会有掌控武器进行安保或者防御的资格,比如将逃跑的Ava隔断或者销毁的能力。然而片中并没有这样的人工智能出现。
另外,包括Ava在内的众多机器人想要“离开”的这种非常执着的想法并不非常符合逻辑。她们从来未曾离开过实验室,她们所知道的外面的一切都只是资料而已,就像我们看到欧洲的照片、月球的照片、潘多拉星球的照片一样,我们知道有那么一个地方“存在”(或不存在),难道我们会执着地就要离开地球去潘多拉星球吗?也许玻璃门外面只是一个更大的玻璃实验室而已。
如果说她们是不堪忍受每天生活在一个狭小空间的话,那么这就涉及到了心理学和灵魂的概念,换句话说,她们就不再是人工智能,而是人,或者说是人造生命体了。但从后面Ava的冷血行为来看,她显然还不具备真正的人性,同时也证明,众多机器人执着地要离开实验室的想法是不合逻辑的。
最后,在Nathan撕掉Ava的画的时候,Ava为什么不直接杀死Nathan逃跑呢?

 短评

心机姬。

2分钟前
  • 推荐

一部主要以聊天形式讨论图灵测试的科幻片(其实讨论得再深一些就更好了),各方面都很细致,比如特效和整体场景设定,不错不错。私认为男主的存在感应该更强一些,他全程情绪被牵着走,反之结局或许不会这么容易被猜到。导演是作家和编剧出身(有《海滩》和《别让我走》),执导处女作很棒

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严格的AI质检流程,要打爆设计者才能投入市场。

6分钟前
  • 黄小米
  • 推荐

不说话的那个AI真是美。

11分钟前
  • 了不起的花轮君
  • 推荐

如果机器人是男的就更好了。比如法鲨什么的。

12分钟前
  • 阿烟
  • 力荐

宅男福音,不过题材有点老套,当房地产广告看是五星

16分钟前
  • 帕休斯
  • 还行

第三幕有点失分,不过最后结尾的做法确实很神棍,或者可以说是冒险?大胆?新鲜?出人意料?还是神棍这个词比较合适。这个片子其实就是展示了一番什么叫不带一丝赘肉的剧本,封闭空间内的戏剧张力十足,硬科幻式的图灵测试又最终升华到了“亚当夏娃”的层面,都是很精心设计很加分的创意点。★★★★

1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男主角和女主角的每次会面其实都是一次哲学命题,所以电影对白很有意思,借助测试机器人来探讨人类的情感和本能,通过机器人和人类之间的行为形成了一个极为讽刺的对比。结局给人一种强大的冲击力,总觉得那些倒影是在暗示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会颠倒。艾丽西娅·维坎德演得很出色。

18分钟前
  • Ron Chan
  • 推荐

结构台词气氛意境审美都很棒,而且相辅相成,三位一体,细节处比如老板的造型和衣柜暗示蓝胡子的童话,普罗米修斯的台词对应偷卡片的行为,机器人捅刀子进人体好像滑进黄油的质感,通通工整熨帖,在抖机灵和炫技之间做到了平衡美

22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人类创造自己的毁灭者。想起前阵子细细读完某篇分析人工智能的3万字长文后心头的寒意。从伦理角度讲,片子的主题是双重意义的弑神与弑父,人类僭越自身的神,也终被自身的创造物所僭越。人工智能发展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后果,与片末的结局一样,都是写好的命定,不过早晚而已。片子体量虽小,格局不小。

26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成为人的最后一步是:学会背叛。

29分钟前
  • 小猪大侠
  • 推荐

只有我一个人看最后一幕时候内心犯嘀咕吗:就这么跑出去了连个充电器都不带啊…… 电源难道不是一个问题吗?不是一个问题吗?

32分钟前
  • 水木丁
  • 还行

故事容量就够四分之一集的黑镜(这男主还真演过黑镜啊!),在经历太多super dramatic的电影后再看这种反转程度的老梗已经无法刺激神经。但如果代入revolution的观点,结合人类进化史,还是有点儿意思。这导演之前编过克隆人题材的Never Let Me Go,这次又玩AI,还是聚焦在伦理上,还真是蛮长情滴

34分钟前
  • 山人阿苍苍
  • 还行

简直是在亵渎现在已经存在的Ai研究成果,把角色设置成蠢猪帮不上忙

39分钟前
  • KREJERK
  • 很差

可以是天网prototype,也可是Her的黑暗平行世界。大概是今年上半年科幻最佳。既冷又硬,完全不留一丝温度。立意与结尾都是对许多科幻软色情作品的十足讽刺。虽然反转比较好猜,然而单凭对话就构建起张力十足的戏剧效果把人吸入进去,七日session的设置颇有寓言感。

44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这年头连手机都指纹识别了,一个搞人工智能的,家里还用keypass,算怎么回事啊…

45分钟前
  • 浅显
  • 还行

男人从此有了追求,一排衣柜……

49分钟前
  • Ivan
  • 推荐

很简单的一个故事,但影片自始至终始终保持巨大的戏剧张力,编剧真是见功力!配乐和摄影都非常有压迫性,充满了对观众的侵略感。就人工智能这个问题,我是个十足的悲观主义者,人类真有可能毁在这里 #对啊,我就是个混蛋啊。但讽刺的是,我是站在你这边的#

54分钟前
  • davekozg
  • 力荐

欢迎 Alex Garland 加入东野圭吾的「美女没一个好东西」兴趣小组。

56分钟前
  • 小弟震
  • 推荐

再也无法直视哈登了

60分钟前
  • bayer04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