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目的地

科幻片其它2014

主演:伊桑·霍克,莎拉·斯努克,诺亚·泰勒,弗雷娅·斯塔福,伊莉斯·詹森,凯特·沃尔夫,迈德琳·怀斯特,亚历克西斯·费尔南德斯,克里斯托弗·卡比,罗伯·詹金斯,艾丽西娅·帕夫利斯,奥利维亚·斯普拉格,吉姆·克诺贝洛赫,露辛达·阿姆斯特朗·霍尔,本·普伦德加斯特

导演:迈克尔·斯派瑞,彼得·斯派瑞

 剧照

前目的地 剧照 NO.1前目的地 剧照 NO.2前目的地 剧照 NO.3前目的地 剧照 NO.4前目的地 剧照 NO.5前目的地 剧照 NO.6前目的地 剧照 NO.13前目的地 剧照 NO.14前目的地 剧照 NO.15前目的地 剧照 NO.16前目的地 剧照 NO.17前目的地 剧照 NO.18前目的地 剧照 NO.19前目的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2:52

详细剧情

  时空劳工局特工(伊桑·霍克 Ethan Hawke 饰)曾经奉命回到20世纪70年代,以阻止当年给城市造成巨大伤害的恐怖分子“闪灭炸弹客”的破坏活动。谁知他的任务失败,在经过漫长的康复后,他再度踏上征程,发誓要将闪灭炸弹客绳之于法。此番他以酒保身份混迹市 井,某天偶然结识了笔名“未婚妈妈”的作家(莎拉·斯努克 Sarah Snook 饰)。作家向他讲述了其匪夷所思的人生。当年作家曾是名叫简的孤儿,性格古怪的她在应聘太空公司失败后,短暂坠入爱河,并生下一名女婴,结果她的人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工打算带着“未婚妈妈”去杀掉那个负心汉,然而真相却并没有那么简单……

 长篇影评

 1 ) 用拉康镜像理论分析影片《前目的地》

影片名称:《前目的地》 国家:澳大利亚
上映日期: 2015-01-09(中国大陆/美国) / 2014-08-28(澳大利亚)

与弗洛伊德的“多幕剧”不同的是拉康的镜像理论论述是提供了一人一物的独幕剧。《前目的地》正是这样一部个人的独幕剧。《前目的地》这部影片实质上是讲了一个轮回宿命的故事,其剧情内容用一句话简单概括就是:通过时空穿越,自己把自己带回过去爱上自己生了自己又穿到未来杀了自己的,将自己的人生轨迹扣成一个回环。影片中主人公的五个生命阶段的“主体”都是同属于一个人物,并同存在于同一个坐标系中,只不过分散到了不同时空,通过一个穿越时空道具——“小提琴”盒子实现了坐标的变换。

一、拉康镜像理论的三个阶段
拉康的镜像理论是指人在出生后6到18个月期间的生命经验。在婴儿这段时期,孩子被母亲抱到镜子前,从无法辨认“镜中我”到逐渐形成主体意识一共分为三个阶段。下面我将结合影片具体内容试图通过拉康的镜像理论去解释这个影片中的一些“主体”关系。
(为了方便描述,我们简单的将片中人物轮回的一生按依次的时间顺序分为五个时期:
婴儿——女青年——变性人——整容特工——炸弹人。
1、第一阶段:未形成主体意识的婴儿被抱到镜子前时并未意识到镜中的像是自己。将“自我”认成“他人”。
在《前目的地》中,整容后的中年特工将变性人带回到女青年时期,使变性人与女青年相遇。二人面对面的相互凝视的时候就像照镜子一样,身为主体的女青年无法辨认出眼前的“男人”便是若干年后的自己。当她看见眼前这个“陌生”男人并与之交谈的时候,女青年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认识吗?这也就是相当于婴儿面对镜子中的“自我”产生的质疑,眼前的这个人是谁?说明在这个阶段,“主体”是无法认出“镜中像”的,她将镜中像的“自我”指认为“他者”。这也正符合了拉康镜像理论的第一个阶段。
 
2、第二阶段:认出了自己的镜像,但是他误认为这样的“镜像”是真实存在的。
作为女青年眼里的“他”——变性人而言,由于眼前的一幕是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时空, 他清楚的知道,面前的这个女青年就是年轻时候的自己。这也是拉康镜像理论中,婴儿认出镜中影像便是“自我”的阶段。然而如果剧情没有“穿越”这种特异功能的设定,女青年时期的“我”根本不会与变性人时期的“我”相遇,他们也不能同时存在。因此对于身处不同时空的主体人物来说,他们彼此之间互为镜像,这种本无实体的镜中像在现实世界中是主体无法触摸的。而穿越的设定使得变性人认为眼前的女青年是另一个实体化的自己,这也等同于拉康理论中婴儿误将镜中的光影镜像当成了真实。

3、第三阶段:本能的喜欢看到自己,并疯狂的恋上自己。
影片《前目的地》中,变性人在与女青年相遇后,对其一见钟情并且爱上了年轻时期的自己。他用充满爱意的目光含情脉脉的看着眼前的“自己”,并对她说:“you are beautiful。”这一点用拉康镜像理论的语境来说就是主体看到了他的镜像而爱上了他的镜像。拉康说:“ 主体的历史是发展在一系列或多或少典型的理想认同之中的。这些认同代了最纯粹的心理现象,因为它们在根本上是显示了意象的功能”。这种意象便是对镜中“自我”的认同,“意象则是那个可以定义在想象的时空交织中的形式, 它的功能是实现一个心理阶段的解决性认同, 也就是说个人与其相似者关系的一个变化。”对于形成自我意识的变性人来说,即能认出镜中像是“我”的他而言,她(女青年)是自身本体的投射,而镜像与现实世界中的主体会互相引诱,这也是拉康对于人类喜欢照镜子和自恋的由来的解释。
二、欲望的匮乏
拉康认为形成“镜像阶段”的前提性因素是匮乏的出现。拉康意义上的匮乏不同于弗洛伊德:孩子出生后尚不能整体感受自己的身体,他的全部身体体验是支离破碎的。孩子不能自主身体,不能整体感知和把握自己的身体,其生命与外界相联系的唯一途径是视觉。孩子面对镜子想试图伸手去触摸镜像的时候,发现眼前的镜像是触不可及的。镜中之像是欲望的投射对象,而“只能看,不能摸”也就形成了欲望的匮乏。
影片《前目的地》中,做为长相普通、性格怪癖、总是独来独往的“女青年”来说,世俗所认可的女性应具备的“美”是她缺失的东西。这种永远达不到的“美”即是一种匮乏。
每个人在其青少年时期都会抱有对爱情的幻想,幻想是欲望的舞台,这种对爱的渴外也是对自身欲望追逐的一种外在表现方式。而追求本身的“美”是每个女孩最直观的欲望,得到异性的认同也是女孩子们对于自身实现“美”的欲望的自我满足。在影片中,变性人用其“神秘”的读心术将女孩的内心世界里对于“爱”的渴望精准表露出来:“为什么别人都能得到想要的,而我不行”、“你假装爱情与你一点关系都没有,而真相是你总是渴望着”。鉴于主体对自我的认知,变性人能直接的说出女青年潜藏在其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欲望并非什么难事,但是站在女青年的角度来看,当这一切被揭穿,人们往往总是试图去掩饰内心的欲望,而表现出来的确是否认与毫不在乎的态度。得不到异性青睐的女青年在本身欲望达成的过程中不断的缺失不断的匮乏,陌生男人(变性人)的示好使得女青年在欲望上得到了满足。而变性人与女青年产生的情愫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可以充分的解释。在本部影片中,欲望的匮乏最终是得到了自身本体的解救和填充。

三、孩子破碎的缺失与“母亲”融为一体
在拉康的镜像理论中,“自我的形成必然来源于对于异己的他人形象的误认”。 镜子与婴儿的典型情境中,婴儿的他者正是镜子中的影像,这时婴儿与镜中的影像融为一体,从而也就造成了婴儿对于影像的误认。在未形成主体意识之前,母亲将婴儿抱到镜子前,婴儿会以为镜中的影像便是自己的本体,同样出现在镜子中的母亲和自己的身体是相连的,我即是“母亲”,“母亲”即是“我”。
影片真正的将理论中拉康所想的人类的潜意识中的欲望,即与母亲融为一体变成的现实。变性人与女青年爱情的产物是作为主体人物生命的源头——婴儿,按照片子的逻辑,父亲和母亲和孩子是同一个人,他们是一体的。
拉康的镜像理论中,镜像的“母亲”可以替换成“他者”,而镜像中的自己实质也是“他者”。“他者”是欲望的本身,人类最初的欲望便是与“母亲”。无法与母亲融为一体是人类欲望匮乏的源头。不足匮乏感源自于婴儿前镜子阶段的破碎经验: 婴儿总是感到与环境不谐和, 不容分说地就被卷入凌乱的漩涡, 想和母亲融为一体的愿望总是落空, 这都使的婴儿有一种致命的无力感。因此变性人与女青年的结合也得以解释,这也是一种与母亲融为一体的欲望投射,是弥补孩子破碎缺失的最极端的方式。

 2 ) 很奇妙的循环

这是最近看的最烧脑的一部电影,想弄清楚穿梭时空,就会让人堕入循环悖论,虽然逻辑上实际是解释不通的,但一个奇妙无比的循环,是我看过的时空穿梭最特别的一个:变性前的我和变性后的我生下了我,变性后的我被整容后的我招为时空特工,整容后的我杀死了老年的我,进而变成了老年的我。
难道我好久没看悬疑电影,大脑不太灵光了,竟然没有看出来男主人公就是女主人公,看别人的影评才恍然大悟。除了奇思妙想的死循环,最吸引我的是女演员的惊艳表演。
女演员一出场,看上去就是假小子,第一感觉好像Jodie Foster,后来有些表情又好像小李子,把那种男人的眼神和动作,语言模仿的惟妙惟肖,她绝对是吸引我愿意再看一边的原因。难得是她把男孩,女孩的特点都抓的很好,以至于让人很难相信一个女孩会变成这样一个男人。但最后正义的男主人公是如何变成他眼中的恶人,这部分交代不足,有点像链条中多了个小缺口。
但不能否认,仍不失为一个精彩的科幻电影,比环形使者更胜一筹。

 3 ) 硬科幻的前世今生之虐缘——《前目的地》深度解析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是一次性的烧脑作品,我不否认,但是我的理解是烧脑时能不能让你荷尔蒙暴增,能不能让你半张着嘴看完后半段的电影,这个才是好的烧脑片。

时间穿越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题材。因为只要未来回到过去,就会产生多米诺的蝴蝶效应。自圆其说都说不回来。所以诺兰的《星际穿越》好就好在只是轻轻触碰了过去,点到为止。但是《前目的地》则是有多大洞挖多大洞,最后自己跳进去侃侃而谈。总体下来,倒也不赖。

————————————剧透分割线————————————
下面我说说自己整理的故事时间线。看得懂的就不说解释了,解释一下存在疑问和晦涩的点。

总体来说,时间规划局的boss。想要训练时间穿越特工去解决一些挽救无数人生命的事情。那么就是在未来时间发生的恐怖事件,派员工回到未来去阻止和杀掉那些还没有做坏事的恐怖分子(这让我想到了《少数派报告》)。

在此期间,男主整容后的john完成过非常多次的解救行动。

但是因为每一次回到过去,这个时空穿梭中,都会让人产生或多或少的思维紊乱或者内分泌失调吧。而且最重要的是每次回到过去,都会影响到时空的变化,这种变化总的来说是因为有时间机器造成的,也就是罪魁祸首是时间规划局自己。

所以boss一开始就知道,炸弹人是john他自己。那么为什么boss知道了还要继续隐瞒和继续聘用他呢,因为在这个炸弹人这个事件外,john确实完成了很多很多解救任务,这也叫做所谓的舍小家顾大家吧。

那么boss知道炸弹人是john本身以后,因为boss知道事件已经发生,那么把事件压缩到最小是最好的,那么把事件压缩到最小就是炸弹人死掉,只有死掉,才能闭合一个人轮回的句号,形成一个无限循环的圆。

有人说不知道为什么变性后的他要和“她”见面相识make love。因为变性后的他见到“她”后确实一见钟情了。而且他不想失去再次拥有爱的那种感觉,最关键是当时的他应该下定决心打死我也不会离开“她”了!
但是最后他却知道男主john其实也是他自己,种种的好奇和疑问,让他不得不和男主john走。而且男主john还承诺他说一切都会解决。

那么最后john为何要开枪杀掉未来变成炸弹人的自己?
观点一:那是因为他当时绝壁不想成为坏人,但是最后的自白有透露自己转变想法的动机。因为他不变成炸弹人,那么就不会有以前的任务,脸就不会烧烂等等,整个影响他生命周期的圆就会打破,这个时候或许时空中的他就不复存在。而且他自己也想明白让自己变得如此悲惨的命运的就是时间规划局!时间规划局美名其曰说这是他拯救世界的任务,其实就是改变时空混乱后形成了一个无法修补的漏洞,这个漏洞或许就是john本身。总而言之。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他还是想引出过去的自己试图自己改变一切。。。。。(因为他不做炸弹人,就不会再有时间规划局的人找他)

观点二:在不知不觉中,他在看报纸或者看新闻,看到过去的时间里发生了很多悲剧,他想去阻止,但是阻止中也还是会死伤一些无辜的人,但是却阻止了更大的灾难的发生。所以慢慢在他眼里,他自己成了救世英雄,但在拯救后的世界他却成了炸弹人。但是人就会犯错,有时候阻止却酿成了死伤很严重的悲剧,或许这也是他自己也不想看到的事情。所以最后未来的john变得有点疯疯癫癫了。

 4 )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吃妙脆角,谁解其中脆。(歌行体,剧透慎入)

弧矢按:看完这部电影,触动颇大。寻常讲轮回,都说苦集灭道,无以逃脱。今有一人,雌雄同体,跳出三界因果,仍归五行轮回。生命不过是一场提线木偶的游戏,多么叫人绝望。电影看了两遍,大致理清了逻辑,直接复述情节太过无趣,就写成五言歌行体一首吧,姑且当作影评:

《畸人行》一首

我是畸零人,有生不如死。独坐酒肆中,浊醪添萎靡。酒保忽与言:“君何至于此?所操是何业,所伤是何以?见君独悒悒,必有难言事。”举酒饮且尽,答曰“为人使。撰稿写真情,皆关妇人事。所得虽不丰,聊可足生计。”酒保进言曰:“我尝览报纸。闲来批阅间,依稀见君字。虽是男儿身,署名未嫁妣。”我言“君知一,似未知其二。今我为须眉,当年是女子。”酒保闻我言,叹息惊不置。对坐满余杯,劝我说身世。我悲既已极,饮罢酣且醉。款款向人言,一字一挥泪:
“我来人世间,不知几百祀。既为女儿身,茕独无父母。生小孤儿群,颇与群童异。十五学书剑,英杰愿自试。文武兼数人,略不输男子。我非花木兰,亦有男儿志。鸿鹄有高标,愿为航天士。一日见拔擢,中心窃然喜。主事者何人?其名为罗氏。罗氏爱吾才,颇以青眼视。吾力能扛鼎,重以修能艺。同侪无及者,蛾眉长见忌。一日狂怒中,挥拳急相对。触戒合发还,罗氏未足恃。除籍去人间,忧患自兹始。衣衫吾自濯,杯盘为人洗。酸辛何足道,饱尝人间味。健硕似男儿,时羡女儿美。受学庠序中,勉为淑女态。偶然值良辰,中宵逢吉士。
此子颇有须,明眸瞭皓齿。容貌闲且清,与我略相似。举酒一席谈,仿佛前身至。在彼口中言,皆我心中事。昔闻有读心,不过一笑耳。今日见此君,会心竟如是!乃自荐枕席,一夕成连理。事后君怅然,忽然拂衣起。言我暂告辞,一别成永俟。此去十数年,弃我如敝屣。斯人虽已去,遗我腹中体。十月抱腹行,一夕降吾子。生子才一日,医者来相视,谓我女儿身,半是男儿体。腹血涌如泉,仓促不能止。割乳闭其门,实出不得已。权从取其轻,从此为男矣。”我闻长悲戚,更有伤心事。婴儿尚啼号,乃有窃贼至!悲哉吾为人,天意竟谁使?为人不如鬼,有生不如死。恸哭可奈何,吾心亦已矣。暗夜吞声哭,但恨负心子。发愿见此人,必手堕其齿。”
酒保闻吾言,前席说如此:“我有崂山术,可以反其始。愿借子之手,雪子当年耻。”我言“何所凭,听君相指使?”彼谓“有狂徒,为乱纽约市。阴谋苟成功,城中无遗类。我欲手刃之,以保苍生在。子姑从我往,所言皆非戏。”我言“子之心,皆合我之意。今我从子往,不知何所为?”彼言“携子往,子须从我志:事罢随我归,继我今日事。”我闻此语时,恍然如梦寐。继念切骨仇,慨然无所畏。遂赴当年时,再履当年地。一见当时我,哀怜不知避。倾盖实旧我,欢言无所讳。相携荐佳肴,任情从所恣。事罢酒保来,谓我“同归未?狂徒犹未得,速去休辞费。”我虽不欲归,不归更何计?衔悲暂告辞,一别成永俟。
酒保携我归,长叹不称意。狂徒未见擒,坐使良机逝。引见所司官,相惊为罗氏。罗氏向我言:“酒保为我隶。前事虽未成,厥功不可废。制暴于将萌,止杀于未遂。意气倾人命,所关事非细。薪尽火更传,汝盍踵其事?”余意亦已决,遂定一身契。往事悉销除,前因不复记。从此作新人,无事三五岁。
有司亟传命,简书连相示。狂徒久为凶,今已窥其秘。乃在此城中,某所藏灾器。命我潜从之,一朝偾其事。此日受命时,悬首赴危地。元凶竟脱逃,阴谋幸已碎。失手触流火,面容尽为毁。幸有一人来,救我出火水。又有神医者,施以易容技。
容貌既已迁,乃与酒保似。酒保事已辞,我独承其蔽。嗟我竟无知,往事漠不记。心似铁石坚,身如木偶系。救我竟何人?乃是酒保吏。前此事未成,抗颜搏一试。再试无功返,徒使罗氏恚。罗氏畏变生,督责医门外。医门内者何,有女初产子。酒保抱将出,啼哭犹未已。弃置在何所?孤儿院檐底。檐底一妇来,乳养周复始。
酒吏已休官,卜居在街市。狂徒未就绳,中心良自愧。潜知在某所,阴自前为会。见则一老者,须发垂肩背。容貌略可识,仿佛如酒吏!酒吏前抗言,劝彼“知所止。”彼言“我即汝,何必相诋訾。向我杀人时,皆为救人计。子为他年我,我是将来子。今日虽杀我,来年仍如此。今日不我杀,明日千人死。”酒吏闻此言,杀之无余悔。孑立无所归,运命重就轨。
呜呼!日月出其间,星斗出其里。一身兼数人,周流何所止?我子是我夫,我夫致我死。我子杀我夫,我夫盗我子。跳出三界绝人伦,还入五行相生死。哀哉生民梦寐中,轮回不得悟斯旨。人生茫茫究何似?恰似螣蛇食其尾。螣蛇食尽死还生,方生方死无穷已。

太豕公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吃妙脆角,谁解其中脆。





弧矢按:拙文发布之后,多承各位谬赞,没想到一篇游戏文字,竟如此受欢迎。顺便做个广告:请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驴鸣集」:微信搜索singasinus,或扫描、 或长按二维码,即可轻松关注。
「驴鸣集」公众号二维码

 5 ) 自恋的最高级形态(严重剧透)

如果从1975年的john的视角来描述这个故事,大概是: 一个雌雄同体的自己为了杀死炸弹客自己穿越时空爱并上了自己抛弃了自己生下了自己抢走了自己苦逼生长到1975年遇见了整容后的自己又被整容后的自己骗回过去然后爱并上了自己又被整容后的自己骗到未来然后听录音才知道整容前的自己被炸弹客自己毁了容而整容后的自己在成功忽悠了自己之后在洗衣店碰到并杀死了炸弹客自己最后还不忘勾搭一下自己。 如果用两个字来描述这个故事,那便是:自恋!

 6 ) 什么样的电影无法被剧透

说到剧透,有两种人比较令人讨厌。前一种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剧透狂魔,向新晋影迷吐露诸如《电锯惊魂》结尾老头站起来了,《非常嫌疑犯》的跛脚矬子才是凯撒等高能逆转,会给他们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另一种是心思敏感的剧透恐惧狂,在他们看到电影之前,谁也别想在他们面前谈论这部影片,哪怕这是一部张三李四主演的爱情片,而你只是提到片中张三李四相爱了,也会被他们站在受害者立场一通叫骂。

根据我多年的影迷经验,剧透狂魔并没有那么可怕,剧透恐惧狂们则脆弱地令人可笑。事实上,除了那些通篇围绕一两个惊奇点子之作,大部分电影被剧透与否并无所谓。一流的电影是无法被剧透的,你尽可以向别人详细描述其中的情节,但你永远无法将欣赏过程中的体验移植到他人内心,从而无法剥夺他们作为个体的观影乐趣。即使是许多侦探悬疑类作品,道破了凶手,抽丝剥茧的侦破过程仍有看头。好的电影是带你欣赏沿途风景的观光列车,而不是载你直奔目的地的杀时间铁笼。

《前目的地》算不上一流科幻片,但它重新定义了剧透免疫。影片改编自科幻名家海因莱因的小说,但使片中情节家喻户晓的,则是一个互联网上流传多年的烧脑段子:“1945年的一天,克利夫兰的孤儿院里出现了一个小女婴……”读过甚至耐心琢磨过这个段子,并不影响我们津津有味地欣赏电影,而事实上,不少观众就是冲着改编而来。

究其原因,一方面,熟悉的故事被搬上银幕,总是令读者兴奋不已,从金庸到郭敬明的粉丝,都有过从影像中重温文字的喜悦。另一方面,电影通过细节的填充,不再是一个单薄的概念,获得了真实的厚度,段子中那些“稀里糊涂”之处,都被赋予了合理的动机;段子充其量是个抖机灵的脑筋急转弯,电影却有真实可触的人物和情感供人回味再三;电影还有着视觉的美感,穿越机器朴拙的数码盘,西装礼帽的冷战特工装束,颇有老电影的质感,60年代的宇航局内饰前卫又复古,有种架空了年代的诡趣,这也是读小说和段子体验不到的。

这电影其实没什么烧脑的,它只是再一次诠释了历史无法被改变的自洽理论,它在智力上的价值在于,建立了一个自益悖论的完美模型,这在以往的穿越电影都只是浅尝辄止。所谓自益悖论是一种假设:倘若发明家回到过去把发明物给了自己,那么这个发明岂不是无中生有?本片将这个匪夷所思的假想推到极致,一句话剧透“自己促成自己跟自己发生关系生下了自己并将自己杀死”,也就是对白中一再提及的,关于鸡和蛋起源的终极奥义。《前目的地》证明科幻概念尽可以天马行空,只要对细节精心经营,最起码能让人在那么一刻不得不信。(文/方聿南)

 短评

我就想知道,在那个雨夜,约翰是如何对自己下手的?这得多自恋 才能硬得起来?

5分钟前
  • idocomo
  • 力荐

自己遇到自己,自己爱上自己,自己搞了自己,自己生出自己,自己偷走自己,自己追踪自己,自己阻止自己,自己炸毁自己,自己杀掉自己。

7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星际穿越才是科幻片,在我标准里,这不是。倒有点古希腊悲剧的意味了,全篇都在讲一个字:宿命。有点开启上帝视角,个体挣扎多么渺小,只能在写好的命定里徒劳浮沉。正如某话所说:所有我们曾走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看完悲凉得想哭。关键一切看似都是他自己的选择,可实际上,他有选择么?

8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年!度!开!脑!洞!关于时间旅行的电影估计都要给跪了。没有太多解释和设定,而是把重点放在个人命运的死循环上,让蛇吃自己的尾巴,最后变成一条剪不断理还乱的莫比乌斯环。唯一问题是看完后彻底斯巴达了!!!

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自攻自受

11分钟前
  • 艾晨
  • 推荐

不料影像化必定妥协的部分意外优秀。海老爷子的短篇里是百分百独角戏,所有无关you/the one的干扰尽数排除,造就了一个单纯干净的头疼困境。Fizzle Bomber的戏份插入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动机问题,几乎可以给剧本改编打上满分。遗憾在zombies一词的辨思空缺和指向偏离,仅剩篇尾I miss you dreadfully。

14分钟前
  • 旧书君
  • 力荐

看着看着越看越熟悉想啊想啊想起看过一篇小说然后就被自己给剧透了没错这就是宿命……

15分钟前
  • Mumu
  • 力荐

史上最坑爹的穿越剧、最彪悍的独角戏~ 偶买噶!He f**ked herself!And she gave birth to himself......

17分钟前
  • vee
  • 推荐

对不起Interstellar了,这部是我今年的科幻类最佳。A fixed circle in time.我诞造了我,我爱上了我,我背叛了我,我杀死了我。如果永远地困在这个悖论里,那实在太可怕了。因为之前没看过All You Zombies,算是难得地被mindblown了一把。

18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明明知道那个是自己,居然还能瞬间爱上是有多自恋……

23分钟前
  • 卜卜
  • 推荐

All You Zombies…… 最后那个蒙太奇切的挺好的,不过配乐不太对(一直没留白过、听着有点累),我脑内的预设应该是一部更加Noir一点的电影,不过,总得来说,原作的烧脑还原的不错。

27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前面两个聊天有爱在系列的既视感。。。从第一次穿越我以为看懂了,两个相互交联的圆环,但看来还是太年轻了,后面才发现不是两个圆环而是一个莫比乌斯环。。。

28分钟前
  • 一贫
  • 推荐

队长!别开枪,自己人!

33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莱昂纳多与伊桑霍克共同出演

3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让我想到了圣经里最神秘的大祭司,麦基洗德。圣经里说他:“无父,无母,无族谱,无生之始,无命之终",有人说他是耶稣穿越到了古代。John可不就是这样的人?宇宙中说不定真有这样跨越时空的环状生命存在着,谁又能否定呢?

41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找不到比这更孤独的故事了。夜色如水里他和她四目相对,镜头缓缓拉开,这是我有限人生里看过最寂寞的恋爱场景。是无人可语的寂寞。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Sarah Snook功不可没。换一个人演,未必有如此效果。

42分钟前
  • 昏金暗玉
  • 力荐

一个人的死磕大戏,结局反转反转又反转,故事性方面.......完全是为了体现那个逻辑而铺设的剧情,所以显得一般了。PS:女主上妆扮男人后是特么多像年轻时的小李子啊!!!

45分钟前
  • 🌊🌈♐
  • 推荐

这故事让“go fuck yourself”等美国国骂有了新的意义……另外我一直以为男二号是Dane DeHaan……

47分钟前
  • Sophie Z
  • 推荐

没看过小说的观影前还是不要去看小说了,别人都啊啊的时候自己只能通体高冷一边呵呵一边喝一口星冰乐的敢脚也不是很好…炸弹客设定略多余,年代氛围棒,女主演技可好,比ethan抢戏,也可能因为更注重年轻时命定的悲惨多于中老年…ethan有生之年是没等到时光机发明了,所以他没能穿越回来出席见面会…

52分钟前
  • 脑子白腔荡骨鹅
  • 推荐

看了十几分钟才意识到就是all you zombies啊!就是史上最坑爹时间旅行者故事。btw把predestination翻译成《前目的地》的译者是被什么神婆附体吗?又,恭喜伊森没长残,女主男装像小李!

55分钟前
  • 0da15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