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要革命

喜剧片美国2021

主演:哈德莉·罗宾逊,劳伦·蔡,尼科·希拉加,帕特里克·施瓦辛格,西德尼·帕克,安杰利卡·华盛顿,J·J·托塔,艾米·波勒,伊克·巴里霍尔兹,马西娅·盖伊·哈登,约瑟芬·兰福德,Joshua Walker,克拉克·格雷格,罗恩·帕金斯,亚伦·霍利戴,维克托·沃尔夫,格雷格·波勒,凯文·多尔夫,柯瑞·福格尔玛尼斯,布兰迪·赖特

导演:艾米·波勒

 剧照

女生要革命 剧照 NO.1女生要革命 剧照 NO.2女生要革命 剧照 NO.3女生要革命 剧照 NO.4女生要革命 剧照 NO.5女生要革命 剧照 NO.6女生要革命 剧照 NO.13女生要革命 剧照 NO.14女生要革命 剧照 NO.15女生要革命 剧照 NO.16女生要革命 剧照 NO.17女生要革命 剧照 NO.18女生要革命 剧照 NO.19女生要革命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6 00:14

详细剧情

  高中校园里的性别歧视和价值扭曲,让这位害羞的16岁女孩再也受不了了!妈妈的叛逆过往让她灵机一动,匿名发行一份小报,继而引爆风靡全校的成长变革。本片改编自珍妮佛·马修的小说,由艾米·波勒执导。

 长篇影评

 1 ) 披着女权主义外衣的种族主义电影

又一部传统的white savior类型电影。

开头那个绿眼影的黑人女生一出场就输出自己的反叛观点,对比那个很lame的白人女主显得狂拽酷炫,我一开始还以为那个黑人女生才是主角。我还在想终于轮到白人角色给黑人角色当陪衬了,很好,这很PC。结果谁知道后期她基本没有戏份,也完全没有刻画她怎么为推进校园里的女权运动贡献力量。给我这就是一个为了使电影“多元化”而安排的性感quirky的黑人女性形象。

真正让我特别不喜欢的是对白人女主的华裔闺蜜的塑造,一个非常传统的Asian sidekick的形象,为了女主而奉献,而背黑锅被退学,为了促进女主成长而存在,完全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尤其让我感到不舒服的是华裔闺蜜和她母亲的那段对话,她母亲用非常纯正的华语与她对话(这点很好),而她却用英文回复,暗示她自己本身就不认可自己的华裔身份和文化,拒绝说华语。亚裔女生母亲讲出的话更加让人匪夷所思,她不让女儿穿tank top的理由居然是“被学校开除就当不了医生了”。“学业第一重要”和“希望子女当医生”是非常典型的亚裔strict parents的刻板印象,有无数包含的隐性歧视的亚裔笑话都基于这样的刻板影响,电影居然还要通过塑造这样的角色来perpetuate亚裔父母保守古板不通情理的形象。为什么这里的亚裔母亲就不能是一个支持女儿的很酷很开明的母亲?

media representation是很重要的东西,我不希望人们对待影视强行保持color blind和tone deaf。

另外,电影中对校方的刻画也非常片面单薄,仿佛校方就是为坏而坏,一切决策都单纯是为了对抗主角,为了让主角处于困境。学校里的学生们也被刻画成没有灵魂的群体,在剧情需要的时候保持冷漠,在需要剧情的时候及时觉醒。给人感觉像是非常幼稚的白人角色爽文。

 2 ) 从三个人物看本片未探讨或浅尝辄止的3个边缘问题

从三个人物出发关注三个问题:

1. Claudia:性别结构存在的同时还有种族结构,在女权主义革命当中,种族结构中的弱势群体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应该怎样被纳入考量?

女权运动在美国的发展历程确实一定程度上与少数族裔的权利争取有一定的交织,但如同影片中所表现的,白人女性的确比少数族裔更有“底气”,并且她们往往会忽视这种差别。Vivian对Claudia一开始的谨慎很明显抱有不满。她因为自己无所顾忌就希望身边人的革命精神也和她一样“彻底”。这是在许多思潮和革命席卷社会时我们经常观察到的:最“先进”的人,可能会对于那些不够“先进”、不够“彻底”的人嗤之以鼻,而不去考虑他们背后的其它背景和处境。我国虽然不存在种族结构,但有城乡结构、贫富结构——住在城市的、受过高等教育的、收入高的女性显然天然地有更大的选择权与话语权。在女权活动中应该多考虑这种异质性。

2. Kiera:革命中个人的自主性、主体性处于怎样的地位?

Kiera是被其他女权主义学生推上奖学金候选人的位置的,成为了这所高中第一位女性候选人,背负或者说代表了女权主义的意志。但值得注意的是,她在一开始并不是很愿意成为这样一个角色。影片对于她的刻画想表达的可能只是她一开始可能有点低调、“不好意思”——当然后面她自己是也很希望争取到这个奖。但退一步,假设她其实并不十分愿意呢?如果她和Claudia一样顾虑重重呢?身为黑人女性,她会考虑的自然会更多。但在她表现出自己的意愿之前,实际上其他人已经将她推上这个位置了,她成为了这场女权活动中“标志性”的人物。在一些运动中,人们可能会将希望寄托于一个像Kiera这样的人之上,希望她能做到什么,但当事人的意愿不一定得到足够的强调和重视。这可能是值得谨慎和反思的——一场革命中,参与的人应该充分有自主选择权,而不是沦为他人意志的傀儡。

3. Seth:女权革命是否需要男人,男人的支持重要吗?

Seth这个角色是我个人看来本片最大的败笔。从Vivian做第一本小册子开始,Seth的“支持”就让她非常心动——比起说“受鼓舞”,我觉得sexual意义上的心动是更准确的。后来两个人吵架,Seth说我一直那么支持你进行这些活动而你只把我当出气筒,这句真的给我听笑了。仔细想想,Seth有什么实际行动上的支持吗,其实不多;并且像到后来他站起来提名Kiera,有多少是出于对于女权运动本身的支持,又有多少是出于要让Seth更喜欢他,这无从得知。但是影片的表现和刻画,产生了一种,男性里也会有女权主义的支持者、男性对女权运动也非常重要,这样的引导。不是说男性中没有女权主义者,也不是说男性毫无作用,但在生活中我认为男性的作用已经被过分重视和过于夸大了。尽管男性中可能也可能存在着真正的女权主义者,但说实话,大部分声称自己支持女权主义的男性都很值得警惕——有的人只是嘴上说说(反正对他来说没有任何代价),但未见任何实际行动;而有的人,根本只是通过这样的标签博取女性的好感罢了。

 3 ) 也许当下我们改变不了什么,但未来我们一定可以看见改变。

今天是国际妇女节,百年前国际上无数的女性走上街头,为了自由和平等才换来这一天。

为了让更多女性在这一天能够关爱自己,正视自己。

而今天在无数女神节、女王节消费的资本下,这一节日显得意味深长。

女生要革命 豆瓣:7.9

16岁的薇薇安,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开学第一天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学校女性排行榜,什么胸部最大的女生,最翘臀的女生,最能干的女生,而薇薇安则被评选为,最听话的女生。

颁布这一奖项的,是男子足球队长大魔王威尔森

而这所学校更过分的是有女生穿了吊带背心,因为过度发育的胸部,校长责令她披一件衣服,或者直接回家。

但新转学的黑人女生露西却不吃这一套,她在课堂上公然质疑老师,甚至挑衅威尔森的绝对权威。

并且对于威尔森的威胁她并不恐惧而是直接去校长那里指出威尔森对自己的性骚扰,却被告知要她不要大惊小怪。

这一切的不公平待遇,在薇薇安眼里是逆来顺受,长久以来威尔森的厌恶行为女生们虽然内心有波澜却照单全收。

直到薇薇安劝露西:

你低调一点,威尔森就会去烦别人了。” 但露西却说:

“为什么让我无视,我要高调,抬头挺胸。”

与此同时,薇薇安在自家的床底发现了母亲16岁在从事的女性运动,推翻男权世界,女生要革命。她的母亲曾经是地下朋克女性主义运动“暴女”成员。

也许受到了母亲的影响,薇薇安决定匿名派发一本女性要革命的杂志,不仅做了男性排行榜,还控诉、号召所有高中女生一起穿吊带背心。

影片改编自珍妮弗·马修利的同名小说,该片的导演艾米·波勒曾经编剧过《头脑特工队》以及《轮回派对》,同时她也是一名演员,在该片中担任了丽萨这个角色。

有人说这是一部极端的女权电影,太过政治正确,虽然这是帮助女性发声的电影,但电影本质上还是倡导平权。

比如学校评选最佳运动员,女足球队长没有参与的名额,而男足球队长却没有竞争年年都能得到,比如学校的排行榜,只评选女性却不评选男性。

很多时候,这种女性的抗争,并不是偏激的要求女性独裁或者一方把另一方压倒,我们想要的,不过是和男性拥有平等的权利,仅此而已。

但很多时候,偏激的女权和温和的女权对于发声也有着不同的情绪表达。

电影里的薇薇安,因为受到母亲的影响,可以奋不顾身的站出来,和这个社会反抗,虽然从厕所派发宣传单开始,但这项运动,却得到了很多女性的迎合,并且很快地成立了女性革命小组织。

而同样的和薇薇安从小一起长大的好闺蜜亚裔女孩克劳迪娅,因为家庭的原因,受到亚洲传统母亲的影响希望她能好好学习,考上医生平稳度过高中时代,她不允许她的人生出现差错,哪怕是倡导女性平权。

在美国一个亚裔女孩承受的压力,远远大于一个白人女孩,这不仅仅是来自两个母亲的差异,也来源于两种文化的差异,

但你能说面对女性想得到更多权利,克劳迪娅就没有波澜吗?

有时候无声女权,只是在找一个契机爆发,而不是激烈地表达,才是维护权利的唯一方式。

从2017年#METOO运动爆发开始,更多女性开始从各种方面争取自己的权利,不被污名化、女性说不要,就是不要,性别的双重标准等等....

而国内以微博为首出现了诸多的偏激女权,甚至于对于很多年轻女孩来说,“出拳”被当做一种标新立异的女性标志,争取权利不假,保持抗争也应该,但更多时候,我们也该认清现实。

电影中女孩们争取到女足球队长和男足球队长拥有了相同竞争最佳运动员的权利,并且会得到一笔丰厚的奖学金。

在双方对峙的过程中,无论体力还是声望,女足球队长都比男足球队长要更胜一筹,当薇薇安已经准备好香槟迎接即将得到的胜利和奖金时,男足球队长还是毋庸置疑地获得了最佳运动员。

在一片男性欢呼声中,薇薇安开始质疑自己,甚至更偏激,很多时候我们的义无反顾和奋力反抗就像打在水面上,没有回应也毫无波澜。

以至于这种孤立无援和无能为力让人越来越偏激,越走越远,我们必须承认社会的天平有时候是倾斜的而有些努力并不会得到任何改变。

电影结尾勇敢走上街头,表达意见的女性们,那一刻的光芒身为女性给予女性的力量,让每个身处当中,感受当下女性内心感动又温暖。

就像一百年前那些走上街头要求自由平等不被“私有化”的女性,那些曾经为了这一代女性能够得到权利喊着女性要革命的前辈们。

也许当下,我们改变不了什么,但未来我们一定可以看见改变。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革命”,

想必总有人要做,也一定要做!

 4 ) 女性是可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在至今看过的女权电影里最喜欢的一部。

女权,黑人,华裔,残疾,同性恋……

起初观影时以为只是简单的美国青春校园剧,讲述一群高中生小打小闹的故事。

故事的开头,Vivian在荒漠中惊醒,无法喊出声音。随后惊醒后,在电脑上出现的题目"Reflect on a cause you feel passionate about." 。还有孩子和家长的拌嘴,都没让我意识到其中蕴含的强大的力量。

Vivian的觉醒过程,在我看来,及其贴近一个女生为女权觉醒的过程。班里新来的黑人女同学Lucy在开学第一天的第一堂课就与白人男孩Michael关于艺术作品问题起了冲突。身为美式橄榄球队长的白人男孩在外人眼中绝对是闪耀的明星,一言一行成为了绝对的权威,听到对白人男性的反驳就变得尖锐,无法容忍移民、黑人母亲等社会问题的言论。打断别人说话,尤其打断女性说话的这个角度是触动我的第一点,在Lucy肯定的表示"I am speaking"时不由得心生羡意。在中国传统价值观灌输给中国孩子——尤其是女孩子的价值观就是要求他们尊敬师长,三从四德,顶撞身份地位的事极少发生在我们身上。有时即使是与男生的价值观发生冲突,作为女性首先想到的是这是不是自己的错,这样的例子太过于常见有时都忘了其存在,但Lucy的一句才让我意识到这是一部不同寻常的电影。

回到刚才的画面,Mitchel身份优势让他肆意妄为的同时免于惩罚,这也让Lucy的境遇变得难堪。Lucy找到女校长之后的对话更是让人感到迷惑。性骚扰被说成男生的淘气,被说成是女生自己"dramatic",对话最后女校长要求助手为Lucy报名学校的乐队,黑人就一定擅长音乐,热爱饶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种族歧视呢?被不公正待遇,被男生“打扰”这对Vivian来所是颇为心烦的一件事,但当她跑去安慰Lucy,认为她应该低调一点,这样就不会被打扰时,却得到了强硬的回应:"I'm gonna keep my head up, high"

镜头一转来到女主母亲的故事,年轻时热爱摇滚,16岁使得梦想就是“推翻父权社会”,被女权思想感染的Vivian找到母亲的女权杂志,故事即从这里以杂志为线索展开。

母亲做的宣传海报

杂志上写道:

"Because we don't want to assimilate to someone else's voice, standards of what is or isn't."

“因为我们不想让别人的观点,和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标准同化”

"Because I believe with my whole heart, mind, body that girls constitude a revolutionary soul force that can and will change the world for real."

“因为我全心全意、全身心地相信女孩是颠覆性的精神力量,她们可以改变世界。”

宣传杂志

歧视女性的男权言论,讽刺意味的台词贯穿整部电影。给学校的女生排名,选出谁是“最适合上床的女生”,谁是“罩杯最大的女生”,谁的“屁股最翘”……;男性“自愿”为女性提供服务,好像她们真的不会怎么把采购的物品装进塑料袋,不知道该把易碎的放在最上面;拍女生屁股,搂肩膀,让女生坐在自己身上或自己坐在女生身上……等等;在有男生觉得“不太好”时立刻打压“她们又不会做什么(She's not gonna do anything)”;身为女性校长明明欺软怕硬,歧视女性,却坐拥“最杰出校长”的奖项,夸赞自己的学校"got moxie";“理所当然”男性就应该胜过女性赢得奖学金,即使他们输了一场又一场的比赛……这样的事例作为21世纪的女性见过太多,听说过太多,经历过太多,所以在Kiera的眼泪和"very fair"的叫喊声中的无可奈何才能戳中内心。

这就是我们的故事,一遍又一遍上演在我们身上的故事。

有人会说故事里的女权妈妈最终不还是找到一个男人,伪装自己的声音、生活习惯,成为了人们刻板印象里的女性吗。我也疑惑。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当母女两人在卧室里争吵时母亲告诉Vivian "I want YOU to be YOU",她们都是女权运动的代表人,但不代表不能拥有爱情。经历过16岁的母亲有一瞬间或许忘记了推翻父权制也曾是自己年少时的梦想,当她把这个接力棒给到自己16岁的女儿时,女儿做的更好了。或许也象征着女权运动的实际吧,每一个时代都有女性成为女权运动的领头人,她们的伟大贡献也让下一代有勇气做得更好。

最后要写的就是男主Seth。在影片进行过程中我发现我及其痴迷且沉醉于Seth的人格。他对Vivian的了解之深入,包括记得她小学时放生蜘蛛的善意行为,明晓她在亲密关系里每踏出一步都需要巨大的勇气等等都让他的魅力一览无余。给她充足的空间,无条件的支持与尊重,恰到好处的边界感,让我惊叹于怎么会有人如此完美,集我对于男性所有美好的幻想于一身。从他的表白开始,"I start to worrying that maybe I shouldn't come off too strong. You're like this super powerful feminist, and you're not just a cute girl.", 在他们将要进入到性的环节时,"I 100% want it to be with you. I want to be the only thing you're thinking about.", 而在影片最后,写着Vivian名字的手臂击溃我最后的心理防线——如果你走向我的路太过于艰难,那么我走向你,大步且坚定

这次Vivian终于喊出声音了,所有的女性都喊出声音了,请你们相信,未来也一定会的

ps:写影评再回看电影时才发现,Lucy的眼影颜色是按照彩虹的色彩画的,也是呼应她的出柜了吧,细节好评。

 5 ) 爽片,又有何不可? “For girls everywhere!”

这的确是部很套路、转折稀碎、十分理想化的爽片。但并不妨碍,这是我最近看的最热血沸腾的一部片。

OK,这片就是很简单、很脸谱化,甚至不切实际,立了几个典型的asshole男权形象当靶子,一群女孩联合起来三下五除二把他们全部干翻。

但这又有何不可?为何不能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表现女权活动?为何feminist就不能轻松地、扬眉吐气地赢一场?难道我们看过的男性视角一路开挂的热血爽片还少吗?

女性主义片一定要苦大仇深?表现强奸社会一定要像《十三个原因》一样压抑无助窒息。女权活动要像《美国夫人》那样交织各方势力、权力关系混杂。当然那也很好,但为什么不能是高中校园里一群年轻人的理想主义,简单粗暴对不想要的say no,大胆追求想要的呢?

回忆下,是否我们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并不是充斥着暴力、并没有不平等地那么明显。不过是备受推崇的男性视角文学作品,女生“保护自己”不穿着暴露,团体leader、大出风头总该是男性,“受欢迎”女生是一边“貌美如花”拉拉队的存在,生理特征被作为标签指指点点,面对欺凌最好方式是沉默不语……

其实,feminism并没那么复杂,并没那么高尚,并不是排除一切,并不是成为顶端的女强人才是“真正的女权”。feminist可以有各种和男性的交际,可以是女也可是男,可以单身可以结婚,可以温和可以愤怒…认为性别平等,女性可以做任何自由选择,并真正认识到社会各处的不平等并对其say no就行了。并不是一定要有什么用,表明态度这事本身就很重要。

最后,“For girls everywhere!”

PS:回应下评论里“女权的尺度”。这位也许是“女权主义者”,但一些观点正好符合“反女权”的常见逻辑(套路):1、要的太多。2、行为过激。顺便这些“真正的女权主义者”如果了解些许女权运动历史的话,就会明白,现在女性很多基本权力,是靠“暴力斗争”奋斗来的。

首先,“女权让女性利用性别获取优势,得到更多权力”?在这女性连基本平等都没有争取到的社会就开始担心女性得到过多?着实杞人忧天。举例也无外乎“让男人帮干活,付账”“彩礼”…可这类“恩惠”明明是男权产物吧…女权主义者诉求的是体现自我价值,让男性服务而抹杀自我价值,是哪派女权的要求?不能男权、女权逻辑都搞不清,就“女权”背锅吧。

第二,行为过激。虽然的确有部分“feminist”有过激行为,比如完全排除男性、割裂已婚女性…但评论提到“过激”简直是“自我审查”。反对“以暴制暴”,但现实中,性别暴力重拳出击,反暴力唯唯诺诺,这可行吗?在当下政策法律不完备情况下,非暴力的“高音喇叭式”的传播是必要的。而且让“女权激进”人士列举暴力激进女权活动,也举不出。对激进的界定,甚至片中女主在对性别歧视充耳不闻的校长门口用油漆标明rape都过激…那还要怎样,组织、法律缺位情况下,要如何对歧视say no?如何唤起大众关心?小声对施暴者说“我有个不成熟小建议吗”?理想化地让女性都成为金斯伯格式人物,通过现有“合规矩”途径,完全忽视这些规本身就是男权定的。女权要人人精英RBG,在小范围空间中“不过激”“合乎规范”地争取男性普普通通就能得到的权力。这“真正”女权的“尺度”可真和广癫审查一样“宽广”呢~

 6 ) 这不是喊口号!而是叫醒你!

看到很多短评都“高高在上的态度”去点评别人,让我极度不适。

什么“不敢相信美国21年还有如此直男癌的地方”,“电影拍的只会喊口号”,这些人都是拍过奥斯卡获奖电影的吗?

是为“女权”做过杰出贡献的吗?

没有吧。

高高在上指责别人的时候,先想想自己遇到这些生活中的情况时,都做了什么吧。

这类影片不去专业角度评价,单从影片把很多生活中女性没意识到是不尊重的行为点出来,告诉你,这是性别歧视!这是不尊重的行为!我就觉得它是好看的!

就冲这一点,我希望这类电影更多一些,也希望学校能组织给学生看,从小就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尊重人的!

影片里女生被做各种排名,别觉得这些没什么,想想我们有多少人上学时遇到过同样的情况。国内现在也依然有很多地方有这些问题,是因为大家没有意识,所以从没觉得这是不尊重行为。

上初中时我们班有男生会对女生做各种排名,什么“最瘦排名”,“最好看排名”,“最适合当老婆排名”,“身材好排名”等等,会用女生打赌,会扯女生肩带,上课会解开前排女生吊带,甚至我还遇到过男同桌上课时,对着我拿本黄书念里面的内容,念到一些情节时还会做出恶心的动作。前后桌也有同学知道这件事,可是当时没有人帮我,也没有人站出来说这不对,男生们会互相调侃,甚至有人会跟我这位男同桌分享我听到“黄书”时的表情,状态。还会拉着我逼问我“你听到这段内容时候有没有什么感觉?”

那个时候不敢跟老师告状,因为打小报告的同学会被大家贴上“班主任小喇叭”的标签被歧视。

跟女同学说这些,她们告诉我“那你可以把耳朵堵上不听”。

这些就是我觉得为什么要喊口号的原因,因为现阶段我们得先叫醒麻木的人,让她们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

 短评

keep me head up high

10分钟前
  • Nuyoah
  • 力荐

一篇比较刻板印象的、比较表面的、停留在喊口号程度的爽文电影,但至少,它还算爽。以及,这片子压根无关政治正确,我们也没什么资格说人家政治正确哈。Girls need to stay together and fight back!

15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女性导演女性编剧(以及女性原作者)女演员们的精彩呈现,而且不是white feminism,真的有看到少数族裔(非裔/拉丁裔/亚裔)面对交叉性的困境,还有LGBTQ以及残障群体的representation,母女关系、女性情谊都塑造得非常棒,supportive男性角色的塑造也不错,最后的抗议/女主坦白/me too现场真的让我看哭成bear imdb6.1的评分低了希望看的人多了以后评分能上来呀真的值得更好的,女权主义才是未来!

19分钟前
  • 激辱白男bot
  • 力荐

我是直男,支持女性主义,挺好看的,一开始以为只是普通的美国高中爱情喜剧,但其实是高中女生发现女性被男权制度压迫得喘不过气后,在校园里号召起各种女性一起参与对校园里的各种针对女性的性骚扰进行反抗的女权运动。肯定会有人觉得各种比如黑人、亚裔、LGBTQ等元素,让人感到过于“政治正确”,我认为宣扬这样的“政治正确”,总比宣扬身材羞辱、种族歧视、受害者有罪论、男权至上好吧。(如果我在那个学校,我也会在手上画上星星和爱心来支持)

21分钟前
  • 难风天
  • 力荐

Girls keep our heads up

23分钟前
  • Let’s pray:)
  • 力荐

故事讲得一般 转折都太突兀而稀碎了,Vivian的女性主义意识觉醒之路开始得莫名其妙。女权 青春期 友情 爱情,想讲的事情太多,相互挤占空间,结果适得其反。以往小鸡片多爱搞雌竞,女孩子争来斗去最后唯一的目的就是摘得那朵prom king,如今这种行走荷尔蒙却沦为大反派 这就对了,toxic masculinity真是社会中最令人作呕的部分之一,Seth这种不去占性别优势 不去避讳人性中的“女性气质”的有担当的男孩才是new sexy!欧美青春校园剧如成长边缘和本片很爱给亚裔男主角加一些敏感的特质,这些显得很不“男人味”的特点却使他们成为一个人而非 一个男人,在以性别为基础贴标签进行二元化角色创作的当下真的让我爱惨😂加了一星,一半给大宝贝seth,一半给套路化口号化 但却引起我共鸣的剧情

27分钟前
  • Lori
  • 推荐

很难客观评分 虽然高潮稍显幼稚 但依然难以抑制被打动 真心喜欢这股脆生生的年轻力量 另外 完全能感受到主创们对亚裔的尊重 请继续按照这个标准挑选亚裔姑娘和亚裔小伙 不得不说 掀起袖子露出手臂的Seth真是梦想中的crush了

29分钟前
  • momo
  • 推荐

太喜欢了!Vivian这一路不管是女权、友谊、勇气、母女关系、还是爱情方面都成长了太多,女生们的支持和团结真是太棒了!16岁少女在乎什么?当然是推翻父权制了!不过从妈妈16岁时就在抗议的事到女儿16岁依然存在,啊,真是还有太长的路要走啊。BTW,这部里的华裔麻麻中文可以😉

30分钟前
  • Isileli
  • 力荐

没有《浪潮》般回溯历史的沉淀,没有《超脱》般失格与重组的悸动,甚至没有《帝之一国》的戏谑和反思……这片子填充了太多刻意的政治正确元素,母题是女性觉醒和女权主义,加上少数族裔、校园欺凌、代纪差异等等等等。如果没有这些,就是一流水线上的美式校园作品,但,但,但太豆瓣正确了

34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还行

总有人是激烈地表达情绪和宣泄,也有人选择默默地隐忍表达,但争取权利的心情都是相同的,白人女孩和亚裔女孩在相同权利面前注定一个外放,一个只能内敛,这不仅是两个母亲的差异,更是两种文化的差异。有些时候社会的天平会有倾斜,很多时候的孤立无援,无能为力会让人越走越偏激,但更多时候我们需要“革命”,因为总有人要做,也一定要做!

36分钟前
  • 木兮
  • 推荐

其实影片仍然遵循了一个青春片的结构,这其中有爱情,有友情,且有主角自己的成长,这也是为什么会觉得看起来很顺的原因。整个故事意外地很燃,有很多很热血的部分,是青春的热情,是团结起来去对抗,这都是很青春片的力量。中间有首现场的歌曲也很好听。总之,作为一部话题电影,这部影片可以在情绪上,以及情节上触动到我。

4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原来选择婚姻选择生育还有平凡生活就不女权了 看来有些人是真不懂女权是什么

42分钟前
  • Slice of cake
  • 还行

挺cliché和stereotype的,但是承认吧,我们都想活在一个政治正确的世界。

44分钟前
  • uncannyblue
  • 还行

回国一年后,西方政治正确使我极度舒适,极度舒适,极度舒适!MOXIE MOXIE SETH IS THE NEW SEXY

49分钟前
  • Ava🐒
  • 力荐

虽然有稚嫩和不成熟的地方,但girls help girls,girls support girls简直不要太爽。

51分钟前
  • Grace
  • 推荐

其实很适合拿来改编,故事放在中国大学会更好看辐射出更多层次。

56分钟前
  • 五加皮
  • 还行

Amy在Netflix的第二部导演作,在YA片的外衣下包裹了些比较流于表面的说教与“觉醒”;其实真的想不出来它有什么特别能对准的观众群(甚至觉得这里面哪找来了那么多不好听的BGM啊…片尾曲也简直变种版《不屑完美》),自然是没达到太多如同在看《高材生》/《成长边缘》的期望值。但还是发现很有趣的一点是电影的精神好像始终是对菲姐《贱女孩》后多达十几年的另类致敬;她们都曾在一个好像不是那么适配的“空间”,选择了性别讨论或是更为深刻的事项作为主题,也算很酷很有想法的坚持吧。【换言之,#Tinamy,kdl【。

57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哦!肯定会有人说集合亚裔/黑人/LGBTQ/残障然后一起搞了女权,真是SO政治正确了!讨好了谁谁谁等等等等。是!故事就是这么个简单的故事!But for all the girls!我多害怕电影里其他女同学们要花太多时间去意识到女性困境或者直接无视,因为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女同学,当你从她们嘴巴里听到那些傲慢又自诩独自清醒的话的时候,真TM跟吃了苍蝇一样。所以!No More Silence!叫出来!去他的!

60分钟前
  • 不姨妈的大白色
  • 推荐

我知道这不是啥杰作,但评论里爹爹不休说什么拳师什么这不是女权电影什么真正的女权应该是xxx然后打个一两星的真的大可不必,每年不少垃圾(白人)男性向电影也都在给我们喂💩你咋就不跳出来说啥呢?

1小时前
  • 徐慢懒
  • 力荐

Revolution! Baby! Fuck patriarchy!就普通的兩三星青春片水平,題材加分,亞裔和黑人都非常直接“because you’re white”也加分,從terrace house就對Lauren太有好感了看完之後萬千語言最後化做:當代feminism最大的問題就是道德水平始終不夠低

1小时前
  • 生活西化美少女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