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武汉

记录片日本2020

主演:内详

导演:竹内亮

 剧照

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1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2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3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4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5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6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13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14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15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16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17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18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19好久不见,武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2 12:14

详细剧情

  “武汉太危险,最好你不要去”  “是不是现在还有很多隐瞒的感染者?”  我的日本朋友对武汉有很多偏见。我是作为住在中国的外国人,作为纪录片的导演,特别想去拍武汉,想给全世界介绍真实的武汉。于是我在微博上募集了可以接受我们拍摄的武汉人,然后一百多个人报名了,最后我们选择了十个人的故事。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现在的武汉。——摘自导演微博

 长篇影评

 1 ) 武汉的你,好吗 (内含剧透,介意者慎看)

今年这种题材的纪录片必要满分 片子由各个武汉人的经历拼凑而成。 日料店的老板,疫情过后的武汉还是经济不景气,菜品的价格降低,厨师的工资减少而导致辞职了,他说会好的,武汉也会好的,会坚持下去的 (现实中的华南海鲜市场其实没有多少野味,武汉人也没有喝很爱吃野味) 一个二十几岁的护士,她爱跳舞,活泼开朗,在疫情之前本来想辞职的,在这次疫情之后,她说觉得自己的这份工作有了意义,陪着那帮病人,救治他们,开导他们,让他们有了再一次的生命,这多伟大呀 (看着病人去世,家人的悲痛,每天都都见到好多,心痛却无能为力)(她说沿着长江大桥能骑到黄鹤楼呢 我的心又变暖了)

雷神山医院🏥 10天内建成,是好几千工人的共同努力成果 采访有个工人,问他你怕不怕呀,他说咋不怕呢呀,但是工资是平时的好几倍呢,为了养家呀(是呀,都不容易呀)他说施工期间每天工作时间很长,老板给他们发中药增强抵抗力。

武汉的老爷子挎着泳圈去游泳,光着大膀子吃饭,真是是很有烟火气

让我认识了更真实的武汉,真性情的武汉人 加油(ง •̀_•́)ง

 2 ) 勇敢面对那一次的疫情

今天终于鼓起勇气看了这个纪录片,两年前那场灾难夺走了我外公的生命。可能因为导演是位日本人,也可能因为感同身受的正在经历或者已经经历过疫情的中国人,这部纪录片在疫情过后很快进入大众的视野。我这两年一直不敢看关于疫情的任何影片或者报道,当我初次了解这部纪录片就被一个采访者劝退了,也是一位经历了疫情中失去外公的女孩,当时看到这部纪录片时她的一句话让我刚好一点的伤口又流血了,她大概意思是:当看到和自己外公年龄相仿的老人时,她就在想怎么就差了我外公一人。我完全懂她的感受,所以一直不敢看。我没有她那么勇敢,当这件事发生时,我选择了回避,遗忘从而企图忘记伤口的疼痛。直到今天看完这个纪录片,我发现有些事情是一定要记住的,是伤痛的另一个意义。这也是整部纪录片对我乃至武汉人的意义。这部纪录片没有英雄,没有演员。你可以感受到,通过这部纪录片,武汉人是如何面对疫情后的生存问题;如何学会面对过往而不被过往所困;如何仍然对生活充满热爱。

除了感同身受,让我影响最深刻打完是真实。实在是太真实了,片中的地方太过于熟悉,就是我不经意间走过的路吃过的店。真实的不仅仅是地方,还有采访的人。其中一位采访者是建设过雷神山医院的工人,当导演问他为什么会参与建设雷神山时,他说因为当时的工资是平时的好几倍,其实他也有一番热血想要贡献一份力量。英雄源自人民,平凡成就伟大。这是我对采访者以及英雄城市的理解

 3 ) 武汉,好久不见

给全世界介绍真实的武汉,让更多的人了解现在的武汉。

没想到2021年了,疫情还未散去,今年的这个时候,正是去年疫情全面爆发,武汉封城之际。

1年过去了,大家对病毒没有了以往的恐惧,但仍然因为病毒,大家的生活出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马上又要过年了,政策上鼓励大家不要返乡,减少人口流动,内心真的很纠结,到底要不要回家过年?回家能和家人团聚,但总觉得自己给社会添麻烦了,即使回家了,也不能随便走动,需要居家观察14天,同时还需要做核酸检测。如果不回家,就要第一次独自在外过年,确实也会减少被病毒侵害的可能性,不给社会添麻烦的同时,还保障了自己的安全。这样对比来看,理性的应该选择不回家,可~思乡心切呀,再纠结两天。

身为湖北人,虽然没有武汉人民经历的那么多,但也是深深感受到了被歧视的种种。但所有的湖北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全面封城导致了经济萧条、生活不便,但也因此控制了病毒的扩散,为加快全国抗疫的速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是因为武汉人民、中国人民这种民族气节,愿意舍小我、为大家的一种精神,目前我国才能够比较好的控制住疫情,虽然还是会时不时的出现一些病例,但是不会有大范围的传播。反观国外,大家虽然崇尚自由,对病毒没有敬畏之心,导致病毒肆意泛滥。这两者之间形成的鲜明对比,无不反映出我国的强大,无论是国力上,还是精神上,都是坚不可摧的,经过了2020的疫情,全国人民更加团结一心,我为身为一名中国人感到自豪。

 4 ) 纵身入山海

最近在进行自救活动。

前几天刷抖音,说现在什么最牛B?有稳定的工作最牛B!深有感触啊!这半年处于停工状态,但是投出去的不能停啊,只能各种想办法弄钱,把项目持续下去。

昨天看了这个纪录片,挺好看的,真实,感动。第一位日料店的老板,跟我处境一样,坚持下去就是今年的目标,维持成本今年就算盈利了。调低价格,老客户回归,先把疫情斩断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再维系起来,2020年,也算圆满了。

给我感触很大的是那个爱跳舞的护士小姐姐。原本乐观的一个人,旁观了生死,参与了别人的人生,自己也有大的改变。她只愿记住生的快乐,不愿提及死的悲伤。这很正常,不是选择遗忘,而且深埋在心底去缅怀。生死,确实能对一个人产生很大的影响。20岁出头的时候,舅舅跟姥爷,不到半年,相继去世,对我的打击很大。小时候我是在姥爷身边长大的,所以跟妈妈这边的亲戚走得特别近。之后的好几年,我觉得自己一直缓不过来。就在觉得自己慢慢走出那种悲痛的时候,姥姥又去世了。这些年,最大的感悟就是好好生活,保重身体,把善意更多地对家人释放出来。因为,意外确实会到来的。每天都做到开心,这样死而无憾啊!

贯穿片子的其实是,歧视。我记得武汉解封的时候,我参与的一个购物群推荐某件商品,说是武汉发货。有人不干了,不买了,说有病毒,被群起而攻之。大多数人的三观还是正确的,也有热忱跟正义感。但毕竟,担心的也大有人在。就像采访那位姨妈,其他的都无所谓,就是平时相处蛮好的邻里会背对无视。这让她心里最难受,最介意:“躲远一点就行了 ,不要看到笑脸过来就背对”。其实,现在的北京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了。有个段子,上半年北京人谁也见不到,下半年谁也不想见北京人。没办法,只能不出京,等待疫情过去。我记得非典结束了之后,我从北京去南方找同学玩。跟同学去做公交车,因为是小城市,人们互相都认识,前一秒还在笑声笑语地相谈中,结果有人问你同学哪儿来的?我同学说:北京来的。整个车厢,空气突然安静,人们都下意识地背对,我一看,加了一句:我老家是山西的!整车像冰冻了一下。

刚刚有好消息,北京低风险地区出京无需检测证明。问题是,目的地要啊😂

2020年,最美的风景,就是时间了。

 5 ) 小成本零宣传,逆袭豆瓣口碑第一,这新出好片都该看看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

4月8日,封城令解除。

期间70多天里,武汉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焦点。

像一座茫然的孤岛,却也坚定得义无反顾。

时至今日,武汉是什么样子?武汉人民是怎样的精神状态?

生活还要继续前行,但背负着的伤口又怎样自我愈合?

这样一部刚出炉的纪录片,为我们呈现最真实的武汉——

好久不见,武汉

导演: 竹内亮

上映日期: 2020-06-26(中国大陆)

片长:61分钟

6月26日晚,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在微博直接发布全片。

豆瓣评分8.3,微博点击量接近2000万,18.6万转发,一度登上微博推荐榜单第一名。

在短片《南京抗疫现场》获得关注后,导演竹内亮开始计划这样一场武汉之旅,世界呈现中国最真实的状态。

5月15日,导演竹内亮在微博上发出了这样一则拍摄对象募集信息:

微博发布后,导演组收到了100多个武汉人的报名。

拍摄团队的编导花了三四天的时间,用来和每一个报名的人联系,最终选出了10位受访者。

正如海报上的那句宣传语——

“十个家庭,十个故事,一座城”。

日本导演竹内亮拜访了解封以后的武汉,用他的镜头记录了一个真实的武汉。

在这里,10位受访者向他讲述了10个普通家庭在疫情当时,与武汉息息相关的经历。

“武汉太危险,最好你不要去。”

“是不是现在还有很多隐瞒的感染者?”

作为一位常住南京的日本导演,在来到武汉之前,外界的声音也曾让竹内亮面临顾虑。

但从武汉站出站,步入这座城市,这种潜在的紧张感正在消退。

没有想象中的层层阻碍,也没有空旷不见人影的街道。

人流涌动的武汉,还是那副熟悉的样子,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真的如此吗?

即使表面上安然无恙,但是经历了那场疫情,在当地人的言语、情绪、心理上,总会留下或多或少的痕迹。

竹内亮一行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华南海鲜市场

这个曾经疫情的漩涡中心,如今仍然大门紧闭。

在这里,导演团队遇到了第一位采访者,也曾是华南海鲜市场的常客——日料店老板赖韵

见面之后,他的第一句话不是“你好”,而是“我做过核酸检测了,没事”

面对外地人,没想到武汉人仍然如此小心谨慎。

曾经在日本留学九年的赖韵,在武汉开了一家小小的居酒屋,2013年开始营业。

但从武汉封城那天起,他的店基本处于关门歇业的状态。

时隔4个月,赖先生决定次日重新开张。

“难过肯定是难过,小半年一点收入都没有。”

“我现在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只要每天能够维持食材的成本就可以了。”

“我对这个店非常有感情,让店能够维持下去,产生盈利是以后再说的事情。”

日料店老板与竹内亮随意的聊天中,透着淡淡的苦涩与无奈。

真正开始营业之后,熟悉的客人渐渐回来,小小的空间里再次有了欢声笑语。

“这些熟客过来,大家都来打招呼,这种开心和喜悦,很难用别的东西取代的。”

但是由于减薪,店里唯一的厨师离职了。

这个凝载了情感的居酒屋可以走多远,仍然是个未知数。

“你觉得会恢复原来的样子吗?”

“会的,但需要时间。”

目前市面上的餐饮行业,大概有一半已经倒闭或者正在倒闭。

“我都没考虑今年能够赚钱,撑到明年的时候好转,大家能有微薄的盈利,其实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开始。”

不倒闭就够了,能够活下去就够了。这是日料店老板今年的愿望。

疫情过后的武汉经济,仍然需要时间复苏,而这段时间背后,是无数个体商户的辛酸。

“其实已经挺好了,感觉可以面对,但是看到这样的场景就会有点受不了。”

望着自己经营的艺术教育工作室拆店重整,创始人安雨擎红了眼眶。

这个以制作首饰、皮具和绘画为生意的工作室,在疫情期间失去了顾客,面对商场里高昂的租金和运营成本,也只能选择黯然倒闭。

但一转头,几位合伙人又和导演在街边小摊吃起了夜宵。

午夜十二点的碰杯言欢,属于武汉的烟火味儿又回到了每个人身边。

干煸藕丝、小龙虾、热干面……

武汉专属的美食端上桌,仿佛一切烦忧都暂时消散。

竹内亮导演一行还采访了一位曾经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一线的护士,龚胜男

爱好跳舞的她,在黄鹤楼前大秀舞技。

疫情期间,她在医院承担了较多人文关怀工作,脸上总是带着灿烂的笑容。

“如果没有这次疫情,我可能今年就辞职了。”

被问起新冠疫情带来的最大感受,龚胜男这样回答。

“经历这次疫情,我突然找到了看到这个职业的一个点,也是我工作上的一个转折。”

“那你面对过因为病毒死去的人吗?”

一直微笑着面对摄像机的龚胜男,说起医院里看到过的生离死别,突然背过了脸,眼泪马上就下来了。

“很多病人家属去拿病人遗物的时候,殡仪馆排了很长的队。我自己觉得很难受,所以不太想聊这个话题。”

“这件事情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现在可以过得很开心,而那些病人、家属,失去亲人的那些人,其实还是蛮痛苦,我可以感同身受。”

截至目前,国内因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累计4648人,其中武汉死亡3896人。

每一个死亡病例背后,都是一个悲伤的家庭。

而超过4/5的悲伤,都沉重地压在了武汉身上,压在了武汉人的心底。

笑容背后,隐藏了患者和他们家人悲伤的记忆。

疫情渐渐远去,活下来的人总希望铭记。

“特别想把这个事情记录下来,怕自己有一天会忘了。我不想忘。”

庄园的外公因新冠肺炎离开人世,而她选择坐在摄像机前,红着眼眶讲述那段经历。

当时冬天很冷,风很大,庄园的外公裹着厚厚的被子躺在湖北省人民医院门口。

但因为无法收治,又被庄园妈妈用轮椅推回了家。

“当时能想的办法都想了,发朋友圈发微博,找身边各个朋友,求医院领导看看有没有办法。”

“其实很多相关的新闻报道,心里怕,不敢看。”

回想起那个冬天的死亡与失去,庄园也落下了眼泪。

“其实看到有些跟外公年龄相仿的人治愈了,就会想,为什么不能多一个我外公?”

令人五味杂陈的人与事,在武汉还有很多很多。

一位刚刚走出隔离点的感染者,经历了108天酒店医院的辗转,41次核酸检测。

但她最难以接受的,是邻里的眼光:

感觉身上背了毒气弹,人家怕我们,总是避开我们。”

“平时关系都很好,我们来的时候就一侧身。

你站远一点可以,为什么一定要做这种动作呢?”

但也有很多感动的瞬间,被竹内亮的镜头捕捉、记录:

一位参与雷神山医院电气建设的工人,曾经在工地里三天三夜没有睡觉。

外表酷帅的初中英语老师“脏辫熊”,用无人机记录武汉景色,用说唱记录武汉“过早”。

“生煎油香欢喜坨,红糖糍粑苕面窝。

吃完还是觉得饿?豆浆蛋酒拿着喝!”

由于疫情100多天没有见面的情侣,终于去试穿了梦寐以求的婚纱。

即使女生脸上没有精致的妆容,但看上去仍然容光焕发。

准备横渡长江的“游泳健将”们,在江边为彼此加油鼓劲。

“经历了今年这场疫情,很多人都想开了,赚太多钱也没用,主要是生命。”

看似平凡的日常,在失而复得之后,都会倍加珍惜。

导演竹内亮的微博留言中,有这样一条获得了最高赞:

“导演口罩半挂的样子,就是现在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对于新冠最真实的写照。

不再害怕,但是也没忘记。

那些最普通的武汉人,他们的牺牲和坚守,他们的悲伤和失而复得的幸福,是这部纪录片中最宝贵的东西。

它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本文作者:豆奶

 6 ) 一点点印象

一直想着要看这个纪录片,但总有点怕,也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会怕看到关于武汉近期的一些视频。 武汉在我的印象里一直是一个“野蛮”的城市,司机开车很野蛮,中年人骂街很野蛮,整个城市的建筑高度和灰黑颜色都很野蛮,就算地铁的淡粉色扶杆也不能让这座城市温和一点,总令我有点害怕。但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然会有点想这座野蛮的城市,看到东湖,看到任何一个去过的地方,现在变成这样,会让我有一点心软。(好像也没怎么变吧,只是变得更干净了,颜色更亮了,灰黑色被消杀以后变得像个年轻的野蛮城市) 纪录片一开始没什么感觉吧,就觉得武汉这样清净的还挺好,平时出去总是到处拥挤,到处嘈杂,甚至有时可以称得上脏乱差,路上人少一点观感好多了。 心态转折出现在导演说“鹿沼台”唯一的厨师因为工资原因也辞职了的时候,老板那时候还不知道后面发生的事,靠在湖边的栏杆上,那时候他身上好像有很多武汉人的影子,看着有点心酸。他身后深绿色的湖也让我很难过,武汉到处是湖,渭南很少,空气干得我总是流鼻血,太难过了,我有点想回武汉。 接着是武商广场,说实话我只去过一次,太远了,我只为了买SA娃娃去过一次,到商场以后迷路了半个多小时才买到,现在娃娃还孤零零躺在宿舍抽屉的透明盒子里,啊!不是孤零零,哈哈两个娃娃是躺在一起的,她们可以聊聊天。 任何一个心里有点理想(这个词让我觉得怪怪的)的人,都看不了艺术教育工作室被拆那一段吧,电钻把地板都打碎,就好像一直以来支撑自己的梦想被现实打碎一样,无力抗争,眼泪根本忍不住,我好像比店主哭的还惨一点… 【是边看边写的观后感】 接着是热干面!我好想吃啊,在家想了很多次。其实刚一到武汉的时候对热干面无感,更早以前去武汉玩的时候吃过几次,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早上,大早上为什么要吃热干面(我打拼音下意识打出噎干面(音)(武汉人都这么叫,被带跑了)又粘又干,天呢,早上怎么能吃这个?但是半学期后我成功真香了,连着早餐吃了一周热干面,太好吃了!尤其有的店是花生酱,甜的,太好吃了,所以基本此后每隔一段时间早餐就很想吃热干面,没错,是早餐。 哈哈哈护士姐姐真相了,叔叔阿姨嗓门比较大,感觉像在骂人(看来我的感觉一点儿没错)或许武汉有一种奇怪的魔力吧。虽然确实陌生叔叔阿姨嗓门大,有点怕,但如果是熟悉的就会变得比较温柔,食堂阿姨熟悉了以后会叫你“丫头”,笑着问你是不是不要辣,每次这时候我都会很想回家。 中间没有什么感觉吧。 看到最后游泳的大叔,忽然想起,我第一次不带游泳圈的游泳,好像就是在长江大桥下面,和夕阳红游泳团差不多的位置,好像是2012年吧,白色的衣服从水里出来,变成了土色。

 短评

这种记录在一定程度上是毋庸置疑的难得//积极当然不是坏事 向上也要向下 在“正确的集体记忆”之下或许应该保留一些“错误的个体回忆”//快乐不是假的 痛苦也不是 艰难是一定的 不知道是山还是灰 撑过去就会好吗//活着的人总会振作起来 好好继续活着 像日本语境下常用的那句“连着她/他的份更加努力地活下去” 即使活着真的好累

7分钟前
  • YiQiao
  • 还行

见面的第一句话是“我做过核酸检测了”,面对会不会怕别人歧视的回答是“我不怕,但我介意。”,那张给外公买了却用不到的麻将桌好遗憾啊,还有姨妈说的几个数字,换了六个地方,住了108天才痊愈,手机上记录了41次核酸检测,普通人在洪流之中的人生。

10分钟前
  • 买椟还珠冠军
  • 力荐

印象最深的是两个情节。一个是爱跳舞的小护士,采访时开开心心的,一提到“死亡”的话题,立马情绪崩溃。另一个是武汉当地人说,封城之后,就没有出过门。关于武汉的情况都是在网上看到的,并不比外面的人知道更多。在这部命题作文里,我们看到武汉恢复了日常的秩序,感动于平凡人的坚忍。还是想问,什么时候,纪录片的创作者们能够冲破安全的距离,拍下第一时间的画面?事中、事后,各有记录的意义。但不能没有事中,只有被允许的事后。

11分钟前
  • 子戈
  • 还行

看到最后那一对,我默默把视频关了

13分钟前
  • 修心修德
  • 还行

看了十分钟竹内亮的《好久不见,武汉》就看不下去了。这种符合主流价值观,走过场似的多组人物拼凑拍法太投机,太肤浅,太简单了,国人也就这点欣赏水平。按照他这种形式,我想如果将武汉那帮记者的采访经历呈现出来,估计比这好看一百倍。

15分钟前
  • 沙丘
  • 较差

印象最深的是护士小姐姐,活泼开朗吃吃喝喝骑车压大桥,转眼间被问起疫情期间亲眼见的生离死别,一面摇头说不想提一面马上红了眼圈。上一次去武汉已经是十多年前了,什么时候再去玩一玩。

16分钟前
  • 林木暮
  • 推荐

1.不是很满意,有种避重就轻浮光掠影的失衡感,不过对一部能够在内网畅通流转关注现实的影像记录,本不该期望太多。只能说,武汉和武汉人,挺过来了真不容易!2.纪实影像总归有一些文字记录所不及的优势,不用刻意修辞,它几乎总伴随一个或许承载更多的潜文本——暗示了它与它所由以生产出来的情境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有时不失其丰富的可解读性。3.武汉的抗疫叙事诞生于政治积极介入的那一刻:几个月前的那次封城,是结果,也是起点。权力话语与灾难经验不断撕扯,沉淀下来的将会是一座加速走向成熟的人文的(以人作为联结核心的)城市,这可能是灾难所唯一能够“回馈”给武汉的宝贵的东西。但愿如此!

20分钟前
  • Janecume
  • 还行

共饮一江水。

21分钟前
  • 伊夏🪀
  • 推荐

百忙之中看了这部纪录片 拍的基本都是家门口那些街坊邻居 熟悉的人们 竹内亮进医院那段 枕头的棉絮露出来了 莫名就感到特别亲切 拍到协和医院那个我曾经往返多次的新华路发热门诊入口时 心中当真是百感交集 这次疫情过后 对很多事情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其实人凭着自己的一股力量和意志 几乎自觉的、无意识的决心之下 真的是可以做成很多事的 武汉疫情前后三个月时间里 切实帮到了许多人之后 脚下很踏实 心是安稳的 仰不愧于天 原来如此

26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看到一些评论作为生活在武汉的人心里有点不爽,本来就是介绍疫情过后武汉的现状(也确实就是我们武汉居民的生活现状),为什么要扯到“没深度、不真实、有表演成分、命题作文”??啥叫歧视,这就是歧视且不自知。

28分钟前
  • 5
  • 力荐

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个采访对象说,虽然身在武汉,但因为封城,也主要是通过网络、电视来了解那段时期的武汉,她其实知道的并不比武汉之外的人多。所以,还是要感谢互联网,让2020年初的武汉不会成为“秘闻”。

32分钟前
  • L二次方
  • 力荐

开场说:“我是一个日本人,我住在南京。我现在要从南京去武汉。” 我就觉得这位大哥不一般!

37分钟前
  • SHAN
  • 推荐

我已被成功治愈……他不脱衣服是因为他没有麻麻(胸)……我老家的人就是这么可爱

39分钟前
  • blb
  • 推荐

就讲外公的那部分感人,其他都很一般,尤其是那对情侣和无人机……

42分钟前
  • hanena
  • 还行

武汉不是福岛 请不要相提并论

44分钟前
  • 小池
  • 推荐

一个人,一个外国人,没有抱着窥探的歪心思,本着朴实的心态去拍摄疫情后的武汉,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行为。武汉确实做了巨大的牺牲,但牺牲之后不是只能追思痛哭拼了命的让痛苦延续,也不是只能振臂高呼展示和谐大爱。生活不是非黑即白,许多纪念别硬要上升到什么高度。朴实一点,其实一点儿也不影响心去感受这个城市的爱与痛。竹内亮导演加油,《我住在这里的理由》也可以拍一拍漂泊在中国各地的中国人。

48分钟前
  • 推荐

今天一早,这部竹内亮导演的独立纪录片就出现在我的首页推荐里了。抛开政治,去看看最普通的武汉人的生活,他们的牺牲和坚守,他们的悲伤和他们失而复得的幸福。用故事进入真实,用纪录拉近人与人的距离。竹内亮导演做了一件好事呀。

53分钟前
  • 阿尔达的星空
  • 推荐

挺真实的。没人会把伤痛挂在嘴边,活下来的人心境会更开阔。不用过度想象武汉的过去和现在是怎样,大家都是普通人。

54分钟前
  • Gattara
  • 推荐

不需要表现歌功颂德,不需要强调牺牲奉献,不需要创造抗疫神话,甚至不用强调悲痛,其实看到每个普通人或怅然失落或乐观前行,就足够对得起这个题材了。

59分钟前
  • 筆刀当炮
  • 推荐

被删了。

1小时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