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格雷的陷阱2016

剧情片英国2016

主演:罗温·艾金森  大卫·道森  费奥纳·肖  露西·科乎  艾丹·麦克阿德尔  瑞贝卡·奈特  肖恩·丁沃  李奥·斯塔  休·西蒙  凯蒂·里昂丝  科林·梅斯  斯科特·亚历山大·杨  

导演:阿什利·皮尔斯

播放地址

 剧照

梅格雷的陷阱2016 剧照 NO.1梅格雷的陷阱2016 剧照 NO.2梅格雷的陷阱2016 剧照 NO.3梅格雷的陷阱2016 剧照 NO.4梅格雷的陷阱2016 剧照 NO.5梅格雷的陷阱2016 剧照 NO.6梅格雷的陷阱2016 剧照 NO.13梅格雷的陷阱2016 剧照 NO.14梅格雷的陷阱2016 剧照 NO.15梅格雷的陷阱2016 剧照 NO.16梅格雷的陷阱2016 剧照 NO.17梅格雷的陷阱2016 剧照 NO.18梅格雷的陷阱2016 剧照 NO.19梅格雷的陷阱2016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08 22:02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巴黎,四名女性在蒙马特的街道上被人谋杀,案情看似毫无关联,但探长麦格雷却怀疑这四起案件为同一名连环杀手所为。麦格雷面临破案的巨大压力,于是他利用罪犯的虚荣心精心设计了一个抓捕计划。随着调查的深入,麦格雷将嫌疑人名单缩小到三人范围。最终的结果令人震惊。

 长篇影评

 1 ) 梅格雷普通的一天

影片开头

压力——用开膛手杰克作比喻和长官压力,说明了这件案子的影响力有多大。

聚会——从医生得到重要提示

自负——让所有人都会上瘾的东西。

人性的陷阱

戒断反应——作为供养品的自负,会出现严重的戒断反应,上瘾的人就会持续追求外界刺激来满足自己的自负。

一块布料——设下陷阱就好像终于抓住了老鼠的小尾巴,让原本的毫无线索,突然柳暗花明。

舆论压力——原本就被指责不在乎女性生命的舆论环境下,结果用计用女警官做诱饵反而被指责更不尊重女性。

内部矛盾——不是跟凶手赛跑,而是和被替换的时限。

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意味着马上采取行动,没有思维的插入。当梅格雷得知上司的决定时,有5秒钟他不想接受这个事实,他无法接受从一辈子被指责以及辛苦付之东流还有好不容易抓住的一点线索的希望火苗的破灭,还有梅格雷他的骄傲。但是他并没有去想”五个月都没破案,这剩下短短的时间怎么可能破案“,或者被这个坏消息打击的一蹶不振,甩手不管。而是在下一秒他问道“什么时候到?”他平静的接受了,并且要做好最后这段时间的工作,尽管他还没有把握。

冷静的警官——当一名警官听到布料店老板的描述,他一瞬间很想确信这就是他要找的人,但是他用一个简单的动作冷静了下来,知道他现在应该做的不是浮想联翩而是通知梅格雷,做进一步确认。

接触凶手

开门见山1——警官说要看他西装时,他没问为什么,而是说“没问题,等我拿给你”

开门见山2——第二个问题,问他去年西装材料,他看了一眼就说记得。布料甚至都没上手。

思维模式1——他最后被要求去警局问话时才问为啥,他的意思是“我没出纰漏啊,为啥让我去,”他其实是在疑惑他自己刚才的行为哪里露馅了,这点被梅格雷觉察了。

思维模式2——梅格雷的意思是,如果你什么都不知道,怎么会一出房门就进入防御状态,你怎么现在才问为什么,不应该一开始就问吗?

一进警局,梅格雷就告诉门外记者嫌疑犯的名字,这让嫌疑犯倍感压力,同时也展示梅格雷的认定,因为这样凶手就心里觉得他已经被认定为凶手。

而嫌疑犯进到警局后表现的非常顺从,好像他知道这是自己应该走的程序,虽然他从来没认罪。

动机

妈妈1——对妈妈的表现 见面时一瞬间的憎恶。

妈妈2——你爱你妈妈吗,他的回答是她很爱我。他不愿意正面回答。

当另一个新的事实出现——又一起谋杀,可能抓错人了这种念头就会升起,但梅格雷并没有被“念头”牵着走,而是沉着的重新梳理线索,补充完整最后一块拼图,他的妻子。

完整的故事

当你的拼图不完整就会有许多问题无法理清,当妈妈,妻子,犯人的关系清晰展现,整个故事也就呼之欲出。

最终在梅格雷在被正式通知替换的前一秒,拿到了足以起诉犯人的证据,实现逆转。

因恨滋生的杀意,在那个家庭里从来就不曾有爱,只有控制,嫉妒和恨。

普通的一天

影片最后,窗帘打开,缕缕阳光射进屋内。她的妻子激动溢于言表,梅格雷只是想待在家里,因为这只是他一生中普通的一天。

 2 ) 梅格雷的陷阱

这个电影(电视剧)我是冲着憨豆先生去看的hhhh,而且也是侦探悬疑类的电影,我个人是喜欢看悬疑推理侦探类的电影。谈到憨豆先生(罗温·艾金森)第一反应应该就是搞笑吧。不过在这个作品里的罗温是让我刮目相看的,无论是演技还是他在这个电影里扮演的角色(神探梅格雷)都真的非常棒,很佩服。还有就是在这个作品中看到了熟悉的面孔(?)就比如神探夏洛特里的夏洛特,还有哈利波特的坏姨妈hhhh。 我的个人想法先放在一边,先谈谈这个作品的主要内容,这里我就先谈第一部了(共两篇)。这个作品来自真实的事件,也可能是因为这样还有演员们的演技更让人感慨吧。时间来到19世纪法国巴黎。一个和谐的家庭里有一对夫妇还有他们的四个孩子,那天,他们其中一个最小的孩子生病了,过几天烧还没退。所以乔吉特•利寇(孩子的母亲)晚上独自一人来到了药店,买了退烧药。不幸,在回家的路上却遇到了刺杀。这已经是第五起了,这起连环杀人案被人们称为:蒙马特事件。被杀的都为女性,身高偏上,头发为棕色,独自行在蒙马特街。奇怪的为凶手并未利用一般的刀或者菜刀而是利用了削铅笔用的小刀。在没有FBI,DNA,CCTV的时代,破一个案件对于警察是困难的。从2月2日到乔吉特被杀警方没有一点前进。梅格特的上司也是对此比较气愤,一直督促。对于这类上司梅格雷却非常沉着冷静。梅格雷突然想到如果把凶手干的事件推给另外一个人凶手会不会感到气愤,恼怒。"无论多完美的凶手都有个缺点那就是骄傲。他们都想让别人知道他们做的事有多伟大。"于是梅格雷就与自己打了一个赌。准备设一个陷阱给凶手。警方也假装的抓了一位"嫌疑人"开始演戏,又安排12位学过护身的女性晚上独自走在蒙马特街。凶手果然上钓了,那位"幸运"的女性正是女警,她拽(?)下来了凶手的衣服一块布和扣子。警方也试着抓到凶手,却错过。(这里挺可惜的因为只要警察带着枪应该就可以抓到凶手了)。根据那位女警的描述,那位凶手的头发为棕色,身高和她差不多手上戴着婚戒。不过上司对梅格雷自顾自的决定也是不满,说到明早就要换人。但梅格雷冷静的找到了衣服的来处,并找到了符合描述的嫌疑人,并进行了扣押。这个嫌疑人是一个艺术家。在他们家也发现了疑似凶器的削铅笔的刀。却被母亲溺爱着,在溺爱长大,总认为自己很"特别"。还有他的妻子也是很爱他,但是他妈妈和他妻子关系却不太好。但是在扣押后又发生了第六件。可以之前不一样刀法不干净"这一次与之前不一样啊刀法不一样不干净而且刀伤在这位女性的胸部和喉咙,之前都是在背后的..."梅格雷已经知道了凶手。梅格雷用心里战术让那位艺术家承认了前五件都是他杀的。梅格雷也指出最后一件案件是他的妻子和她的母亲其中一人做出来的。梅格雷问了他的母亲两次":是你杀的吗?"终于他的母亲承认了。但这件事未结束(如果是我我应该直接让警方逮捕他和他的母亲的)梅格雷问道":你杀的女孩的裙子是什么颜色的?"他的怔住了,结结巴巴回答":蓝色。"于是梅格雷对他下属指着他妻子说到":带走。"这时那位艺术家彻底奔溃了":我是因为恨你们才杀她们的。我恨你们..."他的妻子说到":我爱你"他却说到":我恨你们我恨你们!!"后面的部分应该是为下一集作铺垫的。因为爱而生成了恨。世界的一切,过度了就会成为坏。要有始有终。 这部作品中,仔细观察有特别多的细节,这些细节都在为后面作铺垫。就比如前面说到的"梅格雷,我始终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凶手不用匕首或者菜刀呢 ?这些伤口的形状和深度表示凶手用的是小削笔刀。"也是为后面凶手为艺术家做了铺垫。还有当警方到凶手家时,那位艺术家特别配合的回答了警方的所有问题,表面上态度平稳,但手一直在动。从心理学角度,应该是他很紧张才做出的习惯性动作。这些他回答的话应该是练了很多遍。过度配合的人也很可疑。还有警方来他们家时,他妻子的表情非常不自然,很多习惯性紧张的动作。这时他的妻子可能已经知道了他的罪行,但因为爱他,所以隐藏着。还有一个部分可能会比较奇怪,就是为什么他的母亲要承认是她杀的。我觉得这里也是因为"爱"。因为他的母亲爱他所以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让她儿子承担责任。但是他的妻子却为了转移媒体注意杀了人,为了让他释放。母亲想我为什么没那么做。于是就承认了她杀。 这部作品中还有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句子: "It's like life can't continue for him until he catch this man. "(好像他抓不到人生活就不能继续一样。) "I hope him do. Life cannot continue for any of ue until his does. "(我倒希望他早点抓到凶手。不然所有人的生活都不能继续。) "Something Tissot said.Killers always have to boast about their crimes in someway.They like to tell the world how extraordinary they are."(蔕索说的话。凶手总是会用某种方式炫耀他们的罪行。他们喜欢告诉世界他们有多非凡。) ............ 我觉得这个作品值得去看看。特别是喜欢看推理的人。夏洛特是小说,而这个是真实事件改编。与其说恐怖,我觉得这部电影也是让我看到了人性的最恶面。人真的很奇怪因为贪婪而恨世界,来杀害无辜的人。也可能是因为从真实事件改编更让人投入吧。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 ,无论你在世界的角落,无论别人用什么眼光看待你,只要活出自我,做一个善良的人,我觉得就已经很不错了。

 3 ) 一部饱满、平静的犯罪题材电影

首先我个人是个悬疑爱好者,看完后,是肯定这个电影的,总体觉得无论哪个方面,都很饱满、很平静、很沉重、很恰到好处,“憨豆”先生的表演更是贴切,把一个经验丰富,冷静成熟的警队领袖饰演得意外的好,非常符合人物设定和故事所处的时代背景,其他演员的表演也是恰到好处,虽不能说惊艳,但都兢兢业业,认认真真,本片竟然找不出一句多余的对白和一个多余的场景,和一个浮夸做作的表演,而这些对白和人物表情,又能十分恰当的为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服务,虽不敢说这部电影是令人惊叹或者大师级,但就这样的精雕细琢,小心翼翼的叙事,就值得很多粗制滥造的电影好好反思,比起很多想要出奇、猎艳最后却不知所云的电影来说,这样认真讲故事,朴实饱满的电影,反而是难能可贵的,这是一种朴实、认真、精致的美,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惊惊喜喜,而是敦厚,沉重的,罗温先生加油,期待您的佳作再现!

 4 ) 永远的憨豆

说实话,这部电影纯粹冲着憨豆先生看的,向伟大的慈善家罗温艾金森博士致敬!剧情本身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传统的侦探悬疑片,简而言之,这是一场婆媳矛盾引发的堪比伦敦开膛手杰克的连环杀人惨案,憨豆扮演的督察梅格雷顶着社会舆论重重压力最终破案的故事。不过,憨豆演这么严肃的片子总感觉他一下秒是不是有什么搞笑的事发生,因为他的一举手一投足还是那个熟悉的憨豆先生,但实际上整部电影几乎看不到他怎么笑过,因为,这不是喜剧片!

 5 ) 带有一贯英式绅士的法国电影

整部电影的步调都很紧凑,凶手在小时候被母亲控制,长大以后又被妻子控制,长期压抑下性格变得扭曲,不敢反抗自己的母亲和妻子从而衍生了杀掉与妻子和母亲有相似外貌特征的女性以此泄愤。虽然片头看到憨豆很容易跳戏,但是演员们的表现都很精湛,憨豆先生的法式英语十分纯正,真正的陷阱并非让女警员以身试险引蛇出洞,而是在知道真正的凶手之后,利用母子和夫妻之间有些变质的感情突破凶手最后的一道心理防线。结尾憨豆妻子拉开家里的窗帘也预示着阴霾的过去,最后整体色调变暖情景也变得温馨,生活又恢复了平静,仿佛人们从未经历过这场悲痛。

 6 ) 交流大有必要

前几天看Mindhunter,剧中说每一个连环杀手的背后都有一个不称职的母亲,和一个缺位的父亲。

此案也不例外。幼年时做屠夫的冷酷父亲,强势母亲,好不容易结了婚,没想到妻子是另一个妈。

绝望。梅格雷的创作者乔治-西默农也是一生都在抱怨母亲。

警长的表演可圈可点,一点看不到憨豆的影子,确是难得。整个破案的过程靠心理战。

首先设下局,让外界误以为凶手已经归案,激怒真正的凶手。

以女警员为诱饵,诱使凶手再次出手。对凶手体型基本了解,并得到衣服碎片。

锁定嫌疑人后是漫长的审问、对峙,最后让妻子和母亲同时出现在凶手面前。凶手崩溃。

没有走访亲友同事,没有犯罪现场痕迹调查,仅凭心理分析和察言观色破案,在今天看来简单。

但是,想想原创乔治-西默农出生于1903年的上世纪,梅格雷系列小说大多写于1930年左右。在当时这种心理背景分析已经是非常超前了。

村上春树先生曾在他的短篇集《大萝卜与难挑的鳄梨》一书中提到乔治-西默尔,那个短篇的题目就叫《交流大有必要》,风趣幽默。看完对乔治-西默尔的秉性经历一叹。

附1 乔治-西默农传

比利时作家乔治·西默农的名作《黄狗》于1981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外国惊险小说选》第二集作为书名出版,使西默农的名在中国得以传播。金志平在《外国名作家大词典》写了一篇饶有趣味谈论他著作的小传,至今脍炙人口。1993年美国出版了派特列克·马汉姆的《这个不是梅格雷的人》是至今写得较好的西默农传记。

西默农是个多产作家,一生写了76部梅格雷探长系列故事(按:金志平说是82部),170部其他“严肃”小说,还有用18个笔名写的200部其他作品(维基百科说总数超过450部)。

西默农1903年生于比利时列日,家庭比较贫困,15岁时父亲患重病,他便不得不辍学。当年他就在一家书店里当店员,这是他的第一个职业。次年进《列日日报》做小职员,从跑刑事案件的记者一直提升到专栏小说撰稿,到了1921年出版第一部通俗小说《在阿什桥上》。翌年在法国巴黎小居。一旦到了巴黎,这位野心勃勃的外来人在作记者工作中认识了法国作家安德莱-纪德,安德莱劝他减少作品中的华丽辞藻;听从这个劝告以后,他用乔治-西姆的笔名出版作品,成为通俗小说家,声名鹊起,加上他的勤奋,一年之间写了44部小说。1928年,他离开巴黎,沿着运河漫游了法国的外省和北欧水乡;在旅途中,他创造了儒勒-梅格雷这个人物,回到巴黎后他放弃了乔治·西姆这个笔名和通俗小说的写作,出版了梅格雷系列小说,单是在1931年就出版了11部。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占领了巴黎,但由于他的声望,得以继续写作,也经常和女演员阿尔莱蒂及导演德柯阿在街头露面。他们在战时与通敌分子来往,声名狼藉,巴黎解放后使西默农不得不去美国避居十年之久。1955年回到巴黎,不久后去瑞士定居,有一时期就住在洛桑英籍华裔作家韩素音家的附近。他住在那儿深居简出,晚景凄凉。直到1989年86岁时去世。

根据传记作者的观察,西默农从来不是个快活的人,虽然他热衷于醇酒妇人。他曾经夸下海口,说同他上过床的女人至少有一万人之多。他之不快活是由女人引起的,至少是由于一个女人,那就是他的母亲。西默农一直都在抱怨他的母亲恩利爱特-西默农,幼时母亲不喜欢他,从来不表达对他的慈爱。他在所写的自传体小说与回忆录中,对他的母亲不少攻击。他一生愤恨他的母亲,在她去世后的一年(1970年),他突然停止了写作生涯,不再出版新作。

与其他女人的交往,也并不成功,他结婚两次,但两次婚姻都不符合他的需求。

但是他的艺术生活却是一丝不苟的。他在作品中不断在他穷苦的青年时期打圈圈,如怀恨他的母亲、诽谤他的父亲。这一切可能是西默农写作的动力,但同时也是他灰心丧志的源泉。作为一个比利时人把法国写得那么有魅力和精确,不是易事,何况他写的是公众关注的法国:旅馆、车站、乡间市镇、停尸室、水路、酒吧及警察局等等。唯一的室内描写都是在梅格雷系列小说中。不同于西默农,梅格雷有理想的家庭,完美的女主人,这种平静的家庭生活都是西默农要追求的。

西默农显然没有忘记安德莱-纪德对他的劝告。他常用的词汇不超过2000个。他讥嘲那些“非叙述性”的小说,同样的人物,特别是女人,不断在不相同的书中出现,他也不以为意。

他以巴尔扎克为他的楷模。这位《人间喜剧》的作者也是一位快手而又草率拿出成品的人,同样也是以写通俗小说起家而获得了盛名。特别引人注意的则是巴尔扎克也是和他母亲龃龉了一辈子。西默农非常适合于用这一则墓志铭:“一位小说家也是个不喜欢他母亲的人”。

附2 交流大有必要/村上春树

法国有一位叫乔治-西默农的作家,精准的文体、敏锐的观察力和作品中营造出的感人气氛是他的拿手好戏。他写的梅格雷探长系列小说,赢得了世界性的追捧。但他著称于世,并非仅仅因为数量超过两百种的著作,还因为他是一个活跃的womanizer(花花公子)。

据作家晚年的自白,他“从十三岁开始到现在,曾与大约一万名女子有过性关系”。这一类自白难免有些夸大其词,我们不该照单全收。他太太在他死后就曾经说过,一万这个数字绝无可能,“最多也就是一千二百人吧”。可就算如此,也足够凶猛了,您说是不是?

根据他太太的证言,西默农跟身边的女人挨个儿睡了个遍。他身边那些有求必应的女人似乎也有问题,可明知如此,却还在那里统计人数的太太也真厉害。这到底是怎样一对夫妻啊?

西默农声称:“我不把性交视为不道德。我只是需要寻求交流罢了。”然而我觉得一般情况下,世上的人哪怕没有性关系,也有办法向周围的人(即便始终说不上充分)寻求交流,生活下去。为了彼此沟通就非得一一发生性关系的话,只怕身体也吃不消吧。

西默农先生本打算摘取诺贝尔文学奖,最终却未能如愿。不过时至今日,这种事情早就无所谓了。请试着想一想,三年前的诺贝尔文学奖是被谁摘走的,已经没人记得了吧。但西默农是个性爱狂这件事,却作为传说在文学史上灿烂地(也许未必?)大放光芒。

不用说,在性爱方面,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如果质量令人满意,对手哪怕只有一个也无所谓。然而就算跟一万个异性睡过,心里却没有着落,一切都无非是浪费时间和精神而已。

说个跟性无关的事——本人在收藏LP①唱片。纯属偶然,我也是从十三岁开始收集的,如今数量已经相当可观。几乎全是往年的爵士乐。要是人家问我有多少张,我也不甚清楚。我收进来很多,也扔掉很多,没有时间去统计数字。我猜大概不会超过一万张,不过不能保证。

要问我究竟想说什么,那就是对收藏(倾注心血的对象)来说,问题不在于数量,重要的是你对它们理解和热爱到什么程度,有关它们的记忆在你心中鲜明到什么程度。我觉得,这才是交流这个词本来的含义。

日复一日地去逛二手唱片行,用指头翻弄散发着霉味的唱片套,心里揣摩他的苦楚:西默农先生一定也很不容易吧。世间有各色各样的人生啊。

 短评

憨豆先生演技无可挑剔。对白极度精简。老欧洲是现代戏剧祖宗。男人只是从母亲手中由妻子接手(何况还有众多母亲不放手妻子争夺的),他对社会认知尚浅,或者即使有认知但是无能处理……自己的事做不好,家事处理不好,工作中也多是一团糟或偶尔灵光一现但长期发展困难重重。不信你观察……

6分钟前
  • 殷玥
  • 力荐

两个神经病如何接力塑造出另一个神经病。全片风格很英国,一点儿也不巴黎。BGM和锅匠裁缝风格很似,片头桌边的麦格雷出现后,音乐一个滑溜的小转弯奏出主题曲前奏,紧跟着女声响起,靡靡之音,真好听。

10分钟前
  • 夜莺在广场歌唱
  • 还行

唯一亮点就是憨豆先生。他的造型给我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一方面很有些苍凉,一方面却又毛茸茸的。他还是像英国人,而且是典型的那种,一点也不像巴黎人。至于剧情,前面的所有铺垫都很平淡,关键证据都不是靠推理而是靠技术检验确定的,因此尤其乏味。结尾的转折我很早就猜到了。

11分钟前
  • danyboy
  • 还行

可能是那个年代的办案手段还是太简陋了吧,剧情感觉略单薄。憨豆难得演正剧也是一样非常有演技。

14分钟前
  • Marvin
  • 还行

4.5,四舍五入只因比一般4星作品要好。虽然相比第二部趣味性弱一些,仍然不失为佳作。老故事现在看必然没有多少新鲜的案情,所以要尽量以白纸的心态去欣赏,本片描绘出旧式罪案调查故事的韵味,突出的方式是“挖掘人心”得以结案。电影拍摄地是匈牙利,同时是参与制片国家

18分钟前
  • 淡定
  • 力荐

拍得好美,演员都好棒!

20分钟前
  • Nomya
  • 力荐

全五星,无懈可击的翻拍佳作,so much decent。憨豆先生少见的非特型出演,才发现他的台词和声音也是如此的出众。

21分钟前
  • BlackBird
  • 力荐

憨豆,非要严肃地演一个让我不笑的角色……好吧,我确实也没笑,这个电影甚至连一般电影里偶尔的幽默都剔除了……

26分钟前
  • 听霜书生
  • 推荐

法国女人都好有味道,巴黎不愧是引领时尚的潮流之都!整部电影的色彩是我中意的^_^憨豆终于开口说话了,演得很传神啊!就是片子结尾要是再长点那就更好了!

31分钟前
  • 天天天&晴
  • 推荐

令人窒息的爱……色彩复古漂亮,推理过程虽简单,但也非常缜密,细节很厚实。

3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Rowan喜剧脸啊,但是真心是好演员,推理剧的这条线其实有点太弱了,角色的设定很有趣,但是感觉多少不够突出人物的个性,细节的线索给得太少了。发生在法国,可是整个故事和人物完全就是英伦色调,巴黎的背景设定实在是有点失败。整个故事也太过依赖开膛手杰克,何况开膛手已经是一个被玩得快烂掉的梗

38分钟前
  • 碧落亦然
  • 还行

气氛不错 憨豆先生很适合这种严肃片儿啊

43分钟前
  • 饥饿艺术家
  • 推荐

剧情非常弱,但胜在简单直接,憨豆先生竟然未让我出戏,厉害。

46分钟前
  • 宅拾叁
  • 还行

憨豆先生好评,剧情有点简单啊,猜到了的说。不过画面感真的很美,色调也很喜欢,腐国小帅哥讲英文真的好好听啊。

51分钟前
  • Q酱
  • 推荐

推理故事不算太厉害。难得的是扮演憨豆的罗温艾金森自始至终都没有让人觉得影片和他个人有一丝的搞笑成分。

53分钟前
  • Roc™
  • 推荐

憨豆正经起来真的很有气场

56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这是英国电视剧吧,剧情一般,转折都不算意外,算比较中规中矩甚至有点无聊的侦探剧。豆豆居然是男主角,虽然演技挺不错的,但一看到他那张脸就想笑啊~~~

58分钟前
  • Alec
  • 还行

四五十年代的侦探故事,在简陋刑侦手段之下对分析犯罪细节人物反应和纯逻辑的追求,总是有一种特殊的韵味。看了两遍才明白最后嫌疑人的母亲和老婆一起来到监狱他为什么狂吼后认罪,因为如果他顽抗到底,即使脱罪仍然摆脱不了母亲和老婆的精神控制,所以干脆放弃抵抗。

1小时前
  • 知心哥哥noly
  • 力荐

憨豆先生冷静地一如所有事都在自己掌控之中的样子简直帅哭!

1小时前
  • 米姐起飞
  • 推荐

平淡的故事,但是节奏非常舒服,其实是罗温念台词的声音非常舒服

1小时前
  • The 星星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