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魔术

悬疑片英国/美国2006

主演:休·杰克曼,克里斯蒂安·贝尔,迈克尔·凯恩,丽贝卡·豪尔,斯嘉丽·约翰逊,大卫·鲍伊,安迪·瑟金斯,派珀·佩拉博,萨曼塔·马霍林,丹尼尔·戴维斯,吉姆·皮多克,克里斯托弗·尼姆,马克·瑞安,罗杰·里斯,杰米·哈里斯,罗恩·帕金斯,瑞奇·杰,安东尼·德·马克,冀朝理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播放地址

 剧照

致命魔术 剧照 NO.1致命魔术 剧照 NO.2致命魔术 剧照 NO.3致命魔术 剧照 NO.4致命魔术 剧照 NO.5致命魔术 剧照 NO.6致命魔术 剧照 NO.13致命魔术 剧照 NO.14致命魔术 剧照 NO.15致命魔术 剧照 NO.16致命魔术 剧照 NO.17致命魔术 剧照 NO.18致命魔术 剧照 NO.19致命魔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5 16:16

详细剧情

19世纪末,人们对科学文明还不是认识得太过清楚,于是,安吉尔(休•杰克曼HughJackman饰)和伯登(克里斯蒂安•贝尔ChristianBale饰)的魔术,成为了伦敦城内的神奇人物。安吉尔出身...

 长篇影评

 1 ) borden为什么可以这样理直气壮?

我始终没搞懂为什么borden害死人家老婆还可以这么理直气壮?混若无事地对对手无情打击赶尽杀绝。最奇怪的是导演似乎也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情,搞到最后他变成了复仇天使,安吉尔倒像是个机关算尽罪有应得的小人?我实在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无论怎么算,borden也要比安吉尔邪恶得多了。
有人也许会说害死人家老婆的不是borden而是他兄弟,可是这没有任何区别。在与安吉尔的争斗中,他们俩是一体的。

 2 ) You are NOT watching CLOSELY!

诺兰是我最喜欢的导演,而致命魔术是我最喜欢作品,今天刚刚看完原著才会翻翻影评希望能有所发现。却没想到很多人疑惑的问题那么表面,说明根本没有仔细看电影,其实也正是诺兰哥俩想讽刺的:Are you watching closely?这句话是影片的第一句话,是主题句,更是问观众:你们认真看了吗? 当然致命魔术也是用了大量暗示,看一遍肯定会忽略很多细节而疑窦丛生,所以我推荐大家多看几遍,好电影是禁得起一次次看的,每次都有新的体会。下面我把我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我觉得电影从开始就表明了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魔术的电影,中间不仅引出了特斯拉这个人物,也提到了他与爱迪生之间的直流交流电之争。(Angier在山顶看到特斯拉无限供电的灯泡时不由得感叹:Magic! Real magic!)而我认为最最重要也是隐藏得最深的其实是作者想借两个顶尖魔术师的你争我赶的故事来影射出传统欧洲势力和新兴美洲势力(主要是美国),在近代史上的各种竞争。 请大家再看一下结尾Borden对Angier说的话(如果电脑里有的话) "You went halfway around the world,you spent a fortune,you did terrible things really terrible things Robert...and all for nothing! 而Angier说:"You never understood why we do this.The audience knows the thuth!The world is simple and miserable,solid all the way through.But if you can fool them even for a second then you can make them wonder and see something very special.It was the look on their faces!" Borden的话像是欧洲人对美洲人说的,或者干脆就说是英国人对美国人的拷问。想一想殖民者刚刚到美洲大陆做的那些可怕的事,杀印第安人现在还过感恩节不是很讽刺吗。而爱迪生在电影里也是一个比”美国政府更糟“的反派,他代表了新生代美国资本家;而特斯拉是生于克罗地亚的塞尔维亚人,他则代表了老欧洲的一些传统道德观念。而诺兰是英国人这也加强了他作为欧洲人看待美国的立场。 Angier的话就更加露骨了,好像是导演借他之口来阐述美国殖民者的价值观:世界的规则很简单,强者生存,就是这么残酷。而人民也不傻,他们也知道这个真相,区别就在于谁能愚弄谁。如果你能骗过大部分人,名利双收自不在话下,你更能获得比这更令人兴奋的东西:他们的崇拜。 至此,影片交代出来最关键的冲突即价值观的冲突。B认为A付出了那么多血的代价其实一无所有因为他作孽太多(get hands dirty),A认为那都不叫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另一个激进的Borden也因为复仇心过重而丢了命。这个结尾应该说是精心设计过的,目的就是教人不能放弃原则不择手段,最终害人害己。 如果看过电影后对特斯拉这个人有过研究就能发现更多的线索。特斯拉和爱迪生的恩怨也有点像两位魔术师的恩怨,都是天才,互相不服,都想证明自己才是最伟大的。而特斯拉想的更多的是造福人类,爱迪生却只想发财把专利都据为己有。这俩人的人生也投射出了世界是多么的不公平,真正伟大奉献的人晚年潦倒后世无名,而小人得志被写进教科书广为传颂——No one care the man in the box.如果我们不关心历史上的所谓失败者,那么我们永远被蒙蔽,甚至认贼作父。想想我们的政治课吧。 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还是一不做二不休?这个人生选择的主题,也被带到黑暗骑士中蝙蝠侠和小丑的斗争中。说白了还是价值观的斗争。想想我们社会的现状,救人的反被诬告,发个帖也被抓;作恶的逍遥法外,飞黄腾达。这道选择题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回避不了。 还有个细节就是装特斯拉的机器的是一个梯形的柜子。听过共济会的童鞋应该能联想起一些东西吧?如果上面再配上一个三角形的全视之眼the all seeing eye,就是一美元背面的图案。这会不会也是在影射美国精英集团用科学技术在操控人类。只是一个想法,不知道有没有人有同样的联想。

the machine

今天先写这么多,还有对情节细节问题有疑问的可以留言讨论。我看过至少20遍,一般性的问题我想我都能解答。话说我是有点着魔,Obsession is youngman's game 啊~~作孽。

 3 ) 最伟大的魔术

《致命魔术》中最伟大的魔术师,显然不是Angier或者Borden,而是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迄今为止,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都重复着相同的母题:复仇,这种复仇又往往与偏执、孤独、异于常人,等特性相联系。正如《失忆》中患有短期记忆丧失的主人公的复仇,《失眠》中患有失眠症的主人公的复仇,以及《蝙蝠侠》中双重身份的主人公的复仇。《致命魔术》中,复仇被转化为两主人公的针锋相对,而这场针锋相对的引子,也正是Angier对Borden的复仇。

克里斯托弗·诺兰在《致命魔术》中,再次展示了自己对于电影叙事结构的精妙操作。影片的开始采用类比蒙太奇,将老道具师Cutter为女孩讲解鸟笼魔术和时间轴上更为推前的Angier最后一场演出联系到一起,完成了倒叙开场,比《失忆》中轰炸式的倒叙,更加圆润自如,并由Cutter的“prestige”一词,呼应主题同时完成转场,电影自然过渡到法庭部分。Borden因被目击在水箱旁看着Angier溺毙而被捕,有重大杀人嫌疑。在狱中Borden得到了Angier生前的日记,由日记引出时间轴比最后演出更为推前的Angier科罗拉多之行部分,结构再次进入倒叙,更为巧妙的是:Angier的日记中,记载了他对于Borden日记的破译过程,并由Borden的日记,话说从头,开始了整个故事的正叙。这样讲起来似乎有些晦涩,我尝试着做了如下的简图:

1、Borden日记所记载的二人成长恩怨史在时间轴上最为靠前,定义为A段,最后到Borden写给Angier关键词Tesla。
2、Angier日记从科罗拉多之行开始,记录了他前往科罗拉多寻找Tesla,一边破译Borden日记,以及第一次试验Angier版瞬间移动魔术,此段紧接A段,定义为B段。
3、在Angier科罗拉多之行开始后,到第一次试验瞬间移动,也就是B段的时间里,Borden的生活也在继续,主要讲了他和妻子Sarah以及情人Olivia之间的问题,定义为B'段。
4、Angier回到伦敦开始,直到他最后一场演出时消失在舞台上,定义为C段。
5、Borden的妻子在争吵后自杀,到Borden多次去看Angier表演瞬间移动,直到最后一场之前,是C段平行的Borden部分,定义为C'段。
6、D段为Borden在后台看到Angier溺毙,受审,遇到Caldlow爵士的律师,阅读Angier的日记,绞刑。
7、E段为最后的高潮戏,Angier的死。其中有多次闪回,并交待了重要剧情,但不做详细分解了。
8、F段为Cutter为小女孩讲解鸟笼魔术,直到电影结束。
以上为按时间轴顺序的剧情,在电影中,大体上变成如下结构:

|.F1.||.C2.||.D1.||.B1.||.A.||.B2.||.B'.||.C1.||.C'.||.D2.||.E.||.F2.|

从这个结构轴上可以看出电影的叙事结构是多么的复杂,实际上在A、B、D三部分是相互交叉的,比上图更复杂,E部分也多次闪回到A、B、B'等部分,不做详细分解。

电影在母题:“复仇”之下,还探讨了“Obsession(痴迷) & Sacrifice(牺牲)”痴迷使得Angier和Borden不断的追求提升,达到个人的极限,为此他们都做出了超出寻常的牺牲。在两人观看中国魔术师表演后,Borden的话已经暗示了这一观点:“完全的为他的艺术献身,巨大的自我牺牲。”而随后Angier在家同妻子的话,又包含着暗示。他说:Borden马上就看出来了(中国魔术师的秘密),而我却不行。让我一生都装成另一个人(我受不了)。” Borden能看出来,是因为他已经具有做出这样牺牲的准备,而且实际上他到死都装成另一个人。

与诺兰高超的结构操作相比,Jonathan Nolan的剧本同样出色。除了精心构建出令人惊奇的故事内容外,类似上面提到的暗示在电影中比比皆是,只待细心的观众逐一发现。

首先,在电影开头Cutter给小女孩演示了鸟笼魔术,这个魔术正是整部电影中最重要的一个魔术。Borden和Angier的瞬间移动,和鸟笼魔术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把笼子变成箱子,一个消失掉,另一个跳出来。在随后的监狱部分,Borden说Fallon会照顾他女儿,律师紧接着说:Fallon,A man with a past as obscure as you own(一个有着和你一样卑贱过去的人),obscure同时还有模糊不清的意思,暗示两人之间的秘密。

当Cutter应法官的要求解释Angier魔术的秘密时,Cutter说了这样的一句话:玩杂耍的人,他们靠掩盖一些简单,有时也是残酷的事实为生。这句话暗示了最主要的剧情。Angier和Borden都通过掩盖一些简单,但是残酷的事实获得了事业的成功。

在回忆部分中,Borden在演出后台说:“真正的魔术师会创造出他的同行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的新花样。”这句话随后成为了Borden和Angier最大的心魔。后来,Cutter嘲笑他说:你一定有这样伟大的魔术,你可以把它卖给我么?Borden说:“我当然有。但别人变不了我这个魔术。”这句话暗示了Borden最大的秘密,并提示在学徒时,他已经在那样做了。

Borden先一步离开后,Angier问Cutter关于Borden从哪里来的问题。Cutter反问:你从哪里来?结合后面妻子问Angier的话:你不是也在装成别人么?Angier回答:我觉得换个名字算不上伪装。以及最后的Caldlow爵士剧情。表明Angier学徒时也掩饰了自己的过去,他本就出身贵族。这是两个人最初为魔术做出的牺牲。

Borden和Sarah在鸟笼魔术后相识,这一段为观众演示了真正的鸟笼魔术,实际上是两只相同的鸟,其中一只在魔术中被杀死。这个魔术和最后Angier的瞬间移动几乎一模一样。

在Borden送Sarah回家时,Borden没法到Sarah家做客而离开,Sarah关门,发现Borden已经在屋子里了。这一剧情,实际上正是后面Borden的瞬间移动魔术。也是几乎一模一样。

以上仅是电影前20分钟内出现的隐喻情节,已基本暗示了整部电影的内容。此后,Angier的妻子在魔术事故中丧生,两人的恩仇故事正式展开。

另外,导演在电影中还故意放置了彩蛋,当Angier从科罗拉多回到伦敦后,Cutter按他的提示,到他的排练场找他。Cutter一进屋,盲人看守听到动静,问“是谁?”在随后短暂的两个镜头中,你会看到两个一模一样的盲人看守,一个坐在杂物上,一个在瞬间移动的箱子边弯着腰。

这部电影由于剧情的关系,也存在一些争议之处。比如:到底哪个Angier是真的的问题。第一次试验时,他射杀了出现在远处的Angier,但后来的表演中,每次都是在道具内的被杀。也许这里面没有真假主次之分,总之不好解释,Tesla不是说过科学存在随机性么。

电影中的Tesla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早年是爱迪生的同事,曾在爱迪生公司负责研发直流电发电机,但他后来在西木公司的资助下发明了交流电。随后引发直流电和交流电之争,Tesla和爱迪生决裂。这一段隐藏在剧情后的历史事件与剧情又有几分神似。天知道剧本里,到底还有多少秘密。

 4 ) 从普通中走来的不凡

没有华丽的装束和场面,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这是一部充满神秘与惊疑的电影,"秘密"两字就是贯穿整部电影的主线。看这部电影需要全神贯注,任何一个看似普通的情节都是下面的伏笔,任何一句不经意的言语都揭示了电影的秘密。有些情节看似可有可无,甚至在看时将其忽略,但正是这些貌似普通的情节正是整部电影最为重要的环节,一丝一微的忽略都会导致对电影的迷惑。电影并没有明显的正义与邪恶之分,这或许更接近于真实的世界——利益才是永恒的真理。因而对影片的理解完全在于自己。电影仿佛并没有揭示什么真理,但细细品来,每个人的话都蕴涵着不变的真理。当我将自己的疑惑都解开时才意识到导演逻辑的缜密,才惊叹于演员演技的完美。也正是这时我才明白这是一部值得收藏的电影。

 5 ) 谁说Borden和Fallon也是复制人?!

看懂The Prestige并不难,按照我的观影经历来讲,The Prestige属于故事精彩,讲故事的手法也无比出色的那类电影。NOLAN利用巧妙的摄影和剪辑营造悬念和气氛,一开始就抛出一个巨大的悬念,并且在整个影片的行进过程中不断的抛出暗示,如果你接受并理解了其中的一部分,故事就绝不艰深,而那些隐秘的,你不小心错过的暗示,在此后回味起来,更是让人兴奋。

若按照我自己的个人经历,在事先没有看过任何介绍与评论的情况下第一次观看就能完全看懂剧情(不代表就能彻底的洞悉故事的意义)的电影,都不能算做晦涩。假设一部以悬念为卖点的商业电影,到最后让观众觉得自己连故事都完全没有看懂,它无疑是不成功的。坦白说我觉得The Prestige的故事非常出色,而且感人,但隐藏的秘密一点都不出人意料,全是老把戏……这无所谓,令人折服的是NOLAN玩弄的手段,他使我们完全沉溺其中。全面蜻蜓点水的小暗示,给足了聪明观众识破真相的时间。对于稍微迟钝点的,或是看帅哥美女看得太投入的,在真相揭露前的那一刹那,导演也给了大暗示,保准让人人满意。

仔细看来,The Prestige的迷的设定和MEMENTO一样,都是给你看透小迷,外面其实套着大迷。但MEMENTO恐怖的地方是,他的整个世界观就是这个迷题,而且采用的叙述方法更为惊奇。而The Prestige的容易看透的迷题是Angier的“The Transported Man”,即复制人,这也是暗示明显且较早揭露的迷题,而更大的迷题就是Borden的“The Transported Man”,即Borden和Fallon的双胞胎身份。

看完片子上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都认为Fallon是Borden的复制人……这让我很郁闷,甚至有点气愤,但是又不好骂你们笨……如果你知道成田美名子的《双星记》(《双星记》就是描写的一对双胞胎轮流扮演同一个人的故事,每天其中一人出门上学做事,另一个人待在家里,直到有个女孩发现了这秘密),我估计理解他们的这层关系会容易点。基本上谁都能很容易的看出那台机器可以复制,而且在中段的时候就已经暴露得很明显了。所以我就不在这上面废话了。直接说下双胞胎的相关暗示。

比如
1最早的暗示,当然是他们从程灵苏那地方出来的时候的那翻讨论——魔术师的生活都是在表演。
2那些鸟,那个小孩认识到变鸟的魔术师杀了鸟的“兄弟”,这个词是个暗示。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复制人”的暗示。
3Julia死掉的那段情节,Borden的道歉信,“一个我不知道,一个我认为是系的双重结。”
4Fallon第一次出现,Borden的老婆很不喜欢他,但是Borden说“我分给他食物和其他的东西。”

等等等等,不过这些也是后来才想起来的……


真正让我发现他俩是双胞胎的地方是这些
1,就人物的设置来讲,FALLON太奇怪了,他跟Borden关系如此密切,甚至是把秘密当成生命的Borden唯一的魔术分享者。但是他几乎没有台词。我一开始的感觉是,这个如此缜密的剧本里面怎么会有这种明显缺乏说服力的人物存在?而当那位一直没露面的Caldlow勋爵以意料之中的形象出现时,Fallon的身份也就清晰可见了。
2,父女关于去动物园的对话,女儿说“爸爸你说好了今天带我去动物园的啊”,Borden的反应是“我说过吗?好的,我说过。”然后是接下来他与FALLON的对话,说是让FALLON带她去“今天不行的话,明天一定可以。”这太奇怪了,为什么要FALLON履行爸爸带女儿去玩的职责,为什么今天不行,明天就可以?其实看过《双星记》的人来说,到这里迷题就已经解开了……
3追加他们俩不是双胞胎的证据:A,TELSA的出现在FALLON出现之后。B,TELSA的机器原本是打算产生传送,而不是复制。C,双胞胎对Angier的“The Transported Man”的技法的不解。



不行了……打字跟不上思考的速度……完整剧透懒得写了。
————————————————————————————————
其实我对故事还是有3个疑问
1,Angier是如何猜到看门人手里是块表的?
2,Olivia此后的命运安排,虽然我们知道爱她的那个Borden已经死掉了。
3,活着的那位,将以什么身份生活?就算Borden已死他可以以真面目示人,但毕竟不能像Caldlow勋爵那样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想起一个,片中除了TELSA之外,程灵苏也是确有其人的——至少在电影LAST DAYS里面的家伙是这么说的——此人就是死于抓子弹的表演。

 6 ) 来自客体的致命凝视

就如同希区柯克毫无疑问读过弗洛伊德的论文那样,诺兰也肯定读过拉康的论文。如果他们两人的电影都是在无意识地实践这些理论,那么他们就更伟大了。可以确定地说,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价值还远未被发掘出来,他的电影在将来必然是电影理论家的宠儿,如同今天那些理论家着迷地分析希区柯克的电影文本那样。

诺兰这部《致命魔术》最有趣的地方,不在于他如何打乱了线性的叙事结构,而在于这部电影的叙事本身就是对观众凝视的嘲讽。也许片头片尾里那个不知何人发出的画外音最能揭示这部电影(也许也是所有电影)的本质:“你想找出秘密,但绝对找不到,因为你没有真正在看,你并不是真的想知道,你想被骗。”

这部电影的叙事是由两重凝视来结构的,第一重凝视来自于波顿对安杰日记的窥视,第二重凝视来自于安杰对波顿日记的窥视。我们观众能感受到的所有故事(画面)都来自于这两重凝视,然而讽刺的是,作为绝对被动的客体的日记本,却是一个欺骗主体的凝视的陷阱。无论是波顿窥视安杰的日记,还是安杰窥视波顿的日记,都是他们彼此给对方设下的圈套,他们所看到的正是对方刻意给他们看到的东西。

也许影片最惊悚的地方在于,他们发现自己一直所凝视的客体(日记本),其实也一直在凝视着他们。安杰读到波顿日记的最后,发现这本日记在对他说话、嘲讽着他:“是的,安杰,是我要她把笔记交给你···你以为我会把秘诀轻易交给你···再见,安杰。”同样,波顿读到安杰日记的最后,也发现这本日记在对着他直接说话:“我要遗弃你了,波顿。是的,就是你,波顿。坐在牢房里,读着我的日记等死,因为,谋杀我。”波顿看到这一段时,不可抑制地抬头四处张望,寻找那道凝视着他的目光,然后,他低下头,看着日记本,是的,他发现了,那道凝视的目光正来自于日记本。

在拉康的理论中,这道来自客体的凝视有着自己的专有名词,那就是小客体a(object a)。它是实在界对象征界的一次侵入,是主体不可避免地与实在界的一次接触。小客体a的作用是颠覆整个象征界秩序和结构,从而破坏整个固定的能指链系统。

这个概念并非拉康一人提出。早在罗兰·巴特的作品中,就提出了一个类似的概念“聚情”(punctum),以与他的另一个概念“滥情”(studium)相对应。简单说,滥情把观众引向一种共享的理解、一种意义固定的模式,而聚情则是抓住一个细节、通过对这个细节的凝视来扭曲整个画面固有的含义。这个破坏整个画面能指结构的细节,其实正是拉康的小客体a。同样,德里达也有类似的概念,他称之为“延异”(differance)和“替补”(supplement)。延异破坏着我们的既定期待,而替补则把我们的注意力从“中心”分散开来,去关注那些细节。

在诺兰的很多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纯粹起到锚定画面意义的标志性客体。这是因为诺兰的叙事总是非线性的,而为了帮助观众搞清一个场景到底是位于叙事的哪个时空段,他必须设定出一些“标记”来。这些标记可能是环境中固定的色调、一个反复出现的道具、甚至某个纯粹作为凝视对象的人。比如诺兰的《盗梦空间》,虽然电影在三个时空中来回跳跃,但没人会混淆,因为这三个时空的区别太明显了(街道、酒店、雪地)。同样,这部《致命魔术》中,电影也是在三个时空中跳跃(波顿已经坐牢的时空、安杰来到科罗拉多的时空、安杰去科罗拉多之前的时空),但日记本作为标记性客体,让我们能明白这个场景位于时空中的哪一段(只要安杰拿着波顿日记本,我们就知道现在的时间是安杰已经去到科罗拉多以后的时空段)。

这种用来固定画面意义的标记性客体,是象征界秩序的一环,它的目的是维护象征界结构的稳定,确保每一个能指都获得自己固定的所指。这种标记性客体必须获得主体的凝视,当主体关注到它,画面的意义就稳定了。但小客体a则不同,它一样在要求主体的凝视,但它的目的却是颠覆结构秩序,因为当主体不断凝视着它时,会发现它也向主体发出凝视,并且,控制住主体和整个画面原本的意义。

当小客体a存在的时候,凝视者和暴露者的位置发生了互换,主体原本作为凝视者现在却不幸成了暴露者,从原来主动的施虐者变成了被动的受虐者。同样,原本画面结构的固有含义也发生了质变,象征界被实在界的碎屑给暂时颠覆了。在这部电影中,日记本就扮演了这个角色。最具欺骗性的地方在于,日记本一开始是伪装成标记性客体而存在的,它看似无害、被动、顺服,实则在关键时刻露出自己致命的凝视目光,让窥视着它的主体瞬间变成它的奴隶。在诺兰的另一部作品《盗梦空间》中,莱昂纳多的妻子充当了小客体a的角色,成为了莱昂纳多控制整个梦中象征秩序结构最大的威胁。

戴锦华老师对《盗梦空间》解读上的错误在于,她对拉康的理解依然停留在劳拉·穆尔维的阶段,即镜像阶段,而没有理解拉康关于小客体a的理论。戴锦华老师没有看出莱昂纳多的妻子在电影中不是一个被动的、满足男性窥视癖的、消极的客体,而是积极主动颠覆男性象征界秩序的、来自实在界的小客体a。

劳拉·穆尔维的类似错误也在于此。她解读希区柯克的电影《眩晕》,同样只注意到斯科蒂跟踪并且凝视着马德琳,但却没有意识到,马德琳是刻意让自己暴露在斯科蒂的窥视下、并且进行表演。如果说马德琳是一个被凝视着的客体,那么,这个客体同样也在凝视着主体(斯科蒂),而且,她的控制力量更大。因为她知道斯科蒂在凝视着她,而斯科蒂却不知道自己同时正在被马德琳凝视着。马德琳毫无疑问占据了更大的主动,或者说,马德琳才是维系着象征界固定秩序(一个让斯科蒂看见并相信的故事)的主动者。当马德琳变成了朱迪并再次出现在斯科蒂的凝视中时,她的作用才变化了,此时她成了小客体a,颠覆了此前象征界的秩序,让整个故事发生了裂缝。朱迪成了象征界的污点。而斯科蒂努力去抹平这个污点,朱迪由着他改造自己,这个时候,劳拉·穆尔维的解读才是正确的,朱迪成了一个纯粹的客体、一个受虐狂。而那串项链最终作为小客体a暴露了整个象征界的虚假。但斯科蒂最后就是胜利者吗?仅仅因为他最后貌似治好了恐高症就能认为他回到了象征界的安全秩序中吗?朱迪作为污点被抹平了(她跌下钟楼真的摔死了),但这又如何?斯科蒂已经与实在界正面接触了,他就如同片头那样,永远上天不得下地不能地悬挂在空中,悬挂在实在界的虚空里,这是对他的惩罚。

也许与这部《致命魔术》最能相呼应的,是何塞·卡洛斯·索莫萨的小说《洞穴》。这部小说同样是对凝视的最大嘲讽。小说里讲述着一个故事,通过注释,一个阅读这本小说的“注释者”在分析这本小说,最后,这个注释者发现这本小说在与他对话,小说同样在凝视着他。注释者最终发现,自己也不过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一个更大的凝视在关注着他。

最后,让我们用拉康在《精神分析的四个基本概念》这篇论文中的一句话作结:“就可见的而论,一切都是陷阱。”

 短评

这部片子让我不爽的地方是我一直以膜拜伟大悬疑片的心情去观赏它,它最后却甩了我一巴掌,说:“你个傻逼,其实老子是科幻片。”

8分钟前
  • 【半注销】
  • 还行

一种叫做牛逼的感脚淋漓尽致。

11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本片最大的看点其实是用Angier和Borden的幻术竞争来影射历史上Edison和Tesla的直流电与交流电之争。《记忆碎片》、《致命魔术》和《盗梦空间》基本上一个套路嘛。如果Nolan拍片子总是用这种捣蒜的方式讲故事的话,看多了真觉得没啥意思了。

13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这个片子有两个败点,其一:模式天才的胞弟出现太过唐突,显得有些老套;其二:用科幻成分作为支点,略显编剧底气不足。不过整体看来,属于上乘之作。

14分钟前
  • 推荐

说穿了不管是孪生兄弟还是复制人,让他们对舞台上的成功如此痴迷的不过是观众脸上惊奇的表情和如雷的掌声。当我们一直生活在需要别人给予肯定的怪圈之下,我们就迷失了当初的自己。

18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黑寡妇勾引完金刚狼勾引蝙蝠侠,最后玩腻了一走了之

23分钟前
  • 推荐

第二遍才发现其实那个小男孩说小鸟的时候已经道出了玄机 撒~撒~

28分钟前
  • xaver222
  • 力荐

克隆出来的Hugh Jackman别杀啊,给咱一人派一个啊……

33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孪生蝙蝠侠大战克隆金刚狼

35分钟前
  • 伊宜以忆
  • 力荐

一个与同胞兄弟轮流上台享受欢呼与掌声,一个自我牺牲自我毁灭让复制品延续艺术生命。人性泯灭在狂热之中。

36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诺兰是一个伟大的魔术师,谜底都在变小鸟那个魔术里了。。

39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牛逼的导演用的是情节去告诉人细节,而不是台词 咱普通人也是一样 想牛逼就要做到这种境界 不说话同样让人佩服的要死!!!

43分钟前
  • jijo
  • 力荐

他选择了和他妻子一样的死法。100次。

47分钟前
  • 卷阿黁
  • 力荐

金刚狼到头来还是被蝙蝠侠给算计了~!

50分钟前
  • 扭腰客
  • 力荐

人类的历史是斗争的历史,斗争的历史是牺牲的历史。现实残酷又悲惨,比起真相,人们更需要奇迹和魔法。我们每天杀死自己,我们选择被愚弄。 诺兰:“《致命魔术》拍得比较仓促,因为制片方希望能够赶在06年内上映。虽然我做到了,但如果有更多时间,这部电影会更好。”

52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精彩绝伦的叙事!伯德的“双胞胎戏法”决斗安吉的“复制人重生”——牺牲是魔术表演的最高精神,双胞胎选择牺牲自我,轮流分享人生;安吉同样也是牺牲自我,却拿肉体做赌注。明显开放式的结局,你猜安吉有没有把新的自己都杀死了呢,如果没有,那安吉其实还没死。我杀了你的兄弟,你杀了我的备份。

54分钟前
  • 朋克布莱克
  • 力荐

台词和结构都没话说,但是两个主角怎么一个比一个讨厌,真是……金刚狼和蝙蝠侠也救不了你们╮(╯▽╰)╭

57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重点是你从一开始就渴望被剧情欺骗,当你彻底陷入一场骗局,你看到的只是导演想让你看到的,这也是影片的伟大之处。诺兰对于观影情绪的把控和希区柯克是同一级别的!★★★★★

5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魔性诱惑升华偏执狂的艺术造诣。波登为达极致牺牲一半人生换来兄弟两人平分作为“一个人”共有一切,却也葬送了唯独相异的两段爱情。安吉为竞争所缚走火入魔,每场演出都是自我杀戮并将直至下场演出的短暂生命接棒给新的复制体,反复却又唯一的体验爱人曾经历过的死亡。献身事业的三人可怜可恶而可敬。

1小时前
  • 爱的镇魂歌
  • 推荐

大卫鲍伊真是特么大彩蛋啊啊啊!!!

1小时前
  • 撕撕撕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