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64年前篇

犯罪片日本2016

主演:佐藤浩市  绫野刚  荣仓奈奈  瑛太  

导演:濑濑敬久

播放地址

 剧照

昭和64年前篇 剧照 NO.1昭和64年前篇 剧照 NO.2昭和64年前篇 剧照 NO.3昭和64年前篇 剧照 NO.4昭和64年前篇 剧照 NO.5昭和64年前篇 剧照 NO.6昭和64年前篇 剧照 NO.13昭和64年前篇 剧照 NO.14昭和64年前篇 剧照 NO.15昭和64年前篇 剧照 NO.16昭和64年前篇 剧照 NO.17昭和64年前篇 剧照 NO.18昭和64年前篇 剧照 NO.19昭和64年前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09 02:25

详细剧情

1989年,正值日本的昭和64年,不过这一年份并未持续太久,随着天皇的趋势,短暂的昭和64年匆匆落下帷幕。而就在这有限的七天内,某地发生一起幼女绑架案。绑匪索取两千万日元巨额赎金,并与受害者家属和办案人员展开巧妙周旋。虽然受害者的父亲(永濑正敏饰)按照约定缴纳赎金,但绑匪还是残忍地将女孩杀害。由于日本上下正处在新旧时代交替的关键时刻,代号为“64”的案件并未引起太多人的关注,即使十多年后,这桩悬而未决的案件依然是许多办案人员难以忘怀的心结。当年作为办案人员的三上义信(佐藤浩市饰)而今正在群马县警署担任宣传官,终日周旋于上级和媒体中间。“64”的最后时效越来越近,人们仿佛又重新记起了这桩谜一般的案件……\r\n本片根据横山秀夫的同名推理小说改编。

 长篇影评

 1 ) 日本电影《昭和64年》:正义与执着,必将穿透人性的阴霾与悲怆

过去的十多年里,日本电影在当今的华语市场绝对算不上主流,与韩流在中国大行其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除了日本动画片能在国内电影院找到身影外,真人版日语片几乎是找不到的,豆瓣等网站上关于日语片的影评也是寥寥无几的,这或许印证了日本电影衰退的事实。除了宫崎骏的几部耳熟能详的动画片外,新生代观众是说不出高仓健、三浦友和、山口百惠、松岛菜菜子、反町隆史、小田切让这些名字的,对黑泽明的《七武士》、山田洋次的《黄昏清兵卫》、北野武的《座头市》《极恶非道》、岩井俊二的《情书》也估计并不感冒。而我从大学开始对日本电影始终怀有好感,不知是不是当年追日剧中毒太深了,呵呵。但2016年以来,日本影坛似乎有复苏的迹象,好片不断,比如《请叫我英雄》、《你的名字》(新海诚执导的动画片),还有接下来重点介绍的《昭和64年》都是叫好又叫座的电影

电影《昭和64年》是根据日本小说家横山秀夫于2012年同名小说改编的,这部史诗级警察小说厚达640页(本人没看过原著),2015年还被拍成了5集电视剧,大受追捧。我对此片的讯息来自2016年6月份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相关报道,据说电影节最热门的影片就是电影。电影版卡司阵容非常强大,几乎汇集了日本一线演员,在日本分为前后(上下)两篇上映,时长共计240分钟。

一、扎实的剧本,为影片精彩剧情奠定基础

翔子

日本昭和64年的1月5日,开小型酱瓜加工厂的老板雨宫(永濑正敏饰)的女儿7岁翔子被绑架了,绑匪要求2000万日元巨额赎金,但狡猾的绑匪一次又一次要求临时转换交易地点,急切的雨宫在刑警们的协助下拖着藏着巨款的大箱子一路狂奔,故事就此揪心展开。

警察在车内

一声声刺耳的电话铃声,雨宫越来越焦虑的表情和急切的语调,跟踪在雨宫后面但又无力感存在着的刑警们,再配上影片整体画面的冷色调处理,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部风格压抑灰冷,看起来不轻松的电影。果然,1月7日失踪小女孩的尸体在一辆废弃的汽车后备箱里被找到了。巨款没了,孩子也没了,更让人意外的是当天日本天皇也驾崩了,年号由昭和改为平成。当我还停留在雨宫和妻子声嘶力竭喊着女儿名字的画面时,镜头已经切换到平成14年的12月4日。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过了14年。不像传统的侦探片,通过蛛丝马迹一路追踪嫌疑犯,或者等待嫌疑犯再次犯案,或者与嫌疑犯斗智斗勇,让人看得过瘾。影片情节接踵而来的是坐上新闻官的三上(佐藤浩市饰)与记者协会就交通事故肇事者真实身份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峙,而主导影片主线的绑架案反倒被刻意边缘化了。

与记者对峙

过去的14年似乎成了一段空白记忆,此案依然没有破,甚至可以说毫无进展,成了日本有名的悬案,并被命名为昭和64案。再过一年,本案就过了时效期,东京警察厅最高长官为此特意要来本县视察,专门要求安排拜访慰问雨宫一家,并就此召开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向外界传达破案的决心以及提振警察内部调查人员的士气。持续短短一周的昭和64年绑架案在天皇驾崩铺天盖地的新闻 报道中被淹没了,再经过14年的时间冲洗,似乎被人们遗忘了,县警内部的部分领导甚至刻意回避此案,但为了应付东京警察厅长的视察,还是派已经从刑警调到新闻宣传室的三上去联系许久未见的雨宫,当谈及警察厅长想到雨宫家拜访事宜时,但被雨宫一口拒绝。

这时本篇第一主角三上开始正式步入剧情主线轨道,三上是14年前本案的主要负责人,影片的开篇布局节奏相当快,迅速地介绍了案情的整个经过。但进入此处后,节奏缓慢许多,观影时急需耐心,导演旁顾左右而言它的叙事方式,让电影前篇部分出现多条线索,比如三上与记者协会的严重冲突,警察官员的腐败与苟且,当年的专案组成员纷纷离职特别是负责录音的刑警日吉把自己关在家里14年足不出户,对幸田记录的封存,二渡与三上之间的模糊关系,三上与女儿的多次冲突。

与记者冲突

看似杂乱的多条线索,其实都是为影片绑架案主线服务的,也为后篇做足了铺垫,这非常考验导演的驾驭能力,也是显示了导演想要完成宏大巨作的野心。影片后篇部分,情节跌宕起伏,节奏明显加快,因为前戏铺垫十足,后戏高潮不断,真想如抽丝剥茧般水落石出。从口碑上看,后篇不及前篇,据说电影版结尾对原作进行了大幅改动造成争议。但对于没有看过小说原作的我来说,剧情依然是精彩到位,引人入胜的。

二、演技与人物刻画是影片最大亮点

《昭和64年》的演员阵容集结了老中青三代中的实力派,可谓群星云集。警方有佐藤浩市、三浦友和、仲村亨、吉冈秀隆、柄本佑、泷藤贤一、椎名桔平、绫野刚、荣仓奈奈,记者有瑛太、坂口健太郎等,随便拉出一个都是能独当一部电影的人。各路人马,互相飚戏,特别是几个主角演技炉火纯青,而且演得非常用心。下面重点介绍扮演三上的佐藤浩市、受害人父亲雨宫的扮演者永濑正敏和三上妻子的扮演者夏川结衣。

群星云集

佐藤浩市的出现就给人一脸的正义和沧桑,三上这个角色由他来扮演再合适不过了。三上在几个部门之间游离对抗领导和组织时出出碰壁受制,与记者冲突时受到种种误解与奚落(日本记者太牛逼了,公务员在记者面前简直就是孙子!),明明自己很有工作能力但在冰冷的体制下处处被压抑,再加上有心理疾病的女儿莫名地离家出走,痛苦一词始终贴在三上那张沧桑的脸上。这需要内心多么的强大啊,那种被工作和生活包围的痛苦、对工作的执着与热情和所追求的正义感,我觉得佐藤浩市拿捏的非常到位。印象最深的是面对雨宫时的痛哭流泪致歉和拳打电视机这两幕,那种压抑的情绪被慢慢释放出来,深深为之动容。

雨宫

受害人父亲雨宫的扮演者永濑正敏,也是一位屡屡获奖的老戏骨,从影片一开始寻找女儿一路奔波的镜头感来看,他非常抢镜。14年之后形象大变,家庭发生了大变故,女儿和妻子都离开了他,给人以慎言、沉默、痛苦之感,但依然坚定的眼神告诉我们他对生活并没有失去信心甚至还存留善心。印象最深的一刻在于开车送凶手小女儿回家那一段,情绪的压抑和宽容的伟大,让父亲的形象无比高大起来。

三上妻子

三上妻子的扮演者夏川结衣,是影片为数不多的女性,扮演着温婉贤淑的好妻子形象(当然以前也曾是警察),每当三上带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总能在妻子身上找到温暖和信任,能把丈夫的皮鞋擦到锃亮的都是好妻子,虽然出场次数不多,但每次的出现都会让人给男人戏十足的影片增添一丝柔性的色彩。影片最后一起看篝火,似乎寓意着这对中年伴侣找到了生活的希望,最后座机电话铃声想起我猜是他们的女儿打来的吧。

三、正义与执着,必将穿透人性的阴霾

在日本人的价值观里,对与错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对一件事、一份工作却往往有着自虐式的执着,日本人欣赏执着、赞美执着。本影片中同样有一个关于“执着”的催泪点。由于录音机故障问题,在收集凶手特征的关键时刻掉了链子,被害者翔子的父亲雨宫成人通过电话唯一听过绑架犯声音的人。凶手的声音是唯一的线索,面对警方的束手无策,雨宫拿起全县黄页,按住户(座机)一个个拨通电话,对方声音不符就在黄页上划掉,如果对方是女声就直接挂掉,换个时间再拨打,直到对方是男声来接听为止。全县有五十多万住户,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经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按键的手指磨出了茧,电话数字键已经磨得看不出数字,他硬是凭着一股韧劲,通过14年的努力终于认出了凶手的声音,雨宫跪地痛哭的那一幕,天地为止动容。

拨打电话

主人公三上无论是做刑警还是新闻官,虽然处处被排斥,历经各种不易,但依然像一个单打独斗的孤单英雄一样,冒着前途不保的牺牲精神,与体制抗争,绝不妥协,直到通过越权抓到凶手为止。

日吉

再如,当年负责录音的刑警日吉因为录音机器故障,错失追查凶手关键线索时,自责得把自己关在家里14年足不出户,与世隔绝,把自己摧残得人鬼不分。还有同事幸田,也生活在深深的自责中,不愿面对过去,痛恨自己的刑警身份,辞掉刑警工作,常年干着一些并不体面的工作。

但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正义与执着,必将穿透人性的阴霾与悲怆。

更多经典电影解析和推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青柠檬电影

 2 ) 迎面走向期待中的幻景

昭和64年,也就是1989年,裕仁天皇病逝,由皇太子明仁登基,改年号为“平成”。于是昭和64年仅存7天。小女孩翔子的绑架案,便在这期间发生。新闻媒体浓墨重彩地报道着“天皇病逝、新旧年号交替”这样的“大”事件,没人关注这起绑架案。在精明的设计下,绑匪成功拿到赎金并逃脱。而小女孩翔子的尸体,在一个废弃的停车厂里被找到,冰冷地躺在狭窄的后背箱里。前篇后篇加起来4个小时的电影,便围绕着这个主线展开。此悬案在县警察局里交接了14年,还有1年便要过公诉期了。警局内部,矛盾重重、明争暗斗,各个派系都想在上层领导来视察时,扳回一局。翔子绑架案,成了派系斗争中的一个切入点。曾参与此案的刑警三上,现作为宣传官,再度去拜访受害者家属,传达上层会来慰问家属的消息。

曾经忙碌的工厂,早已颓败,一片萧条。工厂最里面是翔子一家人的住处,一幅幼稚孩童的画,挂在门口积了薄灰。门口还放着一把鲜亮的小伞,这个家似乎还停留在那七天里,未被时间洗刷过,就那般矗立在那里。翔子的父亲雨宫,一头凌乱的灰白发,木讷而又苍老,夫人去年因脑梗去世了。雨宫对于所谓的慰问很不满,这令三上觉得另有隐情,陆续找到曾经的办案人员,了解事实的真相后,三上很愧疚。同时他身在的宣传部门,也深陷在各种麻烦中。一名孕妇撞了人,上头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要求隐瞒孕妇的名字,以及老人赖川亮次已在医院去世这件事。记者协会的记者们对于当局的作法相当不满,起头闹事。正义良知与官僚主义,让电影变得厚重,人物内在处理这些矛盾时,激发的外在显现,使得人物变得鲜活与复杂。不盲目扩大人性中的某一面,不加滤镜的遮掩,把生而为人的悲哀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并没有因为电影时长的局限,把那种复杂的悲剧总结成三言两语的故事。女儿对父亲三上的不满离家出走,父亲在家庭里显现的另一面的暴戾,妻子表面上的波澜不惊,两个办案人员因疏忽以及官僚作派的弊端而自责与不安,雨宫的绝望与无奈,这些在两极边缘上的人物,生活的疲惫感如影随形。被各自不同的皮肤包裹着人们,在人情冷漠的世界,努力把生命中的空白填满。

三上最终还是公布了孕妇撞人案的详细内容。而这些强调着公平公正的记者们,只关注孕妇来自有钱有势的家庭以及县警处理问题时所采取的态度,对于车祸中去世的老人赖川亮次,无人问津。努力生活,最后还未被命运善待的老人,死后无人认领尸体,渺小的他仿佛没有在这世上存在过。妻子去世后便独居,没有可以回去的故乡,没有孩子。三上去了老人生活过的地方,老人用的毛巾还在晒在那里,在风中惴惴不安地飘荡着,老人经常去的小酒馆里,大家有说有笑,没人在意这样一个老人,是不是还在人世,又或者发生了什么。听着默默无闻之人的琐事,不依不饶的记者们,毫不罢休。三上要求他们听完整个故事,老人其实是个色盲,为了能让自己找到一份工作,刻意隐瞒了这件事。此时会场一片沉默。就如再无人关注的绑架案一样,只有父亲雨宫在电话亭里,从电话薄的A开始,不论寒暑,默默地拨打着电话,食指指尖磨出了老茧,电话上的数字也被磨掉了。在听见绑匪的声音那一刹那,他无声地崩溃了。

那个绑匪出现在电影后篇里,面带凶煞,在知道自己的女儿被绑架时,却露出了软弱的一面。作为推理片,它不够曲折与刺激,冗长而又压抑,大义凛然时带着牵强。人自身矛盾的内化处理很到位。总以为雨宫在找到绑匪后会实施一系列的报复,或许他想过,所以才去找了绑匪的小女儿,最后又痛哭流涕地把女孩送回了家。电影最后的结局,是一种介乎于正义公正与法网恢恢之间的暧昧。

敏感的人刀刃永远是向着自己的。感伤主义者对着他人的伤口作诗流泪。残暴的人强迫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冷漠的人习惯冷眼旁观。

 3 ) 昭和64年 前篇

我有看过小说,却没能看下去,自然觉得评分过高了。没看下去的原因,觉得它太长,第二并不是本格推理,大多还讲人性、情怀上社会上的一些东西。

正因为没能看下小说,所以电影出来后,就特意想了解下故事的情节,结果,被吸引了。

剩下的下篇,让我有了想看小说的打算。大概我也等不到明年再看电影的下部了。

找个好一点的译本,把小说看了吧

影评写错地方了,那个是电视剧的。然后,后篇好快就出来了啊。

 4 ) 这要是中国片子不会超过4分

没看过原著,单说电影本身

1,太多的篇幅给了叽叽歪歪的记者和疲于应付的宣传部,却完全没有交代背景,就像菜市场的泼妇吵架。满脑子都是问题却得不到解答:

在三木来之前新闻都是实名还是匿名?是只因为交通肇事案匿名吗?但记者们的反应不像啊...

如果使用实名,如何保护像三木所说的保护受害人类似被强奸者?

如果一直是使用匿名,宣传部和记者协会每天都要这样吵架么?

怎么喊了句“我要相信记者们”之类的话就突然对全剧除了吵架几乎没有有效沟通的记者完全信任以至于不计后果的相信了呢?这应该是热血高校的画风不是这种文艺片的套路啊!

2,女儿丢了?!难道是又一起绑架案?哦原来是离家出走...但夫妻俩一会着急一会不着急,仿佛他俩是薛定谔,女儿是薛定谔的女儿。只截取的细节比如家暴,但女儿为什么如此恨三木完全没有提,全靠脑补

3,我想知道谁把“悬疑”的标签加上的,悬疑要素超过脑筋急转弯了么?最后抓捕犯人不带摄影录音,冒着分分钟被翻供的风险玩追捕

文艺的不对劲,悬疑的不到点...真的是日本片+钢琴曲+慢节奏分分能让文青高潮啊

 5 ) 「大于一」的漠然,「小于一」的伤楚

文| 淹然

「昭和64年」,不是电影原名。濑濑敬久导演的这部电影,分为上下篇,浩浩汤汤四小时,但片名只是一个看似素淡的数字——「64」。

1989年,也就是昭和64年,随着裕仁天皇离世,昭和年代的最后一年,只逗留了七天。而在这匆匆七天内,群马县发生了一起幼女绑架案,结局以罪犯漏网、幼女惨死收尾。举国迎接崭新的平成年代降临之际,这起代号「64」的案件,自然很快湮没于大众视线之外。

这就是片名的一语双关,但电影的主要篇幅,并未囿于这七天。影片讲的是,「64案」如何在此后漫长的十四年,让一些人永远留在了昭和64年,止步不前。

「大于一」的图谋

《64》是日本推理作家横山秀夫的小说,也是电影改编的来源。相比濑濑敬久,横山秀夫倒更似此片的「第一作者」,因为原作足够优秀,留给濑濑敬久的发挥空间不大。

全片覆着一片灰冷色调,契合故事沉重的步伐,此外无甚别致的风格。导演最大的考验,是如何合理删减小说情节。从结果看,上下篇叙事节奏得当,导演还在下篇后半段塞入了一段原创情节,强化主题。

说回横山秀夫。他没有东野圭吾、京极夏彦、宫部美雪那么闪闪发光,却领受了「一笔入魂」的最高褒赞。横山秀夫写社会派推理,这一脉的前辈——比如松本清张、森村诚一都是中国读者熟稔的,他们笔下更关心的,是为何杀人,而不是如何杀人。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下,人心怎样地一点点委顿,甚至崩坏。

俄国作家布罗茨基有一个说法,「一个人既不是孩子也不是成人;一个人也许是小于『一』的。」「小」与「大」,也是横山秀夫一直在处理的问题。国家、制度、组织,是「大于一」的,轰然碾压而来。在这些庞然大物面前,庶民、个体是「小于一」的,微如纤尘。

《昭和64年》里,自然还有横山秀夫常常写的警界内幕。十四年前的「64案」,因为录音设备突然故障,错失了唯一能记录绑匪声音的机会,但瞒藏这一污点却成了历任刑事部长不变的目标。十四年后的今天,「64案」逼近最后时效,东京长官欲下访群马县,督促警方全力侦办,但这只是门面功夫,实质是要趁此撤换刑事部长。

「即便『64案』完结了,刑事部也不会得到祝福」,这是男主角三上发出的一句慨叹,出现在电视剧版《昭和64年》中,但被电影版舍弃了。这正是最可怖之处,警方各路人马以「64案为」猎场,瞄准的却只是自身利益。至于真相与凶手,为了组织的运转,是可以被悬置起来的。

「小于一」的境遇

那么,《昭和64年》里,那些「小于一」的存在,又是怎样的境遇?

雨宫,「64案」被害幼女的父亲,永远活在了昭和64年。这个角色,类似横山秀夫处女作《罗宾计划》里的刑警沟吕木,后者因为眼睁睁看着三亿元事件的最大嫌犯无罪释放,人生的指针就此停摆在了十五年前。

这是横山秀夫最爱描写的境况,时间无法减淡伤痛,但记忆却没能坚固不催。雨宫说,「我对女儿的记忆渐渐模糊,只留下一颗没有着落的心。」

失职的警方,不曾向雨宫递出应有的道歉。雨宫就靠自己的笨力气,为女儿讨公道,就像《砂器》里跑断腿的老警察,有着日本人那种典型的执著与坚毅,令人敬服。

三上,原刑警,却被发配到了宣传部,成了与记者打交道的新闻官。这是一个不怎么常见的警察形象,虽然内心深处沸腾着一颗警魂,但而今身为文官的他,被刑事部看低,也被长官嫌弃。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是告诉人们何为警察,不是为组织忠心耿耿卖命,也不是破案就足够了。

触发三上成长的,是一桩交通事故。肇事者是公安委员的千金,上级勒令三上向记者隐瞒肇事者的身份。三上慢慢发觉,宣传部与记者之间,不应是持续的斗争,而是彼此信任,因此,他最终违逆命令,公布了肇事者讯息。但不止于此,他还向记者们讲述了一个老人的故事,这个老人就是事故中的死者。

记者们其实并不对这个老人感兴趣,一如昭和64年时的前辈们,眼里只有「大」新闻,比如天皇病逝,比如肇事者的官家背景。但三上终于看见了,看见了每一桩案件背后,都关乎一个人的生命与尊严。

与此同时,当年参与过「64案」,如今遭遇女儿失踪的三上,开始懂得以另一种眼光审视雨宫,不是警察与受害者家属的关系,而是站在父亲的立场上,去对待另一个失去女儿的父亲——雨宫。基于这层蜕变,三上成了「64案」后,雨宫开始信任的第一个警察。

如你所见,三上是父亲,雨宫也是父亲,电影里还有另两个父亲。一个是「64案」搜查班成员幸田,为声张正义却遭组织打压,不惜亲手毁掉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另一个是「64案」真凶,让他最痛苦的,不是被逮捕,而是在女儿面前被逮捕。这段情节,正是编导的原创,强调了罪犯身份之外的父亲属性。

电影「昭和64年」的推理成分并不重,甚至在推理情节的布排上,尚不如电视剧版来得悬念迭起。这是社会派推理一直遭人诟病之处,但比较本格派,社会派推理的长处,是为人物赋予了更真实的血肉。

回头看「64」这个数字,它的背后,是破碎的家庭,失意的父亲,卑微的警察,腐败的官僚,堆叠着「小于一」的伤楚,「大于一」的漠然。这已经不是用一个推理标签,可以涵盖的了。

原载「北京青年报」

 6 ) 制度为王

剧情过于压抑,但一些细节令人震惊。

昭和64(1989)年,居然还有渎职切腹的理念,故事的时间线是14年后(2003年),宣传官和记者组的对抗显示的是日本体制下的民主自由制服和精神。

愚昧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进步的希望,相比之下,这种对抗更具进步的价值。

记者要曝光事实的动机是什么,真的是为了正义和记者操守吗?也可能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地位和背后媒体的盈利,头条的价值是利润。警察隐瞒实事的动机是什么,在高层的腐败,在三上是对孕妇的人文保护。

善恶难以区分时,就要靠制度来实现“现实”公平,在一个组织,一个体制里,最终的价值体现还是制度本身

 短评

一个公关总监的逆袭

5分钟前
  • 迷迭香
  • 推荐

警视厅宣传科与记者协会的和解。昭和64年短短的七天因为天皇驾崩,雨宫家孩子被绑匪撕票的案件没有引起关注也没有侦破。警视厅的腐败和权利的更迭,让这个案子成为了砝码。当年因为这个案件,有人十四年都活在自责中,有人很快辞职转行,有人心怀怨恨,窗子就从外面敲开吧,只要还有良知就不算晚。

6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还行

一个人对抗全世界的凄凉和辛酸,但是没什么比在黑暗中找寻久违的光明更打动人的了,佐藤浩市的表演再次征服了我!

10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前篇吵的头疼

13分钟前
  • 阿朽
  • 还行

看前半部分不明所以,只是非常压抑。记者和警视厅发言人之间矛盾剑拔弩张,但是发言人也无可奈何。

16分钟前
  • 瑶瑶
  • 还行

官官相卫,集团斗争,模仿案的前期铺垫:警务部、刑警部、总局、记者,相关势力和新案件相关人士出场。自我救赎后,记者联盟与警宣部第一回合结束。屋子里面开不了窗,就要从外面开。热血,正气

21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短命的昭和64年,却造就几个男人一生的痛苦不甘。主配角大咖云集的演员阵容堪称豪华。男主角佐藤浩市撑起了这个周旋在记者、警察体制、受害者、前同事、妻女之间,心怀正义的警察形象。剧情以14年前的绑架疑案为背景,却让记者与警察宣传部门的抗争情节喧宾夺主。由此看来,悬疑罪案其实是铺垫,核心实为男主人性的挣扎。三星半

25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上篇是真好,全然不是垫时间,每场戏都又详实又有英气。佐藤浩市第二次去雨宫家那场哭戏,厉害得要命,大概可以是全年男演员最佳了。它巧妙的把各方面的权力摆在一起,激化为矛盾,佐藤浩市的几个视角处理的真好,到了与记者对抗实名一场戏时直接将文戏扑倒最高潮。处理几处不同时间的回忆的调色也很好

26分钟前
  • Morning
  • 力荐

媒体部分术语太多有点没听懂,下篇的时候再说;画面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好;所以总之佐藤浩市的角色就是一个特别好的人?;这么多会演的人里77确实显得太单薄,但是坂口健太郎,这个人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31分钟前
  • 很好很会吃米
  • 推荐

3.5

34分钟前
  • 夏目吾冬
  • 还行

前篇真的太难看了太难看了太难看了太难看了太难看了别说什么铺垫不铺垫的一部电影挣两部的钱排得死烂还有理了。

38分钟前
  • 林二湖
  • 还行

siff2016上海影城千人厅98%上座率,前后两篇连场看4小时直至深夜散场,好奇妙的体验。虽然剧情舞台广支线繁杂,也因为有日剧版的情节基础,看电影版总算压力不大;前篇的重点是警视厅与记者的冲突,发挥尚可;但对比日剧版的弊端,瑛太表现远不及日剧版的永山绚斗的暴走气场,荣仓奈奈亦如此。

42分钟前
  • 榜上有名猫
  • 推荐

基本都是铺垫内容,几个关键人物刻画较电视剧而言更加饱满,但整体氛围略显平静,尚未进入电视剧版中的那种窒息效果,静待后篇大爆发!

43分钟前
  • xxhhcc
  • 推荐

铺陈太多,氛围压抑,剧情推进太缓,群戏也不够精彩。

48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

2016SIFF。杰出的电影作品如同迎胸一击。COLDCASE、警察与记者的冲突、官场黑暗与体制腐败、职场与家庭的不调和……然而最令人敬佩的还是普通人的坚持与执着,对于一种理想的信任,这恐怕是唯一的光芒和抵抗现实黑暗的唯一希望。

50分钟前
  • 451½°F™
  • 力荐

警察政治、人性幽微和命案沉重,社会科的横山秀夫

51分钟前
  • boks
  • 推荐

佐藤浩市越来越像他家老爷子了

54分钟前
  • shawnj
  • 还行

好老派,节奏好慢,宣传官和媒体的小打小闹好无趣好不解…

58分钟前
  • pksky
  • 还行

没看过原作 比较沉闷

59分钟前
  • 黒崎真澄
  • 还行

案件本身非常了不得,引人入胜环环相扣,但是,能不能不要加进去那么多要表达的意思啊,什么都要讲意味着这四个小时相当地缺乏重点,其实很多问题只要点到即止,过分深入就令电影有点散。

1小时前
  • sanyo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