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杀

犯罪片大陆2012

主演:蓝盈莹,甄锡,刘馨圆,孙亦沐,汤镇业,厉娜

导演:李小亭

播放地址

 剧照

猎杀 剧照 NO.1猎杀 剧照 NO.2猎杀 剧照 NO.3猎杀 剧照 NO.4猎杀 剧照 NO.5猎杀 剧照 NO.6猎杀 剧照 NO.13猎杀 剧照 NO.14猎杀 剧照 NO.15猎杀 剧照 NO.16猎杀 剧照 NO.17猎杀 剧照 NO.18猎杀 剧照 NO.19猎杀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09 02:25

详细剧情

抗日战争时期,黑山镇上,日寇正用残忍的狩猎方式处理我军战俘。女地下党员苏雅(甄锡饰)和小夏也不幸被日军俘获,游击队知悉后想办法营救,日军抢先一步逃离。护士出身的安娜(蓝盈莹饰)是一名见习修女,她趁随神父去给阿部(安龙饰)治病之机营救被俘的苏雅和小夏,此时小夏已咬舌自杀,苏雅也遭受了令人发指的严刑拷打。劳工营的女俘听说要将她们送去做慰安妇,恳求安娜帮忙逃走,安娜假装治伤混入女俘牢房。游击队通过安娜知道了苏雅的处境,他们里应外合组织越狱最终成功,但慌乱中只接走了其他女囚,偏偏拉下了安娜和苏雅......

 长篇影评

 1 ) 一如既往优秀的毛子二战片

毛子近几年确实拍了不少优质战争片,比如潘菲洛夫,白色护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算上早年的风暴之门,第九连,都是非常不错的战争片。毛子片子给观众的感觉就是他们的风格和美国好莱坞工业化的 制式产品 不一样,不像什么狂怒之流搬一个历史背景然后就去套他的价值观,对面的德国人就是一群二傻子,国籍互换那就是在横店拍的抗日神剧,完了最后再加一个白左结局结束。毕竟两次世界大战没打到美国本土。。虽然他们拍的独立战争 南北战争也一般。。 ok先说这部片子的缺点,这部片子最大的问题还是有点过分强化主角了,一开始的一发AP穿了两辆车,在晚上一发AP打到地面跳弹打穿黑豹底盘,后面通讯兵(看他坐的位置应该是通讯兵)下车拿着个雷就去干一辆黑豹,还居然真让他得手了,甚至还开了一炮救了男主,等等还有不少。第二个,一些地方逻辑上不合理。能让男主越狱七次,这德国典狱长也是可以,正常情况下早就毙了,运输了一辆3485到后方,你说德国人不去清理尸体也就算了,可是里面还有没有剩下炮弹他们也不去检查的吗?最后一个,开炮之后炮弹击中装甲之后,还有炮弹爆炸的慢镜头特效略多,看的稍微有点审美疲劳。但是瑕不掩瑜,片子整体质量还是相当可以的。

分场景详细说说这部片子。最开始的部分时间是1941年冬天,是苏联在二战中最艰难的时期,这个时候车长和他的车组见面,这里有一个细节,这辆T-34是半截入土的,这是在经历了夏天的溃败之后苏军发展出来的坦克伏击战术,说明这套车组不说经验丰富,至少不是新兵。之后就是在村庄里的遭遇战。可能会有德棍军盲说德国坦克跟这辆T-34打,这交换比怎么会这么惨,拜托苏军坦克损失大部分都是德国步兵造成的,德国早期坦克大部分是负责穿插迂回的,是他们在遇到T-34之后发现打打不过,跑跑不过才痛定思痛研发虎式和黑豹去趟地雷顺便做空军的靶子。。和虎式虎王对标的不是T-34或者3485,而应该是IS-2和IS-3,可惜啊,德国人跪的太快了,杠3只赶上了柏林阅兵。。

T-34早期型号

扯远了,时间到了1944年,男主受伤被俘之后正好碰上耶什么玩意的想不起来了那德军车长,这哥们混的不错,古德里安认识他,还让他见到了希姆莱,这里不妨叫他耶哥蕊特,姓耶的我也只想得起这一位了。。接下来就是他们四个人接收了一辆3485,这里有点小问题,3485车组应该是五个人,他们这里只有四个,当然也可能是故意安排,不然后面女主上车没地方坐,不过讲道理,这德国人也是二五仔,好好的3485缴获了自己不用给他们干吗,给他们辆T-26玩玩得了,然后就是被人家在训练场地打着一辆黑豹,打爆一个指挥塔之后扬长而去。这里夸一句道具,黑豹上面的防磁贴相当还原历史了。

T-34-85
带防磁贴的黑豹/笑

接下来是一段相对轻松的故事,一行五人上西天拜。。emm走错片场了。不过能看出来德国人的城市里已经几乎没有男人了,仅存的一个男人还是看上去超龄的了。男女主在这一段也升华了感情,顺便为爱鼓掌。

最后是全片的高潮部分,别问我为什么非要走公路过城镇,特么不然这荒郊野外的不说能不能过,耗油量有多少差别?在这一部分可以说是开头部分的反转,从苏军伏击德军坦克连变成了几辆黑豹伏击一辆3485,这一点情节设定上还是很有意思的。这场伏击站打的也确实漂亮,为了撞墙把炮管朝后转,然后顶上前车黑豹菊花,两边开始转炮塔,3485先开炮,打中炮塔座圈引发殉爆,一发爆头,特效做的着实漂亮,最后的1V1更多的还是给故事一个结局,场面上反而没有这段精彩。

从全片的角度说,这部片子总体相当优秀,虽然说慢镜头特效有点多,但这样的特效是所有战争片里涉及到类似场景中最好的了,开炮时炮弹经过膛线加速,跳弹时候的炮弹运动轨迹,打穿装甲瞬间,打中弹药架殉爆,在别的任何一部电影电视剧中,没有做的比这部片子更好的了。同时,在道具,场景上也充分还原当时的情况,把坦克放在土里只露出一个炮塔,用木头做的假反坦克炮,带夜视仪的黑豹,德军的3号4号251半履带车,苏军的T-34,3485都相当历史,对我这种看片对道具非常挑剔的WOT玩家来说,这部片子让我看的非常舒服。它也不像狂怒,搞出来一个馒头打虎式的噱头,结果这二五仔虎式瞎杰宝打。。

最后作为一个工科生,吹一波T-34还有T-34-85,你看这外形,你看这五对负重轮,你看这菱形炮塔,你看这前倾装甲,满满的都是工业化的粗犷美,再看德国车,什么垂直装甲,什么交错负重轮,毛子早就用柴油机了你德三还揪着汽油机不放。。跟毛子车比啊,德国车就一个字,娘炮

 2 ) 冲刺!骑士的仪式

电影的时间跨度长达四年,而贯穿全片的除了主角还有他的一生之敌耶格尔,这是个被塑造得非常丰满的角色,也是这部电影的点睛之笔。 耶格尔和主角第一次战斗发生在俄国的小村庄,正处于德国全面进攻阶段,耶格尔在战前说:“胡子就等到了莫斯科再刮吧!”此时他沉浸在国家和自身的自负中。 小村庄战斗中,主角一行操纵着一架坦克几乎全歼德国一连坦克部队,但最后和耶格尔的对峙是平局,提早放松警惕的主角被耶格尔射伤了腿,下一幕就来到了三年后的集中营。 此时苏联坦克军已攻入德国境内。元首和耶格尔进行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对话 “耶格尔,你恨俄国人吗?” “我是一名军人,感情对我来说没有意义,我的职责是保卫国家。” 耶格尔的回答只有这一句,但是足以表面他的内心,作为一名军人,他是不带有感情地服从国家,更隐晦的表面了他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被纳粹的民粹洗脑。 主角和耶格尔的第二次见面源于元首委托耶格尔训练德国坦克军。耶格尔得知主角在集中营时激动得双手颤抖,他始终没忘记三年前那个俄国小村庄,那个创造奇迹的敌人。 在耶格尔“深入人心”的说服下,主角最终同意驾驶坦克当做德国坦克军的演习目标。而在演习开始前,耶格尔向主角阐述了他用以击败主角的战术,完了还敬他一杯酒。直到这里我们终于看出耶格尔对主角的情感,是认可的,是有敬意的,所以他才渴望这次击败主角的机会。此时的耶格尔不再是没有感情的战争机器了,他在战争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意义,挑战强者,击败强者,这是骑士的精神。 两人决战在德国的小镇爆发,和第一次战斗相似,主角一行歼灭了除耶格尔外当场所有坦克。又到了一对一的局面,两人同时从坦克中探出,耶格尔愤怒得把手套扔到地上,这是骑士决斗的意思。他的愤怒在于过去整整三年,主角依然能把自己逼入绝境,他急于获得这场决战的胜利,不是像三年前那样几近偷袭,而是像骑士一样光明正大的决斗。 决斗在长桥上进行,两架坦克边放炮弹边向对方冲刺,最终相互撞击停在了桥中央,耶格尔的坦克被撞到桥的边缘,摇摇欲坠。主角和耶格尔都从坦克中出来,主角站着,端着枪,耶格尔趴着,在腰间慌乱摸索。当主角的枪口对准耶格尔时他终于接受了自己已输的事实。 “shoot” 主角放下了枪,三年前和在集中营里,耶格尔有太多机会杀了他,而耶格尔敬主角的那杯酒,是他认为主角这辈子喝的最后一杯酒。看来耶格尔也不是一厢情愿。 耶格尔伸出了手,主角握住了。这时的耶格尔有三种选择,第一是把主角拉下陪葬,作为骑士,这是最低劣的行为,但作为军人,这个选择最高尚的,临死也为国家消灭一个敌人。第二个选择是接受主角的救援,成为苏联的战俘,但这是对骑士和军人精神的双重违背。耶格尔选择握了握主角的手,然后随坦克摔下桥。这时他是一位真正的骑士,也是一位体面的军人。 能够和彼此尊敬的对手决战一场,即使失败也没有遗憾了。 在历史上我们可以统一对战争意义的评判,但战争的意义对每个参与者都不尽相同,耶格尔是服从国家意识的军人,也是追求个人荣耀的骑士。这两种心理时而契合时而矛盾,贯穿耶格尔的始终。 虽然他的命运和纳粹德国一样从开始就注定是悲剧,但电影没有刻意煽动民族仇恨让我们高高在上地评判对错好坏,而是让我们俯下身来,注视悲剧中的人物,尝试理解他们。这是对对手的尊重,更是自信的体现,功过是非就留给教科书吧,在电影里我看到了和硝烟一样浓烈的浪漫。 战争会结束,但骑士不死。

 3 ) 电影背后的虚与实

常用笔名:元首卫队

在欧生活8年,精通德语,爱好二战史及现代战争史,从2000年起,曾在“战争的艺术”、“德国军事中心”、sonicbbs等军史网站和《突击》、《战争史研究》等纸媒上发表多篇原创文章及翻译多部德语电影电视剧中文字幕

如您对军史及军事题材影片感兴趣,请关注本人今日头条号:诸神的黄昏研究会

微信公众号:诸神的黄昏研究会(或可搜索“WarArtStudy”)或扫描下方公众号二维码:

未来将带来更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上周末俄罗斯战争大片《猎杀T-34》正式在国内院线上映,相信已经有不少军迷已经一睹为快了。

该片拍摄时间为两个月,取景于莫斯科大区及捷克共和国,耗资6亿卢布,于2019年元旦在俄罗斯国内首映,放映后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总票房达22亿卢布(约合3200万美元),成为俄国历史上票房第二高的影片,并在今年金鹰奖评选中斩获了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视觉效果三项大奖。

俄国版海报

日本版海报

中国版海报

本片中充满大量的电脑特技”子弹时间“镜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爽片

但既然背景设定在二战时期,那必然会与真实历史会有千丝万缕的关联,而作为纯商业片,也不可避免的会有演绎附会的桥段,作为本号的《电影与现实》系列,本文就将尝试考证片中与历史相符或相左的片段。

战斗篇

电影第一次的战斗场面,历史背景应为1941年10月中下旬莫斯科攻防战期间的沃洛科拉姆斯克(Volokolamsk)之役。

该城位于莫斯科以西,在10月15日由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第4装甲集群(Panzergruppe 4)第46军第2装甲师及第5军第35步兵师发起主攻,并以第46军第11装甲师由南侧包夹。电影中德军三号坦克全部漆有第11装甲师的幽灵徽章,可知此战斗为南侧的攻势。

在真实历史中,1940年8月,第11装甲师由第11步枪兵旅(11. Schützen-Brigade,1939年12月组建)扩编而成。

第11步枪旅因为在法国战役中展现神出鬼没的迂回机动而获得「幽灵」(Gespenster)称号。

在扩编改名后,此称号也传承予第11装甲师,因此该师在昵称「咖啡豆」(Kaffebohne)的直竖一杠附加外圈制式师徽之外,也有知名的幽灵徽章。

但该部坦克上幽灵徽章漆于侧面及后方,正面仅有师徽。这与电影所呈现的形式不同。

在1942年初之前,第11装甲师的坦克战术编号都为两位数(排/车),省略前缀(连);菱形符号为第15装甲团第1营标志。

然而由当时的历史照片可见10月下旬的沃洛科拉姆斯克只降了初雪,第11装甲师车辆仍维持既有铁灰单色涂装,并未施加冬季雪地迷彩;人员也无雪地迷彩装扮。电影所呈现的与史实并不相符。

防守沃洛科拉姆斯克的苏联第16集团军步兵第316师与德军激战两周后因伤亡惨重而后撤,沃城也在10月27日陷落。

11月16日,该师设在沃城东南10公里村落杜博谢科沃(Dubosekovo)的防线遭德军第2装甲师突破,所属的步兵第1075团全灭。

第316师的败北令第16集团军的侧翼遭受威胁,时任集团军司令员的罗科索夫斯基中将也因此被迫要求大本营预备队调动西伯利亚步兵第78师的预备役到战场。

第78师的士兵在到达的三天后被迫撤退,但由于苏军的奋力抵抗和天气条件,德军的推进速度减慢,战局逐渐陷入僵持状态

德军在沃洛科拉姆斯克的作战势态图。红色和蓝色箭头分别表示德军第2装甲师第1和第2战斗群的进展情况。虚线表示大致的前线位置: 粉色——德军起始位置,紫色——11月16日战斗结束后,蓝色——11月17日战斗结束后。

但次日由新闻媒体宣传,却成为该团第2营第4连所余28名官兵奋战击毁18辆德军坦克,最后全数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

同日步兵第316师亦因沃城之役阻击拖延德军攻势的卓越表现而授予近卫军称号,更名为近卫步兵第8师。

11月18日该师师长潘菲洛夫少将(Ivan Vasilyevich Panfilov)在位于杜博谢科沃东北15公里村落古谢涅沃(Gusenevo)的战地指挥所接受新闻记者采访时遭遇德军迫击炮攻击,因采访现场空旷无可掩蔽而为炮弹碎片击中阵亡。潘菲洛夫少将在翌年追晋为苏联英雄;该师也以其为名。

不过全数追授苏联英雄头衔的「潘菲洛夫师的二十八近卫军」(Двадцать восемь гвардейцев дивизии Панфилова),却在1948年经苏联政府调查后证实为虚构故事。

事实上在当年杜博谢科沃的攻势中,德军并未蒙受重大损失;这28号称牺牲成仁的苏联军人中也有6名幸存,且皆隐姓埋名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2015年6月,俄罗斯社会政治史国家档案馆馆长谢尔盖·米罗年科(Sergei Mironenko)曾接受访问,公开表示潘菲洛夫28近卫军是不存在的神话故事。他

的言论遭到了俄罗斯文化部长佛拉迪米尔·梅丁斯基的强烈谴责。但不久之后,社会政治史国家档案馆档案馆就在网上公布了1948年苏联军事检察官的调查结果,结论是《红星报》的记者捏造了这个故事的细节。

2016年3月16日,谢尔盖·米罗年科宣布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65岁)而请辞,同时否认是基于外界压力才请辞,其真正目的是为了“专注于科学上的工作”,并说:“如果这不是我的决定,你觉得我会吭声不出吗? […] 我离职一事根本没什么好担心的”。

同年10月,文化部长梅丁斯基为潘菲洛夫28近卫军辩护,表示:“即使这个故事从头到尾都是编造的;即便没有潘菲洛夫这个人物;就算整件事根本不存在也好,它仍是一个不容干犯的的神圣传说。会这样做的人都是丑恶的人渣”


片中出场的坦克

根据车体正面的方形机枪射口以及驱动轮及车长顶塔形式,电影前端战斗中所呈现的德军三号坦克为1941年主要量产中的J型。

三号J型的前装甲提高到50mm,侧装甲提高到32mm,历史上大量出现在北非和东线战场,一共生产了2616辆,是三号坦克产量最大的型号。

基于巴巴罗萨遭遇苏联T-34中坦克、KV重坦克的实战经验,最初装备5 cm KwK 38 L/42坦克炮的三号坦克J型自1941年12月起换装长炮身5 cm KwK 39 L/60坦克炮,并逐步换装既有衍生型,并被赋予称号为L型。电影中出现的长炮身三号坦克在沃洛科拉姆斯克之役的时间点尚未面世。

电影后段出现的豹式坦克则成为全片的最大亮点,亦是影史上少数以此德军主力坦克为主角的片段,片中所呈现的型号为1944年9月下旬之后生产的G型后期量产型。

生产过程中渐次附加的外观特征包括取消驾驶座前方观察孔以简化生产并增加装甲前沿的强度、车体上部侧面不再有段差特征、左侧发动机排气风扇增高以便于与发动机联动的战斗室增温系统(Kampfraumheizung)布局、避免窝弹直击车体前方顶部装甲的颔式炮盾、加装利于夜战的排气管灭焰器(Flammenvernichter)等。

电影中的豹式坦克拥有左侧发动机排气扇塔与颔式炮盾两项后期量产型特征,同时也涂有防磁涂装(Zimmerit)。但装甲前沿上的驾驶员观察孔不应存在。

而1944年9月10日防磁涂装即已在全军废止;左侧发动机排气扇塔则自同年9月22日成为出厂标准配备。

排气扇塔与防磁涂装并存的例子极罕见,如下图中1944年9月23日在西线战场遭击毁的豹式坦克,推测为8月间防磁涂装未废止前用以测试排气扇塔的G型后期型预量产批。

不论如何,同年10月间开始配备的颔式炮盾就不应与防磁涂装并存。此外,豹式坦克G型已取消驾驶座前方观察孔,自然不会如电影般遭主角的T-34瞄准此处而击穿。这些都是电影考证上的瑕疵。

片中另一大吸睛细节为豹式坦克上的FG1253型“食雀鹰”式夜视设备(Fahrgerät 1253 “Sperber”),该设备包括一个200瓦的红外线头灯和一个红外接收器/瞄准器,能够“看到”并将红外波长转换为可见光。

但是目前有据可查的资料,唯一投入过实战的单位有第29装甲团第1连,据信其有10辆豹式搭载了FG1253设备,供车长及驾驶员使用。

车长可随时由普通潜望镜模式切换至夜视模式,驾驶员的左侧也有一具红外线瞄准器。

当车长打开红外滤光器时,他可以通过指挥官的聚光灯或sd.kfz 251上的“猫头鹰”投出的光线看到地面。另外“明兴贝格”装甲师和和“克劳塞维茨”装甲师也曾装备过少量夜战豹。

而党卫军部队的豹式坦克在历史上则从未有过装备过红外线瞄具的可信记录。

片中的豹式坦克正面装甲前沿绘有党卫军第12“希特勒青年”装甲师(12. SS Panzer-Division "Hitlerjugend")师徽。

该师在1943年10月30日于比利时成立后持续部署于西线,参与1944年6月上旬起的诺曼底战役到次年1月下旬终止的“守望莱茵”作战(Unternehmen Wacht am Rhein),即突出部之役。

1945年2月方划归南方集团军群开赴匈牙利对抗东线苏军,参加了德军于3月在巴拉顿湖区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后一次战略反击“春醒“作战。

电影后段掳获复原的T-34-85预计以苏军战俘驾驶,作为德军坦克射击训练活靶。此处战俘营为代号SIII号集中营(Außenlager S III)的奥尔德鲁夫集中营(Zwangsarbeitslager Ohrdruf),位于德国中部莱比锡西南方约145公里。

该地自1941年底即开始收容苏军战俘,但至1944年秋才由党卫队接手管理。1945年4月2日因盟军逼近,关押犯人由党卫队队员驱赶前往西南方51公里处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Buchenwald),过程造成逾千名营囚死亡;据记录希特勒青年团成员也参与了此次死亡行军。

希特勒青年团源自1922年创设的纳粹党青年联盟(Jugendbund der NSDAP),1926年7月更名。该组织虽有例行军事训练,其巡逻勤务队(HJ Streifendienst)也作为党卫军第12装甲师的兵员培训单位,但本身并非军事部队,也不归党卫军管辖。

真实历史上党卫军第12装甲师不曾部署于奥尔德鲁夫地区,也没有参与过此集中营的相关事件。因此电影后段的坦克追逐情节全属虚构。

以历史背景而言,电影后段的事件理应发生在1944年10月至12月初之间,即自豹式坦克G型后期量产型开始生产配发部队至守望莱茵作战展开前。场景地面并无积雪,与奥尔德鲁夫地区在1、2月间才会降雪的状况相符。

此时在诺曼底战役期间损失惨重的党卫军第12装甲师已后撤至德国西部卢森堡边境的艾费尔(Eifel)山区,再转移至汉诺威西北50公里的宁布尔格(Nienburg/Weser)整补,两地分别距奥尔德鲁夫380公里与260公里之遥。该师在同年12月13日再次部署于比利时边境的艾费尔山区,准备参与守望莱茵作战。

党卫军第12装甲师在成军时以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Leibstandarte SS Adolf Hitler)调来的资深军士官为骨干,因此诸多战术细节也一并承袭。

例如坦克炮塔战术编号中的末码不从1开始,而沿用警卫旗队师自组建伊始就采取的以5起始的流水号;且此编码方式至德军战败皆未曾改变。

希特勒青年师所属第12装甲团第1营的通信官(Nachrichtenoffizier)罗尔夫·尧赫,摄于1944年6月9日

党卫军第12装甲团第3连的326号车,该车车长弗雷德里希·埃斯曼在之前的战斗被炮弹打成了两截,照片拍摄时他的遗骸刚被清理干净。

党卫军第12装甲团第4连的438号车,摄于1944年6月23日

因此电影中所见的111号车、112号车并非该师的编码方式。且迷彩也并非当时德军装甲车辆惯用的样式。


人物篇

德军主角克劳斯·耶格尔(Klaus Jäger)在1941年10月为国防军第11装甲师上尉,1944年10月为党卫军第12装甲师的党卫军旗队长,即上校军衔,这张例子在德军中并不多见。

但从其人物外型上来看,接近于历史上该师的党卫军第12装甲团第一任团长马克斯·温舍

但马克斯·温舍从参军伊始便一直在党卫队,并没有陆军服役经历,且其早在1944年8月20日的法莱斯包围圈中便被英军俘虏。

剧中还登场了一位大人物,德国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但存在感相当之弱。

古德里安和耶格尔也一同出现在了最后演习场一幕中,但再次当了一回摆设

而真实历史上,古德里安确实在1944年2月7日亲临比利时的贝韦卢训练场(Truppenübungsplatz Beverloo),视察正在训练中的希特勒青年师

上图中正在豹式指挥塔上发号施令的正是党卫军第12装甲团团长马克斯·温舍,站在坦克前背对镜头从左往右的分别是:

时任德军西线装甲集群司令(berbefehlshaber Panzergruppe West)的里奥·盖尔·冯·施韦彭堡装甲兵上将(Leo Freiherr Geyr von Schweppenburg )、古德里安、党卫军第1装甲军参谋长党卫队上级指挥弗利茨·克雷默( Fritz Kraemer )和希特勒青年师师长党卫队上级指挥弗利茨·维特(Fritz Witt )

古德里安和克雷默

和电影中作陪的最高级别军官只是耶格尔不同,真实历史上党卫军第1装甲军军长舍普·迪特里希也出现在了训练场给古德里安进行讲解,图中站在古德里安左侧的是希特勒青年师下属党卫军第26装甲掷弹兵团第1营营长党卫队突击大队长伯恩哈特· 克劳泽(Bernhard Krause)

迪特里希和古德里安

炮塔吊篮

本片中大量呈现了苏德两军坦克车体内部的场景,令观众的临场感大大增强

这里介绍一下德式坦克的炮塔吊篮,此设施可提供坦克炮塔内的乘员(通常是车长、射手与装填手,但T-34/76车长兼射手)一个能够随炮塔转动的底板。

德军在四号坦克与之后的各型坦克都装备炮塔吊篮;三坦克车则在1941年5月之后生产的H型才成为出厂标准配备,并同时为既存的E、F、G型加装。苏联在二战中的各式坦克则皆无炮塔吊篮。

炮塔吊篮能够增加坦克接敌时的射速,并为炮塔内乘员提供较为安全的操作环境。

即使没有炮塔吊篮,炮塔内乘员仍然有焊在炮塔内壁上的小椅凳可坐,因此也能随着炮塔转动。

但实战中,装填手必须站在底盘的固定底板上,在狭窄的炮塔内抱着数公斤的炮弹随炮塔转动而迈步移动,以便掌握炮膛方向装填炮弹;同时又得在选弹搬运的过程中时时注意,以免被旋转中的坦克炮结构或发射后的退膛作动击伤。

此外,如T-34/76这类没有炮塔吊篮的坦克,通常内部空间都很狭小,炮弹主要存贮于底盘上的弹箱中,而闭合的弹箱盖就充作底板。装填手要打开弹箱搬弹上弹,还要记得再盖起来,不然就得小心不被开启的弹箱绊倒。

而T-34/76令人瞩目的电动炮塔旋回系统可以达到每秒37度的旋回速率,因此炮塔旋转一周只需10秒。高速突然的选择(炮手控制)加上恶劣的操作环境,装填手的压力可想而知,射速也因而无法提升。

实战中T-34/76每分钟约可射击3-5发炮弹,但德军三号四号坦克的射速却可达每分钟10发以上。

炮塔吊篮则可避免这些装填手的梦魇,且可以将预选弹种堆置在随炮塔转动的底板上,大幅增加接战初期的射速。

 4 ) 真·革命浪漫主义

看人家老毛子这抗德爽片拍的……

油而不腻,看着舒服!

刚修好的T34配合天鹅湖的音乐来的那段坦克芭蕾,

真·革命浪漫主义!

女主香肩半露卧床骗过闯进来的集中营军官,

不仅颜值爆表,智商也在线啊!

T34冲破集中营后枪炮声骤停,

舒缓的音乐起……

配乐太美了,

俄罗斯经济上衰落了,

艺术和文化的积淀还在,

这也是综合国力的一部分……

坦克冲出集中营到德国小镇半日游,

沿途的德国妇女以为苏军已经进村了吓得晕了过去……

加油站看到苏军坦克赶快藏起了纳粹德国小旗子还给加满了油……

街上的德军士兵直接就投降了……

小镇居民突然如沦陷区一般掷果盈车,箪食壶浆迎苏军……

真·革命浪漫主义!

男主尼古拉和女主安雅的湖边云雨,

和《兵临城下》瓦西里与坦妮娅的坑道之欢有异曲同工之妙,

真真的革命浪漫主义!

7.8分!

乌拉!#电影猎杀t34#

 5 ) 猎杀

故事的最后,星期二和星期四以失去五个姐妹为代价,成功推动了《配额生育法》的取消。星期二给自己取名为Terry,最有自由主义精神的星期四则继承了她最讨厌的名字——Karen Settmen继续生活。这个故事没有任何赢家,也没有任何败者。星期一的所有背叛是为了追寻自己的爱情以及保护她尚在腹中的双胞胎,星期四满足了自己对性与爱的渴望,星期五牺牲了自己保护了仅有的两个家人,而在我们眼中十恶不赦的Cayman,也只是为了人类能更长远的发展和生存所做出的抉择。 本片最具现实主义的一点就是——穷人真的没有生育的权利吗?或许我们可以指责某个偏远山村的农民明明家里一贫如洗却还是为了所谓的“养儿防老”而不停地坐着活塞运动,站在道德的最高点狠狠地践踏他们,但是我们真的有资格,去收回他们自由生育的权利吗。还是说真的有一天,我们会连生育的权利都要被限制呢。

 6 ) 苏联T-34盘德国豹式!这部俄国坦克二战片拍出了战斗民族的血性

战斗民族最近在太空题材影片上大放异彩,连内地院线都先后引进了几部俄罗斯太空大片,足见俄国大片的实力不凡。比起太空题材,胖哥最喜欢的还是俄罗斯的二战电影。这是俄罗斯从苏联时代就延续下来的光辉传统,俄罗斯导演们拍起二战片来可谓得心应手,大量的题材,史诗的故事,英雄人物,是他们取之不竭的素材源泉。

提起二战,除了莫斯科保卫战,闪电战,最令俄罗斯人骄傲的当属“坦克战”。二战期间,苏联和德国双方共投入了几万数量级的坦克冲锋陷阵,捉对厮杀。双方通过战场情况,不断改良自己的坦克装备,靠技术竞赛,生产速度,对战斗的转折和结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德国的虎式重型坦克,豹式中型坦克名声在外,但一旦提到苏联的T-34中型坦克,所有军事迷都会暗自称奇。

T-34虽然遭受了许多非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苏联的“胜利坦克”,它的确是二战最“好“的坦克。特别是1943年改良后的85型,在防护、机动以及生产性上达到最佳的均衡状态。其带有倾斜装甲的设计思路对后世的坦克发展有着深远及革命性的影响。最近,一部以T-34坦克为故事核心的二战坦克片惊喜来袭——《T-34坦克》!

片名简单直接,俄罗斯的坦克片再度让影迷们热血沸腾。需要打“预防针”的是,《T-34坦克》不像《28勇士》那般考究,有点夸张和“神话”的剧情让《T-34坦克》有着浓郁的戏剧化呈现和浪漫化书写。甚至有影迷调侃其有“抗战神剧”色彩。的确,多个场景的确有把T-34坦克和苏联坦克员捧上天的嫌疑,但这一点不影响影片的观感,节奏适宜,人物血性,大三段剧情扎实有力,坦克对战场景更是形象力爆棚。说道“戏剧性”,其实好莱坞的坦克大片,由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狂怒》在第三幕高潮也出现了“一夫当关”的浪漫主义神话,同样的瑕不掩瑜,你依然能够在影片中获得观影快感,感受坦克战带来的装甲魅力。

从1941的抵抗,到1945的突围,《T-34坦克》用清晰的三幕,围绕坦克做足了文章。1941年,德国闪电战突袭苏联,位于莫斯科30多公里的小镇上,少尉、坦克指挥官伊乌什金突围德军包围,将弹药送到了小镇。当地指挥官收到命令,“战斗到最后一人”,不允许撤退。德军上校,坦克指挥官耶格尔率领坦克部队准备围剿小镇苏军,进军莫斯科。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乌什金突手里只有一辆T-34/75型坦克,虽然这是当时苏德双方最好的坦克,但寡不敌众,且人员伤亡惨重,伊乌什金选择避其锋芒,打伏击,用“空城计”。

开片就是“长坂坡”大战,伊乌什金率领小队大打游击战,利用地形优势,用一辆坦克就和耶格尔整个连打成了平手。整个第一幕的大战持续了近30分钟,从埋伏到反击,到火并突围,一气呵成,丝毫没有拖泥带水。

耶格尔和伊乌什金很快建立起了“难分伯仲”,“既生瑜何生亮”的复杂关系。两个“绝对精神”的构建,“初始对立”的双雄模式是《T-34坦克》剧情推进和人物塑造的亮点。但两个人相遇时,其中一个想让另一个人死,反之亦然。但这不是出于愤恨,和感情也无关系,只是一个逻辑问题:两个“绝对精神”不能共存,同时又需要对方以求得到认可。殊死斗争由此产生。作为二战电影的《T-34坦克》是最容易表现人类冲突的类型片,最邪恶的敌人总是和他的对手结成一对“情同手足”的其特搭档。

第一幕结尾,双方打成平手,以耶格尔的背后一枪结束了双方的初次斗争。时间一晃几年,1944年,二战接近尾声,双方局势大变,苏联反击德国,德国处于完全被动。伊乌什金被打入集中营,期间7次逃狱都被抓回,因为他失去了战斗的武器,一辆苏式坦克。耶格尔奉命训练新的坦克部队,迎战苏联坦克军主力T-34/85型坦克。

在集中营挑选苏联坦克指挥人员时,他一眼就认识出了伊乌什金。两个绝对精神再次相遇,这一次必须“你死我活”。耶格尔拉来了一辆前线损毁的T-34/85型坦克,让伊乌什金在集中营里维修,然后用其来训练德国豹式坦克人员。

当修缮一新的T-34坦克伴着天鹅湖的配乐出现在一众德国军官面前时,剧情就迫不及待的从“触底”反弹到了“上升”道路。一场“监狱风云”后,伊乌什金暗藏弹药,卧薪尝胆,和其他几位坦克手指定了详细又大胆的计划,在第一个训练日时驾驶T-34逃跑到300公里之外,已经被苏联攻占的捷克斯洛伐克。第三幕,从突围,到小镇一对多,上演了精彩的苏联T-34对战德国豹式。

穿甲弹触地反弹进敌军机舱,坦克全力推进穿墙突围,大桥上的古典对决,S形迷之走位,炮弹和炮弹如子弹般对撞,

这些电影化的想象力呈现的确有违常识,但实在让观众看得过瘾。《T-34坦克》以各类“花式”玩法,把坦克对战的戏码发挥到了极致,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征服了影迷。

但全片最引人共鸣的还是两位主角之间,“绝对精神”的较量。片尾,伊乌什金从机舱爬出,他抢先掏出了武器,和几年前不同的是,这次两人的处境刚好对换。

但伊乌什金稍有迟疑,他没有开枪,而是和惺惺相惜的耶格尔握了手。

耶格尔放声大笑,松开对方的手,和豹式坦克一同坠下了大桥。真是奇特的友谊。先是殊死斗争,炮火问候,现在又是握手言和。这就是绝对精神之间的矛盾关系。若是没有对方,我们便无法得到认可。那个唯一能理解我的人,我必须与他殊死搏斗,我必须杀死那个唯一能成就我的人生的人。

在垂死的时候,两个绝对精神,超级战士握手言和,很快英雄将再次陷入孤独。两个绝对精神的人,都是绝对的孤独。所以,故事结束时,不拥吻,但可以握手。

 短评

女主等公交车等来一辆坦克时的莞尔一笑太迷人

4分钟前
  • 风与风的缝隙
  • 还行

首先这不是纪录片。其次拿这些跟抗日神剧相提并论说是抗德神剧的,算了,想侮辱自己的智商就侮辱吧,拦不住。几场坦克大战都很精彩,什么叫戏剧性创造,这个片就做得很好。拧巴军迷别看。

7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兄弟,你跑了七次跑不掉,没事,哥借辆坦克给你跑;跑得累了不要紧,边境线上有个湖,你可以洗个澡!洗好澡还可以打个野炮。。。真乃老毛子的抗德神剧也~

12分钟前
  • 男高音书法家
  • 还行

自以为的浪漫幽默,我却觉得讽刺可笑。这一解放者的姿态潜在内在危机,危机在战争结束后半世纪内以同样的方式(坦克推进)持续爆发。在危难的条件下,红色战士捧起圣像,缩小了政治理念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不知何故,我已经厌倦了主角。

17分钟前
  • 醒来的风车
  • 还行

4星全给道具,战斗细节禁不起推敲,看看就得了,现在坦克战电影,从《狂怒》到《T-34》,全都拍成了高达打架。

22分钟前
  • Matrix
  • 推荐

同样是抗战神剧,可是人家配乐可以用柴可夫斯基和拉赫玛尼诺夫啊

27分钟前
  • 信封在等邮票
  • 推荐

翻拍自65年的《T34 鬼战车》,演义性质的战争片,T-34/85单挑德国鬼子大队人马,坦克兵多年后重聚,类似于咱们《林海雪原》《烈火金刚》能当评书听的那种,所以就不能以传统战争片的标准要求了,都没有血腥镜头。但观感很不错,CG弹道效果赞,就是一个爽片。作为伪军迷,对开挂战况不了解,但几处武器和道具设定还是很靠谱的。大反派像小雀斑啊

32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这是《T34 鬼战车 Жаворонок (1965)》的翻拍!

36分钟前
  • 老羊
  • 推荐

不论老毛子的技术如何进步,在战争片意识形态上的表达依然贫瘠呀。不管大家如何夸奖影片在坦克战上的拍摄手法,骨子里面依然是一部迂腐的抗德神片,集体智障化的纳粹以及被战神化的男主角,纳粹的坦克一炮就挂,苏联的坦克N炮依然运转正常,本片可能连《狂怒》十分之一的真实感也没有吧,而且除了第一场戏,之后没有任何一秒钟传达出故事的紧张感,真的是没劲!

39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较差

让我想起了兵临城下,这次是坦克对轰,整体相当顺畅,我们的主旋律多学习学习吧

43分钟前
  • 琧婯
  • 推荐

2019年年初在明斯克看了原版,2020年年末在北京看了中文版,很棒,有t34与III互轰,与黑豹互轰,有村落偷袭,有城镇乱斗,有桥头决斗,虽然后者是cg,只有村子里是实景。德国演员文森特还是俄国女婿

47分钟前
  • Keke
  • 力荐

三星半。“你想要有奇迹,就会有奇迹。”

51分钟前
  • 艾晨
  • 推荐

哦哦哦!还以为老毛子的电影只有乌拉来着,没想到这种纯爷们的电影也可以这么浪漫!!用坦克跳小天鹅;黑板上的“我的家长”“我的祖国”;逃出纳粹营地的环境镜头;开坦克去接爱人;在晨雾弥漫的森林相爱;最后的决斗;敌人间的惺惺相惜...超乎意料的二战片,有各种商业片的元素,又夹带艺术片的私货,真是好

55分钟前
  • 零崎离识
  • 力荐

好看,热血,一支由拖拉机手、画家、猎人、手风琴手和领导组成的坦克小队。

59分钟前
  • Sundance小千
  • 推荐

典型的主旋律神棍片,主角团开T-34全歼德意志的豹式坦克纵队(两次),虽然过分夸大、有违史实,但坦克战及视效确是看得热血沸腾,不禁大呼一声“乌拉”!

60分钟前
  • Ishi.WB
  • 还行

逃跑七次都没被枪毙,上帝眷顾的男人

1小时前
  • 晚安好运©️
  • 还行

哪怕你知道这不可能发生,但它就是浪漫得恰到好处。

1小时前
  • Joshz
  • 推荐

三段叙事,长坂坡独车全歼坦克连,监狱风云,千里走单骑突出重围,节奏紧凑,还不忘加一段黑夜下的浪漫。#20190213

1小时前
  • huyouyou
  • 力荐

最虐不过弯恋直

1小时前
  • 迷失的时光
  • 力荐

最精彩的是坦克对轰,装弹中弹加了不少特效,但过多的慢动作细节特效也让整个场面失了真实感,再配上非那个时代特征的激情音乐,这是打二战又不是打游戏。还有弄个画外音是几个意思,很出戏的。二战大背景下的小框架故事,毛子的抗德神剧,可以一看,但对普通观众而言,观感一般

1小时前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