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复仇记

剧情片英国1948

主演:劳伦斯·奥利弗,巴兹尔·悉尼,艾琳·赫利,诺曼·伍德兰,费利克斯·艾尔默,泰伦斯·摩根,简·西蒙斯,约翰·劳里,埃斯蒙德·奈特,安东尼·奎尔,尼尔·麦吉尼斯,克里斯托弗·李,哈考特·威廉姆斯,帕特里克·特罗,托尼·塔弗,彼得·库欣,斯坦利·霍洛威,罗素·桑代克

导演:劳伦斯·奥利弗

 剧照

王子复仇记 剧照 NO.1王子复仇记 剧照 NO.2王子复仇记 剧照 NO.3王子复仇记 剧照 NO.4王子复仇记 剧照 NO.5王子复仇记 剧照 NO.6王子复仇记 剧照 NO.13王子复仇记 剧照 NO.14王子复仇记 剧照 NO.15王子复仇记 剧照 NO.16王子复仇记 剧照 NO.17王子复仇记 剧照 NO.18王子复仇记 剧照 NO.19王子复仇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5 00:23

详细剧情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劳伦斯·奥利弗 Laurence Olivier 饰)的父王某日在花园中离奇死亡,国王的弟弟克劳迪亚斯登上了王位,并娶原王妃即哈姆雷特的母亲为妻。父亲的突然离世,加上母亲的改嫁,使哈姆雷特终日郁郁寡欢。 一天哈姆雷特的好友霍拉旭告诉他,每到子夜时分,城堡高台上会出现一个悲愤抑郁的鬼魂。哈姆雷特便在半夜里来到高台上,与父亲的幽魂相会,他从鬼魂口中得知父王为现任国王克劳迪亚斯所杀。鬼魂要求哈姆雷特向那个篡夺王位、霸占王妃的凶手复仇。背负了复仇任务的哈姆雷特决定用假装发疯的办法来掩饰自己,以窥探克劳迪亚斯的一举一动。然而优柔寡断的他迟迟没有动手杀死叔父,正当他犹豫不决时,一个戏班来到了宫廷。他就安排了一场戏,将国王被害一幕以戏剧形式表演出来。国王和王后的反应,让他证实了这场宫廷阴谋……

 长篇影评

 1 ) 《哈姆雷特》剧评

《哈姆雷特》剧评
 

我对于莎翁伟大经典《哈姆雷特》的最早认识,起源于一部老早之前的迪斯尼的经典动画片《狮子王》,这部迪斯尼的童心之作有着幸福安宁的开头,蒙难受挫之后的自我逃避,自我意识的觉醒,奋起反抗邪恶势力的斗争,以及结局最终重回安详宁静。是一部典型意义上的好莱坞式的苦尽甘来的励志剧。很显然,这部《哈姆雷特》的童心改编,去除了原著中的严肃,深沉,纠结的深度思考,去除了那种内心情景,哲学禅思,宗教情怀,去除了原著中的“俄狄浦斯”,“恋母情结”,去除了宫廷斗争的血腥,人与人之间的阴谋和猜忌。总之,这部儿童剧抽取了原著的主干故事情节,一个童话般快乐,善良的小哈姆雷特跃然剧中,讲述着《哈姆雷特》阳光灿烂的一面。
另一个对《哈姆雷特》的另一个维度的阴暗面的阐释就是冯小刚的古装剧《夜宴》,原著中光辉的,人文主义的,为全人类思考的哈姆雷特隐而不见了,我们看到的是原剧中提供的另一面的阴暗图景,宫廷缠斗,畸形之恋,阴谋残杀,不择手段等等在这部算不上成功的电影中大规模的呈现,这种和《狮子王》相对立的对于《哈姆雷特》的阐释似乎也成立。
  
我想,这也许就是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既是有解的,也是无解的;它既是单义的,单维的,又是多义的,多维的;它既是一个爱情故事,也是一个战争的故事;它既是一个惊悚谋杀的故事,又是一个讲述母子的故事,还是一个鬼故事;它既是提供了丰富的动作场景,故事中包含了用箭作战,自杀、毒药,歌唱和诗歌等场景,同时又有诗性的,哲学的,宗教意味的个体内心阐发,当然就是那段最著名的:“生存还是毁灭”。
据说,从1877年开始直到现在,平均每12天就有一篇研究《哈姆雷特》的论文或者专著问世,一直延续到现在。 就像恩格斯说过的那样,“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就像一面多棱镜,每个人面对这部名著,都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和意味,或高尚,或卑鄙,或动作,或内心,或童趣,或深沉。
    《哈姆雷特》最大的迷人之处在于对于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个人层面的解读上,哈姆雷特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到今天为止,这依然是个大大的问号,这个“谜一样的人”为后世的人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简直就像一个巨大的人性宝藏,里面蕴含了巨大的能量,提供了无休止的挖掘人类潜能的可能性。
别林斯基评价说,“从天性上说,哈姆雷特是一个强有力的人,他精力充沛,灵魂伟大,他在软弱时也是伟大而强有力的,因为一个精神强大的人,即使跌倒,也比一个软弱的人奋起的时候高明。”
歌德评价说,“一个美丽、纯洁、高贵而道德高尚的人,他没有坚强的精力使他成为英雄,却在一个重担下毁灭……,每个责任对它都是神圣的,这个责任却是太沉重……他是怎样地徘徊、辗转、恐惧、进退维谷,总是触景生情,总是回忆过去,最后几乎失却他面前的目标。”
雨果评价说,“哈姆雷特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他是一个巨人,却又是一个真实的人。因为哈姆莱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哈姆莱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人。”
我个人比较喜欢雨果的评价,哈姆雷特的终极价值就是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就包括光明与黑暗,善良与残忍,纯真与淫邪,果断与犹豫等这种人类的极端品性,同时哈姆雷特又像一个踩钢丝者,经常在两种极端价值之间谨小慎微的徘徊不定。
而在一般的讨论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关于王子本人性格和行动中忧郁、延宕(犹豫、拖延)的特征,因为剧中莎士比亚多出表现哈姆雷特长于思考而短于行动的场景,比如说他可以趁着克劳狄斯祈祷之时杀死后者,为父报仇。但他肩负着更为重要的“重整乾坤”的责任,为了报私仇趁其不备暗杀对方不符合王子光辉的理想主义情操和品性,如果就这样轻易得手的话,斗争第一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同时也缺乏面对面报仇的快感和乐趣。而王子对母后的态度弗洛伊德的泛性论理论将其解读为一种建立在以极度嫉妒和占有欲为基础的“俄狄浦斯”式的“恋母情结”,这种欲望的冲动和现实的挫败使得哈姆雷特陷入了谴责他人中同时伴有的自我责备。
第三幕当中哈姆雷特在宫廷天台上的独白,便可知王子内心的纠结,无助,以及止步不前的两难境地:
 
“活着,还是去死,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虑的问题。去忍受那狂暴的命运无情的的摧残,还是挺身反抗那无边的烦恼,把它扫一个干净。
去死,去睡,就结束了,如果睡眠能结束我们心灵的创伤,和肉体所承受的千百样痛苦,那真是求之不得的天大的好事。去死,去睡,去睡,也许会做梦。呃,这就麻烦了,即使摆脱了这尘世可在这死的睡眠里,又会做出什么梦呢?真得 想一想。
呃,就这点顾虑,使人受着终身的折磨,谁甘心忍受那鞭挞和嘲弄、受人压迫、受尽诬蔑和轻视、忍受那失恋的痛苦、法庭的拖延、衙门的横征暴敛。默默无闻的劳碌却只换来多少凌辱,但他只要自己用一把尖刀就能解脱了。
谁也不甘心呻吟流泪拖着这残生,可是,对死后又感觉到恐惧,又从来没有任何人从死亡的国土里回来,因此动摇,宁愿忍受这目前的苦难,而不愿投奔向另一种苦难。
呃,顾虑就使我们都变成了懦夫,使得那果断的本色,蒙上了一层思虑的惨白的容颜。本来可以做出伟大的事业,由于思虑就化为乌有了,丧失了行动的能力。”
    哈姆雷特的顾虑和犹豫固然让人觉得可鄙,但这种反映人性复杂性的表现也成就了《哈姆雷特》成为伟大的文学经典和戏剧经典,但在通俗文学和流行电影中,也许一个简单,干脆,快刀斩乱麻的哈姆雷特更受人待见。比如《基督山伯爵》的处心积虑的复仇者,以及电影《角斗士》当中被仇敌谋害了亲如父亲的国王以及妻女的角斗士马克西莫斯,等等,在正义与邪恶的对峙中没有表现出一丝的犹豫和淡定,这种快意恩仇的故事虽然褪去了不少经典的价值,但却提供了娱乐的图景。甚至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在《哈姆雷特》中,我倒是特别喜欢更有果敢气质的雷欧迪斯以及忠诚的朋友霍拉旭,他们虽少了点优柔寡断的诗性气质,但他们的品性和行为更有骑士风范和贵族气质,堪为学习的榜样。
《哈姆雷特》另外一个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对于古希腊命运悲剧的延续,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主义力量在对主人公命运的掌控,一种“斯芬克斯之谜”般的哲理,人与命运对抗和冲突时的伟大精神以及伴随而来的无力感。
人时常非常可悲的意识到,自己在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光面对着自然界对自己的掌控,而且有一种神秘的自己根本无法掌握的力量在支配着自己,使得自己在一条自认为平坦的大道上往前走的时候,却忽然跌入了陷阱,本来想向东,结果走到了西边,这种神秘的,自己不可知的,令人感到恐怖的力量就叫做“命运”,我们在古希腊神话里经常能够看到这些表现人被命运控制而又不甘心被控制的悲剧性的故事。
尼柯尔在《西欧戏剧理论》中论述莎士比亚悲剧特征时这样写道,“除此之外,莎士比亚的悲剧还有两个引人注目的特征:一是它所暗示的一些超自然的力量在其产生作用时,虽然是看不见的,确实实际存在的;二是男主人公和他自己的环境具有一种特殊的关系。超自然的成分在《哈姆雷特》与《麦克白》中以最赤裸裸的形式显示出来。……莎士比亚悲剧的特征就是体现在男主人公同超越自己能力的一种力量进行这种致命的对抗。”
《哈姆雷特》中的父王的鬼魂,《麦克白》当中预言未来走向的三女巫,他们的作用不光是简单的推进情节走向的戏剧性作用,更多的是表达人即使具有超乎寻常的神性,灵性等人类的自以为是,但仍能知道所知领域的界限以及对未知力量的恐惧和崇拜。
虽然时代的演进,迷信的破除,科学的进展使得戏剧的发展越发趋向于现实主义风格,但我想那种由鬼魅般的迷雾笼罩的神秘主义的宗教气氛以及超自然力量主使的诡异仪式感,恐怕是任何希望能达到某种惊人艺术效能的艺术所缺的必备手段之一。

 2 ) 《哈姆雷特(Hamlet)》:配图剧本【第2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qfmeng.blogbus.com/logs/191540434.html

Hamlet (1948)

 

Hamlet (1948)

继续看奥斯卡获奖影片系列。本片获得第2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本片故事是按照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改编的,剧情就不复述了,将维基上剧情全部复制过来:

剧情主要讲述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哈姆雷特在其父丹麦国王打败波兰军队后前往维滕贝格大学,但之后忽然传来父亲猝死的消息。国王的弟弟克劳迪自行宣布继承王位,并迎娶前国王遗孀,也就是哈姆雷特的母亲葛簇特为新皇后。

全剧始于丹麦王国的艾森诺城堡,一队站岗哨兵惊恐的发现甫去世国王的鬼魂。当时哈姆雷特的朋友赫瑞修也在场,他问鬼魂是否有冤屈,但鬼魂一语不发就消失了。

第二天丹麦皇宫举办典礼庆祝克劳迪和葛簇特的婚礼。新国王要哈姆雷特别再沉溺于悲伤,但当他再次独处时,仍忍不住对于叔父篡位以及母亲迅速改嫁一事愤恨不平的心情。这时他的朋友赫瑞修和昨晚看到鬼魂的士兵们前来报告昨天的际遇,哈姆雷特决心调查此事找出事情的真相。

当天晚上他和赫瑞修他们一起到城堡上去观察动静。正当哈姆雷特责备他们喝得太多以至于看到幻像时,那鬼魂又出现了。它把哈姆雷特叫过去,小声的告诉他一个惊人的秘密:他是被谋杀的!鬼魂告诉哈姆雷特:他是被克劳迪从耳朵里灌进毒药毒死的,并要求哈姆雷特为他报仇!得知这个消息的哈姆雷特十分震惊,他平复心情回到士兵们那里,要求他们发誓对今天的所见所闻保守秘密。

哈姆雷特并不清楚他所看见的鬼魂究竟真是他父亲,还是化作他父亲样子来拖他下地狱的魔鬼。于是他借由装疯卖傻,想试探叔父的反应,希望可以找出一些蛛丝马迹,或是甚至有机会能够一举消灭叔父克劳迪亚。

哈姆雷特装疯的行径,让叛国且不忠的克劳迪亚上勾了,这还得特别感谢国王愚昧的波兰裔御前大臣─波隆尼尔。波隆尼尔相信哈姆雷特真的疯了,并咬定哈姆雷特是因为得不到自己亲生女儿─欧菲莉亚的爱而发疯。波隆尼尔不准欧菲利亚与哈姆雷特有任何关联。波隆尼尔开始畏惧哈姆雷特在宫廷里的势力,为减轻内心罪恶感而尽力伺候国王。名义上,他为了找出哈姆雷特发疯的原因,在国王示意下安排欧菲利亚和哈姆雷特见面。波隆尼尔则和国王暗中观察。国王或许已经识破哈姆雷特的诡计,也要哈姆雷特的大学同学罗生克兰和盖登思邓前来监视,哈姆雷特并未因此卸下心防,还看透了老同学突然造访的真正用意。哈姆雷特列出一串名单,藉以重现先王被谋杀时的情景。“这出戏将说明一切,届时我将揪出国王的尾巴。”

这场戏开始不久后,克劳迪简直如坐针毡,马上起身要求灯光。国王令人震惊的反应(赫瑞修也注意到了)让哈姆雷特相信他一定做了亏心事。过了不久,克劳迪安排哈姆雷特和罗生克兰、盖登思邓一同前往丹麦的英格兰属地,而且下令只要一抵达目的地就杀了哈姆雷特。同时克劳迪私下表达对自己过去作为的厌恶,忏悔请求宽恕。哈姆雷特发现克劳迪正在祷告,准备杀了他,旋即停手。因为哈姆雷特不愿意自己的报复行为亲手送有悔意的克劳迪上天堂。讽刺的是,就在哈姆雷特转身离去后,克劳迪了解在目前心智状况下,他根本不可能觉悟。假设哈姆雷特没有试图了结他的灵魂和生命,他还是会咎由自取。因为企图违背鬼魂的旨意,克劳迪注定功亏一篑。

哈姆雷特与母亲摊牌,与她谈论父王遭暗杀及她和叔父间的乱伦。谈话中哈姆雷特注意到有人躲在挂毯后窃听,以为可能是克劳迪因而刺死对方,结果发现窃听者其实是波隆尼尔。但哈姆雷特并不后悔,还继续责难母后。此时先王之灵再度现身斥责哈姆雷特,因为母后看不见先王之灵,只看到哈姆雷特自言自语的状态,所以确信儿子真的神志不清了。

克劳迪察觉哈姆雷特真正的意图,所以把他送到英格兰。为求自保,还附上密函欲将他置于死地。罗生克兰和盖登思邓受命一同前往并确认暗杀密令的执行。但在前往英格兰的航行中,他们被海盗偷袭,哈姆雷特成为阶下囚但旋即被送返丹麦。

此时欧菲莉亚则因遭受哈姆雷特拒绝及父亲过世的双重打击而彻底发狂了,不停地哼著小曲(这些小曲莎士比亚可能取材自英国传统民间音乐)。不知自杀还是意外,她失足落水因而溺毙。她的哥哥雷尔提从国外返乡,恨不得立刻为父亲与妹妹的死复仇。

哈姆雷特结束海上之旅后,在爱尔西诺城堡外的墓园遇见赫瑞修,那时欧菲莉亚的棺木正好抵达。当掘墓人施工时,哈姆雷特看到约力克的骷髅(骷髅是种象征)。约力克曾经是宫廷弄臣,让哈姆雷特回想起童年岁月,他大声宣告:“在此安息的是我不知已亲吻过多少次的樱唇”。哈姆雷特陷入沉思时,国王、皇后、雷尔提和随从们都来了。哈姆雷特得知欧菲莉亚香消玉殒后,悲痛得跳入未封关的坟墓,和雷尔提扭打成一团。

雷尔提和克劳迪知道哈姆雷特已返回丹麦,决定谋杀他而且企图让这谋杀案看起来像意外。克劳迪建议雷尔提约哈姆雷特出来决斗,并且还对哈姆雷特使出激将法,说他并不喜欢决斗这种方式。哈姆雷特不了解的是,雷尔提并不用普通的刀剑与之对决,而是锐利的毒剑。此外,为避免雷尔提杀不了哈姆雷特,克劳迪甚至准备毒酒让他作为庆祝之用。

等待决斗开始前,哈姆雷特、赫瑞修还有纨绔子弟Osric一同寻欢作乐。决斗时哈姆雷特在前两场获胜,葛簇特不知情地喝下预计毒死哈姆雷特的庆祝酒。哈姆雷特最终仍被刺伤且中了致命剧毒,接着反击回去,同时也用毒剑深深刺中雷尔提。皇后因误饮毒酒致命后,仍不忘警告哈姆雷特酒已被下毒。断气前,雷尔提对哈姆雷特坦承一切。愤怒中哈姆雷特也用毒剑杀了克劳迪,逼他喝下毒酒,最后终于为父亲报仇。

赫瑞修因为一连串事情震惊住了,一把抢来毒酒想和好友共赴黄泉,但哈姆雷特夺走他的杯子。他要赫瑞修以哈姆雷特之名告诉世人这个故事;他也建议由挪威王子福丁布拉继任丹麦王位。哈姆雷特断气后,赫瑞修悲痛不可自抑: 高贵之心就此魂飞魄散,亲爱的王子,晚安 天使飞翔高歌,愿你安息

福丁布拉和英国大使一同出现,讶于眼前这场大屠杀,下令为哈姆雷特以军礼下葬。赫瑞修则让哈姆雷特的故事流传世间。

上面是很长的剧情概要,其实本片故事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一个为了给父亲报仇的儿子,他不顾一切的复仇行动伤害了许多无辜的人,最终也伤害了自己。影片想要通过这个悲剧,表现人性的黑暗面,诸如私欲、情欲、欺骗、背叛、猜忌、阿谀奉承、爱慕虚荣等等这些人类的劣根。同时,影片还通过几个主要人物的悲惨结局,告诉世人们:一个致命的缺点往往能毁掉一个优秀的人,即使他的优点都很突出。电影的主题也是莎士比亚原作的主题,关于这些在古往今来的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学者专家评说过了,我就不多说了。此外,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对本片的理解可能很不到位,但我也就能理解到如此了。毕竟,我只是一个凡夫俗子。

先来说一说我对《哈姆雷特》剧本的感受。本片的大名在很早以前就听说过,最早大概是在上小学时,毕竟它是著名的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学校里的课本都有提到。可是如今欣赏之后,发现本剧的悲剧结尾并没有多么悲惨,甚至还没有《雷雨》的结尾凄惨。真正让我感到本剧优秀的,则是剧中人物丰富的对白。本剧的对白不仅辞藻华丽、比喻生动具有诗一样的美感,它更具有着深刻的人生智慧,以及富含深意的人生哲理。简单的说,本剧的对白可以用一个成语“字字珠玑”来形容。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当波隆尼尔给儿子雷尔提送行时告诫他的话可谓人生的至理名言,每一句话都是最优的为人处事之道,如果一个人能将这些话牢记心中,那么他此生必定幸福一生。原句为:“内心之事宜缄口,仓促之念莫妄行,为人友善忌轻浮,患难之友可深交,酒肉之情应远离。避免与人争执,但一旦有之令其惧汝。凡事需多听但少言,聆听他人之意见,但保留自己之判断。穿着你所能负担得起之最佳衣裳。勿告贷于友也勿贷之于友,因后者常致财友均失,而前者乃豁费之首也。最重要者:万勿自欺,如此,就像夜之将随日,你也不会欺将于他人”。看着如此合辙押韵且颇为有哲思的为人处事之理,让我对莎士比亚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太强悍了!说莎士比亚是一个天才,一点也不为过。

此外,剧中还有这诸多经典的对白,比如那段“生存或毁灭, 这是个必答之问题:是否应默默的忍受坎苛命运之无情打击,还是应与深如大海之无涯苦难奋然为敌,并将其克服。此二抉择, 就竟是哪个较崇高?死即睡眠, 它不过如此!倘若一眠能了结心灵之苦楚与肉体之百患,那么, 此结局是可盼的!死去, 睡去...但在睡眠中可能有梦, 啊, 这就是个阻碍:当我们摆脱了此垂死之皮囊,在死之长眠中会有何梦来临?它令我们踌躇,使我们心甘情愿的承受长年之灾,否则谁肯容忍人间之百般折磨,如暴君之政、骄者之傲、失恋之痛、法章之慢、贪官之侮、或庸民之辱,假如他能简单的一刃了之?还有谁会肯去做牛做马, 终生疲於操劳,默默的忍受其苦其难, 而不远走高飞, 飘於渺茫之境,倘若他不是因恐惧身後之事而使他犹豫不前?此境乃无人知晓之邦, 自古无返者。所以,「理智」能使我们成为懦夫,而「顾虑」能使我们本来辉煌之心志变得黯然无光, 像个病夫。再之, 这些更能坏大事, 乱大谋, 使它们失去魄力”。这是朱生豪的艺文。

总之,看本剧就如同听一场朗诵会,主要节目有诗歌、散文等等,而且这些节目中有着哲学思考、处世之道,可以使人获益匪浅。现在我才知道莎士比亚戏剧的魅力——看他的剧就如同经历一次人生荡涤,它彻底洗刷了我的心灵。

以上是对剧本的看法,现在来说影片。我对本片的感受只有一个——这不是电影,而是配着图的剧本!因为本片字幕直接使用了国内诸大翻译家中文译本的对白,使得电影看起来非常的晦涩、非常的难懂。片中每一个人物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是书面体,而且还是那种半文半白的修辞方式,根本就不是日常生活的对话,这让习惯现代电影的观众们如何去欣赏本片?我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基本上每2~3分钟就得暂停回味一下对白的深意,然后才能继续观看。就这样,这部时长155分钟的电影,我花了将近四个小时的时间才看完。我容易吗?!因此,说本片是一部电影是非常不恰当的,本片只是一部配着画面看得书!事实也确实如此,因为我看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看字幕,哪有时间看人物的表演呢?不过,从这个角度去看,可以说本片是最忠实原著的《哈姆雷特》电影,对白一动不动的照搬原著,能不原汁原味吗?可是这样的电影,苦了我们普通观众啊。

电影的其他方面同样也没有体现出电影的艺术特点,依然给人一种舞台剧的感觉。影片不过是将常规的舞台进行了扩大,并拓展了故事的发展空间,比如加入城堡的内外景、小溪的画面、墓地的场景等等,而实质上本片还是一部戏剧。换言之,影片不过是将舞台剧局限的视角扩大了,观众们可以更加细致的看到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布景,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固定的位置和一个固定的视角。说白了,观众们可以看得更多了。这些就是这部电影所呈现给观众们的。

综合以上,可见本片的拍摄过于传统,使得电影一点都不好看。对白晦涩、场景简陋,以及完全按照原著叙事的结构,让我对本片没有产生任何好感。从我个人来说,与其看这样费劲的电影,不如去买一本朱生豪翻译的中文译本再配合着近代拍摄的《哈姆雷特》电影来欣赏这部传世经典悲剧了。总而言之,本片不是一部适合观看的电影。

最后来说一下本片的字幕。按照我现在的观影习惯,看片首选R3字幕,这次也不例外。看到本片R3字幕时,我震惊了。因为我看不懂,太文绉绉了。查过资料之后,才知道莎士比亚戏剧的优秀之处都在对白,中文译本的译者也是大家。哦,原来如此。所以电影看完之后,我就开始查找相关资料。仔细对比之后,发现R3字幕是综合了几大翻译家的作品合并而成的,并不是仅以一个人的翻译为主。根据我查到的,R3字幕至少采用了朱生豪和卞之琳的翻译。看着片中那些相当具有文采且符合剧情与意境的台词,除了让我想到莎士比亚的才华之外,还让我真正领略了中文之美。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非汉语莫属,什么法文、德文、西班牙都是不入流的!

额外说一句,电影中男人们穿得紧身裤太难看了,甚至有些变态!那个时期的丹麦真是如此吗?我为那个时代的男人感到可悲。还有,上译的配音实在太烂了,与英文原音相差甚远,这也是我宁可选择看晦涩难懂的字幕也不听中文对白的原因。

本片演员的表演不说了,都是莎士比亚戏剧的表演大师。单说一下女主角Jean Simmons。Jean Simmons在本片中可谓绝美,飘逸的金发、忧郁的眼神、白皙的皮肤,堪称金发美女的典范。据说本片导演Laurence Olivier之所以选择他,是因为她与自己的老婆Vivien Leigh年轻时很像,仔细比对一下发现确实如此。看来Laurence Olivier想重新找到爱的感觉。此外,Jean Simmons在本片中还很年轻,比在《斯巴达克斯》中的相貌年轻不少。女人还是年轻的时候好啊!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非常古典的莎士比亚戏剧电影,古典到对白一字不动。虽说这样拍摄尊重原著,但是观众们看起来却非常费力。所以,本片是一部经典的莎士比亚电影,也是一部好电影,但并不适合普通人观看。普通人要想看的话,最起码要熟读原著,把对白熟悉一下。哎,看电影还需要做准备,这倒是很少见!

序列:0714

Hamlet.1948.BluRay.720p.AC3.2Audio.x264-CHD

2012-02-08

 3 ) 对哈姆雷特悲剧的反思

哈姆雷特是丹麦的一位王子。此时他的父王刚刚去世,叔叔上位担任国王,与母亲结为夫妇。一天,巡夜的士兵发现了一个鬼魂在城堡上游荡,身形疑似死去的老国王,于是向哈姆雷特报告。哈姆雷特晚上也来到了这里,通过鬼魂的诉说,得知他就是自己的父亲,并且是在午睡期间被叔叔往耳朵里灌了毒药而身亡。哈姆雷特悲愤交加,决心要为自己的父王报仇。与此同时,大臣波罗涅斯发现了哈姆雷特与自己女儿奥菲利亚的情书,愤怒地向国王王后告状,不同意这门亲事。于是哈姆雷特不得不在大臣和国王王后面前恶言斥责奥菲利亚,假装自己不爱她。后来,一个戏班子来王室演戏,王子让他们上演了叔叔谋害自己父王的情节,发现叔叔坐立不安,再次证实了这个事实,也让在场观看的王室成员若有所思。这时母亲叫哈姆雷特去谈话,去找王后的大臣波罗涅斯躲在寝殿帷帘后面。哈姆雷特愤怒地斥责母亲不守妇道,被邪恶蒙蔽了双眼。情绪激昂之时,大臣在门帘后面惊呼有耗子,哈姆雷特以为是叔叔在那里,一剑刺了过去,看到尸体才发现误杀了人。国王为了除掉哈姆雷特,把他送到了英国,准备借英王手杀死他。美丽单纯的奥菲利亚得知父亲的死讯,同时以为被哈姆雷特抛弃,亲情和爱情的双重打击让她精神失常,最终不慎掉进湖里溺死。奥菲利亚的哥哥雷欧提斯从法国回来,得知害死父亲和妹妹的元凶就是哈姆雷特,决心要杀了他报仇。这时,哈姆雷特也逃回了丹麦,得知心爱的奥菲利亚死去,悲痛欲绝。雷欧提斯与国王密谋,要在宴会的比剑中除掉哈姆雷特。为了确保事情万无一失,雷欧提斯在剑上抹了剧毒的毒药,只要被划伤便必死无疑,同时还准备了毒酒。最后的比剑决斗中,哈姆雷特连胜两局,王后为了向王子表示祝贺,喝下了为哈姆雷特准备的毒酒,毒发身亡。最后一句是平局,雷欧提斯不甘心失败,趁哈姆雷特休息时在他胳膊上划了一剑,这时哈姆雷特才明白对方想置自己于死地(往常比剑为了防止误伤,都使用圆头剑),于是双方开始拼死搏斗,击杀中哈姆雷特刺伤了雷欧提斯的手腕,雷欧提斯倒地,告诉哈姆雷特剑上都抹了毒的真相,最终害了自己,但哈姆雷特不超过半小时也将死去。哈姆雷特用最后的时间杀死了叔叔,随后自己也毒发身亡。一场王室的悲剧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但愿人世间多一点善良纯朴,少一点邪恶残忍、争权夺利。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一点恶的波澜最终会酿成整个池塘的悲剧,令人无不叹惋。

 4 ) 若已探知命运 ——读《哈姆雷特》看人性悲剧在现实中的投影

若已探知命运
                 ——读《哈姆雷特》看人性悲剧在现实中的投影
你走了千里万里的路只为了把前方的万丈悬崖绕开,那你是为了让自己省去坠入深渊的痛苦,结果你翻山越岭,历经苦痛,为了那一点点的希望你付出了一切,却遇上了前面嘶吼着的汹涌的海啸,海啸的嘲笑般的嘶吼声依旧给你坠入深渊的痛苦,依旧夺走你的生命,否定你付出过的一切,你愤怒哭喊,你去苦问苍天,你去后悔付出,而你对死亡无处躲藏,也没人能告诉你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命运。
可真实的你的人性是什么样呢?假如早就知道当你绕过了悬崖,前方还有海啸的时候,你还会消耗生命去换取你假想出的希望吗?
不,你会想尽办法去望向未来,然后想象出各种恐怖的场景,各种疼痛的感觉,和失去生命的悲惨......你心底的恐惧会彻底吞噬你探索未来的勇气,你自己的想象足以毁灭你对生命的向往。你就对自己应该采取的行为,怀疑和动摇了。而这就是,人最可悲的、暴露最真实的弱点。
哈姆雷特,就是这个站在仇恨深渊里的时候就早已清楚明了的知道自己的悲惨结局的人。
哈姆雷特,是一个有着人文主义理想的人,他在心底信仰人性的美好与光明,他在心底承认爱情的伟大。因此他对自己也是这样要求的,他希望他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希望自己不要犯下小人犯下的罪孽,不要伤害别人,不想被现实左右了自己。他希望自己,是一颗干净透明的钻石,然而,这命运却给了他肮脏的粘稠的仇恨的黑沼泽。他注定要在仇恨的沼泽里无望的下沉,越是挣扎,就越是痛苦。
他太害怕面对已知的悲惨命运,面对爱情,他选择了背叛自己的心。奥菲利亚是波洛涅斯的女儿,她与哈姆雷特相爱,但哈姆雷特知道,政治地位使他们无望在一起,因此,奥菲利亚成了哈姆雷特复仇计划的一部分,她被无情的抛弃了,再加上父亲的死让她倍受打击,最后失足溺水生亡。
这个完美的女子,奥菲利亚,坠落凡间的“天使”奥菲利亚在剧中的形象可以用美丽、温柔、单纯、善良、乖巧、娴淑等诸如此类的词汇来概括,奥菲莉亚就宛如天堂中的天使一样温婉可爱,不幸地是,她所生活的不是天堂,而是父权制度下女性受压迫和歧视的时代。在男性统治的社会中,女性没有地位,没有自己的声音,完全逆来顺受,作为当时时代的缩影和弱势群体的一员,她只能被动听从父亲、兄长、恋人的发号施令,接受来自男权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准则,对于这样一个“弱女子”的社会定位,她不仅欣然接受,并且把它做到了极致。
是的,奥菲莉亚在人性深处具有和哈姆雷特一样的弱点。在她还没有用自己的力气去改变现实的时候,就已经在自己心里绘制出了自己命运的蓝本,而在这蓝本中,他已经放弃了与哈姆雷特的爱情的延续。
而哈姆雷特,他原本可以保留这份真爱,忠于自己的心,拉着奥菲莉亚的手走进爱情的圣殿,可是他却因为无法面对命运,间接杀死了自己钟爱的女人。
他不敢反抗既定的一切。他强迫了自己去顺从仇恨的指令。
而这才加剧了他内心的痛楚的原因。
这也才是导致了哈姆雷特,乃至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的人性弱点。
“我到处碰见的事物都在谴责我,鞭策我起来复仇!”这句话流露出了哈姆雷特在选择流血时的无可奈何的心态。重整时代的任务逼迫着未曾安顿好人心秩序的哈姆雷特匆匆上了战场,而终因误杀波乐纽斯,被克劳狄斯所利用,最后落得了悲惨的结局。
  他困扰着,一面是杀父之仇,一面是自己心里对自己的人格的坚守,所以他迟迟不能刺出复仇之剑。他原本对人类充满了理性的信念:“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能力!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可是他在经历了父亲被杀,母亲被娶之后,他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一切:人性的虚伪,世态的炎凉,天道的不公,最后,终于到达了这种怀疑状态的顶点:”生存还是毁灭?”而他的当务之急是复仇,有重振国家.这种对于生命意义的超负荷的思考,使我们得以透视哈姆雷特的内心。
 这就是哈姆雷特,这也是我们每个人。从相信美好,到被破坏,到怀疑,到开始在心里放大命运的破坏力,到最后我们无能为力的向命运缴械投降......

 5 ) 人生长恨水长东

人生多恨事,亦如水长东——胭脂泪,离人醉,几时重。人生长恨水长东。李后主说的。

人活一世,恨事之多,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很多的时候,我们短短的数十载人生仿佛就是为了恨事所带来的羞愤、不快、懊恼而活。这种郁结之情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述的,这时,我想起了哈姆雷特——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哈姆雷特是必死的,他必定杀死自己,不是死于世界而是死于自己,黑色的眼睛是自己给的,眼睛的黑在于心的黑,黑色的心是寻找不到光明的,因为他没有“宽”。事实上曾今哈姆雷特的眼睛不是黑色的,而是艳丽的玫瑰红,他将世界看的那样的美好,世界各处都是花香鸟语,而后,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父亲意外死去,母亲改嫁,对于哈姆雷特而言,世界自然不再美好,但不仅仅是有了瑕疵,而是土崩瓦解,瓦解成细尘碎沙,无可挽救……
在经历生命的错愕后 ,他陷入了人生的边缘情境之中,他痛苦、迷惘、焦虑、愤恨,对于母亲的移情别恋,他感到不可原谅,他用最恶毒的语言咒骂他曾今敬爱的母亲“我真但愿你不是我的母亲,你玷污了贤惠的美德,把贞操变成伪善,从真诚的爱情的容颜上夺取了玫瑰色的光彩……羞耻啊,你不感到羞耻么,如果半老女人还要思春,那少女何必再讲贞操呢?”
真的是恶毒呢,当我听到这段台词的时候,我错愕不已,但却感到一种淋漓的快感,对于这种快感我是感到羞耻的,毕竟他是在对母亲说话,但这母亲的所作所为却是至少遭到我的鄙夷的,正如哈姆雷特所自言的:“还不到一个月,真是快的可耻,就这样钻进了乱伦的衾被,就连无知的畜生也会哀痛的长久一点。”在我看来,并不是父亲的死,也不是叔叔的夺位,抢去了哈姆雷特对生活的信念,而恰恰是母亲的改嫁击中了他的命脉,使他不可救药的绝望下去。对于这种绝望是可以理解的,但如哈姆雷特般的无可救药的绝望是值得人深思的,关键不是“绝望”,而是“无可救药”。
他曾今对于世界有太过美好的认识,这是一种洁癖,是一种病,这种病使他对生命的瑕疵毫无抵抗能力。他的奥菲尼亚,不是他的爱人而是他的女神,他爱上的不是一个女人,甚至不是爱情本身,而是他幻想中的贞洁,之后他母亲的变节唤醒了他“美丽可以使贞洁变成淫荡,贞洁却未必能使美丽受它自己的感化”,于是他对奥菲尼亚也开始刻薄。事实上,哈姆雷特是自私的,他不断地用自己的刻度尺衡量着他人的行为,这是不公平的,他活在自己狭隘的真空世界里,而奥菲尼亚则彻头彻尾的成为一出悲剧,她的爱情的付出,她的为爱疯傻,她的死亡,甚至她在棺木中的被两个男人的争夺都实实在在的成为一出笑话。这令我想到《毕业生》中的伊琳,她没有意识到这个叫班的男子声声喊叫的不是她的名字本身,而是他可追求的东西,他的抢婚不是为了追逐爱情而是为了堵截自己的空虚。哈姆雷特与班是一样的,他们都不懂得体谅他人的感受,只是利用他们可利用的人来填补自己的感情,为了让自己好受。
哈姆雷特的所有外表的健康都是虚假而脆弱的外壳,而真正脆弱的是他的内心本身,红色的世界那样轻易的退化成黑色。哈姆雷特悲剧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出悲剧而更应是警示,建筑强大的心灵抵抗不完美的世界,在无可忍受的痛苦的同时想想他人的感受,每个人的决定都有每个人的原因,就算憎恶万分情也别太过恶毒吧,因为每个人的灵魂都是布满黑点的,这也包括你自己的,我们应该懂得当你愤怒时在胸中的怒火撒上些忍耐的甘露,懂得“宽”——“宽乐令终”——“五柳先生”的人生境界。

病树前头尚有春,恨事后头何言无乐?——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东坡说的。

 6 ) 关于《王子复仇记》,我的一个脑洞

关于《王子复仇记》,我的一个脑洞——

叔父克劳狄斯(以下简称:叔父)和王后乔特鲁德(以下简称:王后)曾是恋人,两人是真爱,王子的亲爹是叔父; 老国王当年强行拆散叔父和皇后,娶得王后; 王后并非老国王第一任王后; 俩人本想私奔,结果王后发现自己怀孕了,只能含泪嫁给老国王; 老国王说是叔父和王后合谋鲨的他,并不一定是可靠叙事; 老国王灵魂出现,只是借哈姆雷特之手鲨了自己的亲弟弟,让原本的兄弟相残,又加上了父子相杀;但他心中有愧,所以才跟哈姆雷特说,不要伤害王后; 王子知道亲爹是叔父,但是他恋母,所以选择弑父取而代之; 叔父也知道王子是自己的儿子,但有血缘,没有感情,所以最后决定鲨了亲儿子; 哈姆雷特利用奥菲利亚,造成奥菲利亚未婚先孕惨死,奥菲利亚是整个事件里最无辜的人,也死得最惨; 哈姆雷特双偏同;霍拉旭和雷奥提斯,哈姆雷特都睡过了!

 短评

为了不那么舞台剧,摄影机推拉摇移的那叫一个起劲。

3分钟前
  • 上林苑
  • 推荐

行动力弱,又犹豫不决,哈姆雷特明显是个天秤男嘛。

7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话剧式的表演却不显得突兀。母后和奥菲丽亚尤其精彩。美人:奥菲利亚.21st<1948>

10分钟前
  • 静下来
  • 力荐

基本上还原了文本的氛围,表演、场景设置等也跟想象是八九不离十,那略带诡异的氛围容易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阅读文本时的想象之中

11分钟前
  • Comel
  • 推荐

对于hamlet那个美人鱼躺动作完全无语

12分钟前
  • rerun
  • 还行

场景很少,主要是在城堡里面,很像舞台上的话剧。另外莎士比亚那艺术般的台词确实很精彩华丽。黑白基调以及那朦胧的雾气都显得很悲剧。《哈姆雷特》是发生在丹麦的故事,王子为了要杀害自己的叔叔来为父亲复仇,结局是所有人都死了,但都带着不同的心情死去

17分钟前
  • SHAOXIAYU
  • 力荐

10——10分。第一次是看在6岁,就因为父王的鬼魂而被我当成了科幻恐怖片。没觉得可怕,反而觉得很神奇。还因此相信了人死后有灵魂。恩,也是那个年代看了《大西洋底来的人》让我信了这个世界上有外星人。。。汗。。。

18分钟前
  • 闲得一塌糊涂
  • 力荐

战后英国文学遗产/戏剧电影。劳伦斯·奥利弗利用战后成熟的电影叙事方式(深焦、闪回、移动摄影)以其惊人的创造力,以纯粹的戏剧化和视觉化的再创造,使得《哈姆雷特》在不同的艺术门类中出现了两个不同却同样伟大的版本。影片突出在简约的布景,高对比布光,精妙的场面调度,通过有着华美设计的摄影机运动,成功捕捉出有着丰富意象与微妙诗意的莎翁悲剧。|悲剧意识之性格悲剧: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之所以经典不只在于塑造了一个为父报仇的英雄形象,更是因为哈姆雷特从一个从无知善良的孩子,一步步迈向成熟最终成为斗士。他懦弱、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导致了悲剧的产生。在积极报仇的过程中表现出自己性格的缺陷,而塑造这样的形象,会令人感到更加真实,贴近观众。 作品本身带给人们的反思,及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社会背景的反思,远超其悲惨结局。2q

23分钟前
  • 杨小槑
  • 推荐

拍得真好啊,虽然我一向不怎么喜欢莎翁的戏剧,但奥利弗完全地利用好了电影的优点,比我之前去看的舞台剧靠谱太多。

27分钟前
  • a little mark
  • 力荐

Larry看起来比王后还要老是怎么回事...较为忠实,拍得演得都高贵,不只是舞台剧录播,是有电影语言的表达的。只是遗憾没有展现“辟勒斯”和“西北偏北”两段。

31分钟前
  • JulianaFrink
  • 推荐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看了N遍的《狮子王》,却是第一次看《哈姆雷特》,也因此才知道莎士比亚原著故事最后的结局是如此悲惨。—— 英国第一部获得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项的电影。—— 哈姆雷特里面的这句台词可以献给很多从事影视行业的导演演员参考一下:演戏,不论过去或是现在,都像是一面镜子,用它来反映人生,显示出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显示出时代和社会的形象和印记。演得太过火了,虽然能叫外行人发笑,可只能叫明眼人痛心,这种行家的看法,你们一定要比满座看得更重。

3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les textes de Shakespeare mettent en valeurs les images,l'interpretation excellente de Laurence Olivier vient s'y ajouter.Suffisamment dramatique mais le mise en scene un peu maladroit au sens cinematographique.

36分钟前
  • 微挺
  • 推荐

什么叫舞台腔过浓?现实情景中,有哪个弑兄篡位者会痛苦自白还要和着韵脚,“我的言语在飞翔,可思想还在地上,没有思想的言语,永远进不了天堂。”又有哪家母子言语交恶还要,comecome,gogo的好像很有心情玩对仗?……莎翁经典之影视改编,除非完全砍掉传世金句韵律节奏,只取剧情大意然后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另起炉灶重新来过,否则那流传几百年的极具舞台仪式感的演出方式必然成为唯一选择,并因此而受到推崇。但这一判断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那些艺术造诣和风格特色无法达到莎剧水准的舞台戏剧改编案例将无法照此办理……

37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死还是不死”这个翻译比“生存还是毁灭”好

42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力荐

死鬼老豆幽灵的笼罩整个城堡,他的儿子、妻子、痛恨的哥哥,相关的不相干的人都被他的仇恨杀死了。所以说鬼话不能听

47分钟前
  • 大☆衛
  • 推荐

横七竖八躺满尸体的典型莎士比亚式悲剧,英国文学最高成就的最著名改编,孙道临的国语配音也是经典。从文学的角度看,反映了人文主义的落幕,包含对浮躁纵欲、个性狂欢的反思,不过只从情节上看的话,就是个简单的复仇被一群人弄得乱七八糟的故事。

52分钟前
  • 申酌长怀
  • 力荐

删去了一些关系不大的情节,基本忠于原著,劳伦斯奥利弗神技演技啊。

56分钟前
  • 深邃
  • 推荐

奥利弗的独白让我一次次的沉醉,那声音,节奏,在癫狂和绝望中游走的情绪,迷人!莎翁的语言用词也真的极致,优美华丽到极处,恶毒尖锐到极处,忽然脑洞要是和莎士比亚吵架,他能用最优雅的话讽刺你到无地自容。

59分钟前
  • Blast菁
  • 力荐

Hamlet.1948.720p.BluRay.x264-CiNEFiLE. 男主穿黑丝so disturbing...不过据说演员本人性向也有点问题。然后这个演母亲的年纪居然比儿子小...Orz

1小时前
  • Milandini
  • 推荐

好多美腿,那时候男人压力好大,要穿legging到处跑。。

1小时前
  • 浑浊儿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