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我

记录片大陆2014

主演:华晨宇,欧豪,白举纲,宁桓宇,于湉,张阳阳,饶威,左立,贾盛强,于朦胧,范世錡,居来提·库提来

导演:范立欣

 剧照

我就是我 剧照 NO.1我就是我 剧照 NO.2我就是我 剧照 NO.3我就是我 剧照 NO.4我就是我 剧照 NO.5我就是我 剧照 NO.6我就是我 剧照 NO.13我就是我 剧照 NO.14我就是我 剧照 NO.15我就是我 剧照 NO.16我就是我 剧照 NO.17我就是我 剧照 NO.18我就是我 剧照 NO.19我就是我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8:26

详细剧情

  2005年,《超级女声》红遍中国,那是一个全民疯狂的年代。那一年,我们记住了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那一年,见证了我们最年轻最放肆的时光,那一年,竟已悄悄过了十年。2013年,12个年轻人怀揣梦想踏上这个舞台,他们曾和我们一样曾经历这十年,如今他们成为这个舞台的主角。  电影讲述的正是选秀舞台背后这一群年轻人最真实的故事,他们不再是被包装的“偶像”,他们会面对来自成人世界的否定、会愤怒、会叛逆、会疯玩、会打闹、会想要获得别人认可,他们只是一群平凡而真实的年轻人。  如果你正年轻,它是一面镜子,能让你看到自己。  如果你年轻过,它是一个时间机器,能让你回到那个放肆“ZUO”、放肆哭、放肆笑、放肆犯错、放肆沸腾的年纪。

 长篇影评

 1 ) 原来这是一部并不太粗糙的青春残酷物语

陪朋友去看这部电影,据说因为粉丝的原因一票难求,本着有便宜不占白不占的心里看了一趟,想着没事儿吐吐槽也是好的,或者身临其境围观下脑残粉们的盛况也算是难得的人生体验。
因为贪吃迟到了十分钟,错过了开头,没想到这错过的十分钟成为走出影院后还意犹未尽的遗憾。
为什么会想坐下来写这篇评论,大概也是处于对预先的偏见中那点儿不尊重的补偿,它不太像是我预期中的圈钱粉丝电影,更像是为了纪念十年选秀的辉煌历史,在这个节点,通过对这一届备受争议的比赛的记录,做一场体面的自我总结和百感交集的自我表达。
青春,我开始并不这么觉得,每个孩子在权威的压抑下挣扎、爆发、熄灭、再挣扎,看到他们乖乖站成一排被导演教训、被老师教训面色凝重一声不吭,有一个情节,貌似是两个踢馆选手走了之后,导演在办公室训人,五个孩子乖乖站成一排,像做错事被罚站的学生,导演骂于田,“你唱得太差了,你自己说说你唱得是什么鬼东西……难道你每次都要靠华晨宇的粉丝保你晋级么?!”(哎哟妈呀,这骂人的模式句式太熟悉了,瞬间心疼这俩孩子啊~~)在受到挫折后默默落泪,在残酷的规则里全力又无力的坚持着自己,我才觉得,对啊,好像这真的是青春,我们在年少气盛的时候,有这么多能量挥霍,有这么多宝贵而真实的情绪,有这么多热泪盈眶的时刻,我们尚能感觉到自己,尚能感觉未来未知的光芒,我们一无所有又充满希望,对啊,这确是青春。
其实节目的权力和规则在某种程度上也象征了这社会的控制,它掌握着你的命运,会束缚你的行为,而面对这些,有的决定挺直腰板抗争到底,有的迂回妥协,在保留自己的前提下,用自己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和解,华晨宇说,我无法改变这个世界,那我就改变自己吧,但他所谓的改变很有意思,并不是把自己包装成讨人喜欢的样子曲意迎合,而是把每件事情都当做自己喜欢做的,让自己在妥协的过程中依然享有内心的自由和尊严,这倒颇有点儿大隐隐于市的修养了,如果他真的能做到,那我觉得,我的确要佩服这个孩子的人生哲学。
旁边有姑娘为了兄弟情尖叫落泪,我倒觉得还好,在封闭的环境中,个体的脆弱会产生抱团取暖的本能,人因为无力而寻找依靠,因此不用猜测也能想到他们的感情一定很好,想起我9岁的时候一个人在外面求学,也是这样全封闭似的学校,面对陌生的环境,友情仿佛是唯一的救命稻草,帮我缓和对陌生的恐惧,对自我的怀疑,和对亲人的思念。但在水池边的嬉戏却让我心头一软,孩子毕竟还是孩子,纵使在高压之下,这纯真的天性总会见缝插针的释放,你看你们笑得多干净,可是这样的笑,还能保持多久呢?(唉,此处欲落泪,一定是因为弹吉他的少年歌声太柔软。)
这时候我才惊觉,对啊,所有的美好,都因为青春的短暂,而显得残酷,为什么我在这轻松的节奏中总时常感到压抑和伤感,因为看到他们,就仿佛看到了曾经在成长这条路上的那个小孩,活泼的脚步慢慢被套上枷锁,在挣扎的鲜血中,笑与泪都被风干,小孩终于长成了现在乖巧懂事麻木不仁的我。
3个月的磨练,最后一刻的绽放,华晨宇一直缺席的父亲终于来到现场,他收起了一直以来随意呆萌的笑,彩排时侧台的他眼神里满满是无措和惊慌,采访中声乐老师用温柔的台湾腔说,其实他来到这个舞台上只为了一件事情,就是向他的父亲证明,它是一个值得人爱的小孩,回想起之前他全程微笑目送兄弟们父母离开后渐渐收拢回归落寞的眼神,妈呀,一直泪点颇高的我居然留下了华丽丽的猫尿,我才不会说此刻实在太感同身受这种没有腔调的话!!
不得不承认,到最后,我非常没面子的被感动了,所有点到则止的煽情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把我的偏见融化了,这些在娱乐工业里身不由己却努力坚持着微弱的自我的孩子们,我祝福你们。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纪录片,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一夜成名的选秀是个很好的题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信息量过大素材太多,有些地方感觉没太看明白,可能因为不太熟悉赛制流程吧,挺可惜的,影片中有很多打断叙事的写意镜头,作为人物塑造和内心独白的补充,想起以前大学的时候,导师是个业内颇有名气的独立纪录片导演,我问他,纪录片里可以有主观抒情的段落作为自我表达的途径么?他说,其实纪录片没有特定的格式和规范,而看你是否有情怀,起码,我从这部电影中看到了创作者的诚意,仅此一点,便值得我尊重。
PS.做电视真他妈苦啊,看到那个胖胖的导演哭着说,做这个节目太苦了,简直恨不得跑上去跟她抱头痛哭,唉,为同行点赞!

 2 ) 最美好的,最重要的【添加了导演的回应】

范立欣导演在知乎上亲自回答了【为什么去拍《我》】的问题: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175938

——————————


昨天受邀看了试映。

在看片之前,我主要担心几个问题。一个是会不会过度煽情,第二个是会不会故意去往基和腐的方向拍,第三个是会不会拍成下一届快男的广告片,第四个是不是会拍成比赛记录集锦。
看完之后放下心,担心的事情都没有发生。

导演范立欣的名字有的人可能听都没听说过,可是只要是听说过的人,一定知道这三个字的重量。作为中国首位获得美国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和最佳长篇商业报道奖两项大奖的一位导演,他手下做出的一个个作品都是有质有量,口碑颇丰。
2009年,范立欣的《归途列车》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他用春运做载体,将一个个春运中返乡归途中的人们,拍摄的既饱满又鲜活。作为一个有口皆碑的纪录片导演,范立欣的镜头运动十分自如,要讲什么故事,要呈现出什么样的画面,要给观众什么样的感觉,他胸有成竹。用我真心换你真心,观众觉得感同身受。

看《我就是我》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是一个没看过比赛,对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没什么了解的普通观众,我还会认为这是一部不可错过的电影吗。看完之后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因为影片并不是单纯的把比赛前情后续讲一遍就草草了事,也不是围绕着少年大书特书完全满足观众窥私欲就结束。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影片本身只是传达出了一种情绪和精神,当观者接收到时已经不由自主地深陷其中。那种强大的感染力,让我想起当时看漫画《食梦者》时的激动心情。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是为了梦想而拼命努力,再苦再累也甘之如饴,最后获得成功。看着他们的故事,渐渐你会变成他们身边的人,他们的欢笑和泪水、成功和失败好像就在你眼前,这种真实感触手可及。

影片以距离决赛倒数的天数为时间轴开始讲起,即使没有看过快男也没关系,每个人都会为你标出名字。比赛的画面也是寥寥,更多是在观察他们在镜头之外的生活。被24小时监视的苦闷和压迫,排练的辛苦和体力的透支,彩排效果不尽人意更要受到导演和老师们严厉的批评。
非常好的一点就是,影片并没有粗暴的要把谁捧上神坛,或是要为谁赚一些人气。相反的,片中的他们每一个都近乎是狼狈的状态,几度濒临崩溃,尤其是邻近决赛时。十几岁的年纪却也是最真实的年纪,他们私下里的交流和沟通似乎也没什么顾忌,在一起吐槽赛制和规定时,个个都成熟的要命,讲起道理并不输给长辈,能感受到他们在这种高压的环境下,飞速成长的差异感。
我也是第一次能看到真正的比赛背后的故事,比如老师和选手之间的矛盾、乐队老师和选手之间的矛盾,影片没有遮掩全部把他们表露出来。山河与于湉那段矛盾冲突的情节,让人不知不觉地就紧张起来,镜头冷冷地在一旁观察他们的细微表现,那种临场感和真实感是扑面而来的,是浸透全身的。
当探讨起个性与争议的问题时,曾轶可、王栎鑫的采访内容顺势而出,尝试以更多角度来传达不同的声音。何炅和汪涵,作为亲临现场的当事人,针对比赛中的一些状况也有很多见解。同时,几个空镜,远景,人物背景的特写,将情绪熟稔地联结、分割,节奏非常流畅自然。这也是它一点都不煽情的重要原因。
对于男孩儿们的友情的表现,力道拿捏的也是刚刚好,能感受到他们的战友情、兄弟情,几乎感觉不到任何的基情的气息,这实在是太难得。于湉和华晨宇在比赛中形影不离的珍贵情感,在当时是热议的话题之一,然而在影片中并没有着太多笔墨来表现两个人关系是多么的熟络。而是插入了一段比赛录像,录像中的于湉,凭借着华晨宇粉丝的投票,赢得PK,可是于湉的表现简直奇差无比,这是一场完全靠人气赢得的结果。下一画面,就是老师和导演厉声地呵斥,男孩儿们低着头听着训话,于湉尤其狼狈,这让观众的情绪一下就变了方向,没有人再去想关于基情的什么。
影片没有刻意地去描画哪个人,可是所有人的形象都饱满生动。其中有位选手被淘汰时,讲了一段现实至极的话:他直到淘汰时,通过名次获得的奖金,已经足够给妹妹交学费了。这是一段不掺杂任何价值判断的拍摄,由观众在心里给出定论。

中国选秀十年,路途漫漫却并不平坦。中国的选秀,更是完全不能和日本的造星能力相提并论。纵使你超男、超女十年走过来,也比不过AKB那邪教一般的影响力。所以,导演抓住了这之中最本质、最真诚的部分,就是在这最美好的年纪下,每个男孩儿的成长,它是一种感觉,源自每一个正在努力的男孩,这种感觉就是一种最原始的能量,激励着每一个观众的心。

有很多人完全不看快男,或是鄙视快男,会毫不犹豫地给电影打出低分。而且从档期上来说,前有《小时代3》后有《后会无期》,腹背受敌。但如果你还知道范立欣其人,还正青春着,或是怀念青春,那不妨可以尝试观看。

 3 ) 我为什么给一个负期待的电影打五星?

谁要看一部快男主演的电影,或者公平点说,如果不是粉丝,谁要看一部由快男主演的电影?
但当和公司的小伙伴在公司第一次看完电影后,一切都变了。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个夜晚,看完电影后片尾字幕还没有出完,坐在我旁边的同事,一个1米8的汉子一把鼻涕一把泪嗷嗷嗷的哭个没完,我多想劝他注意点在片方面前的形象,但我做不到,因为我的泪也在吧嗒吧嗒的往下流。一开灯,有人发现我哭了,有一个眼上挂着泪的同事边哭边问我,“昊哥你也哭了”,我多不想承认,因为再那个时刻,我还觉得这是一件多丢人的事儿。
不丢人,多美好,这才是青春。
大学学了四年电影,毕业在电影行业里做了六年,发现在电影圈里工作,也好,也不好,好的事情是不要天天做公务员那样天天重复自己的事情,不好的是,再看电影时,再也没有影迷原始的冲动,取而代之的,则是看电影的过程中不停的思考,这个电影卖点是什么,能和哪些品牌做联合营销,脑袋里不再有情怀,有的都是技巧。但这部电影,却让我放下了所有的技巧,它就像一部时光机一样,把我带回了自己青春时光。
我初中有一个好哥们,当时吃喝拉撒天天泡在一起,除了学习,无话不谈,他父母离婚了,所以每次开家长会,或者提到爸爸这个话题的时候,我都能感觉到,他和其他同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电影《我就是我》里,也有这么一幕,所有快男的选手的家长去探班,唯独华晨宇的家长没有去,探访结束送家长走,镜头就一直对着华晨宇,他一直在对其他选手的父母招手,笑着招手,我觉得他很难过,但是他还在笑。不知道为什么我一下子想起了我初中的哥们,每次我爸接我回家时,他和我招手,也是这个表情,我就突然忍不住想哭,因为觉得他们好可怜,也不知道该怎么帮。
我上高中的时候,每天都在想怎么考大学,考上大学后,就想如何能在北京找到工作,很好,一切都特别顺,我爸爸妈妈也很少教育我,说,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我不用鼓励,因为我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但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有,就是没有青春。说实话,看着片子里白举纲对着宁桓宇唱歌,华晨宇为了于湉使小伎俩,我挺吃醋的,挺嫉妒的,因为上学这么多年,我没有结交什么太多哥们,几个当年关系比较好的,也都随着年月失去了联系。当年那些玩儿的倍爽的同学,听闻都过的特别好,我觉得好亏,青春如果不挥霍,不浪费,不做点自己想做就做的事情,可能这一辈子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所以看到李宇春站在台上搂着周笔畅大吼,“我和我的小伙伴都在这里,我们的梦想还在,你们呢?”的时候,我又哭了,是啊,干嘛明天能做的事情,非要今天做,干嘛非要为了明天会更好,牺牲了当下。
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2013年的总导演马昊对所有的快男说了一句话,“你们到这里来,就是要从一个男孩变成一个男人”,我飙泪了,你说的到轻松,男孩长成男人哪有那么容易啊!但电影看到最后,汪涵却说,“我其实一点都不希望他们变成男人,我希望他们一直都是男孩”,我又飙泪了,做男人多容易啊,我接下来要做几十年的男人,但能做男孩的时光,只有那么几年。
哭会传染,笑会传染,青春,也会传染,我为什么要给一个负期待的电影打五星,因为我被传染了,因为青春就是传染病。

 4 ) 【转】《我就是我》:4%排片,94%好评

没人想到,以2013年“快乐男声”12强为班底的选秀纪录片《我就是我》在上映三天后,仅仅交出平均排片比例4%,票房累计不到600万的尴尬成绩,虽然三天票房已超过去年中国好声音的《为你转身》500万的最终票房,但从整体排片、上座率等综合因素考虑,影片的最终票房应该也就在千万左右。然而,同被定义为“粉丝电影”的《小时代3》前三天的平均排片为43.7%,三天票房累计为2.43亿,而《后会无期》的这两个数字分别是38%和2.26亿。
 
照常,这种表现的电影只能用“失败”两个字来定义。但《我就是我》奇特的生存环境却让这部电影可能在多年后会重新被人讨论和研究——不仅是因为它的上档时间正好卡在两部全民关注的现象级电影中充当了炮灰,更可惜的是被打上“粉丝电影”失败案例的标签。事实上,在购票网站格瓦拉上,只有购票用户才有资格评分,《我就是我》的评分高达9.4分,远远超过《后会无期》的8.1分以及《小时代3》的6.6分。无论是否有选秀情节、是否粉丝、是否80后90后、包括《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著名影评人周黎明等审美严格且有职业操守的影评人那里口碑却是一边倒的好评。

一部充满诚意、口碑优秀,且有十年选秀品牌积累的电影,到底“败”在了什么地方?电影上映当天,湖南卫视副台长张华立在朋友圈感叹:“我03年和我的同事开始做超级男声。选秀在中国一直毁誉参半,今天上线的《我就是我》让我坚信以前我所有的辩护:这一切都是真诚的,都是值得信赖的。未来,没有这些,我们就真的对《后会无期》和《小时代》投降了”。同天出品方天娱传媒品牌中心总经理赵晖一封充满情感但又不煽情不矫情的长微博《热血无需同情》在朋友圈打了鸡血般的被自发传播,不只是芒果台工作人员、媒体记者,甚至是湖南卫视某些竞争对手都在传播此文并提醒自己的宣传团队“看看人家的文章多么的走心!”

是的,“走心”!这成为电影《我就是我》的最大的竞争优势,也不幸成为最大的“短板”。影片的气质和风格从导演的选择就决定了这绝对不是一部卖座的商业电影,导演范立欣是中国首位获得美国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和最佳长篇商业报道奖两项大奖的一位导演,他的情怀、审美、责任心和使命无可厚非。但纪录片本身的形式注定了他不可能拍出一部金句不断或者夸张情节的影片——而后者却被韩寒娴熟的运用在电影处女作中,也被郭敬明以各种高大上的视角重复运用。没有给网友段子手般转发的快感,也无法带来美到令人窒息的视觉冲击,“真实、热血、青春、不做作”这些充满荷尔蒙的元素,最终被追求视觉、感官、好奇心,更直接一点说追求商业回报的院线经理无情拒绝。从商业的角度,院线经理的低排片情有可原,当电影成为快消品,有话题有噱头有大咖有参考案例的影片风险更小。而纪录片?能上院线已经很不错了。当年雅克·贝汉的纪录片《海洋》这种在全球都有极大影响力的作品,凭借超强的口碑在中国上映长达2个月,也一共斩获不到2500万的票房。如果院线经理能有足够的耐心将《我就是我》延长至2个月,打破《海洋》的纪录不是难事,这不仅对纪录片行业是个好事,对于真正的好电影给足时间去发酵更是头功一件。可惜事实是残酷的,在追求短平快高效的今天,《我就是我》要想获得较长的上映周期,并非易事。以纪录片去抗衡郭敬明的系列畅销小说改编影片以及韩寒的公路片,从影片的故事性上来看根本不在一个起跑线。尽管《我就是我》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完全真实的,新鲜热烈的青春的苦与乐扑面而来,那又如何?在《小时代3》的7000件华服晃瞎双眼,以及韩小野的萌照和朴树的十年回归的冲击下,如同一粒石子,被所谓眼球经济的大潮迅速淹没。

即便不从纪录片和故事片的角度去考虑,从“粉丝电影”的角度去考虑你可以说这是一部粉丝电影 但哪部电影没有粉丝呢 你敢用一个毫无演绎经历的纯新人吗 小时代没有粉丝吗 他的书迷 各位演员的粉丝,后会无期难道不是仗着国民岳父还有小野 和朴树在炒作吗 ?三部电影走了完全不同的风格路数。1999年凭借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进入公众视野的韩寒,通过作家、公知、赛车手、主编等一系列的事件聚集了大量人气,小他一岁的郭敬明在两年后的2001年也问鼎新概念桂冠,并以多本作品热销最终登顶“中国作家富豪榜”。然而,《我就是我》的核心演员却是去年通过选秀才进入大众视野的年轻人。从微博粉丝数量对比,郭敬明3300万、杨幂3700万、柯震东3100万,小时代三个最高人气王粉丝总数破亿;韩寒3900万、王珞丹3300万、冯绍峰1500万,累计8700万粉丝;而《我就是我》华晨宇420万、欧豪247万、白举纲211万,累计878万,不及韩寒一个人的零头。人气、江湖地位和经验的欠缺,让主创人员的影响力在社交媒体的造势中被对手甩了几条街——韩寒顶着“国民岳父”的头衔不断的以自黑和段子手形象掀起全民恶搞,一边营造亲民幽默的形象,一边选择在《小时代》上映前一天推出朴树这枚重磅炸弹,极大干扰对手的同时又将无数有着文艺情节的话语权人群感动的嗷嗷叫,所谓逼格十足;这边,郭敬明将卖腐文化进行到底,喊出“票房破五亿公布主创光屁股照”的军令状,通过破记录的物料发布将唯美到极致的图片和视频源源不断的推倒观众面前,造成理想中的世界就是“小时代”的幻觉;而刚刚进入娱乐圈的快乐男声们,首映礼发布会破天荒的喊出“破亿就跳广场舞”,单纯的让人想流泪,感动的众多媒体发自内心的出于对青春的怀念和对真实的尊重给了头条,而不是出于标题党和流量考核。在“无炒作不娱乐”的年代,《我就是我》出乎意料的选择了一条干净、符合这些年轻人现实情况的方式,比如去年的冠军华晨宇在电影公映当天微博写给粉丝的话——“写了好多东西,又都删了,删到还剩一句话,谢谢你们。”没有卖萌求粉丝冲票房,没有跪求扮可怜引同情,就这么发自内心的,和最懂他的人一句尽在不言中的拜托。谁最能打动你?是郭敬明的高大上的幻境?还是韩寒心思缜密的桥段设计?亦或是快男单真实干净的告白?也许在唯票房论面前,能带来收入的就是最好的营销。

有人说,2014年的暑期注定要写入中国电影历史,因为有《变形金刚4》破纪录的近20亿票房,因为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上海绝恋”,但请不要忘记在这个惊天战役中倔强发声的电影《我就是我》,极有可能是多年后能被人发现他的好,能感受到这个时代一群年轻人的梦与付出的真实故事。只有这部电影,才能让那些在看之前“我以为”的人,在离开影院后能发自内心的说“我相信”。

如果将《小时代》传递的高大上比作天,将《后会无期》的辐射面比作地,那么在路上探索的纪录片《我就是我》在票房大战中的结局就一句话——天高地远,死在路上。可惜,这个“死”是在对纪录片、对选秀带有偏见的先入为主中的“死”,而不是因为口碑、艺术性的“死”。借用一个网友的影评——没有表演,只有表达。没有台词,只有心声。没有演员,只有被记录者。它出人意料的真实,也出人意料的温情,最后又出人意料的残酷。

 5 ) 谢谢你们,在舞台上帮我们微缩了整场人生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几乎对选秀节目选手一无所知,叫的出名字的选手,用两只手就能数的过来。而李宇春、周笔畅、曾轶可、华晨宇之类,在我眼里,也仅仅只是选秀选手而已。
  那些夏天里,我们忙着在空调房里打游戏、吃西瓜,忙着追星、恋爱,无所事事。而他们为了在舞台上发光,正经受着一场严苛而残酷的洗礼。
  他们弹错了音符会被老师骂,忘了歌词会被罚折返跑,在拍宣传片的时候不小心烧伤了也不敢告诉父母,连卧室里都安装着摄像头捕捉着所有细节。严格、压抑是他们最常有的感受。
  可他们已经踏上了这个把一切都放大了的舞台,他们别无选择。
  这是从男孩到男人的过程。
  
  可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小白完成了折返跑之后,罚他跑步的老师紧紧的拥抱着汗流浃背的他。是那些粉丝在魏一宁被淘汰之后呼喊着我们等你回来,而一墙之隔的魏一宁眼含热泪的样子。是华晨宇举起奖杯的时候,父亲忍住眼泪用力鼓掌的样子。
  多美好啊,这就是青春。
  
  让那些压抑而严苛的夏天变的无比美好的,原来是爱。
  
  左立唱着,在这里的每一颗星辰,是那么明亮而短暂。
  他们站在舞台上,我们也一样。
    我们和他们一样,是人生舞台上明亮而短暂的星辰。
    
  人生太短,短到来不及找到它的意义。人生太长,长到能让人忘记初心。
  可你知道的,我们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出于本能,用细小而柔软的手紧紧握住父母的手指。
  爱才是我们的初衷,它让每一颗星辰焕发光芒,彼此温暖。

  华晨宇说,不是我变了,而是所有人都变了,而我没变。
  他不怕输,他只是想证明,他是一个值得被爱、被信任的孩子。

  何老师说,这是个有魔力的舞台。
  可我觉得,有魔力的,是爱。
  
  谢谢你们,在舞台上帮我们微缩了整场人生,让我们见证了爱的魔力。

 6 ) 为什么所有的影评都是5分?

这部片子本可以打2-3分。从影片人物而言,角色太多,无法聚焦,辨识度极低,从情节而言,剧情单一,缺乏冲突,就画面而言,范立欣导演有他的美学口味,但是一些空间环境作为承载角色内心感情挖掘的背景设计和角色本身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例如雪山),于是画面再美丽,也仅仅成为画皮,也就作为海报还行。整体而言,电影制作表面功夫比较足,摄影本身的技巧没有拉分,但故事太次,感情太弱,作为电影基本不能成立。粉丝感动本来和电影无关,影像只是再度营造一个宣泄空间而已,这是公道话,不算黑粉。

但这个片子有问题,不诚实。

创作者的诚实是非常重要的品格,无论是什么作品,再商业也罢,导演在创作和发行时的态度、目标和自己的真实思想应相对统一。如果迈克尔贝总有王家卫的情怀,我们势必失去了变形金刚酷到极致的特级斗打,因为擎天柱大哥看着威震天就用右脚点个地,左手画个圆,引而不发,眉目传情。即使这可以算一种创作的突破,却是真心对不住投资者的。这里说的不诚实,就是因为此片明明是一个商业行动的副产品,是冲着圈钱来着,为什么不大大方方说这是就是个商业电影呢?这个时代,即便你很作,只要诚实,敢说大实话,一样有人喜欢,说不定票房实际更好。却非要带套,说是真实电影。真实电影是个啥?Factual Cinema,一切真实内容的内容能放到电影院都可以把这个套带上。称自己是真实电影,其实就是找退路,即想讨着商业操作的好,又要赚大家对纪录片的同情和资助,这个和路边要钱的差不多,装可怜,一转身开宝马走了。

归途列车是我最喜欢的片子之一,我相信范导的功力不止于快男。他会看不出来不能十几个人都当主角?他会不知道男生宿舍那种拍法也就是个真人秀?这个片子如果是真的关于快男的真实电影,就应该好好选2-3个人,好好跟跟他们的生活,看看他们的家庭,看看他们的朋友,看看他们的过去,再耐心等等,看看他们的未来。不要这儿何炅突然说一句,那儿汪涵突然蹦出类,他们不是角色,这些个孩子们的初恋女友,爸爸妈妈们才是角色。他们在哪儿呢?难道粉儿们不愿意看看这些他们从来不知道的情感故事?

所以说白了,这就是天娱投资的软广告,一连串现场幕后花絮拼接和MV背景级别采访独白综合影像集锦,哪个导演也不能把它变成真实电影,何必把这个东西扭把成纪录片进院线的开疆辟土之举呢?还找些玩纪录片的人热忱推荐,这根本就是扯淡,应该好好学学郭敬明,爱谁谁,是挣钱的东西就好好挣钱。别玩理想,在商言商才是真正的负责任。

这个片子当年据说投资500万,营销发行免不了再花点钱,如果票房到不了1500万估计平手都打不到。如果赔了钱,应该好好想想不诚实的售卖策略占了多大原因。

 短评

尽管记录对象几次三番在镜头前表达自己不愿被节目组的“本质玩弄却假意培育”的娱乐态度收编,但影片总是通过插入脱离主要脉络的剪辑画面来体现他们对成功和友情的渴望(所谓励志,所谓成长),所以说到底是影片被节目组收编了,永远不要怀疑主流电视文化的可怕力量……

6分钟前
  • 正在
  • 还行

快男不仅是一个选秀比赛 就像新东方不仅是一个培训学校 而是一种青春的精神 青春并不是指一段年龄 而是一种不苟且的状态 虽然很多次跌倒 依然要做自己 好好活着

7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力荐

给这部电影打分简直是我理性与感性的博弈。感性告诉我我特别喜欢这部电影的调调。但理性告诉我这部电影缺点一样很明显。对这届快男印象大为改观。院线中国电影十佳,被完完全全低估的电影。豆瓣上的那些没看就打一星的装逼狗请你们滚!

8分钟前
  • 迦南Canaan
  • 推荐

我正青春,而你们的青春,却永不回来。这个夏天,最值得看的纪录片。

10分钟前
  • 自由极光
  • 推荐

看到那段没有水印没有广告的弗朗明哥还是很开心的哈哈哈 欧豪练舞的样子好认真好可爱 手指被割伤 清洗伤口时深深低着头一语不发忍着痛 有一幕是满场的观众 突然下一帧变成灯光熄灭后的空场 带感了~ 白举纲唱龙拳玩双节棍那段有点震惊~ 哈哈江油小王子

11分钟前
  • 沙力兔
  • 还行

清华点映看的。之前从没看过快男以及默默地深深滴鄙视过脑残粉们。不过片子并没有不好看也没有脑残,尽管商业制约非常明显地体现在影片之中,仍不失平衡与换位思考。扣一星为不可避免传递出的芒果台价值观,再扣一星为与《归途列车》之间的心理落差...未看刷一星这种行为真心脑残,为毛还有人以此为荣

12分钟前
  • 浅斟低唱
  • 还行

几年前,我曾为自己过了容易掉眼泪的年纪而庆幸,几年后,我看着他们,却莫名有些羡慕。在那个并不知道自己虚伪的年纪里,在那个把鸿毛看作泰山,把自己也当成泰山的年纪里,借着梦想的名号而为青春哭泣的感觉,真好啊。

13分钟前
  • 飞行官小北
  • 还行

对于纪录片来说,它比one direction那个好太多了

18分钟前
  • 醉饮狂歌
  • 力荐

先導放映時候看的。覺得這才是青春。並不是年輕的肉體就是青春,還有不羈、放縱,友誼、親情,矛盾、渴望,夢想、妄想。關於真實。關於商業與藝術。關於800小時的素材。關於隱晦的批判。究竟是不是一場秀,大家看過後再討論吧。每一部紀錄片都用過心後再評價吧。

21分钟前
  • 敬請安靜
  • 力荐

对快男无感甚至没看过比赛 电影看完也哭的蛮爽 有路转粉趋势

24分钟前
  • 郭小月
  • 推荐

《小时代3》《后会无期》《我就是我》,竟然全看了,这个暑期好青春呢!!其实三个电影都是三星水平,如果非要比的话,《我就是我》带给我的触动更大一点,回忆更多一点…

26分钟前
  • 宋小卡
  • 推荐

十年选秀,那个燥热的夏天,怀念与你们一起度过。

31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亮点在后半段真情实感流露。互动观影把这部纪录片的形式也推得赚眼球,能理解为什么被选上多伦多。

33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你说这个不是粉丝电影,但你怎么解释只有粉丝才能看得下去?这种程度的仆街,完全可以理解。

36分钟前
  • ZeonGin Sou
  • 很差

本最该成为粉丝电影的《我就是我》却轻轻撩起帷幕的一角,用冷静的镜头语言记录了中国当下年轻人的现实一种。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导演@范立欣 未必能赢得票房,但容易赢得真心,在我看来这是更大的野心。

37分钟前
  • 四十四次日落
  • 推荐

十年选秀,看到春和笔抱一起的时候,多么希望这一秒是永恒的。

39分钟前
  • 小石匠
  • 力荐

现在作为一个在湖南卫视实习生的身份来看这部纪录片,心情有些不同。选手们一开始海选的时候都想证明自己或者唱自己的歌给别人听,但随着他们有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也被附着更多的东西,但这个纪录片告诉我们他们也是个孩子。

42分钟前
  • 花开有声
  • 推荐

试图透过一场全民娱乐现场,捕捉全新一代舞台逐梦青年的立体画像。青春、励志与激情,也同样可以是其反向的尔虞、操控与消沉。揭秘十年造星工厂之运转体系,舞台之颠亦或是被体系吞噬的当代90后青年,走向Liveshow之后全民娱乐帝国,更为黑暗系“饥饿游戏”或许才刚刚启动。

47分钟前
  • 水怪
  • 推荐

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 2.6分就是你们的榜样,不敢撞小时代,敢撞后会无期!小四韩寒同意嘛?他们女婿同意嘛?

51分钟前
  • 清舞翩翩
  • 很差

《归途列车》的导演把一部狗血选秀节目硬是拍出了年轻人独有的天真和纯粹。只可惜受限于制片方,最后有点转变为栏目宣传片的感觉。当然,也可以将它看为一部优质的青春偶像成长电影?如果导演能更直白地表现节目所带来一些的负面元素,能更宏观立体地去讨论整个文化现象,片子应该会更好

56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